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甲军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诊治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髌骨脱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运动医学及关节镜外科亚专业主任,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上肢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骨科医师协会运动医学专业学组副组长,河南省骨科学会关节镜学组秘书,河南省运动医疗分会委员,APKASS(亚太膝关节、关节镜及运动医学学会)会员,ISAKOS(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与骨科运动医学学会)会员。

  从事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0余年。专注于关节镜微创诊疗技术。 擅长诊治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髌骨脱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

  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及国家级期刊论文10余篇,参与省、厅级科技攻关项目4项,获省、厅级科研成果奖2项。

展开
个人擅长
诊治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髌骨脱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的诊治。展开
  • 股骨颈骨折半年能全好吗

    股骨颈骨折半年能否全好受多种因素影响,骨折类型与治疗方式方面,头下型等血运破坏严重的骨折愈合难,基底型相对易,保守、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等不同治疗方式下半年愈合情况有差异;患者自身因素中,年龄小再生能力强利于愈合,老年人因骨质疏松等愈合差,健康状况里有基础病或营养差会影响愈合;康复情况中,早期合理锻炼助愈合,锻炼不当则可能阻碍愈合,部分患者半年有可能全好,需通过X线等检查评估愈合情况。 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等。头下型骨折血运破坏严重,愈合相对困难;基底型骨折血运破坏相对较轻,半年内愈合的可能性相对大些。比如有研究显示,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半年时骨折愈合率明显低于基底型骨折患者。 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如果是无明显移位的稳定型骨折采取保守治疗,如持续皮肤牵引等,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半年时部分患者可能达到临床愈合,但完全愈合情况因个体差异较大。 手术治疗: 内固定手术:若采用空心钉内固定等手术方式,对于合适的患者,半年时部分患者骨折线可能模糊,有初步愈合迹象,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骨折不愈合等情况。一般来说,年轻患者、骨折移位不明显的患者内固定术后半年愈合的概率相对较高。 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于年龄较大、骨折严重不适合长期等待愈合的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半年患者已经恢复关节功能,但这不是骨折本身的愈合,而是通过人工关节恢复了关节的活动等功能。 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 儿童:儿童股骨颈骨折半年时愈合相对较快,因为儿童骨骼再生能力强。例如儿童股骨颈骨折后,由于其骨代谢活跃,半年时多数可达到较好的愈合状态,但也需根据具体骨折情况而定。 青壮年:青壮年自身修复能力较好,但如果是较严重的股骨颈骨折,半年时部分可能接近愈合,部分可能还未完全愈合。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骨折愈合能力下降,半年时完全愈合的比例相对较低。研究表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年时骨折愈合率明显低于中青年患者。 健康状况: 患有基础疾病: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高血糖环境不利于骨折愈合,半年时骨折愈合情况可能较差。因为高血糖会影响成骨细胞的功能等,延缓骨折愈合进程。 营养状况: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体内有足够的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供应骨折愈合,半年时愈合的可能性相对大。比如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钙的吸收,不利于骨折愈合,若患者维生素D缺乏,半年时骨折愈合可能受影响。 康复情况 康复锻炼: 早期合理锻炼:在医生指导下早期进行合理的康复锻炼,如肌肉收缩等锻炼,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愈合。如果患者能遵循康复计划进行锻炼,半年时骨折愈合的概率相对高。 锻炼不当:如果康复锻炼过早、过度或者方式不正确,可能会影响骨折愈合,导致半年时还未完全愈合甚至出现骨折移位等情况。例如过早进行负重锻炼可能会使骨折端受到剪切力,影响愈合。 一般来说,部分患者股骨颈骨折半年有可能全好,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想明确骨折愈合情况,需要通过X线等检查来评估。

    2025-10-11 13:35:37
  • 颈椎操怎么做

    颈椎操分为简单和进阶动作,简单动作有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进阶动作有环绕颈部、双手托头,还提及了频率时间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每天可做2-3次,每次10-15分钟,不同人群需按自身情况注意动作幅度等。 一、简单颈椎操动作及步骤 1.前屈后伸: 姿势:坐在椅子上,腰背挺直,双眼平视前方。 动作:头部缓慢向前屈,尽量让下颌接近胸部,然后再缓慢向后伸,恢复到起始位置,重复10-15次。此动作可增加颈椎的活动度,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对于长期伏案导致颈部前伸的人群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进行,但老年人要注意动作幅度不宜过大,避免颈部受伤。 2.左右侧屈: 姿势:保持坐姿不变。 动作:头部缓慢向左侧屈,使左耳尽量贴近左肩,然后再缓慢向右侧屈,让右耳尽量贴近右肩,重复10-15次。左右侧屈动作能锻炼颈部侧方的肌肉,对于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导致颈部两侧肌肉力量不平衡的人群有调节作用,年轻人可适当加大幅度,但患有颈椎病急性发作期的人群不宜进行。 3.左右旋转: 姿势:坐稳身体。 动作:头部缓慢向左侧旋转,眼睛看向左后方,然后再缓慢向右侧旋转,眼睛看向右后方,重复10-15次。左右旋转动作有助于改善颈椎的旋转功能,对于经常需要转头的工作人群,如司机等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儿童进行时要在成人监护下,确保动作轻柔。 二、进阶颈椎操动作及步骤 1.环绕颈部: 姿势:站立或坐姿良好。 动作:颈部缓慢做顺时针环绕运动,先从左上方开始,依次经过左前方、右下方、右前方,回到左上方,完成一圈;然后再做逆时针环绕运动,同样进行一圈,每圈重复5-10次。环绕颈部动作可以全方位活动颈椎,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中老年人进行时要注意速度缓慢,避免因头晕等不适导致摔倒。 2.双手托头: 姿势:坐姿,双手十指交叉放在头后。 动作:双手向上托头,头部则向下用力抵抗,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5-10次。此动作能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对于颈部肌肉力量较弱的人群有锻炼作用,年轻人可适当增加抵抗力度,但有严重颈椎病的人群需谨慎使用。 三、注意事项 1.频率与时间:每天可进行2-3次颈椎操,每次每个动作重复10-15次左右,每次总时长控制在10-15分钟为宜。对于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每使用1-2小时可进行5-10分钟的颈椎操缓解颈部疲劳。 2.特殊人群: 老年人:颈椎可能存在退变,进行颈椎操时要特别注意动作轻柔、缓慢,避免大幅度的快速动作,防止引起颈椎损伤、头晕等不适。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颈部疼痛加重、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咨询医生。 儿童:儿童的颈椎还处于发育阶段,进行颈椎操时要在家长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动作要非常轻柔,主要以简单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等基础动作为主,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颈椎发育异常。 颈椎病患者:如果是颈椎病急性发作期,如出现颈部剧烈疼痛、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时,不宜进行颈椎操,应及时就医治疗;在颈椎病缓解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颈椎操锻炼,但要避免可能加重症状的动作。

    2025-10-11 13:33:41
  • 腰椎间盘手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需从伤口护理、休息与体位、康复锻炼、饮食注意、定期复查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并观察异常,术后初期严格卧床休息可适当调整体位,早期进行简单锻炼后期逐渐增加强度,保证营养均衡控制体重,按时复查并依结果调整康复计划和注意事项。 一、伤口护理 1.保持清洁干燥:术后要注意手术伤口的清洁,避免沾水,防止感染。一般在术后1-2周左右根据伤口愈合情况拆线,对于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等愈合能力较差的人群,更要密切关注伤口状况,因为这类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高,愈合时间可能会延长。 2.观察伤口情况:留意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若出现应及时就医。例如,若发现伤口周围皮肤红肿范围扩大,或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可能提示伤口感染。 二、休息与体位 1.卧床休息:术后初期需要严格卧床休息,一般建议平卧硬板床,卧床时间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恢复情况而定,通常为1-3周不等。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长时间卧床可能会引发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以在卧床期间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床上肢体活动,如踝泵运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体位调整:卧床时可适当调整体位,如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保持腰部的生理曲度,但要避免扭曲腰部。对于肥胖患者,由于体重对腰部的压力较大,更要注意保持正确体位,减轻腰部负担。 三、康复锻炼 1.早期锻炼:术后1周左右可开始进行简单的康复锻炼,如四肢的屈伸活动等。早期锻炼有助于促进身体恢复,防止肌肉萎缩,但要注意运动幅度不宜过大,以身体不感到疲劳为宜。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合其年龄的轻柔锻炼。 2.后期锻炼:术后2-3周可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如进行腰背肌锻炼,常见的有五点支撑法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咨询医生。 四、饮食注意 1.营养均衡:术后应保证饮食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有助于伤口愈合,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身体的整体恢复有重要作用。对于素食者等特殊饮食人群,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确保营养充足。 2.控制体重:肥胖患者术后要注意控制体重,避免因体重过重增加腰部负担,影响恢复。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控制体重,例如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同时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 五、定期复查 1.按时复查:按照医生嘱咐定期进行复查,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腰椎X线、CT或MRI等),以了解腰椎恢复情况。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要重视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处理。 2.遵循医嘱调整:根据复查结果,遵循医生的建议调整康复计划和日常注意事项。如果复查发现恢复情况不理想,医生可能会调整治疗方案或给出更具体的康复指导。

    2025-10-11 13:29:21
  • 腰椎间盘突出如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方式。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不同年龄、性别及有基础疾病者需注意相关要点)、牵引治疗(不同人群需谨慎或注意相关事项)、药物治疗(儿童等有禁忌或注意事项)、物理治疗(不同人群需调整参数或注意相关部位);手术治疗有适应证(不同人群符合情况不同)和方法(包括开放性和微创手术,选择需综合多因素)。 一、非手术治疗 (一)卧床休息 对于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卧床休息是基础治疗方法。一般建议严格卧床3-4周,之后佩戴腰围逐渐下地活动。卧床时可以减轻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卧床休息的重要性相同,但儿童患者在卧床时需注意床垫的舒适度,避免过软或过硬影响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女性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感染等情况。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卧床休息时要注意适当活动四肢,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二)牵引治疗 牵引可以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牵引重量一般根据患者体重等情况进行调整,通常为体重的1/10-1/7。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牵引要谨慎,需在专业医生评估后进行,因为儿童脊柱发育尚未成熟,不当牵引可能影响脊柱正常发育。女性患者牵引时要注意乳房等部位的保护,避免受压。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牵引时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三)药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但儿童一般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因其可能对胃肠道、肾脏等有一定影响。女性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要注意月经期间的不良反应,有胃溃疡等病史的患者要慎用。 (四)物理治疗 包括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超短波等治疗可以改善局部炎症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物理治疗的温度等参数要适当调整,儿童皮肤较娇嫩,温度不宜过高;女性患者物理治疗时要注意避开乳房等敏感部位;有金属内固定物的患者不能进行超短波等可能产生金属发热的物理治疗。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经过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出现神经根麻痹或马尾神经受压症状的患者。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如儿童患者出现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影响生长发育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女性患者若腰椎间盘突出严重影响生活且非手术治疗无效也需考虑手术,但要权衡手术风险与收益;有严重基础疾病不能耐受长时间非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若符合手术适应证也可考虑手术,但要评估其手术耐受能力。 (二)手术方法 包括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和微创手术等。开放性手术需要较大的切口,对患者创伤相对较大;微创手术如椎间孔镜手术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不同手术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儿童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手术前要进行全面评估;女性患者手术要考虑美观等因素,尽量选择对身体损伤小且美观的手术方式;有多次手术史或严重脊柱畸形等情况的患者手术难度较大,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2025-10-11 13:27:12
  • 腰椎骨质增生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腰椎骨质增生的发病与多种人群相关,中老年人群因年龄增长致腰椎退行性改变及不良生活方式易发病;长期从事不良姿势工作的人群因职业特点破坏腰椎生物力学结构易发病;腰椎曾有损伤的人群因损伤修复异常易发病;肥胖人群因体重增加腰椎负荷及代谢炎症因素易发病。 一、中老年人群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腰椎会发生退行性改变。一般来说,35岁以后腰椎间盘开始逐渐退变,水分减少,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就容易出现骨质增生。到了50岁左右,这种骨质增生的发生率会明显升高。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腰椎的使用磨损不断累积,机体自我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骨质代偿性增生以维持腰椎的稳定性。 2.生活方式影响:中老年人往往活动量相对减少,但如果有长期不良的姿势习惯,比如长期弯腰劳作、久坐不动等,会使腰椎承受异常的应力,加速腰椎的退变,从而增加腰椎骨质增生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中老年人,腰椎长期受到较大的压力,更容易出现骨质增生。 二、长期从事不良姿势工作的人群 1.职业特点:像长期伏案工作的办公室职员,由于长时间保持坐姿,且腰部缺乏有效的支撑,腰椎处于前凸的生理曲度状态,椎体前方承受的应力相对较大,后方小关节等结构也承受异常应力,容易导致腰椎骨质增生。再比如长期弯腰工作的工人,腰椎始终处于弯曲状态,椎体间的压力分布不均,椎体边缘容易出现骨质增生。 2.身体力学改变:这类人群腰椎的正常生物力学结构被破坏,正常的应力平衡被打破,椎体为了适应这种异常的力学环境,会通过骨质增生的方式来调整,以试图恢复相对稳定的状态,但这种代偿往往会引发骨质增生的病理改变。 三、腰椎曾有损伤的人群 1.损伤史影响:如果腰椎曾经受过外伤,比如腰椎骨折、脱位等,在损伤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骨质的异常增生。因为外伤破坏了腰椎原有的结构和力学平衡,机体在修复时会有过度的骨质增生来试图弥补损伤造成的结构缺陷。例如,腰椎骨折后没有得到良好的复位和修复,后续发生腰椎骨质增生的几率会明显高于没有腰椎损伤史的人群。 2.修复过程的异常: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局部的炎症反应、组织的再生等因素都可能刺激骨质的异常生长,导致腰椎骨质增生的发生。而且损伤后腰椎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进一步促使机体通过骨质增生来增强稳定性,但却引发了病理状态的骨质增生。 四、肥胖人群 1.体重与腰椎负荷:肥胖人群体重较大,会增加腰椎的负荷。腰椎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来支撑身体的重量,长期如此会加速腰椎的退变,使椎体边缘容易出现骨质增生。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越高的人群,腰椎骨质增生的发生率相对越高。因为过多的体重会使腰椎椎体间的椎间盘承受更大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椎体边缘的应力,从而促进骨质增生的形成。 2.代谢与炎症因素:肥胖往往伴随着代谢紊乱,可能会引起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这些炎症因子会影响腰椎局部的骨代谢,导致骨质异常增生。例如,肥胖相关的炎症状态可能会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使得骨质过度增生。

    2025-10-11 13:24:3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