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及关节镜外科亚专业主任,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上肢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骨科医师协会运动医学专业学组副组长,河南省骨科学会关节镜学组秘书,河南省运动医疗分会委员,APKASS(亚太膝关节、关节镜及运动医学学会)会员,ISAKOS(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与骨科运动医学学会)会员。
从事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0余年。专注于关节镜微创诊疗技术。 擅长诊治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髌骨脱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
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及国家级期刊论文10余篇,参与省、厅级科技攻关项目4项,获省、厅级科研成果奖2项。
展开-
后背骨头疼怎么办
后背骨头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肌肉劳损、脊柱病变等,可通过调整姿势、适度运动缓解,持续不缓解伴其他症状需就医,医生会做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儿童、老年人、孕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需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情况不佳及时就医针对性处理。 一、明确后背骨头疼的可能原因 后背骨头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肌肉劳损、脊柱病变、外伤、骨质疏松等。肌肉劳损常见于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弯腰工作等人群;脊柱病变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累及胸椎等情况,有相关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外伤如背部受到撞击等会直接导致骨头疼;老年人骨质疏松也可能引发后背骨头疼,因其骨密度降低,骨骼承受力下降。 二、非药物缓解措施 1.调整姿势 久坐人群:每坐30-40分钟就应起身活动,伸展背部,转动腰部,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比如起身做简单的扩胸运动,每次持续1-2分钟,每天进行多次。 长期弯腰工作者:工作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弯腰姿势,尽量保持腰部挺直,使用合适高度的工作台,使身体处于舒适的工作状态,减少背部肌肉和骨骼的过度负荷。 2.适度运动 有氧运动:选择适合的有氧运动,如游泳,每周进行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游泳时水的浮力能减轻身体重量对脊柱的压力,同时锻炼背部肌肉。 背部针对性锻炼:进行小飞燕动作,俯卧在床上,双手背后,头部和胸部抬起,双腿也同时抬起,呈飞燕状,每次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2-3组。对于老年人,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加重骨骼负担。 三、就医评估与检查 如果后背骨头疼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疼痛部位和可能的问题所在。还可能安排影像学检查,如X线检查可初步观察骨骼的形态结构,判断是否有骨折、骨质增生等情况;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脊柱的细微结构,对于椎间盘突出等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MRI检查对软组织如椎间盘、脊髓等的显示更清晰,能帮助明确是否存在脊髓受压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和病史的人群,检查的选择和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后背骨头疼需要考虑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等情况,检查时要更关注骨骼的发育情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后背骨头疼要考虑是否有先天性脊柱畸形等问题,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是否有姿势异常、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避免延误病情。 2.老年人:老年人后背骨头疼更要警惕骨质疏松,除了采取上述非药物措施外,要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同时,在活动时要小心,防止摔倒导致骨折等更严重的情况。 3.女性孕期:孕期女性由于身体重心改变,可能会出现后背骨头疼,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可在腰部使用合适的腰枕来缓解腰部压力,减轻后背骨头疼的症状。 后背骨头疼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适度运动等非药物方法尝试缓解,若情况不佳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5-10-15 15:34:05 -
肩袖损伤怎么办症状
肩袖损伤有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部无力、肩部弹响等症状,疼痛早期隐痛、随病情加重,活动时及夜间明显,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肩关节外展等活动受限,主动受限更明显,不同年龄人群影响不同;肩部使不上劲,影响相关人群工作运动等;活动时有弹响,不同病史患者情况有别。 一、肩袖损伤的症状 (一)疼痛 1.特点 早期疼痛可能不剧烈,多为肩部隐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逐渐加重。在肩关节活动时,尤其是外展、上举等动作时,疼痛会明显加剧。例如,患者在做梳头、穿衣等动作时,肩部疼痛会显著影响动作的完成。 部分患者在夜间疼痛较为明显,可能会痛醒,这是因为夜间休息时肩关节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血液循环相对缓慢,炎症介质积聚,刺激神经引起疼痛。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对于老年人,由于可能同时存在其他肩部退变因素,疼痛可能更为顽固。而年轻人如果是因运动损伤导致肩袖损伤,疼痛往往在运动相关动作时突然出现,且疼痛程度可能因损伤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二)肩关节活动受限 1.具体表现 肩关节的外展、上举、内旋、外旋等活动范围都会受到限制。例如,正常情况下可以轻松上举到180°,但肩袖损伤患者可能只能上举到120°左右,甚至更低。 主动活动受限往往比被动活动受限更明显。因为主动活动需要肩袖肌肉的收缩来带动肩关节运动,而被动活动是通过外力来活动肩关节,肩袖损伤时主动活动时肩袖肌肉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所以主动活动受限更显著。 2.年龄与活动受限的关系 儿童如果发生肩袖损伤(相对较少见),由于其骨骼肌肉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活动受限可能会影响其日常活动和生长发育。而老年人本身肩关节活动度就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肩袖损伤会进一步加重这种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澡等。 (三)肩部无力 1.表现 患者会感觉肩部使不上劲,尤其是在进行需要肩部力量的动作时,如提重物、投掷等动作,明显感觉力量不足。例如,原本能轻松提起5公斤的物品,肩袖损伤后可能只能提起2-3公斤。 部分患者会出现持物掉落的情况,这是因为肩部无力无法稳定地握住物品。 2.生活方式影响 对于经常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的人群,肩部无力会严重影响其工作和运动表现。比如运动员,如果肩袖损伤导致肩部无力,可能会影响其在比赛中的发挥,甚至导致运动生涯受阻。而对于普通生活中需要频繁使用肩部力量的人群,如搬运工人等,肩部无力会极大影响其日常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四)肩部弹响 1.特点 在肩关节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弹响,这种弹响可能是清脆的,也可能是沉闷的。弹响的产生是由于肩袖损伤后,肩关节内的结构发生改变,在活动时出现摩擦或异常的运动轨迹。 有些患者可能在弹响的同时伴有疼痛或不适感,但也有部分患者仅表现为弹响而无明显疼痛。 2.不同病史患者的弹响情况 有肩部外伤病史的患者出现弹响,需要高度怀疑肩袖损伤相关的结构异常。而对于本身有肩部退变病史的患者,肩袖损伤可能会加重原有的弹响症状,并且弹响的性质和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
2025-10-15 15:32:59 -
全身骨骼响是怎么回事
关节响分为生理性弹响和病理性弹响。生理性弹响是关节活动时摩擦碰撞产生,只一次且无不适,年轻人易出现,青少年因关节生长发育更易,常运动者概率稍高;病理性弹响由关节疾病导致,如骨关节炎(中老人因软骨退变等致痛、肿、活动受限)、半月板损伤(剧烈运动者扭转眼痛、肿、弹响伴交锁)、腱鞘炎(手部因过度活动等致痛、弹响),不同年龄阶段病因不同,长期重体力或剧烈活动者风险高,出现全身骨骼频繁响伴不适要及时就医,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出现异常响需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年龄因素影响:青少年时期身体的关节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关节活动度大,相对更容易出现生理性弹响;随着年龄增长,关节周围组织的弹性和灵活性会有所下降,生理性弹响的发生频率可能会降低,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身体出现了问题。 生活方式影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关节活动较多的人,生理性弹响出现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这是因为锻炼使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关节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大,但只要没有不适症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病理性弹响 关节疾病导致 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是由于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等原因引起。除了关节响外,还可能伴有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例如,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在行走或上下楼梯时,不仅会听到关节响,还会感觉膝关节疼痛,活动不灵活。其发病与年龄增长导致的关节软骨磨损、肥胖增加关节负重等因素有关。 半月板损伤:多发生于经常从事剧烈运动的人群,如运动员等。常因扭转外力引起,患者会感到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时出现弹响,且可能伴有交锁现象(即关节突然卡住,不能活动)。例如,篮球运动员在急停急转时,容易发生半月板损伤,出现上述症状。 腱鞘炎:常见于手部,如屈指肌腱腱鞘炎,多因手指过度活动、慢性劳损等引起。患者可在受累关节处摸到硬结,活动时硬结随肌腱滑动,伴有疼痛和弹响,如弹响指,表现为手指屈伸时发出清脆的弹响,严重时手指屈伸困难。 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阶段病理性弹响的原因有所不同。儿童时期出现关节响可能与先天性关节发育异常等有关;中老年人则更多与关节退变、慢性损伤积累等有关。例如,儿童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能导致髋关节出现异常弹响;而老年人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则是由于长期磨损积累所致。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进行关节剧烈活动的人群,发生病理性弹响的风险较高。比如,长期从事搬运工作的人,腰部关节承受较大压力,容易出现腰椎关节的病理性弹响及相关疾病;经常进行高强度跑步等运动的人,膝关节半月板、软骨等组织受损的概率增加,容易出现病理性弹响。 如果出现全身骨骼频繁响且伴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出现异常关节响,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老年人出现关节响伴有不适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关节的损伤性活动等。
2025-10-15 15:29:37 -
脖子不舒服总想扭脖子怎么回事
脖子不舒服总想扭脖子可能由肌肉紧张或劳损、颈椎病、颈部关节问题、神经系统因素等引起,长期不良姿势等是常见影响因素,出现该情况应调整姿势、适当活动,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特殊人群需个体化评估处理 一、肌肉紧张或劳损 1.原因及机制: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等,会使颈部肌肉处于持续收缩状态,容易导致肌肉紧张或劳损。肌肉紧张时会产生不适感,人体通过扭脖子这种动作试图缓解肌肉的紧张感。例如,长时间低头看电子设备的人群,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就容易出现总想扭脖子的情况。 2.影响因素:年龄方面,中青年人群因工作生活中较多接触电子设备等,相对更容易出现;性别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生活方式中长时间低头、缺乏颈部活动等是重要因素;病史方面,既往有颈部肌肉损伤史的人更易复发出现此类情况。 二、颈椎病 1.原因及机制:颈椎发生退变,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会刺激或压迫颈部的神经、血管等结构,引起颈部不适。当颈椎病变刺激相关组织时,人体会通过扭脖子来尝试改变颈部的位置以减轻不适。例如,颈椎间盘退变突出的患者,突出的椎间盘可能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刺激,导致颈部不适并总想扭脖子。 2.影响因素:年龄上,中老年人随着颈椎退变的进展,发病率相对较高;性别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长期伏案、颈部外伤史等会增加患病风险;病史中既往有颈椎外伤、慢性颈椎劳损等情况的人更易引发颈椎病相关的颈部不适。 三、颈部关节问题 1.原因及机制:颈部关节如寰枢关节等出现紊乱或炎症等情况,会导致颈部不舒服。关节的异常会引起不适感,人体试图通过扭脖子来调整关节位置。比如,颈部关节受到轻微外伤或长期慢性劳损后,可能出现关节的微小紊乱,从而引发总想扭脖子的现象。 2.影响因素:年龄上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因关节退变出现问题;性别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颈部的不当活动、外伤等是诱因;病史中颈部曾有外伤史的人更易出现颈部关节问题相关的不适。 四、神经系统因素 1.原因及机制:某些神经系统的病变可能会影响颈部的感觉传导等,导致颈部不舒服总想扭脖子。例如,神经受压等情况可能干扰神经信号的正常传递,使得颈部产生异常感觉而引发扭脖子的行为。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也需要考虑。 2.影响因素:年龄上无特定倾向性;性别无差异;生活方式与神经系统病变关系相对不紧密;病史中若有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史可能增加风险。 当出现脖子不舒服总想扭脖子的情况时,首先要注意调整不良姿势,适当进行颈部的活动和锻炼,如做颈部的伸展运动等。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上肢麻木、疼痛、头晕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颈椎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颈部病变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儿童出现此类情况需谨慎排查是否有特殊原因,孕妇则要考虑到特殊生理状态下的治疗限制等,均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处理。
2025-10-15 15:28:42 -
什么原因导致肩胛骨疼痛
肩胛骨疼痛可由肌肉骨骼因素中的肩部肌肉劳损(长期不良姿势致肌肉紧张劳损)、运动损伤(剧烈或不当运动致肩袖等损伤),脊柱相关因素中的颈椎病(病变压迫神经根致疼痛放射),肩胛骨本身病变的骨折(外力撞击致)、肿瘤(原发或转移破坏骨组织),神经血管受压因素中的胸廓出口综合征(神经血管束受压引发),以及年龄(老年人因退变等易出现)、性别(女性激素变化期等易现)、生活方式(久坐少动或重体力劳动易引发)、病史(有外伤史者易复发)等多因素引起。 一、肌肉骨骼因素 1.肩部肌肉劳损: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长期伏案工作、低头使用电子设备等,会使肩部相关肌肉(如斜方肌、冈上肌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肌肉劳损,引发肩胛骨区域疼痛。这种情况在经常使用电脑的办公人群中较为常见,长期的肌肉紧张会引起乳酸堆积和肌肉纤维细微损伤,进而产生疼痛。 2.运动损伤:突然的剧烈运动或运动姿势不当,例如投掷、举重等运动时,可能造成肩袖损伤(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组成)、肩胛下肌损伤等,这些损伤会直接导致肩胛骨周围疼痛,运动过程中若发力不当或关节活动超出正常范围,就容易引发此类损伤。 二、脊柱相关因素 1.颈椎病:颈椎的病变,如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会压迫神经根,神经传导受到影响,疼痛可能放射至肩胛骨区域。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退变是常见现象,而长期不良姿势会加速颈椎病变的发展,中老年人及长期低头人群颈椎病发生率相对较高,从而增加肩胛骨疼痛的风险。 三、肩胛骨本身病变 1.骨折:肩胛骨受到直接外力撞击,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可能发生骨折,骨折部位会引起明显的疼痛,同时可能伴有局部肿胀、淤血等表现。 2.肿瘤:肩胛骨原发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肩胛骨,会破坏骨组织,导致疼痛,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疼痛通常较为持续且进行性加重。 四、神经血管受压因素 胸廓出口综合征:颈部和肩部的神经血管束在胸廓出口处受到压迫,可能引起肩胛骨周围疼痛,同时可能伴有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不良的姿势或肩部过度活动可能诱发该综合征。 五、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 1.年龄: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关节退变等原因,肩部关节稳定性下降,更容易出现肩胛骨疼痛,例如肩关节退行性变会导致关节软骨磨损,引起疼痛不适。 2.性别: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激素变化时期,肩部肌肉的敏感性可能增加,相对更容易出现肩胛骨疼痛,孕期身体重心改变可能导致肩部肌肉受力不均,生理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肌肉的正常代谢。 3.生活方式: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的人群,肩部肌肉力量较弱,柔韧性差,容易发生肌肉劳损等问题,从而引发肩胛骨疼痛;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肩部过度使用,也增加了肩胛骨疼痛的发生风险。 4.病史因素:有肩部外伤病史的人,肩部组织可能存在潜在损伤,在恢复不良或再次受伤时,更容易出现肩胛骨疼痛,例如既往有肩袖损伤病史的患者,若未完全康复或再次受到外力,疼痛可能复发。
2025-10-15 15: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