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甲军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诊治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髌骨脱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运动医学及关节镜外科亚专业主任,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上肢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骨科医师协会运动医学专业学组副组长,河南省骨科学会关节镜学组秘书,河南省运动医疗分会委员,APKASS(亚太膝关节、关节镜及运动医学学会)会员,ISAKOS(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与骨科运动医学学会)会员。

  从事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0余年。专注于关节镜微创诊疗技术。 擅长诊治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髌骨脱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

  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及国家级期刊论文10余篇,参与省、厅级科技攻关项目4项,获省、厅级科研成果奖2项。

展开
个人擅长
诊治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髌骨脱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的诊治。展开
  • 腰部骨折还需要做手术吗

    腰部骨折是否需做手术综合骨折类型与严重程度、患者年龄与全身状况、神经损伤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判断,稳定性骨折等可先非手术,不稳定性骨折伴神经损伤等多需手术,年轻患者身体好符合指征倾向手术,老年患者综合评估后决定,合并神经损伤通常需尽快手术。 一、骨折类型与严重程度 1.稳定性骨折:若腰部骨折属于稳定性骨折,如单纯的椎体轻度压缩骨折,压缩程度小于椎体高度的1/3等情况,通常可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腰部支具固定等。例如,对于年轻患者的轻度腰椎压缩骨折,通过严格卧床休息,骨折有自行愈合恢复的可能,且非手术治疗能避免手术带来的创伤及相关风险。 2.不稳定性骨折:当腰部骨折为不稳定性骨折时,比如椎体骨折压缩严重,超过椎体高度的1/3,或者伴有神经损伤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则多需要手术治疗。这是因为不稳定性骨折容易导致脊柱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进而可能引起脊髓神经进一步损伤,通过手术可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解除神经压迫,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二、患者年龄与全身状况 1.年轻患者: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对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强,若腰部骨折符合手术指征,通常更倾向于手术治疗,以期望获得更好的预后,恢复正常的脊柱功能和活动能力,不影响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例如年轻的体力劳动者发生腰部骨折,手术治疗能使其更快恢复劳动能力。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肺功能不全等。对于老年腰部骨折患者,需要综合评估其全身状况。如果骨折相对稳定且患者全身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可选择非手术治疗;但如果骨折不稳定且患者全身状况允许,也可考虑手术治疗,不过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和准备。比如老年患者的腰椎骨折,若不手术长期卧床可能会引发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此时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前提下可考虑手术。 三、神经损伤情况 1.无神经损伤:如果腰部骨折没有合并神经损伤,可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治疗方案。如前面所说的稳定性骨折可先非手术治疗,不稳定性骨折但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也可非手术治疗。 2.有神经损伤:一旦腰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通常需要尽快手术。因为神经损伤后时间越长,恢复的可能性越小,手术能够及时解除神经压迫,为神经功能恢复争取时间。例如腰椎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应尽早进行手术减压等处理。

    2025-10-15 14:08:54
  • 肩胛骨突出

    肩胛骨突出是肩胛骨内侧或外侧缘偏离正常位置的体态或病理表现,其成因包括肌肉失衡、姿势问题、脊柱侧弯、外伤或手术,评估可通过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干预有康复训练、姿势纠正,特殊人群中儿童青少年需关注姿势习惯与体育活动,成年人要定时调整姿势,老年人则需结合骨密度检查且康复训练轻柔渐进。 一、肩胛骨突出的定义与解剖基础 肩胛骨突出是指肩胛骨的内侧缘或外侧缘偏离正常解剖位置,超出身体表面可见范围的一种体态或病理表现。正常肩胛骨与胸廓紧密相关,其位置受周围肌肉(如前锯肌、斜方肌等)及脊柱结构的共同调节。 二、常见成因 1.肌肉失衡:前锯肌无力会导致肩胛骨内侧缘突出(翼状肩),因前锯肌负责将肩胛骨贴附于胸廓;斜方肌上部过紧则可能使肩胛骨外侧缘上提突出,与肌肉力量不平衡相关。 2.姿势问题:长期含胸驼背、久坐等不良姿势,会破坏肩胛骨与胸廓的正常力学关系,引发肩胛骨位置异常。 3.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患者因脊柱侧方弯曲,可伴发肩胛骨不对称突出,需结合脊柱影像学评估。 4.外伤或手术:肩部外伤后肌肉、骨骼结构受损,或肩部手术后康复不当,可能导致肩胛骨位置改变。 三、评估方法 1.体格检查:观察肩胛骨与胸廓的相对位置,检查相关肌肉(如前锯肌、斜方肌)的肌力与柔韧性。 2.影像学检查:X线可初步评估骨骼结构,CT或MRI有助于观察肌肉、软组织及细微骨骼病变,明确突出原因。 四、干预措施(非药物为主) 1.康复训练 前锯肌强化:通过俯卧撑变式、弹力带前拉训练等,增强前锯肌力量以稳定肩胛骨位置。 斜方肌拉伸:站立位或坐位拉伸斜方肌上部,缓解肌肉过紧状态,改善肩胛骨外侧缘突出。 核心与姿势训练:平板支撑、瑜伽中的猫牛式等,强化核心肌群及改善整体姿势,间接调整肩胛骨位置。 2.姿势纠正:避免长时间低头、含胸,工作学习时保持脊柱直立,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桌椅。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与青少年:生长发育阶段的肩胛骨突出需关注姿势习惯,避免过度负重书包等,可通过日常姿势提醒及适度体育活动(如游泳、体操)促进肌肉平衡发育。 2.成年人:长期伏案工作者需定时调整姿势,每小时起身活动,结合办公室简易拉伸动作缓解肌肉紧张。 3.老年人:因肌肉萎缩、骨密度下降等因素易出现肩胛骨突出,需结合骨密度检查评估骨质情况,康复训练应注重轻柔、渐进,避免加重骨骼肌肉负担。

    2025-10-15 14:07:50
  • 游泳可以治疗颈椎吗

    游泳对颈椎有潜在益处,不同人群情况不同,从人体生物力学角度有科学依据,但需适度正确游泳,不当或过度游泳可能损伤颈椎。成年人适度游泳可辅助保健,严重颈椎疾病者需综合治疗;儿童游泳可促颈部肌肉发育但要注意姿势强度;老年人游泳是低冲击运动可维持颈部状况但要注意安全。游泳时颈部有节律运动助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浮力减轻颈椎重力负荷,但需适度正确及一定频率,否则可能致颈部损伤。 不同人群的情况 成年人:对于没有严重颈椎疾病的成年人,适度的游泳锻炼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保健方式来维护颈椎健康。但如果已经患有较为严重的颈椎疾病,如颈椎间盘突出症且伴有明显神经压迫症状等,单纯依靠游泳可能无法达到治疗目的,需要结合药物、物理治疗甚至手术等综合治疗措施。 儿童:儿童的颈椎还处于发育阶段,游泳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运动方式,适当的游泳锻炼可以促进儿童颈部肌肉的发育,增强颈部的稳定性,但要注意游泳的姿势和强度,避免过度疲劳或不正确的动作对颈椎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儿童游泳时应选择适合其年龄的游泳课程,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动作规范。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颈椎退变等问题,游泳是一种低冲击的运动,对颈椎的压力较小。适度游泳可以帮助老年人维持颈部肌肉力量,改善颈椎的活动度,缓解因颈椎退变引起的轻度疼痛等不适。但老年人在游泳前应进行适当的热身,游泳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突然的剧烈动作,防止发生意外。 游泳对颈椎作用的科学依据 从人体生物力学角度来看,游泳时颈部的运动方式与日常生活中不良姿势下的颈椎运动不同。在游泳过程中,颈部需要进行有节律的屈伸、旋转等运动,这种运动模式有助于增强颈部周围肌肉的力量,包括颈前肌、颈后肌等。有相关的运动医学研究显示,长期坚持游泳的人群,其颈部肌肉的等长收缩力量和耐力指标优于不游泳的人群,这意味着游泳对增强颈部肌肉支撑颈椎的能力有积极作用。同时,水的浮力作用使得颈椎所承受的重力负荷减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对于预防和缓解因颈椎间盘退变等引起的颈椎问题有一定帮助。然而,需要明确的是,游泳对颈椎的影响是基于适度、正确的游泳方式和一定的锻炼频率,若游泳方式不当或过度游泳,反而可能对颈椎造成损伤。例如,过度强调颈部的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进行不适当姿势的游泳,可能会导致颈部肌肉拉伤或颈椎小关节紊乱等问题。

    2025-10-15 14:06:32
  • 脚背痛是怎么回事

    脚背痛可因外伤致局部损伤出现,也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等足部疾病相关,还受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关节炎影响,神经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可引发,儿童脚背痛需防剧烈运动等,孕妇要注意休息抬高下肢,老年人多与关节退变等相关需注意相关情况。 一、外伤因素 足部受到直接撞击、扭伤或骨折等外伤时,局部组织会出现损伤,表现为脚背痛,常伴有肿胀、淤血等症状,例如运动中脚部突然扭转可能导致韧带拉伤引发疼痛,骨折则多有明显外伤史且疼痛较为剧烈,此类情况需及时就医明确损伤程度。 二、足部疾病相关 1.足底筋膜炎:多见于长期站立、行走或跑步人群,足底筋膜因反复牵拉受损,炎症刺激引发足跟或足底靠近足跟处疼痛,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首次行走时疼痛明显,活动后可稍缓解但久站或行走过久又加重。 2.跟腱炎:跟腱过度使用、频繁剧烈运动或急性损伤等可引发跟腱炎,表现为跟腱部位疼痛、肿胀,活动时疼痛加剧,触摸跟腱处可有压痛。 三、关节炎影响 1.痛风性关节炎: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尿酸盐沉积于足部关节,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常表现为脚某一关节突发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多在夜间发作,常见于大脚趾,但也可累及其他足部关节。 2.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足部关节时,可出现足部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病情进展可导致关节畸形,多呈对称性发病,且常伴随其他关节症状。 四、神经病变因素 1.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压迫支配足部的神经,可引起足部放射性疼痛,疼痛可从腰部放射至足部,同时可能伴有下肢麻木等症状。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长期糖尿病控制不佳时,高血糖会损伤足部神经,导致足部出现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脚背痛,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更复杂的神经功能障碍。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脚背痛可能与生长发育中足部肌肉骨骼快速变化或外伤有关,需避免剧烈跑跳等运动,若疼痛持续或伴有足部畸形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先天发育问题或外伤导致的潜在损伤。 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脚背痛,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可适当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足部负担。 老年人:多与关节退变、骨质疏松等相关,需注意避免摔倒,可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等增强足部肌肉力量,同时关注骨密度情况,必要时防治骨质疏松。

    2025-10-15 14:04:46
  • 小儿隐性脊柱裂的症状

    小儿隐性脊柱裂有外观表现、神经系统及伴随症状相关表现,外观可现腰骶部皮肤异常;神经系统方面,轻度有排尿异常、下肢力量弱等,较严重有感觉障碍、肌肉萎缩等;伴随症状有腰痛及大便功能异常等。 一、外观表现相关症状 小儿隐性脊柱裂部分患儿外观上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但也有少部分患儿会出现腰骶部皮肤异常,比如局部皮肤有色素沉着、长有毛发、存在小凹坑、隆起小包等情况。这是因为脊柱发育异常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相应改变,多是由于胚胎时期脊柱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所致。 二、神经系统相关症状 1.轻度神经功能异常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在婴儿期就表现出排尿异常,如排尿次数增多、夜间遗尿等情况。这是因为脊柱裂可能影响到支配膀胱的神经,导致膀胱功能紊乱。一般是由于脊柱裂部位的脊髓和神经受到一定程度的牵拉或压迫,影响了神经对膀胱排尿反射的正常调控。 部分患儿可能有下肢力量稍弱的表现,比如学走路的时间比正常儿童稍晚,或者在行走时步态不稳。这是因为脊髓神经受损后,影响了下肢肌肉的神经支配,导致肌肉力量和运动协调性受到影响,这与脊柱裂区域的神经受损范围和程度有关,受损神经所支配的下肢肌肉无法得到正常的神经信号传导,从而影响肌肉功能。 2.较严重神经功能异常 少数病情相对严重的患儿可能出现下肢感觉障碍,比如对疼痛、温度等刺激的感觉减退。这是因为脊髓神经受损后,感觉神经纤维受到影响,导致神经传导感觉信号的功能出现障碍。当脊柱裂导致脊髓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时,感觉神经纤维传递感觉信息的通路受阻,使得患儿对相应部位的感觉减退。 还可能出现下肢肌肉萎缩的情况,随着年龄增长,可发现下肢肌肉较同龄正常儿童纤细。这是由于神经长期受损,肌肉得不到正常的神经冲动刺激,导致肌肉逐渐萎缩,是神经-肌肉功能长期失同步的结果,神经无法有效支配肌肉进行正常的代谢和收缩活动,进而引发肌肉萎缩。 三、伴随症状 有些小儿隐性脊柱裂患儿可能伴有腰痛症状,尤其是在活动量较大或者长时间站立、行走后,腰痛症状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脊柱的结构异常导致脊柱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在身体活动时,异常的脊柱结构会对周围组织和神经产生刺激,从而引发腰痛。另外,部分患儿可能存在大便功能异常,如便秘等情况,这也是由于脊柱裂影响了支配肠道的神经功能,导致肠道蠕动等功能出现紊乱,进而引起大便排泄的异常。

    2025-10-15 14:03:4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