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及关节镜外科亚专业主任,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上肢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骨科医师协会运动医学专业学组副组长,河南省骨科学会关节镜学组秘书,河南省运动医疗分会委员,APKASS(亚太膝关节、关节镜及运动医学学会)会员,ISAKOS(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与骨科运动医学学会)会员。
从事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0余年。专注于关节镜微创诊疗技术。 擅长诊治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髌骨脱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
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及国家级期刊论文10余篇,参与省、厅级科技攻关项目4项,获省、厅级科研成果奖2项。
展开-
崴脚冷敷还是热敷
当发生崴脚情况时,应该先冷敷,24小时后再热敷。 崴脚医学上称为足踝扭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在崴脚后的72小时内,冷敷可以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72小时后,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儿童等,在处理崴脚时需要特别注意。老年人可能存在骨质疏松,崴脚后更容易发生骨折,因此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孕妇在崴脚后应避免使用药物治疗,可采用冷敷或抬高患肢的方法缓解症状;儿童的骨骼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崴脚后也需要及时就医,以排除骨折等情况。 总之,崴脚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25-05-30 17:03:18 -
小腿突然抽筋怎么办
小腿抽筋往往是因为小腿肌肉受到寒冷、疼痛刺激或者运动疲劳所引起,其表现为小腿肌肉持续痉挛、疼痛,且活动受限,小腿还会不由自主地抽动。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正确缓解小腿抽筋的方法: 一、动作示范: 1.抬高小腿:辅助患者将抽筋的小腿抬起到一定的高度。 2.足背屈:用手按压被抬起腿的足背,使其缓缓背屈,尽可能让足背和小腿之间的角度小于90°。 3.热敷:用毛巾包裹热水袋,对抽筋的小腿进行热敷,持续1至2分钟。待患者感觉有所缓解后,把腿放下,再接着热敷一小段时间。 二、特别提示: 1.必须要用毛巾包裹热水袋,以防止烫伤皮肤。 2.出现小腿抽筋后应立刻停止运动,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 3.如果经过上述处理小腿抽筋仍未缓解,可以重复进行相关操作。 4.如果抽筋反复出现且疼痛越发严重,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总之,当遇到小腿抽筋时,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处理,但要注意相关提示,以确保安全有效缓解症状。如果情况异常,需及时就医。
2025-05-28 12:03:34 -
手筋断了多久能恢复到什么程度
手筋断了的恢复时间因人而异,一般需要3个月到6个月,但具体恢复情况与治疗方法、损伤程度、个人体质、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等因素有关。 1.治疗方法:手筋断了后需要进行手术修复,术后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不同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方案会对手筋的恢复产生影响。 2.损伤程度:手筋断裂的程度越严重,恢复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3.个人体质:不同人的体质不同,恢复能力也不同。年轻人的恢复能力通常比老年人强。 4.术后护理:术后的护理也非常重要。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手部过度活动,同时要保持手部的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 5.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手筋恢复的关键。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逐渐恢复手部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手筋断裂后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手术修复和康复训练。在恢复期间,患者需要保持耐心和积极的心态,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饮食和休息,以促进手筋的恢复。如果出现手部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2025-05-28 11:56:25 -
坐月子腰痛,怎么办
坐月子期间腰痛可能与生理变化、劳累、姿势不当、缺钙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注意休息、热敷、按摩、适当运动、调整姿势、补充钙质等方式缓解,如腰痛严重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1.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弯腰或久站,尽量选择侧卧或仰卧,以减轻腰部负担。 2.热敷: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腰部,每次20-30分钟,可缓解疼痛。 3.按摩:轻轻按摩腰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4.适当运动:如产后瑜伽、散步等,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力量。 5.调整姿势:喂奶时注意姿势,避免腰部过度弯曲。 6.补充钙质:哺乳期妇女容易缺钙,可适当补充钙剂。 7.就医治疗:如果腰痛严重或伴有其他症状,如腿痛、麻木等,应及时就医,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此外,坐月子期间应注意保暖,避免腰部受寒。如果腰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
2025-05-28 11:48:59 -
突然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脚后跟疼的原因主要有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足跟骨刺等,此外鞋子不合适、平足、跟腱短缩、神经病变等也可能导致该问题。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肥胖者等人群更易出现脚后跟疼。持续疼痛或伴有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1.跟腱炎:跟腱是连接小腿肌肉和跟骨的带状组织,跟腱炎通常由于过度使用或受伤引起,导致跟腱部位疼痛和肿胀。 2.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是一层坚韧的纤维组织,连接跟骨和脚趾,足底筋膜炎会引起足底部位的疼痛和炎症。 3.足跟骨刺:足跟骨刺是由于足跟骨长期承受压力和磨损而形成的骨赘,骨刺可能刺激周围组织,导致疼痛。 4.其他原因:其他可能导致脚后跟疼的原因包括鞋子不合适、平足、跟腱短缩、神经病变等。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肥胖者等人群更容易出现脚后跟疼的问题。如果脚后跟疼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症状,如肿胀、发红、行走困难等,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2025-05-28 11: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