高嵩涛,主任医师,骨科博士、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 general hospital)博士后,德国Klinikum Ingolstadt访问学者,河南省卫生计生科技创新型人才,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获骨科博士学位。现任河南省抗癌协会骨与软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整形外科分会委员,河南省骨科学会基础学组委员,河南省免疫学会细胞治疗与干细胞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青年委员,郑州市中医药学会骨坏死专业委员会委员。在骨软组织肿瘤、关节、脊柱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承担及参与河南省科技厅课题2项,河南省卫计委课题3项。发表SCI论文6篇、中华系列杂志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12篇,主编专业书籍一部,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厅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1项。
展开-
脚趾矫正的方法
非手术矫正包括佩戴适配分趾器(儿童选专为设计、材质柔软可调节的,成年人按程度选,每日戴2-3小时)及主动拉伸脚趾、抓物练习(儿童轻柔,成人渐增强度),当非手术矫正效果不显著且脚趾畸形严重影响行走功能或生活质量时可考虑手术截骨,术后需遵康复指导护理与功能恢复训练,儿童关注足部生长,成人循序渐进。 一、非手术矫正方法 1.佩戴矫正器具: 常见分趾器,分为夜间佩戴与日常佩戴类型。分趾器通过物理分隔调整脚趾位置,适用于轻度拇外翻等脚趾畸形。使用时需选适配尺寸,保证佩戴舒适,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儿童骨骼发育中,应选专为儿童设计、材质柔软且尺寸可调节的分趾器,防止影响足部正常生长;成年人可依自身脚趾畸形程度选合适硬度与设计的器具,一般建议每日佩戴2-3小时,长期坚持以改善脚趾位置。 2.物理矫正锻炼: 主动拉伸脚趾:用另一手将偏移或弯曲脚趾缓慢拉向正常位置,保持一定时间后放松,重复多次。 脚趾抓物练习:通过抓毛巾、小石子等动作,增强脚趾肌肉力量与协调性,改善排列。儿童锻炼需轻柔,避免损伤;成年人可依耐受度渐增锻炼强度与时间,但不宜过度致肌肉疲劳或损伤。 二、手术矫正方法 当非手术矫正效果不显著,且脚趾畸形严重影响行走功能或生活质量时,可考虑手术矫正。常见术式为截骨术,医生会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术后患者需遵循医生康复指导护理与功能恢复训练,包括适当足部活动、穿戴特定足部支具等。儿童术后需密切关注足部生长情况,防止影响骨骼发育;成年人则要注重休息与康复训练循序渐进。
2025-10-15 12:06:11 -
关节盂的位置
关节盂位于肩胛骨外侧角的前面,呈梨形浅窝,边缘有关节盂唇加深,与肱骨头构成肩关节,其位置对肩关节功能重要,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会影响关节盂及周围结构,了解这些有助于早期发现并防治肩关节相关疾病。 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相关影响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关节盂周围的骨质可能会发生退变,例如骨质增生等情况,这可能会影响肩关节的稳定性。老年人由于关节盂周围软组织弹性下降、骨质密度改变等,更容易出现肩关节相关的问题,如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女性在一些生理阶段,如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骨质流失相对较快,可能会对关节盂周围的骨质状态产生影响,相对男性更容易出现关节盂相关的退行性改变等问题。 生活方式: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肩关节过度活动的人群,如运动员(尤其是体操、游泳、举重等项目的运动员),肩关节使用频繁,关节盂及其周围结构受到的应力较大,更容易出现磨损、损伤等情况。例如,长期反复的肩关节外展、上举等动作,会增加关节盂与肱骨头之间的摩擦,导致关节盂软骨磨损、盂唇损伤等。 病史因素:有肩关节既往损伤病史的人,如曾经有过肩关节脱位等情况,会对关节盂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可能导致关节盂唇撕裂、关节盂骨质缺损等,进而影响肩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加肩关节再次损伤或发生肩关节不稳定等情况的风险。 关节盂的位置对于肩关节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了解其位置以及各种因素对它的影响,有助于早期发现肩关节相关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025-10-15 12:02:49 -
屁股与膝盖哪个部位更怕冷
人体不同部位因解剖结构与血液循环差异致膝盖比屁股更怕冷,儿童因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膝盖更易受寒冷致血液循环障碍需护膝,老年人因血液循环功能减退及关节退变膝盖受寒冷刺激易现不适,长期伏案或久站人群膝盖本血液循环受限加寒冷刺激更易不适需注重膝盖保暖。 一、解剖结构与保暖特性分析 人体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差异导致其怕冷程度不同。膝盖部位覆盖的皮肤相对较薄,皮下脂肪层相对较薄,且膝关节周围的关节囊、韧带等结构使得局部血液循环相对表浅,热量散失较快;而屁股部位皮下脂肪较厚,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外界低温对深部组织的影响,相对更具保暖性。 二、血液循环差异的影响 血液循环是维持体表温度的重要因素。膝盖处的动脉血管分布相对集中于较浅层,血液流经此处时热量易散发;屁股部位由于脂肪层的存在,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深部血管,减缓热量流失。因此,从血液循环角度而言,膝盖比屁股更易受寒冷影响。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膝盖部位皮肤薄、血管浅,相比屁股更易因寒冷刺激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需特别注意膝关节保暖,如冬季应穿戴合适的护膝。 老年人:老年人血液循环功能减退,膝盖关节本身可能存在退行性变,寒冷刺激易引发关节疼痛、僵硬等不适,而屁股因脂肪缓冲相对受影响较小,但仍需注意整体保暖避免受凉。 长期伏案或久站人群:久坐或久站后膝盖部位血液循环本就相对受限,加之寒冷刺激会进一步加重局部缺血,相较屁股更易出现不适,需注重膝盖保暖。
2025-10-15 12:00:10 -
腰间盘突出电疗有用吗
腰间盘突出电疗利用电流和电磁场治疗,原理是通过电流刺激发挥作用,能减轻疼痛、改善肌肉状态,轻度到中度患者可作辅助治疗,孕妇、皮肤破损感染部位者、老人和年轻人使用有注意事项,且电疗不能替代主要治疗方法,严重时需手术等积极治疗。 电疗对腰间盘突出的具体效果 减轻疼痛:通过电疗的刺激,能够激活体内的内啡肽等镇痛物质释放,从而对腰间盘突出导致的疼痛起到缓解作用。一些临床观察发现,接受电疗的腰间盘突出患者,其疼痛评分在治疗后有明显降低。 改善肌肉状态:腰间盘突出往往会伴随腰部肌肉的异常,如紧张、无力等。电疗可以调节肌肉的兴奋性,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同时增强无力肌肉的收缩功能,有助于维持腰部的稳定性。 电疗的适用情况及注意事项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轻度到中度的腰间盘突出患者,电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比如症状不是非常严重,没有出现严重神经压迫导致的下肢严重麻木、无力等情况的患者。 注意事项:孕妇要谨慎使用电疗,因为电磁场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皮肤有破损、感染的部位不宜进行电疗;老年人使用电疗时要注意电流强度的调节,因为老年人的皮肤感觉等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要避免因电流强度过大造成损伤;年轻人使用电疗时也要按照规范操作,根据自身的耐受情况调整电疗参数。另外,电疗不能替代腰间盘突出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严格的卧床休息、康复锻炼等,如果腰间盘突出症状严重,出现神经压迫进行性加重等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手术等更积极的治疗措施。
2025-10-15 11:58:10 -
孕妇为什么容易颈椎痛
孕期因激素变化、体重增加、睡眠姿势等致颈椎痛,孕妇要保持正确姿势、选合适枕头、做温和颈部运动,严重时遵医嘱干预。 体重增加与颈椎负担 孕妇体重会逐渐增加,额外的体重会给颈椎带来更大的负担。颈部需要支撑头部和不断增重的身体上部,长期处于这种负荷状态下,颈椎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容易疲劳,进而引发疼痛。例如,孕妇在站立或行走时,过重的身体会使颈椎承受更多压力,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颈椎部位出现疼痛不适。 睡眠姿势影响 孕期睡眠姿势也可能对颈椎痛产生影响。孕妇为了寻求舒适,可能会采用一些不恰当的睡眠姿势,比如仰卧时枕头高度不合适,或者侧卧时颈部没有得到良好的支撑,这些都会使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受到影响,导致颈椎周围的肌肉、关节等处于非正常的受力状态,长期下来就容易引发颈椎痛。 特殊人群(孕妇)温馨提示 孕妇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无论是站立、坐着还是行走时,都要尽量保持头部、颈部和肩部在一条直线上,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头部前倾。选择合适的枕头也很重要,枕头高度应适中,一般以能够保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为宜,大约在8-15厘米左右。另外,孕妇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颈部运动,比如缓慢地转动颈部等,但要注意运动幅度不宜过大,以身体舒适为准,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颈椎痛的发生或者减轻疼痛程度。同时,定期进行产检,及时了解身体状况,若颈椎痛情况较为严重,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干预,避免自行盲目处理。
2025-10-15 11: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