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及关节镜外科亚专业主任,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上肢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骨科医师协会运动医学专业学组副组长,河南省骨科学会关节镜学组秘书,河南省运动医疗分会委员,APKASS(亚太膝关节、关节镜及运动医学学会)会员,ISAKOS(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与骨科运动医学学会)会员。
从事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0余年。专注于关节镜微创诊疗技术。 擅长诊治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髌骨脱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
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及国家级期刊论文10余篇,参与省、厅级科技攻关项目4项,获省、厅级科研成果奖2项。
展开-
青少年睡觉腿抽筋怎么回事
青少年睡觉腿抽筋的原因包括疲劳过度、寒冷刺激、缺钙、睡眠姿势不当和疾病因素,应注意保暖、改善姿势、多摄入含钙食物,频繁发生需就医排查疾病因素,保证营养和生活习惯可减少发生。 一、疲劳过度 青少年日常学习压力大、运动量大,若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肌肉在过度使用后,会产生大量乳酸等代谢产物,容易刺激肌肉引发抽筋。比如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腿部肌肉疲劳,就可能出现腿抽筋情况。 二、寒冷刺激 青少年夜间睡眠时若腿部保暖不当,腿部肌肉受到寒冷刺激,会发生痉挛收缩。例如在寒冷的环境中睡眠,没有盖好被子,腿部暴露在外,就容易出现腿抽筋。 三、缺钙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对钙的需求量较大。如果日常饮食中钙摄入不足,就会导致血钙浓度过低,使得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腿抽筋。比如一些青少年挑食、偏食,不爱吃富含钙的食物,像牛奶、豆制品等,就容易出现缺钙性腿抽筋。 四、睡眠姿势不当 睡眠时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仰卧,使被子压在脚面,或长时间俯卧,使脚面抵在床铺上,都会让腿部某些肌肉长时间处于绝对放松状态,引起肌肉“被动挛缩”,进而导致腿抽筋。 五、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也可能引起青少年腿抽筋,如癫痫、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癫痫患者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可能会累及腿部肌肉导致抽筋;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的椎间盘等压迫神经,也可能引发腿部肌肉抽筋。 针对青少年睡觉腿抽筋,首先要注意保暖,改善睡眠姿势,日常饮食中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虾皮、豆制品等。如果腿抽筋频繁发生,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疾病因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对于青少年来说,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腿抽筋的发生。
2025-10-15 12:29:17 -
骨癌的定义和症状是什么
骨癌是起源于骨组织或其附属组织的恶性肿瘤分原发性与继发性局部有疼痛肿块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全身有消瘦乏力发热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影响有恶性肿瘤病史者需排查原发病灶转移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全面检查。 一、骨癌的定义 骨癌是起源于骨组织或其附属组织的恶性肿瘤,包含原发性骨癌(直接由骨组织细胞恶变而来)与继发性骨癌(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骨组织)。 二、骨癌的症状 (一)局部症状 1.疼痛:多为早期或主要症状,起初常为间歇性隐痛,随病情进展逐渐变为持续性胀痛且程度加重,夜间疼痛可能更为明显,这与肿瘤生长刺激骨膜及周围神经有关。 2.肿块:患处可触及异常包块,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伴有压痛,是肿瘤组织增殖形成的实体肿物表现。 3.功能障碍:肿瘤破坏骨骼正常结构与功能,会导致受累肢体活动受限,如肢体活动范围减小、无法正常持物或行走等,影响患者日常活动。 4.病理性骨折:骨组织被肿瘤破坏后,骨骼强度显著降低,轻微外力(如日常活动、轻微碰撞)即可引发骨折,此为骨癌较严重的局部表现之一。 (二)全身症状 1.消瘦、乏力:肿瘤作为消耗性病变,会持续消耗机体营养,患者逐渐出现体重下降、身体虚弱、乏力等表现,影响整体健康状态。 2.发热:部分患者因肿瘤组织坏死吸收等原因可出现低热,若合并感染则可能出现高热,这是机体对肿瘤相关反应或感染的综合体现。 需注意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骨癌症状的影响,例如儿童骨癌患者可能因骨骼处于生长发育期,疼痛表现可能更易被忽视;而在病史方面,有恶性肿瘤病史者出现骨转移相关骨癌时,需重点排查原发病灶转移情况。同时,若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
2025-10-15 12:25:55 -
手指骨髓炎怎么治疗
手指骨髓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制动休息)、药物治疗(根据药敏选抗生素)、手术治疗(脓肿形成时切开引流,慢性骨髓炎时病灶清除)和康复护理(炎症控制后逐步功能锻炼并观察恢复情况调整方案)。 一、一般治疗 制动休息:患病手指需要适当制动,避免过度活动加重炎症,比如儿童患者玩耍时要限制患手的不必要动作,防止病情恶化。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制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限制患手活动。 二、药物治疗 抗生素应用: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例如通过抽取脓液进行细菌培养,明确致病菌后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可选用苯唑西林等抗生素,但具体药物需依据检验结果确定,同时要考虑患者年龄等因素,低龄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 三、手术治疗 切开引流:当手指骨髓炎形成脓肿时,需进行切开引流。比如局部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且有波动感提示有脓肿形成,此时应及时切开引流排出脓液,减轻局部压力,缓解症状。手术操作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不同年龄患者手术时的操作精细度可能因身体发育等情况有所差异。 病灶清除:对于慢性骨髓炎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病灶清除术,去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等病变组织。手术过程中要彻底清除病灶,以促进炎症消退和创面愈合,不同病情的患者手术范围和深度会有所不同。 四、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在炎症控制后,要逐步进行手指的功能锻炼,促进手指功能恢复。例如儿童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家长可协助进行简单的手指屈伸等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锻炼导致病情反复。同时要密切观察手指的肿胀、疼痛等情况,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康复锻炼方案。
2025-10-15 12:23:50 -
肩周炎通常表现出哪些症状
肩周炎表现为渐进性肩部疼痛早期多为钝痛或隐痛且夜间加重可放射,老年患者及长期肩部过度活动人群疼痛有特点;肩关节各方向主动被动活动受限无明显性别差异但生活方式不同者受限程度有别;肩关节周围多处有压痛由炎症刺激所致有基础病史者关联既往损伤部位;病程较长者有三角肌等肩周肌肉萎缩,老年及长期不活动者更易发生且恢复或加重情况不同。 一、疼痛 肩周炎患者常出现渐进性肩部疼痛,早期疼痛多不剧烈,一般为钝痛或隐痛,且疼痛具有夜间加重的特点,可放射至颈部、上肢等部位。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患者因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疼痛可能更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长期从事肩部过度活动工作的人群,疼痛出现时间可能较早,且与肩部过度使用相关。 二、活动受限 肩关节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会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等动作受限显著。例如外展时患者难以达到正常范围,上举手臂时会感觉困难,这与肩关节周围炎症导致的粘连等病理改变有关。不同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受限程度可能有别,如长期缺乏肩部运动的人群活动受限可能相对更突出。 三、压痛 肩关节周围可有多处压痛,常见于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通过触诊可发现这些部位存在明显压痛,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周围组织所致。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肩部外伤史者,压痛部位可能与既往损伤部位相关联。 四、肌肉萎缩 病程较长者可出现三角肌等肩周肌肉的萎缩,导致肩部外观有一定改变。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肌肉萎缩相对更易发生且恢复相对较慢;长期不活动的患者,肌肉萎缩程度可能更明显,这与肩部长期炎症导致的肌肉废用性萎缩有关。
2025-10-15 12:21:55 -
骨疣会自己消失吗
骨疣一般不会自己消失,它是骨骼退行性病变表现,由关节软骨磨损等致骨骼异常增生而成,不同人群骨赘有不同特点及影响,年轻人特殊因素致骨赘不消失且可引起症状,中老年人骨赘随年龄增多增大,一般不消退但可通过措施减轻影响,有基础病史人群骨赘在原发病基础发展且不消失,需针对情况治疗或干预。 骨赘形成的机制 骨赘的形成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这种增生是不可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中老年人,关节软骨逐渐退变,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会发生代偿性增生,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和接触面积,从而形成骨赘。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关节过度使用的人群,关节软骨磨损更快,骨赘形成的概率相对更高。 不同人群骨赘的特点及影响 年轻人:年轻人出现骨赘相对较少,若因外伤等特殊因素导致关节局部出现骨赘,一般也不会自行消失,且可能会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休息、物理治疗等。 中老年人:中老年人是骨赘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加,骨赘会逐渐增多、增大。一般来说,骨赘不会自行消退,但在一些情况下,如通过积极的康复锻炼、控制体重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骨赘对关节的不良影响,缓解相关症状。比如,适度的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减轻关节负担,从而改善因骨赘引起的不适,但骨赘本身不会消失。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患有类风湿关节炎、osteoarthritis(骨关节炎)等疾病的人群,骨赘会在原发病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且不会自行消失。这类人群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规范治疗,同时关注骨赘对关节功能的影响,必要时可能需要采取手术等干预措施来改善关节功能和缓解症状。
2025-10-15 12: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