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丽,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亚专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衰竭学组委员。具有较强的临床与科研结合能力,目前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三篇,累计影响因子9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重症肝炎、肝癌及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疗。荣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获得河南省人民医院“十佳青年科技标兵”称号,并被评为“23456”人才工程3阶段优秀人才。
展开-
阳了能否服用抗生素
阳了属病毒感染范畴抗生素对其无效滥用有风险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无明确细菌感染指征不能随意用否则损害肝肾功能等特殊人群如老人肝肾功能不全者也不应自行用需医生评估有无细菌感染后再定。 一、阳了时抗生素的不适用性 阳了通常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感染范畴。而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感染发挥作用,对病毒并无杀灭或抑制功效。根据循证医学证据,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如新冠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法起到治疗作用,滥用抗生素还可能带来耐药风险等不良后果。 二、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一)儿童群体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阳了时更应谨慎对待抗生素使用。若儿童阳了后无明确细菌感染指征(如合并细菌性肺炎等),绝不能随意使用抗生素。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能对其肝肾功能造成损害,且易干扰正常菌群平衡,影响儿童健康发育,需严格遵循医生依据具体病情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后再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 (二)其他特殊人群 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特殊人群阳了时,同样不应自行服用抗生素。此类人群本身机体代谢、器官功能等存在一定特殊性,若在未明确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误用抗生素,可能因药物代谢异常等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需在医生精准评估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后,再谨慎考虑是否使用抗生素。
2025-08-15 11:54:22 -
钩虫对人体最主要的危害是
钩虫主要通过口囊内的钩齿或板齿咬附小肠壁以血液为食,寄生会导致人体失血引起贫血,还可能引起肺部炎症、肠道出血等健康问题,预防感染需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穿戴防护装备、定期检查和及时就医治疗。 钩虫主要通过其口囊内的钩齿或板齿咬附在人体的小肠壁上,以血液为食。钩虫的寄生会导致人体失血,长期失血可能会引起贫血,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严重的贫血还可能影响心脏、肝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此外,钩虫感染还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钩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时,可能会引起肺部炎症和咳嗽。成虫寄生在肠道内,还可能导致肠道出血、腹痛、营养不良等症状。 为了预防钩虫感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可能被钩虫污染的土壤。 2.在进行农事活动或接触土壤时,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靴子等。 3.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蔬菜和肉类。 4.定期进行寄生虫检查,如发现感染应及时就医治疗。 对于已经感染钩虫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驱虫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应注意补充营养,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总之,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贫血,严重影响健康。预防钩虫感染和及时治疗是保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2025-08-15 11:53:32 -
猫的皮肤被我抓伤后如何处理
被猫抓伤后应第一时间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与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清洗后用碘伏消毒,随后尽快前往医院或疾控中心就诊,儿童及有基础疾病人群需重视,就医时要如实告知抓伤具体情况如时间、伤口状况等以便医生准确判断处理。 一、立即清洗伤口 被猫抓伤后应第一时间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清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通过清洗可有效清除伤口表面可能存在的病原体等物质,降低感染风险。二、消毒伤口 清洗完伤口后,使用碘伏等合适的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碘伏能起到杀菌作用,防止细菌等微生物在伤口处滋生引发感染。三、尽快就医评估 由于猫抓伤存在感染狂犬病等疾病的可能性,无论猫看起来是否健康,都应尽快前往医院或疾控中心就诊。医生会根据抓伤情况等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等相关处理措施。对于儿童群体,因其自我表述可能不够清晰准确,更需家长重视,严格按照上述步骤处理后及时带儿童就医,确保得到规范的评估与处理;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者等,被猫抓伤后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可能更高,更要迅速就医并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进行后续处理。同时,在就医过程中要如实告知医生被猫抓伤的具体情况,包括抓伤时间、伤口状况等信息,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
2025-08-15 11:53:13 -
穿短裤是否会感染HIV
HIV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穿短裤是日常非密切皮肤接触行为,病毒体外存活弱无法通过正常皮肤接触传播,所有人群穿短裤无需担忧,高危人群应通过正规检测渠道进行HIV筛查以保障自身健康。 一、HIV的传播途径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通过以下特定途径传播: 1.性传播:无保护措施的同性或异性性行为是主要传播途径,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中黏膜或破损皮肤进入人体。 2.血液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被污染的注射器等可导致感染。 3.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在妊娠、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可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二、穿短裤与HIV感染的关系 穿短裤属于日常非密切的皮肤接触行为,不会导致HIV感染。因为HIV病毒在体外环境中存活能力极弱,无法通过正常皮肤接触传播。日常穿着短裤时,皮肤完整无破损的情况下,病毒无法侵入人体引发感染。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说明 对于所有人群,穿短裤时无需担忧因该行为感染HIV。在日常生活中,应通过正确认识HIV传播途径来建立防护意识,例如避免无保护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等。对于有高危行为风险的人群(如存在不安全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情况),应及时通过正规检测渠道进行HIV筛查,以保障自身健康。
2025-08-15 11:50:59 -
艾滋病的四种传播方式是什么
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无保护的同性或异性性接触时黏膜可致病毒进入人体)、血液传播(输入被污染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污染注射器等器具)、母婴传播(怀孕时胎盘、分娩时产道、哺乳时母乳可传病毒),极个别情况下接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器官移植、人工授精等也可能传播。 一、性传播 艾滋病可通过无保护的同性或异性性接触传播。在性活动中,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性接触时的黏膜(如阴道、肛门、口腔的黏膜)进入人体。例如,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未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病毒就有可能通过性接触传播。 二、血液传播 1.输入被污染血液或血制品:若输入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如凝血因子等,病毒会直接进入受血者体内导致感染。 2.使用被污染的注射器等器具:共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且未消毒的注射器、针头,或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纹身器械等,都可能使病毒通过血液途径传播。 三、母婴传播 感染艾滋病的母亲在怀孕过程中,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接触母亲含有病毒的体液而被感染;哺乳期间,母乳中的艾滋病病毒也可能传给婴儿。 四、其他少见传播方式 极个别情况下,接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器官移植、人工授精等也可能导致艾滋病传播,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2025-08-15 11: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