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嵩涛,主任医师,骨科博士、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 general hospital)博士后,德国Klinikum Ingolstadt访问学者,河南省卫生计生科技创新型人才,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获骨科博士学位。现任河南省抗癌协会骨与软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整形外科分会委员,河南省骨科学会基础学组委员,河南省免疫学会细胞治疗与干细胞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青年委员,郑州市中医药学会骨坏死专业委员会委员。在骨软组织肿瘤、关节、脊柱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承担及参与河南省科技厅课题2项,河南省卫计委课题3项。发表SCI论文6篇、中华系列杂志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12篇,主编专业书籍一部,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厅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1项。
展开-
腱鞘囊肿会痛吗
腱鞘囊肿是否会痛与多种因素有关,部分较小的腱鞘囊肿可能无明显疼痛,多数会因压迫神经、摩擦刺激周围组织等引起疼痛,且不同人群(儿童、女性、老年人等)患腱鞘囊肿时疼痛表现和程度有差异。 一、部分腱鞘囊肿无明显疼痛 一些较小的腱鞘囊肿,可能仅表现为局部的肿块,没有明显的疼痛症状。这是因为囊肿对周围组织的刺激较小,未压迫到周围的神经等结构。例如,发生在手部较小的、位置较浅且不影响周围神经血管的腱鞘囊肿,可能长时间都没有疼痛的感觉。 二、多数腱鞘囊肿会引起疼痛 压迫神经:当腱鞘囊肿逐渐增大时,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神经,从而引起疼痛。比如,发生在腕部的腱鞘囊肿,若压迫到正中神经,患者会出现手部的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研究表明,约60%-70%的腱鞘囊肿患者会因囊肿压迫神经而出现疼痛症状。 摩擦刺激周围组织:囊肿与周围组织反复摩擦,也会导致疼痛。例如,足部的腱鞘囊肿,在行走等活动中,囊肿与周围的肌腱、皮肤等组织摩擦,会引起疼痛不适,尤其在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疼痛可能会加重。 不同人群的差异 儿童:儿童患腱鞘囊肿相对较少,但一旦患病,若囊肿压迫周围结构也会引起疼痛。由于儿童表述疼痛的能力相对有限,可能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局部是否有肿块以及是否有异常的哭闹等表现来判断是否存在疼痛相关问题。 女性:女性由于手部活动较多等因素,患腱鞘囊肿的几率相对有一定特点,若发生腱鞘囊肿,疼痛情况与一般人群类似,但需要注意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用药等治疗需更加谨慎,而对于无药物干预的疼痛情况,可通过减少手部过度活动等方式来缓解。 老年人:老年人关节退变等因素可能使腱鞘囊肿更容易发生,且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部分老年人可能对疼痛的感知相对迟钝,但囊肿引起的疼痛仍然会影响其日常活动,如影响手部的抓握功能、足部的行走功能等。 总之,腱鞘囊肿多数情况下会引起疼痛,且不同个体因囊肿的大小、位置以及周围组织受压等情况不同,疼痛的表现和程度也有所差异。
2025-10-11 10:40:48 -
什么原因导致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位的因素包括创伤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和疾病因素。创伤性因素有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运动损伤;先天性因素有髋臼发育不良、遗传因素;疾病因素有神经肌肉疾病、关节疾病。 高处坠落:从较高处坠落时,身体着地的瞬间,髋关节承受的冲击力较大。比如工人从建筑脚手架上坠落,臀部或下肢着地,强大的冲击力可使髋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被破坏,引发脱位。 运动损伤:在一些激烈的运动中,如篮球、足球等,运动员进行快速的扭转、撞击等动作时,髋关节可能受到过度的外力作用而脱位。例如篮球运动员在争抢篮板球时,突然的扭转身体导致髋关节脱位,这类运动损伤导致的髋关节脱位在年轻且爱运动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先天性因素 髋臼发育不良:胎儿在发育过程中,髋臼发育出现异常,髋臼较浅、形态异常等,使得髋关节的稳定性降低。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在受到一定外力或身体负荷增加时,容易发生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的人群,髋关节脱位的风险比正常人群明显增高,这与胚胎发育时期的基因调控、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有研究发现,髋关节脱位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髋关节脱位的病史,那么后代发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概率相对较高。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髋关节的发育相关基因等,使个体更容易出现髋关节结构上的异常,从而增加脱位的风险。 疾病因素 神经肌肉疾病:某些神经肌肉疾病会影响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例如小儿麻痹症患者,由于患病后相关肌肉麻痹或力量减弱,髋关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长期可能导致髋关节脱位。神经肌肉疾病导致髋关节周围肌肉功能异常,使得髋关节不能维持正常的解剖位置,在身体活动等情况下容易发生脱位。 关节疾病:一些关节疾病也可能引发髋关节脱位。比如类风湿关节炎,该病会导致髋关节关节囊、韧带等结构的炎症、破坏,使髋关节的稳定性下降,容易发生脱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滑膜受到炎症侵袭,进而影响到髋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加了髋关节脱位的可能性。
2025-10-11 10:36:47 -
拇外翻怎么治疗
拇外翻非手术治疗包括穿戴分趾垫、夜用拇外翻矫正夹板及进行大拇趾针对性康复锻炼,手术适用于畸形严重疼痛明显非手术无效影响生活者,方式有软组织手术和截骨术,儿童拇外翻先调整鞋袜观察,妊娠期以非手术为主产后评估,老年人身体差以非手术缓解症状。 一、非手术治疗 1.穿戴矫形器具: 分趾垫:通过将大拇趾与其他脚趾分开,减轻对拇囊炎的挤压,缓解疼痛,适用于轻度拇外翻且无明显畸形进展的患者,尤其青少年发育阶段发现的拇外翻可优先尝试。 夜用拇外翻矫正夹板:可在睡眠时缓慢矫正畸形,适用于轻度拇外翻且无严重疼痛影响日常活动者,通过持续轻柔的外力作用逐步调整脚趾位置。 2.康复锻炼:进行大拇趾的屈伸、外展等针对性锻炼,增强足部肌肉力量,改善足部力学结构,需长期坚持以维持效果,但锻炼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避免因不当锻炼加重症状。 二、手术治疗 适用于畸形严重、疼痛明显且非手术治疗无效,已影响行走及生活质量的患者。手术方式需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评估选择: 1.软组织手术:主要是松解紧张的软组织来矫正畸形,通过修复或调整足部相关软组织的张力,改善拇外翻状态。 2.截骨术:通过对跖骨或趾骨进行截骨,重塑足部骨骼结构以达到矫正目的,能更精准地纠正严重的骨骼畸形,但手术创伤相对软组织手术稍大,术后恢复需一定时间。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拇外翻:多与遗传或鞋子不合适等因素有关,首先应调整鞋子,选择宽松舒适的鞋袜,避免过度束缚脚部,一般不急于手术,优先通过调整鞋履及观察随访来处理,若畸形进展明显再考虑进一步干预。 2.妊娠期女性:拇外翻可能因体重增加、激素变化等因素加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可通过穿戴合适矫形器缓解症状,产后再根据恢复情况由医生评估是否需手术治疗。 3.老年人拇外翻:若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以非手术缓解症状为主,通过穿戴矫形器具及适度康复锻炼改善疼痛等不适,提高生活舒适度。
2025-10-11 10:29:32 -
肩周炎怎么引起的
肩周炎的发生与肩部原因和肩外因素有关,肩部原因包括随年龄增长的软组织退变及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导致的慢性损伤;肩外因素有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引起的牵涉痛致肩部肌肉痉挛缺血进而变性,还有内分泌紊乱人群(如更年期女性)因激素水平变化增加发病几率。 一、肩部原因 1.软组织退变:随着年龄增长,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等会发生退变,弹性和韧性下降,例如50岁左右人群易出现肩周炎,这与人体生理机能随年龄变化导致软组织退变相关,年龄是重要影响因素,此阶段身体各组织机能开始走下坡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变增加了肩周炎发生风险。 2.慢性损伤:长期过度活动及姿势不良等可引起慢性损伤。比如从事需要反复抬举上肢工作的人群,像油漆工、教师等,肩关节频繁活动使肩袖等组织反复受到磨损,久而久之容易引发肩周炎,生活方式中长期的不良姿势或过度使用肩关节是重要诱因。 二、肩外因素 1.颈椎病:颈椎病会导致肩部牵涉痛,长期不愈的颈椎病可能使肩部肌肉持续痉挛、缺血,进而发展为肩周炎。颈椎病与肩部的神经传导有关,颈椎病变影响神经传导后,会影响肩部肌肉的正常功能,年龄增长后颈椎易出现退变引发颈椎病,从而增加肩周炎发生可能。 2.心肺胆道疾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牵涉痛可反射至肩部,引起肩部肌肉持续痉挛、缺血,长期如此也可能造成肩部软组织变性,最终引发肩周炎。例如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肩部放射性疼痛,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长期的肩部疼痛刺激可能导致肩周炎,疾病本身及年龄增长导致的身体机能变化都是相关因素。 3.内分泌紊乱:更年期女性等内分泌紊乱人群,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肩关节周围组织的代谢等,增加肩周炎发生几率。女性在更年期时,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内分泌变化是重要因素,此阶段身体内分泌环境改变,使得肩关节周围组织更容易出现问题,增加肩周炎发病风险。
2025-10-11 10:22:00 -
半月板损伤可以吃关节灵吗
半月板损伤是否吃关节灵需综合多方面考量,半月板损伤处理依严重程度定,关节灵对其无明确特定治疗作用,不同人群用关节灵需注意,不能盲目使用,要由专业医生综合患者具体病情等多因素判断。 半月板损伤的一般处理原则 半月板损伤的处理通常首先会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来定。对于轻度的半月板损伤,可能会先采取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红外线等,这些物理治疗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修复相关的代谢过程)等。而对于较为严重的半月板损伤,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半月板缝合术或半月板切除术等。 关节灵的成分及可能作用推测 关节灵的具体成分不太明确,如果其成分中包含一些具有抗炎、促进软骨修复等作用的物质,理论上可能对膝关节的一些病变有一定辅助作用,但对于半月板损伤,并没有确切的研究证实其能针对性地修复半月板损伤本身。 不同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儿童:儿童发生半月板损伤相对较少,但如果发生,一般不建议轻易使用关节灵等药物,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儿童群体中缺乏充分研究,应优先考虑符合儿童特点的非药物干预等处理方式,如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合儿童的康复训练等。 成年人:成年人发生半月板损伤后,使用关节灵需谨慎,应在医生的全面评估下,结合损伤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辅助使用这类药物,不能单纯依赖关节灵来治疗半月板损伤,而应遵循正规的诊疗流程。 老年人:老年人半月板损伤时,除了考虑半月板损伤本身的情况外,还要关注老年人可能合并的其他疾病,如骨质疏松等。使用关节灵等药物时更要谨慎,需权衡药物可能带来的益处和潜在风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总之,半月板损伤是否吃关节灵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损伤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不能自行盲目使用关节灵来治疗半月板损伤。
2025-10-11 1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