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丽,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亚专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衰竭学组委员。具有较强的临床与科研结合能力,目前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三篇,累计影响因子9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重症肝炎、肝癌及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疗。荣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获得河南省人民医院“十佳青年科技标兵”称号,并被评为“23456”人才工程3阶段优秀人才。
展开-
身体接触可能会得新冠吗
新冠病毒可通过身体接触传播,其风险受病毒载量、接触时间与密切程度、防护措施影响,儿童、老年及有基础病史人群接触感染风险有差异,降低风险需减少不必要身体接触、加强防护措施并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一、新冠病毒通过身体接触传播的机制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但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当健康人接触到被新冠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用污染的手触摸自己的眼、鼻、口等黏膜部位,病毒就可能由此侵入人体导致感染。例如,与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握手、拥抱等直接身体接触时,若双方手部有病毒污染且未及时清洁,就存在病毒传播风险。 二、影响身体接触感染风险的因素 (一)病毒载量 若接触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病毒载量高,其排出的病毒数量多,通过身体接触传播的概率相对更高。例如,处于疾病急性期的感染者,呼吸道等部位排出的病毒量往往较多,接触时感染风险增大。 (二)接触时间与密切程度 长时间、密切的身体接触,如长时间拥抱、直接面部接触等,比短暂、轻微的接触更易导致病毒传播。因为接触时间越长、密切程度越高,病毒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机会越多。 (三)防护措施 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及时清洁双手等防护措施能显著降低身体接触感染风险。例如,接触时佩戴口罩可阻挡飞沫及可能沾染病毒的颗粒物,勤洗手能清除手上可能沾染的病毒,从而减少通过手接触黏膜部位而感染的可能。 三、不同人群身体接触感染的特殊情况 (一)儿童群体 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且在接触时可能更难做到有效防护(如难以自觉保持社交距离、易用手触摸面部等),与新冠病毒感染者发生身体接触时,感染风险相对更高。因此,需格外注意让儿童远离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触后要督促其及时洗手、做好防护。 (二)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感染新冠病毒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高。若与新冠病毒感染者发生身体接触,感染概率增加,更应注重防护,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接触,必要接触时需严格采取防护措施。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本身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预后可能较差。与新冠病毒感染者发生身体接触时,需高度警惕,加强防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 四、降低身体接触感染风险的建议 (一)减少不必要的身体接触 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与未知感染状况人群进行不必要的握手、拥抱等身体接触,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如至少保持1米以上距离。 (二)加强防护措施 接触可能有风险的人群时,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的口罩,接触后及时用流动水及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避免用手直接触摸眼、鼻、口等部位。 (三)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与他人有身体接触后,需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疑似新冠感染症状,应立即进行核酸检测等排查,并按照防控要求采取相应隔离、就医等措施。
2025-10-15 15:12:13 -
晚上发低烧白天正常的原因是什么
晚上发低烧白天正常可能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及其他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有结核分枝杆菌、病毒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紊乱、恶性肿瘤;其他因素有环境、剧烈运动或进食后。出现此情况需观察伴随症状,持续或伴不适及时就医,儿童更要密切观察。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也可导致晚上发低烧白天正常的情况,比如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除了低烧,还可能有咽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表现;还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中多为隐性感染,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出现发热等表现,夜间体温可能相对白天稍高。对于病毒感染,一般通过血常规、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等辅助诊断。 非感染性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患者体内免疫系统紊乱,会攻击自身组织器官,导致体温调节异常,多表现为低热,且在夜间或下午体温可能略有升高,同时还可能伴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症状。需要通过自身抗体检测、血常规、尿常规等相关检查来协助诊断。儿童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对较少,但也需警惕,比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也可能出现下午或晚上低烧,伴有关节肿胀、疼痛等表现。 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产热增加,患者可能出现夜间低烧情况,还常伴有多汗、心慌、手抖、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等症状。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甲亢,在评估时需要检查甲状腺功能等指标。围绝经期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也可能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出现晚上低烧白天正常的现象,同时可能伴有潮热、盗汗、情绪波动等表现。 恶性肿瘤:一些恶性肿瘤早期可能表现为低热,如白血病,除了低烧,还可能有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肾癌、肝癌等实体肿瘤也可能出现癌性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夜间相对明显。通过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可进一步排查。 其他因素 环境因素:夜间睡眠环境温度过高、穿着过厚等,可能导致身体散热不畅,出现晚上体温略高,而白天活动后散热较好体温恢复正常的情况。比如儿童代谢相对旺盛,夜间盖被过厚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需要注意调整睡眠环境温度和穿着。 剧烈运动或进食后:白天剧烈运动或进食后,身体产热增加,体温可能会有轻度升高,但一般白天活动后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而夜间相对活动减少,可能表现为晚上低烧白天正常。但这种情况通常体温升高幅度较小,且去除相关因素后体温可恢复正常。 如果出现晚上发低烧白天正常的情况,首先要注意观察其他伴随症状,如是否有咳嗽、咳痰、皮疹、关节疼痛等。如果持续出现这种情况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更加密切观察,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及时就医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2025-10-15 15:11:54 -
孕妇患有乙肝怎么办
孕妇患乙肝需孕期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载量等指标,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要在出生12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种乙肝疫苗,高病毒载量孕妇必要时孕期抗病毒治疗,孕期要休息饮食管理、避免有创操作等,产后新生儿和产妇要随访,以保障母婴健康。 一、孕期监测 孕妇患有乙肝后,需密切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载量等指标。肝功能检查可了解肝脏的合成、代谢等功能状态,若转氨酶升高等提示肝脏有炎症活动;乙肝病毒DNA载量能反映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一般来说,病毒载量越高,母婴传播的风险可能越大。通过定期监测这些指标,医生可以及时评估孕妇的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例如,若乙肝病毒DNA载量很高,可能需要在特定孕周采取措施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二、母婴传播阻断 1.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 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然后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剂和第3剂乙肝疫苗。这样可以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这种联合免疫方案能使乙肝母婴传播的阻断率达到较高水平,通常能达到90%以上。 2.孕期抗病毒治疗(必要时) 如果孕妇乙肝病毒DNA载量很高(如>2×10IU/ml),在充分评估利弊后,医生可能会考虑在妊娠中晚期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进一步降低孕妇体内的病毒载量,从而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但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要充分权衡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三、孕期生活管理 1.休息与饮食 孕妇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肝脏的功能。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肝脏的负担。 2.避免母婴传播的其他注意事项 孕妇应避免进行可能导致胎儿损伤的有创操作,如不必要的羊膜腔穿刺等。在分娩过程中,要做好防护措施,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羊水和阴道分泌物的机会,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四、产后随访 1.新生儿随访 新生儿在完成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后,要定期随访乙肝标志物,了解是否产生了保护性抗体以及乙肝感染情况。一般在出生后1个月、6个月分别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和乙肝e抗原等指标。 2.产妇自身随访 产妇在产后也要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等指标,观察自身的病情变化。如果在孕期有抗病毒治疗,产后需要根据病情决定是否继续抗病毒治疗以及调整治疗方案等。 总之,孕妇患有乙肝需要在孕期进行全面的监测、采取有效的母婴传播阻断措施、注意孕期生活管理,并在产后对新生儿和自身进行随访,以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健康。
2025-10-15 15:11:18 -
新冠转阴后多久可以洗澡
新冠转阴后洗澡时间需依个人身体状况定,一般身体良好时1-2天可洗,要注意环境温度、水温、时间、方式;若身体仍有明显不适,体力不支、仍发热或咳嗽咳痰严重则不宜马上洗,总之以身体舒适无明显不适为原则选合适洗澡时间及注意细节。 一、身体一般状况良好时的洗澡建议 1.环境温度与水温 洗澡时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建议控制在24-26℃左右,水温不宜过冷或过热,以37-40℃较为合适。过冷的水可能会使身体受到刺激,导致血管收缩,不利于身体恢复;过热的水则可能会使皮肤血管过度扩张,引起头晕等不适。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如儿童,由于其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要注意水温的控制,避免因水温不适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成年人若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水温过烫可能会使血压波动,所以也需要特别注意水温的调节。 2.洗澡时间 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控制在15-20分钟以内。过长时间的洗澡会使身体消耗过多能量,对于刚转阴身体较为虚弱的人来说,容易导致疲劳加重。例如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衰退,长时间洗澡可能会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所以要尽量缩短洗澡时间。 3.洗澡方式 应选择淋浴的方式,避免坐浴或泡澡。因为坐浴或泡澡时,身体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且肛门等部位容易受到污染,增加感染的风险。对于儿童,家长在协助洗澡时要更加小心,防止滑倒等意外发生,同时要注意保护儿童的隐私部位,避免因洗澡环境或方式不当给儿童带来身体伤害或心理不适。 二、身体仍有明显不适时的洗澡注意事项 1.体力不支或乏力明显 如果转阴后仍有明显的体力不支、乏力症状,不建议立即洗澡。因为洗澡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体力,此时洗澡可能会加重乏力感,甚至可能导致摔倒等意外情况。对于患有慢性疾病且转阴后身体恢复较慢的人群,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本身就存在呼吸功能方面的问题,转阴后体力恢复需要一定时间,若此时体力不支就洗澡,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呼吸功能,加重身体的不适。 2.仍有发热等症状 即使新冠转阴,但如果仍有低热等症状,也不适合马上洗澡。发热时身体处于相对应激状态,洗澡可能会使体温进一步波动,或者导致身体受凉,加重病情。对于儿童来说,发热时身体更为敏感,洗澡不当可能会引起病情反复,所以需要等到发热等症状完全消退,身体基本恢复稳定后再考虑洗澡。 3.咳嗽咳痰严重 若转阴后咳嗽咳痰仍然比较严重,洗澡时可能会因水汽刺激呼吸道,导致咳嗽加剧。这种情况下也不急于洗澡,可等咳嗽咳痰症状明显缓解后再进行。对于有吸烟史的成年人,转阴后咳嗽咳痰可能相对更难恢复,需要根据自身咳嗽咳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洗澡时间,避免因洗澡诱发剧烈咳嗽,影响身体恢复。 总之,新冠转阴后多久可以洗澡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来定,以身体舒适、无明显不适为原则来选择合适的洗澡时间和注意相关洗澡细节。
2025-10-15 15:09:12 -
新冠抗原阴性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新冠抗原阴性抗体阳性通常意味着既往感染过新冠病毒,相关抗体有IgM和IgG,IgM早期产生、持续短,IgG后期产生、可长期存在,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病史人群出现此情况需结合各自情况综合关注身体状况。 一、新冠抗原阴性抗体阳性的含义 新冠抗原阴性抗体阳性通常意味着既往感染过新冠病毒。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在感染病原体后产生的特异性蛋白,当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体内可能会长期存在相应抗体。抗原检测主要是检测当前是否存在新冠病毒的特定抗原,而抗体检测则是检测身体针对新冠病毒产生的免疫反应产物。 二、相关抗体类型及意义 (一)IgM抗体 出现时间:一般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早期产生,阳性提示近期可能有过感染,但也可能存在假阳性情况。 持续时间:通常持续时间较短,随着身体对病毒的清除,IgM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其产生和消退的速度可能会有差异,比如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为稚嫩,可能在感染后IgM抗体的动态变化有其自身特点,但总体趋势是在康复过程中逐渐降低。 (二)IgG抗体 出现时间:一般在感染后期产生,阳性提示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而且机体已经产生了较持久的免疫记忆。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和经常运动的人,在感染后IgG抗体的产生和维持可能会有一定不同,经常运动的人免疫系统相对更具活力,可能对病毒的免疫应答更有效,IgG抗体的产生和维持情况可能相对较好,但具体还需结合个体实际感染情况分析。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感染新冠后IgG抗体的产生和持续情况可能会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抗体水平变化以及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持续时间:可在体内较长时间存在,提示既往感染过新冠病毒。 三、特殊人群情况 (一)儿童 儿童感染新冠后出现抗原阴性抗体阳性的情况,需要结合儿童的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抗体产生和变化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如果儿童既往感染过新冠病毒康复后,出现抗体阳性是正常的免疫记忆体现,但仍需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日常健康状况等,如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评估。 (二)老年人 老年人感染新冠后,抗体产生和维持情况可能受机体衰老等因素影响。老年人出现抗原阴性抗体阳性时,要密切关注其身体机能变化,因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既往感染后抗体情况可能影响其对再次感染的防御等,需定期监测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本身患有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出现新冠抗原阴性抗体阳性情况,要更加注重基础疾病的管理以及身体整体健康的监测。因为基础病史可能会影响机体对既往感染的免疫反应以及后续的健康状况,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与抗体阳性情况之间的相互影响,采取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
2025-10-15 1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