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及关节镜外科亚专业主任,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上肢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骨科医师协会运动医学专业学组副组长,河南省骨科学会关节镜学组秘书,河南省运动医疗分会委员,APKASS(亚太膝关节、关节镜及运动医学学会)会员,ISAKOS(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与骨科运动医学学会)会员。
从事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0余年。专注于关节镜微创诊疗技术。 擅长诊治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髌骨脱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
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及国家级期刊论文10余篇,参与省、厅级科技攻关项目4项,获省、厅级科研成果奖2项。
展开-
大脚骨痛是什么原因
大脚骨痛的原因包括遗传致家族聚集性且基因使足部结构发育异常、长期穿不合适鞋子致前足受挤压偏移及改变受力分布、存在先天性或后天性足部结构异常破坏力学平衡、某些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累及关节引发、女性因常穿不合适鞋及解剖特点更易患病且长时间站立行走等生活方式易诱发或加重。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是导致大脚骨痛(踇外翻)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踇外翻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若家族中有踇外翻患者,个体患病风险会显著增高,这与基因遗传导致足部骨骼、关节等结构发育异常相关。 二、穿鞋因素 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是引发大脚骨痛的常见原因。例如,长期穿高跟鞋、尖头鞋等,会使前足受到过度挤压,踇趾被迫向外偏移,进而导致踇外翻,引起疼痛。此类鞋子会改变足部正常受力分布,增加踇趾与其他脚趾间的摩擦和压力,加速足部结构的异常改变。 三、足部结构异常 1.先天性因素:部分人群存在先天性第1跖骨内翻、踇收肌紧张等足部结构异常情况,这会破坏足部正常力学结构,使得踇趾逐渐向外偏移,引发踇外翻及疼痛。 2.后天性结构退变:随着年龄增长,足部关节退变、韧带松弛等情况逐渐出现,原本正常的足部结构平衡被打破,也容易导致踇外翻,产生疼痛。 四、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也可导致大脚骨痛。例如类风湿关节炎,该疾病会累及足部关节,引起关节炎症、破坏,进而导致踇外翻等畸形,出现疼痛症状;此外,神经肌肉疾病等也可能影响足部肌肉力量平衡,间接引发踇外翻及疼痛。 五、性别与生活方式因素 1.性别:女性相对男性更易出现大脚骨痛,这与女性更常穿着高跟鞋、尖头鞋等不合适的鞋子有关,且女性足部解剖结构特点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生活方式:长时间站立、行走等会增加足部负担,使足部受力不均,长期如此容易诱发或加重踇外翻,导致疼痛。例如,职业需要长时间站立的人群,患大脚骨痛的概率相对较高。
2025-10-15 12:46:20 -
什么是colles骨折
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5cm以内多因间接暴力(摔倒手掌撑地)引起的骨折,有骨折特点、临床表现(局部症状有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是活动受限)、影像学表现,治疗有手法复位外固定和手术治疗,康复护理早期固定期和后期去除外固定后有不同锻炼要求,还有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伤后腕部出现疼痛、肿胀,可伴有明显畸形,典型的畸形表现为“餐叉样”畸形和“枪刺样”畸形。 功能障碍:手腕活动受限,无法正常进行屈伸、旋转等动作。 影像学表现:通过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移位方向等情况,是诊断colles骨折的重要依据。 治疗方法 手法复位外固定:多数colles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然后用石膏或夹板等进行外固定,维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移位、手法复位失败或伴有其他并发症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切开复位内固定等。 康复护理 早期:固定期间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年龄较小的儿童康复时需在家长协助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老年患者康复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调整锻炼强度。 后期:去除外固定后,逐渐进行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功能锻炼,恢复手腕的功能,不同年龄人群康复锻炼的进度和强度需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也需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康复训练。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colles骨折后生长潜力大,复位要求相对较宽松,但仍需准确复位以保证正常生长发育,康复时要关注儿童的配合度,家长需引导儿童正确进行康复锻炼。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colles骨折后愈合相对较慢,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再次骨折,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同时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帮助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2025-10-15 12:41:44 -
腰间盘突出护腰带有用吗
腰间盘突出护腰带通过外部支撑限制腰部过度活动减轻椎间盘压力缓解疼痛,不同人群使用有不同注意事项,选择要关注材质和尺寸,使用时需配合康复训练且避免依赖,它对缓解症状有帮助但需正确选择使用并结合综合措施促进腰部健康。 不同人群使用护腰带的情况 成年人:对于成年腰间盘突出患者,在急性发作期或需要长时间站立、行走时佩戴护腰带,能有效减轻腰部负担。一般建议每天佩戴不超过8小时,避免因长期佩戴导致腰部肌肉萎缩。 老年人:老年人腰间盘退变较为明显,使用护腰带时要注意选择材质柔软、贴合度好的产品。佩戴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腰部皮肤情况,防止出现压疮等问题。 青少年:青少年腰间盘突出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因运动等原因导致腰部损伤类似情况,使用护腰带时要注意调整合适的松紧度,以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为前提,一般每天佩戴时间不宜过长,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护腰带的选择要点 材质:应选择透气性好的材质,如棉质与弹力纤维混合的面料,这样可以在保证支撑的同时,让腰部保持干爽,减少皮肤过敏等情况的发生。 尺寸:要根据自身腰围选择合适尺寸的护腰带。一般来说,腰围测量位置在肚脐上方约3厘米处,选择尺寸合适的护腰带能确保支撑效果最佳。如果护腰带过大,起不到应有的支撑作用;过小则会影响腰部血液循环。 护腰带使用的注意事项 配合康复训练:护腰带不能替代康复训练,在佩戴护腰带期间,仍需进行适当的腰部肌肉锻炼,如小飞燕动作等,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腰部的稳定性。 避免依赖:长期依赖护腰带可能会导致腰部肌肉进一步萎缩,所以在腰间盘突出症状缓解后,应逐渐减少护腰带的佩戴时间,直至停止使用。 总之,腰间盘突出护腰带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症状有帮助,但使用时需要综合考虑自身情况,正确选择和使用护腰带,并结合康复训练等综合措施来促进腰部健康。
2025-10-15 12:39:39 -
半月板损伤能自愈吗
半月板损伤能否自愈分情况,轻度损伤或儿童青少年特定情况有一定自愈可能,但中重度损伤等多数情况需医疗干预,随年龄增长自愈可能性降低,怀疑或确诊半月板损伤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据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选合适方式恢复膝关节功能。 一、部分情况有自愈可能 1.轻度损伤:如果是半月板的轻度退变或小的撕裂,在某些情况下有一定自愈几率。例如,部分年轻患者半月板边缘的轻度损伤,由于边缘部分有血运供应,有自行修复的可能性。但这种情况需要严格的休息等制动措施,让损伤部位有条件进行修复。不过总体来说,半月板自行愈合的概率相对较低,尤其是非边缘部位的损伤。 2.儿童青少年特定情况:儿童和青少年的半月板血运相对丰富,对于一些轻度的半月板损伤,有一定的自身修复潜力。但也不能完全依赖自愈,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 二、多数情况需医疗干预 1.中重度损伤:半月板中重度损伤通常难以自愈。比如半月板体部及根部的损伤,由于这些部位血运较差,自身修复能力很弱。半月板损伤后会引起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还可能导致膝关节软骨磨损等继发问题,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 2.随年龄增长自愈可能性降低:随着年龄的增加,半月板的血运本身就会逐渐变差,所以成年人半月板损伤后自愈的几率比儿童青少年更低。而且成年人膝关节使用频率高,损伤后如果不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病情往往会逐渐加重。 对于半月板损伤,一旦怀疑或确诊,应及时就医,通过磁共振等检查明确损伤程度,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如保守治疗(休息、制动、物理治疗等)或手术治疗(如半月板缝合术、半月板切除术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半月板损伤,更要谨慎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025-10-15 12:37:22 -
缺乏筋缩会导致脊柱疾病吗
筋缩涉及肌肉肌腱筋膜等软组织对脊柱稳定运动及生理曲度维持重要,正常时保障力学平衡,缺乏筋缩会影响脊柱力学平衡,致椎间盘退变风险增、小关节紊乱退变等发病几率,成年人长期久坐不良姿势等致软组织功能异常加重脊柱力学失衡升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风险,儿童脊柱生长发育阶段筋膜发育异常缺乏筋缩影响稳定性增脊柱侧弯等风险,如儿童筋膜柔韧性不足干扰脊柱生长塑形引发形态异常。 一、筋缩的相关生理基础 筋缩涉及肌肉、肌腱、筋膜等软组织的正常状态,这些软组织对脊柱的稳定、运动及生理曲度维持起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筋腱等结构具备适宜的弹性、张力及柔韧性,以保障脊柱在运动和静态时的力学平衡。 二、缺乏筋缩与脊柱疾病的关联机制 从科学研究角度看,软组织的健康状态与脊柱稳定性密切相关。若缺乏筋缩相关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会影响脊柱力学平衡。例如,筋膜的弹性和张力对维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至关重要,缺乏筋缩可能导致脊柱周围力学环境改变,使脊柱受力不均衡。这种力学环境的改变会增加椎间盘退变风险,因为椎间盘承受异常应力时易发生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等情况;同时,也会使脊柱小关节承受过度应力,增加脊柱小关节紊乱、退变等脊柱疾病的发生几率。 三、不同人群缺乏筋缩与脊柱疾病的相关性 成年人:长期久坐、不良姿势等生活方式易导致软组织功能异常,若缺乏筋缩相关正常状态,会进一步加重脊柱力学失衡,使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脊柱退变类疾病的发病风险升高。 儿童:儿童处于脊柱生长发育阶段,若筋膜发育异常缺乏筋缩相关正常状态,会影响脊柱生长过程中的稳定性,可能导致脊柱侧弯等发育性脊柱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例如,儿童时期筋膜柔韧性不足等缺乏筋缩表现,会干扰脊柱正常的生长塑形,引发脊柱形态异常。
2025-10-15 12: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