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及关节镜外科亚专业主任,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上肢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骨科医师协会运动医学专业学组副组长,河南省骨科学会关节镜学组秘书,河南省运动医疗分会委员,APKASS(亚太膝关节、关节镜及运动医学学会)会员,ISAKOS(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与骨科运动医学学会)会员。
从事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0余年。专注于关节镜微创诊疗技术。 擅长诊治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髌骨脱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
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及国家级期刊论文10余篇,参与省、厅级科技攻关项目4项,获省、厅级科研成果奖2项。
展开-
韧带拉伤后应该吃什么消肿
韧带拉伤可通过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等、富含蛋白质的瘦肉鱼类等补充营养助力消肿修复,还可通过冬瓜黄瓜红豆等具利水消肿作用的食物消除水肿,儿童需注重易消化,孕妇要保证食材安全卫生,老年人饮食清淡低钠并合理摄取蛋白质。 一、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利于受损韧带等组织的修复,从而辅助消肿。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草莓、猕猴桃等均富含维生素C,日常可适当食用。例如,每100克猕猴桃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62毫克,能为身体补充充足的维生素C以促进组织修复。 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原料,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损伤组织的恢复,间接促进消肿。瘦肉(如鸡肉、牛肉)、鱼类(如鲫鱼、鲈鱼)、蛋类、豆类(如黄豆、黑豆)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以鲫鱼为例,其富含优质蛋白质,且易于消化吸收,适合韧带拉伤患者补充营养以助力消肿及组织修复。 三、具有利水消肿作用的食物 1.冬瓜:冬瓜含有丰富的钾元素,能促进体内多余水分排出,帮助消除水肿。可将冬瓜煮汤食用,如冬瓜薏米汤,既利水又能补充营养。 2.黄瓜:黄瓜水分含量高,且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可生食或凉拌食用,为身体补充水分的同时辅助消肿。 3.红豆:红豆中的皂角苷可刺激肠道,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帮助消除水肿。可将红豆煮粥,如红豆薏米粥,既利水又营养丰富,但需注意烹饪熟透,避免消化不良。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选择食物时需注重易消化。例如,蛋白质可选择鸡蛋羹、鱼肉泥等形式,水果可切成小块避免呛噎,同时要确保营养均衡,满足生长发育需求的同时助力消肿恢复。 2.孕妇:孕妇韧带拉伤后饮食需格外注意安全,避免食用可能影响胎儿的食材。选择食物时要保证食材新鲜、卫生,如食用豆类需充分煮熟,水果要清洗干净,确保营养摄入的安全性与合理性,以辅助消肿及自身健康维护。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饮食需清淡,避免高盐食物加重水肿。可适当增加冬瓜、黄瓜等低钠利水食物的摄入,同时注意蛋白质的合理摄取,如选择去皮鸡肉等低脂肪高蛋白的肉类,保证营养的同时助力消肿及身体恢复。
2025-10-15 13:34:16 -
脚扭伤应该怎么办
脚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休息、抬高患肢,24-48小时内冷敷,之后加压包扎,48小时后热敷,若有严重症状及时就医,恢复期间适当康复锻炼,不同人群处理和锻炼有差异。 一、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脚扭伤后应立刻停止导致扭伤的活动,避免进一步加重损伤。坐下或躺下,将受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助于减轻肿胀,因为抬高患肢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减少局部血液淤积。比如,坐在椅子上时,可以把脚放在另一个矮凳上。 二、进行冷敷 在脚扭伤后的24-48小时内,可以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一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以冰袋为例,用毛巾包裹冰袋后再敷在脚上,注意不要直接将冰袋接触皮肤,防止冻伤。对于儿童来说,冷敷时间可以适当缩短,避免冻伤皮肤,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 三、加压包扎 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的脚进行加压包扎,这样能够进一步减轻肿胀。包扎时要注意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力度要适中,不要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要过松达不到加压效果。如果是婴幼儿脚扭伤,包扎时要更加轻柔,密切观察脚部皮肤颜色和温度。 四、抬高患肢 继续保持受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这在休息时要持续进行,有助于肿胀消退。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要保证患肢处于高位。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脚扭伤,家属要协助其保持患肢抬高的姿势。 五、及时就医检查 如果脚扭伤后疼痛剧烈、肿胀明显、出现畸形或者无法站立行走,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X线等检查,以排除骨折等严重情况。对于儿童脚扭伤,即使看起来症状不严重,也建议就医检查,因为儿童骨骼发育尚未完全,可能存在不易察觉的损伤。 六、后期处理(48小时后) 48小时后,可以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淤血吸收。热敷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同样,儿童热敷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如果扭伤没有骨折等严重情况,在受伤后的恢复期间,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康复锻炼,如踝关节的屈伸活动等,但要在疼痛可耐受的范围内进行,逐渐增加活动量。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要有所调整,老年人康复锻炼要更加缓慢温和。
2025-10-15 13:32:49 -
尾巴骨怎么判断有没有骨折
尾巴骨相关评估包括:一、病史与症状评估,需明确受伤史,观察疼痛表现,如不同年龄受伤原因不同,骨折后坐下等动作可加重疼痛;二、体格检查,局部触诊可发现压痛、骨擦感等,还能发现活动受限情况;三、影像学检查,X线可初步判断,CT能更清晰显示细微骨折情况。 尾巴骨相关评估包括:一、病史与症状评估,需明确受伤史,观察疼痛表现,如不同年龄受伤原因不同,骨折后坐下等动作可加重疼痛;二、体格检查,局部触诊可发现压痛、骨擦感等,还能发现活动受限情况;三、影像学检查,X线可初步判断,CT能更清晰显示细微骨折情况。 一、病史与症状评估 1.明确受伤史:了解是否有直接撞击尾巴骨的情况,比如从高处跌落臀部着地、坐下时直接撞到硬物等。不同年龄人群受伤原因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因玩耍时意外碰撞,老年人则可能因骨质疏松更易在轻微外力下骨折。 2.观察疼痛表现:尾巴骨骨折后通常会有明显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一般坐下、站立、排便等动作可能会加重疼痛。比如坐下时臀部接触座椅的瞬间会感到剧烈疼痛,这是因为坐下的压力会作用于骨折的尾巴骨部位。 二、体格检查 1.局部触诊:医生会对尾巴骨区域进行触诊,骨折部位往往有明显压痛,还可能触及骨擦感(骨折端相互摩擦产生的感觉),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加重患者痛苦。不同年龄段人群在触诊时反应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因害怕疼痛而哭闹不配合,需要医生轻柔操作并安抚。 2.检查活动受限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坐下、站立、弯腰等活动受限的情况。比如弯腰时由于牵扯到尾巴骨周围组织,会导致疼痛加剧而不敢正常弯腰。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是初步判断尾巴骨骨折常用的影像学方法。通过X线平片可以观察尾巴骨的形态,看是否有骨折线、骨折移位等情况。但对于一些无明显移位的轻微骨折,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不同年龄人群进行X线检查时,儿童要注意辐射防护,可适当减少辐射剂量。 2.CT检查:对于X线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情况,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尾巴骨的细微骨折情况,尤其是对于判断骨折的移位方向、粉碎程度等有重要价值。它能提供更详细的三维结构信息,帮助医生准确评估骨折情况。
2025-10-15 13:31:21 -
屁股两边疼怎么回事
屁股两边疼原因多样,有肌肉骨骼相关的肌肉劳损、坐骨神经痛、髋关节问题,关节及骨骼相关的骶髂关节紊乱、外伤因素,还有特殊人群如孕妇因胎儿发育等、儿童需考虑外伤等及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或关节退变等致痛,若疼持续不缓或伴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做检查明确病因处理。 一、肌肉骨骼相关原因 1.肌肉劳损:长期久坐、久站或保持同一姿势,会使臀部肌肉(如臀大肌、臀中肌等)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肌肉劳损,引发屁股两边疼痛。例如,长时间开车、伏案工作等人群易出现此类情况,肌肉持续收缩后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2.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原因,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坐骨神经,可放射至臀部两侧及下肢,常伴有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久坐、弯腰劳作等可诱发或加重疼痛。 3.髋关节问题:髋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疾病可导致屁股两边疼痛。髋关节炎多与关节退变、炎症有关,活动时疼痛明显;股骨头坏死早期可能表现为臀部隐痛,逐渐加重并影响髋关节活动。 二、关节及骨骼相关原因 1.骶髂关节紊乱:骶髂关节发生错位或紊乱时,可引起屁股两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周围,活动或负重时症状可能加重,常见于外伤、姿势不良等情况。 2.外伤因素:臀部受到磕碰、摔倒等外伤时,可能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骨折等,出现屁股两边疼痛,伴有局部肿胀、淤血等表现。 三、特殊人群特点及相关情况 1.孕妇:孕期随着胎儿发育,体重增加,骨盆及臀部承受压力增大,可能引发屁股两边疼痛,同时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导致骨盆关节松弛,也会加重疼痛。建议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2.儿童:需考虑是否有外伤史,如摔倒后臀部着地;也可能与生长发育相关,如过度运动导致肌肉牵拉疼痛,但需排除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疾病。 3.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可致骨骼强度下降,易发生骨折或骨痛,同时关节退变(如髋关节、膝关节退变)也可能累及臀部引起疼痛,需关注骨密度变化及关节功能情况。 屁股两边疼的原因较多,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下肢麻木、活动受限等),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详细检查(如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病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025-10-15 13:29:39 -
哪些运动能锻炼肩周炎
肩关节运动包括钟摆运动(患者弯腰垂臂以肩部为中心做前后左右及画圈摆动促血液循环缓粘连,老年人缓慢操作基础疾病患者留意血压)、爬墙运动(面向墙壁患侧手指沿墙爬行渐增高举高度恢复外展功能,年轻人可适当增强度但循序渐进老年人把控幅度)、绕环运动(站立位患肢自然下垂以肩关节为轴做前后绕环改善活动度,各年龄段注意动作平稳老年缓慢轻柔)、拉伸运动(双手背后交叉健侧牵拉患侧拉伸缓解症状,年轻人可据柔韧性适当增力度无明显疼痛老年轻柔防损伤)。 一、肩关节钟摆运动 患者取弯腰垂臂姿势,使患侧肩关节处于放松状态,以肩部为中心,自然做前后、左右方向的摆动以及画圈摆动,每个方向摆动10-15次,每日可进行3-4组。此运动借助重力作用促进肩关节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粘连情况,利于肩周炎恢复。老年人进行该运动时需缓慢操作,避免因动作过快导致肩关节受伤;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的患者运动时要留意血压变化,防止血压波动。 二、爬墙运动 患者面向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行,尽量使上肢高举,之后再缓缓放下,重复进行此动作。每次练习可逐渐增加高举的高度,一般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日进行3-4次。该运动有助于恢复肩关节的外展功能,年轻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练习强度,但也需循序渐进,避免运动损伤;老年人则要把控好高举的幅度,以防过度牵拉加重肩部不适。 三、绕环运动 分为前向后绕环和后向前绕环两种。患者站立位,患肢自然下垂,以肩关节为轴,分别做向前向后的绕环动作,每个方向绕环10-15次,每日进行3-4组。通过绕环运动可有效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绕环时均需注意动作平稳,避免因用力过猛造成肩部肌肉或关节损伤,尤其是老年人群更要缓慢轻柔操作。 四、拉伸运动 双手在背后交叉,健侧手牵拉患侧手向背部方向进行拉伸,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进行相同操作,重复3-5次。此拉伸运动能够有效拉伸肩部紧张的肌肉,缓解肩周炎带来的症状。年轻人群在拉伸时可根据自身柔韧性适当增加牵拉力度,但要以肩部无明显疼痛为度;老年人群拉伸力度需轻柔,防止过度拉伸引发肩部损伤。
2025-10-15 13: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