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丽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发热性疾病,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曾艳丽,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亚专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衰竭学组委员。具有较强的临床与科研结合能力,目前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三篇,累计影响因子9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重症肝炎、肝癌及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疗。荣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获得河南省人民医院“十佳青年科技标兵”称号,并被评为“23456”人才工程3阶段优秀人才。

展开
个人擅长
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发热性疾病,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轻微腮腺炎的症状

    腮腺炎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有以耳垂为中心、状如梨形且边缘不清的腮腺肿大,质地坚韧伴轻度触痛,进食酸性食物时胀痛或钝痛加剧;全身有多数患者低热(37.5℃-38.5℃,部分中度发热38.5℃-39℃),持续1-2周左右,还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有基础病史或生活方式不健康者表现可能更特殊。 一、局部症状 (一)腮腺肿大 1.部位:通常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儿童患者腮腺肿大症状可能相对更具弥漫性,而成年患者可能更局限于特定区域。对于有基础病史如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腮腺肿大可能不典型,需仔细鉴别。 2.质地与外观:肿大的腮腺质地坚韧,有轻度触痛。外观上皮肤可能会略有发红,这是因为炎症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外观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皮肤较薄,可能红肿更明显易观察;老年人皮肤松弛,可能肿大表现相对不那么突出但仍存在炎症反应。 (二)局部疼痛 1.疼痛性质:多为胀痛或钝痛,在进食酸性食物时,由于唾液分泌刺激肿胀的腮腺,疼痛会加剧。不同年龄阶段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不同,儿童可能会通过哭闹等方式表达不适,而成年人可以更准确描述疼痛程度和性质。对于有基础生活方式因素影响的人群,如长期吸烟的患者,腮腺局部疼痛可能因烟草刺激加重局部炎症反应,使疼痛感知更明显。 二、全身症状 (一)发热 1.发热程度:多数患者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中度发热,体温可达38.5℃-39℃。不同年龄发热表现有差异,婴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可能不太规律,且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需密切关注;青少年及成年人发热相对更有规律性。对于有慢性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发热时可能更易引发感染扩散等并发症,需加强监测。 2.发热持续时间:一般发热会持续1-2周左右,但具体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发热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而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发热持续时间延长,且热型可能不典型。 (二)全身不适 1.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活动耐力下降。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精神不振、不爱玩耍;成年人则表现为工作学习精力不集中等。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人,本身基础体力较差,患轻微腮腺炎时乏力症状可能更明显。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乏力可能会影响心脏等器官的功能,需注意休息和病情观察。 2.食欲减退:患者进食欲望降低,对食物的兴趣减退。儿童可能表现为奶量减少或辅食摄入减少;成年人则是饭菜食量下降。对于有胃肠道基础病史的患者,食欲减退可能会加重胃肠道功能紊乱等情况,需注意营养补充,可通过少食多餐等方式保证基本营养需求。

    2025-10-15 14:59:15
  • 成年人如何判断腮腺炎

    腮腺炎包括流行性腮腺炎和化脓性腮腺炎等类型,可通过临床表现观察,如流行性腮腺炎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先单侧后双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化脓性腮腺炎多为成年人单侧发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辅助判断,如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等;还需与咬肌间隙感染、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等疾病鉴别,成年人判断腮腺炎需综合多方面情况,及时就医由医生专业诊断处理。 一、临床表现观察 腮腺炎主要包括流行性腮腺炎和化脓性腮腺炎等类型,可从以下临床表现来判断: 流行性腮腺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成年人也可发病,通常先有一侧腮腺肿大,然后另一侧也会肿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有轻度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患者可能伴有发热,体温可在38~40℃之间,还可能出现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般病程为7~10天。其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等方式传染,发病前可能有与腮腺炎患者接触史。 化脓性腮腺炎:多发生于成年人,常单侧发病,腮腺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挤压腮腺时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患者全身症状较明显,可有高热、寒战、白细胞计数升高等表现,多因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卫生不良,细菌逆行感染腮腺所致,如口腔手术后长期禁食的患者易患此病。 二、实验室检查辅助判断 血常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化脓性腮腺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血清学检查:流行性腮腺炎时,血清和尿淀粉酶常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腮腺肿胀程度呈正相关,一般在发病早期即可检测到淀粉酶升高,持续7~10天恢复正常;还可通过检测腮腺炎病毒特异性抗体,如IgM抗体,若IgM抗体阳性,有助于确诊流行性腮腺炎。 病原学检查:从患者唾液、脑脊液、尿液或血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可明确诊断,但操作相对复杂,一般在科研等特殊情况下开展。 三、与其他疾病鉴别 咬肌间隙感染:主要表现为以下颌角为中心的肿胀、疼痛,张口受限明显,但腮腺导管口无红肿,挤压无脓液流出,可通过局部检查及病史等鉴别。 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常为孤立性,质地较硬,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且淋巴结炎引起的肿胀不会像腮腺炎那样以耳垂为中心扩散,可通过淋巴结的特点及相关病史鉴别。 对于成年人判断腮腺炎,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情况进行准确判断,若怀疑患有腮腺炎,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专业诊断和处理。同时,不同年龄段、性别等因素在判断时可作为参考,比如成年人中免疫功能低下者患化脓性腮腺炎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等,需结合具体情况全面分析。

    2025-10-15 14:58:40
  • 成人打完流感疫苗注意事项

    打完流感疫苗后需从多方面进行注意,包括观察30分钟左右、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及易过敏食物、监测体温,出现一般不良反应可观察,严重不良反应需立即就医,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有更需留意的情况。 一、注射后观察 1.观察时长:打完流感疫苗后需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左右,以便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及时处理。这是因为部分人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过敏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出现皮疹、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症状需立即处理。 2.特殊人群:儿童打完疫苗后更要密切观察,由于儿童身体各方面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出现不良反应的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更加留意其精神状态、体温等情况。 二、注射部位护理 1.保持清洁:当天注射部位要保持清洁干燥,短时间内不要沾水,防止感染。因为沾水可能会带入细菌等病原体,引发局部炎症。 2.避免搔抓:不要用手搔抓注射部位,以免损伤皮肤导致感染。对于儿童来说,家长要注意看护,避免儿童用手抓挠接种部位。 三、休息与活动 1.适当休息:打完疫苗后建议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休息有助于身体更好地应对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重身体的疲劳感,影响身体恢复。 2.生活方式:对于有运动习惯的成人,打完疫苗后应暂停高强度运动1-2天;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在当天应避免继续从事重体力劳动,给身体充足的时间来适应疫苗接种。 四、饮食注意 1.清淡饮食:接种后饮食宜清淡,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鲜等易过敏食物。辛辣食物可能会刺激身体,海鲜等易过敏食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与疫苗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混淆。 2.特殊人群:有过敏史的人群在饮食上更要格外注意,要明确自己对哪些食物过敏,避免食用相关食物。同时,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要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五、体温监测 1.监测体温:接种疫苗后要注意监测体温,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低热情况,一般体温在37.5℃左右,可通过多喝水、物理降温等方式处理。如果体温超过38.5℃或持续发热不退,应及时就医。 2.年龄因素: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打完疫苗后更要密切监测体温,一旦出现发热等情况,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温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婴儿体温稍高就需及时咨询医生。 六、不良反应应对 1.一般不良反应:若出现轻微的疼痛、红肿等局部反应,通常会在1-2天内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但要注意观察局部反应的变化情况。 2.严重不良反应:如果出现高热、呼吸困难、头晕等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出现任何异常反应都要及时联系医生,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较为特殊,需要特别关注疫苗接种后的反应。

    2025-10-15 14:58:05
  • 打过新冠疫苗后发热怎么处理:

    打过新冠疫苗后发热分情况处理,轻度发热(37.3-38℃)要保证充足休息、适量多饮水、选清淡易消化食物并密切观察体温及伴随症状;中度发热(38.1-39℃)除上述外用温毛巾擦大血管部位物理降温并持续关注;重度发热(≥39℃)继续非药物干预,不退烧或有严重不适及时就医且告知接种史,儿童轻度发热注意物理降温温度、不优先药物降温,中度轻柔物理降温,重度立即就医;孕妇轻度发热物理降温适度,中度谨慎选方式,重度尽快就医;老年人轻度发热饮水适量,中度物理降温缓慢,重度迅速就医。 一、一般轻度发热处理 打过新冠疫苗后若出现轻度发热(体温通常在37.3~38℃),首先应保证充足休息,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以促进身体恢复。同时适量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可维持在1500~2000毫升左右,通过增加排尿帮助身体散热。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身体负担。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有无咳嗽、乏力、头痛等伴随症状。 二、一般中度发热处理 当体温处于38.1~39℃的中度发热时,除上述休息、多饮水等非药物干预外,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例如用温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但要注意避免擦拭胸前区、腹部、后颈等部位,以防引起不适。持续关注体温及身体状况变化。 三、一般重度发热处理 若体温≥39℃为重度发热,除继续采取休息、多饮水、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外,若经上述处理体温仍未下降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表现(如剧烈头痛、呼吸困难等),需及时就医,就医时需向医生明确说明有新冠疫苗接种史,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打过新冠疫苗后发热,轻度发热时同样要保证休息与适量多饮水,物理降温时需注意温毛巾温度不宜过冷,避免儿童产生不适,且儿童不建议优先选择药物降温,以防出现不良反应;中度发热时物理降温要轻柔操作;重度发热时应立即就医,因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发热易较快加重病情。 (二)孕妇 孕妇打过新冠疫苗后发热,轻度发热时休息与多饮水为基础措施,物理降温需适度,避免过度降温影响胎儿;中度发热时需谨慎选择物理降温方式,防止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不良影响;重度发热时要尽快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孕妇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与处理,因孕妇情况特殊,需格外谨慎。 (三)老年人 老年人打过新冠疫苗后发热,轻度发热时休息要保证舒适环境,多饮水需注意适量,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中度发热时物理降温应缓慢进行,防止老年人身体不耐受;重度发热时要迅速就医,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发热易引发其他并发症,需及时得到专业诊疗。

    2025-10-15 14:56:05
  • 艾滋试纸准确率高吗

    艾滋试纸基于免疫层析法原理,有血液、唾液等类型,血液检测试纸正确使用准确率约99%,唾液检测试纸超95%,但检测时间、操作规范、试纸质量会影响准确率,儿童、老年人检测有特殊提示需注意。 一、检测原理与类型 艾滋试纸主要基于免疫层析法原理,通过检测血液、唾液或尿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常见的有血液检测试纸、唾液检测试纸等。 二、准确率情况 1.血液检测试纸 一般来说,质量可靠的血液艾滋试纸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准确率较高。例如,有研究显示,家用的血液艾滋试纸按照说明书操作,其准确率可达99%左右。但需要注意的是,试纸的质量和操作是否规范会影响结果。如果试纸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或者采血、加样等操作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出现误差。 2.唾液检测试纸 唾液艾滋试纸的准确率也较为可观,在正确使用时准确率通常能达到95%以上。不过,唾液检测的窗口期可能相对血液检测稍长一些,对于感染早期的检测可能存在一定影响。 三、影响准确率的因素 1.检测时间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感染艾滋病后抗体出现的时间可能略有差异。一般来说,艾滋病感染后的窗口期,即从感染到能够检测出抗体的时间,血液检测通常为2-6周,唾液检测可能稍长。如果在窗口期内进行检测,即使试纸准确率很高,也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例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的特点,可能在感染后抗体产生时间与成人有所不同,若检测时间不合适,可能影响准确率。 2.操作规范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艾滋试纸,操作是否规范是影响准确率的关键因素。以血液检测试纸为例,采血部位的消毒、采血的量、加样的操作等都有严格要求。如果操作不规范,如采血后未正确滴加样本到试纸指定区域,或者加样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对于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操作不熟练等情况,更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试纸质量 市场上艾滋试纸的质量参差不齐,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的合格试纸至关重要。一些劣质试纸可能会出现准确率偏低的情况。在选择试纸时,要查看其生产厂家、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试纸处于有效且合格的状态。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 儿童感染艾滋病后,抗体产生可能相对较慢,在检测时要注意检测时间的选择。同时,儿童在进行艾滋试纸检测时,需要家长或医护人员的协助,确保操作规范。例如,儿童的采血可能需要更小心的操作,避免因哭闹等原因导致采血不顺利影响检测结果。 2.老年人 老年人可能存在操作不熟练、视力等问题,在使用艾滋试纸时,家属或医护人员应给予帮助,确保正确操作。同时,要考虑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其他疾病,这些疾病是否会影响抗体的产生或检测结果,必要时可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2025-10-15 14:55:4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