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及关节镜外科亚专业主任,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上肢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骨科医师协会运动医学专业学组副组长,河南省骨科学会关节镜学组秘书,河南省运动医疗分会委员,APKASS(亚太膝关节、关节镜及运动医学学会)会员,ISAKOS(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与骨科运动医学学会)会员。
从事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0余年。专注于关节镜微创诊疗技术。 擅长诊治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髌骨脱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
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及国家级期刊论文10余篇,参与省、厅级科技攻关项目4项,获省、厅级科研成果奖2项。
展开-
骨折需要康复吗
骨折后需要康复,康复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恢复关节活动度、增强肢体功能、预防并发症,且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康复需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方案。 促进骨折愈合: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骨折端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有助于骨折的愈合。例如,适当的肌肉收缩和舒张运动能够通过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回流和动脉供血,从而加速骨折部位的愈合进程。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类似,但儿童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强,康复训练应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老年人骨折愈合相对缓慢,更需要科学合理的康复来促进愈合。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良好的康复能改善局部循环,辅助骨折愈合,同时要注意控制血糖稳定以利于康复效果。 防止肌肉萎缩:骨折后由于患肢活动受限,肌肉会很快出现废用性萎缩。康复训练可以维持肌肉的力量和体积。比如,通过等长收缩训练(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进行肌肉收缩)来保持肌肉的张力,防止肌肉萎缩。在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在骨折后的肌肉萎缩速度可能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可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对于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久坐不动)的患者,骨折后康复训练纠正肌肉萎缩的需求更为迫切,需要增加康复训练的频率和强度来恢复肌肉功能。 恢复关节活动度:骨折后关节长期固定容易导致关节僵硬,活动度下降。康复训练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关节屈伸、旋转等运动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例如,对于肘关节骨折后的患者,通过主动和被动的屈伸训练来恢复肘关节的活动范围。不同年龄的患者恢复关节活动度的速度不同,儿童恢复相对较快,老年人恢复相对较慢,但都需要坚持康复训练。有类风湿关节炎等病史的患者,骨折后康复时要注意避免关节过度活动加重炎症,康复训练应在关节可耐受的范围内进行。 增强肢体功能:通过康复训练可以使患肢恢复部分或全部的功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比如,下肢骨折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后能够重新行走。在康复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部位等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年轻患者通常可以承受更强度的康复训练以更快恢复肢体功能,而老年患者则需要更温和的方式逐步恢复。对于有偏瘫等既往病史的患者,骨折后康复需要综合考虑既往病史对肢体功能的影响,康复训练要与改善既往病史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相结合,促进整体肢体功能的恢复。 预防并发症:康复训练有助于预防多种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例如,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的肌肉收缩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呼吸训练等可以预防肺部感染。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预防并发症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比如长期卧床的患者更要注重呼吸康复训练来预防肺部感染,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骨折后康复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加重血栓风险,遵循专业康复指导进行合适的训练。
2025-10-15 15:12:32 -
颈椎不好引起的头晕头昏怎么治疗
非药物干预包括定时改变姿势、专业指导下颈椎牵引、针对性康复训练及热敷、针灸推拿等物理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有基础疾病者有相应注意事项,若头晕头昏严重或非药物干预无效需及时就医做颈椎影像学检查排查问题并制定方案。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姿势管理 长时间低头工作、看手机等不良姿势会加重颈椎负担,进而引发头晕头昏。应定时改变姿势,每隔30~60分钟起身活动颈部,保持颈部处于中立位,避免颈部过度前屈或侧屈,减轻颈椎间盘及周围组织压力。例如,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和显示器,使双眼平视屏幕,颈部自然放松。 (二)颈椎牵引 适度的颈椎牵引可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周围神经、血管等结构的压迫。一般建议在专业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通过牵引装置缓慢施加牵引力,牵引重量和时间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避免过度牵引导致颈部不适加重。 (三)康复训练 针对性的颈部康复训练有助于增强颈部肌肉力量,维持颈椎稳定性。如进行颈部缓慢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运动,但需注意运动幅度和频率,避免剧烈、快速的颈部动作。例如,可进行“米字操”,即头部依次做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及对角线方向的运动,每个方向重复5~10次,每日可进行2~3组。 (四)物理治疗 1.热敷:使用温热的毛巾、热水袋等敷于颈部,每次15~20分钟,每日可进行2~3次,温热刺激可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2.针灸推拿: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颈部气血运行;正规的推拿手法可放松颈部肌肉,改善颈椎关节紊乱,但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不当手法造成损伤。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颈椎常伴有退变,在进行牵引、康复训练时需格外谨慎,牵引重量不宜过重,康复训练幅度应适中,避免因颈部过度活动导致颈椎损伤加重头晕头昏症状。同时,老年人若合并骨质疏松等疾病,需更小心操作,防止骨折等意外发生。 (二)孕妇 孕妇出现颈椎相关头晕头昏时,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调整姿势、适度颈部放松运动等。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或有创性治疗方法,若症状严重需就医时,应向医师说明妊娠情况,由医师综合评估后选择安全的处理方式。 (三)有基础疾病者 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治疗颈椎相关头晕头昏时需兼顾基础病控制。例如,高血压患者在进行颈部干预时,要注意血压波动情况,避免因颈部刺激导致血压剧烈波动加重头晕;糖尿病患者在选择物理治疗时,需注意皮肤状况,防止热敷等操作引起皮肤损伤。 三、及时就医情况 若头晕头昏症状严重,如持续不缓解、伴有肢体麻木、无力、视力模糊、行走不稳等症状,或经非药物干预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需及时就医,进行颈椎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以明确颈椎病变情况,排查是否存在椎动脉受压等严重问题,并在医师指导下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2025-10-15 15:11:40 -
怎么锻炼颈椎
介绍了四种颈部运动,包括颈部伸展运动(坐椅上侧倾头部缓解肌肉紧张,一般人群可做,严重颈椎病急性发作期者避免过度伸展)、颈部旋转运动(坐椅上旋转头部增活动度,孕妇幅度不宜大,有颈部外伤史者咨询医生)、下巴前伸运动(站或坐前倾下巴锻炼肌肉,儿童需监护,颈部肿瘤患者不适合)、颈部抗阻运动(手抗阻头部运动增强力量,老年人阻力不宜大,高血压老人运动中关注血压)。 一、颈部伸展运动 1.动作要领:坐在椅子上,挺直腰部,肩膀放松,慢慢地将头部向一侧倾斜,尽量让耳朵靠近肩膀,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重复。此运动可拉伸颈部侧面的肌肉,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能有效缓解颈部肌肉紧张。例如,办公室职员长时间面对电脑,颈部侧面肌肉易疲劳,通过该运动可改善肌肉状态。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人群均可进行,但患有严重颈椎病急性发作期的人群应避免过度伸展,以免加重症状。因为此时颈部组织较为敏感,过度的伸展可能会刺激炎症部位,导致疼痛等不适加重。 二、颈部旋转运动 1.动作要领:坐在椅子上,身体保持正直,缓慢地将头部向一侧旋转,尽量看到身后,然后再向另一侧旋转,同样保持15-30秒。该运动能活动颈部的关节,增加颈部的活动度。对于经常低头看手机的人群,可改善因长期低头导致的颈部关节活动受限问题。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孕妇在颈部旋转时要注意幅度不宜过大,因为孕期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可能会有所变化,过大的旋转幅度可能会影响身体平衡,增加摔倒风险。而有颈部外伤史的人群,在进行该运动前应咨询医生,避免因不当运动导致二次损伤。 三、下巴前伸运动 1.动作要领:站立或坐在椅子上,头部保持正直,慢慢地将下巴向前伸,就像要亲吻前方的物体一样,保持10-15秒,然后放松。此运动有助于锻炼颈部前方的肌肉,改善颈部的姿势。对于长时间开车的人群,可缓解因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导致的颈部前方肌肉紧张。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儿童进行该运动时要在家长的监护下进行,因为儿童的颈部肌肉和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要确保运动幅度和力度适当,避免对颈部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患有颈部肿瘤等疾病的人群不适合进行该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四、颈部抗阻运动 1.动作要领:可以用手轻轻抵抗头部的运动,例如双手放在前额,轻轻向头部施加阻力,同时头部尝试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运动,每次运动保持5-10秒,重复多次。这种运动能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对于运动员等需要良好颈部力量支持的人群,有助于提高颈部的稳定性。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老年人进行颈部抗阻运动时要注意阻力不宜过大,因为老年人的颈部肌肉和骨骼功能有所下降,过大的阻力可能会导致肌肉拉伤或骨骼损伤。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进行抗阻运动时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血压变化,运动过程中若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
2025-10-15 15:10:39 -
肩周炎有什么锻炼方法
钟摆运动是患者站立前倾约90度健侧扶桌边患侧自然下垂行前后左右小幅度摆动及画圈运动借重力促肩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改善活动度老年人需控幅度,爬墙运动为患者面向墙壁患侧手指接触墙壁缓慢向上攀爬达自身可及最高位保持后放下提升肩关节外展及前屈活动范围肩部疼痛剧烈急性期需谨慎,双手抱头拉伸是患者双手交叉抱头后缓慢用力将头部向胸部牵拉保持后放松拉伸肩部前方及内侧肌肉缓解紧张女性注意力度适中,外旋锻炼是患者取坐位或站位屈肘90度前臂向前掌心向体缓慢向外旋转增强肩关节外旋肌群力量改善外旋功能有肩部基础疾病病史者锻炼前最好咨询医生,肩绕环运动为自然站立以肩关节为中心患侧手臂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绕环幅度由小渐大全方位活动肩关节促进肩部关节囊及周围组织血液循环适用于久坐人群儿童有类似问题需专业人员指导下轻柔活动。 一、钟摆运动 患者取站立位,身体前倾约90度,健侧手扶桌边维持身体稳定,患侧手臂自然下垂,依次进行前后、左右方向的小幅度摆动,再做画圈运动,每个方向摆动10-15次,每日进行3-4组。此运动可借助重力作用促进肩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改善肩关节活动度,适合大多数肩周炎患者,老年人锻炼时需控制摆动幅度,避免过度用力。 二、爬墙运动 患者面向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接触墙壁,缓慢向上攀爬,尽量使手指达到自身可及的最高位置,保持15-30秒后缓慢放下,重复进行,每日可根据情况增加练习次数。该运动能有效提升肩关节的外展及前屈活动范围,对于长期伏案等生活方式导致肩部活动受限的人群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肩部疼痛剧烈急性期患者需谨慎操作,应在疼痛可耐受范围内进行。 三、拉伸运动-双手抱头拉伸 患者双手交叉抱于头后,缓慢用力将头部向胸部方向牵拉,保持15-30秒后放松,重复3-5次。此动作可拉伸肩部前方及内侧的肌肉,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对于因不良姿势引发肩周炎的人群有一定帮助,女性患者进行该运动时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牵拉造成肩部不适。 四、外旋锻炼 患者取坐位或站位,屈肘90度,前臂向前,手掌心朝向身体,然后缓慢将前臂向外旋转,尽量使手背靠近身体侧面,保持10-1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日进行2-3组。该锻炼有助于增强肩关节外旋肌群的力量,改善肩关节的外旋功能,有肩部基础疾病病史的患者在锻炼前最好咨询医生,根据自身病情调整锻炼强度。 五、肩绕环运动 患者自然站立,以肩关节为中心,患侧手臂做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绕环动作,绕环幅度由小逐渐增大,顺时针和逆时针各绕10-15次为一组,每日进行2-3组。此运动能全方位活动肩关节,促进肩部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对于生活方式久坐且缺乏肩部活动的人群适用,儿童若出现类似肩部问题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轻柔的类似活动,避免不恰当锻炼损伤肩部。
2025-10-15 15:09:29 -
半月板缝合术后多久才能走路
半月板缝合术后能走路时间受患者年龄、身体状况、损伤程度、缝合方式等因素影响,分阶段恢复,康复训练起关键作用,并发症会明显延长走路时间,不同年龄患者康复训练有差异,吸烟、基础疾病等也会影响走路时间。 术后0-6周:术后早期需要进行患肢的制动,通常会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在此期间,患者一般需要卧床休息,进行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较好且半月板损伤程度较轻的患者,可能在术后2-3周开始逐渐部分负重行走,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借助拐杖等辅助器械,患肢部分重量着地。而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或半月板损伤较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制动,一般在4-6周左右开始部分负重行走。 术后6-12周:随着半月板缝合处逐渐愈合,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负重的程度。在6-8周时,可能可以在拐杖辅助下进行部分负重行走,并且开始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训练。到了8-12周,部分恢复较好的患者可以尝试脱拐部分负重行走,但仍需要注意行走的时间和距离不宜过长。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由于伤口愈合可能相对较慢,需要更加谨慎地增加负重,密切观察伤口愈合和膝关节的情况。 术后3-6个月:经过前面阶段的恢复,到3-6个月时,大多数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行走,但仍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行走。如果是运动员等对膝关节功能要求较高的人群,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才能恢复到受伤前的行走和运动能力。而老年患者由于膝关节的退变等因素,在恢复正常行走后仍需要注意保护膝关节,避免再次损伤。 康复训练对走路时间的影响 康复训练在半月板缝合术后走路时间的恢复中起着关键作用。早期的肌肉收缩训练可以防止肌肉萎缩,为后期行走提供力量支持。中期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有助于恢复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从而保证行走的正常步态。后期的平衡和本体感觉训练可以提高患者行走时的稳定性,减少再次受伤的风险。例如,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可以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这对于术后能够顺利走路非常重要。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训练的强度和进度可能不同,儿童患者由于生长发育快,但半月板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康复训练也需要在专业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训练造成损伤;老年患者康复训练则需要更加温和,逐步增加强度,以适应其相对较弱的身体状况。 并发症对走路时间的影响 如果半月板缝合术后出现并发症,如伤口感染、半月板再次损伤等,会明显延长走路时间。例如,伤口感染会导致患者需要延长制动时间,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从而使走路时间推迟。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由于吸烟会影响伤口愈合,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会使走路时间相应延长。而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全身状况,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膝关节的康复和走路时间的恢复。
2025-10-15 15: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