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丽,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亚专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衰竭学组委员。具有较强的临床与科研结合能力,目前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三篇,累计影响因子9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重症肝炎、肝癌及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疗。荣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获得河南省人民医院“十佳青年科技标兵”称号,并被评为“23456”人才工程3阶段优秀人才。
展开-
艾滋病潜伏期多久
艾滋病潜伏期时长范围一般为数年至数十年、平均约8-10年且有个体差异,受病毒量、型别、感染途径、感染者自身年龄、健康状况、免疫功能及是否抗病毒治疗等因素影响,此期感染者可无症状但体内HIV破坏免疫系统,需通过监测相关指标评估病情,不同人群监测有不同重要性。 影响艾滋病潜伏期的相关因素 病毒因素:HIV的不同亚型以及病毒的复制能力等会影响潜伏期。例如,一些高致病性的HIV毒株可能会使潜伏期缩短。HIV的病毒载量也是重要因素,病毒载量越高,机体免疫系统受到的破坏速度相对越快,潜伏期可能越短。 感染途径:一般来说,经输血感染HIV的患者,由于输入的病毒量相对较多,潜伏期可能比经性接触感染的患者短一些,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感染者自身因素 年龄:儿童感染HIV后,由于免疫系统尚在发育阶段,相对成人来说,免疫系统被HIV破坏的速度可能更快,潜伏期可能较短。而成年人如果本身免疫基础较好,潜伏期相对可能较长。 健康状况:本身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合并肝炎等其他感染性疾病或有免疫相关基础病的感染者,感染HIV后,免疫系统功能会受到更严重的叠加影响,潜伏期可能会缩短。 免疫功能:感染HIV后,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被破坏,初始阶段免疫功能相对较好的感染者,潜伏期相对较长;随着免疫功能不断下降,逐渐进入艾滋病发病期。 抗病毒治疗情况:一旦发现感染HIV后,及时开始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极大地延缓病情进展,明显延长潜伏期,使感染者能够长期维持相对健康的状态,接近正常的生存周期。 艾滋病潜伏期的临床特点及监测意义 在艾滋病潜伏期,感染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但体内的HIV在持续破坏免疫系统。此阶段需要通过定期监测HIV核酸、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来评估病情进展情况。例如,定期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以了解免疫系统受到损害的程度,一般来说,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提示免疫系统在逐渐被破坏,当计数低于一定水平(如低于200个/μL)时,就进入了艾滋病发病期,会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严重的临床症状。对于不同人群,如儿童感染者,要密切监测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免疫功能的变化,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受HIV感染影响较大,及时的监测和干预有助于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对于孕妇感染者,监测潜伏期情况对于阻断母婴传播至关重要,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HIV从母亲传给胎儿。
2025-09-29 11:43:56 -
打完新冠疫苗针眼处有硬块按压疼是怎么回事
打完新冠疫苗针眼处有硬块按压疼可能因局部炎症反应或药物吸收不完全,一般数天到一周左右可逐渐缓解,期间要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更密切观察,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局部炎症反应:疫苗接种过程中,注射器针头会对局部组织造成一定损伤,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对这种“异物”产生反应,引发局部炎症。炎症会导致局部血管扩张、组织水肿,从而形成硬块,并且按压时会刺激神经引起疼痛。一般这种炎症反应多在接种后的几天内出现,是机体正常免疫应答的一种表现。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多数疫苗接种后的局部反应都与免疫炎症过程有关。 药物吸收不完全:疫苗中的成分需要在局部组织中被吸收,有时可能存在吸收不完全的情况,药物积聚在局部,刺激周围组织,导致硬块形成和按压疼痛。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有所差异,一些人可能相对吸收较慢,更容易出现这种局部药物积聚的现象。 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观察等待:一般情况下,这种局部反应会在数天到一周左右逐渐缓解。在这期间,要注意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摩擦接种部位,防止继发感染。对于儿童来说,要特别注意避免其用手抓挠接种部位,因为儿童的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容易增加感染风险。 局部冷敷或热敷:在接种后的24小时内,可以考虑局部冷敷,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轻局部水肿和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例如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袋,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而在24小时后,如果硬块仍未消退,可改为热敷,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和炎症消退。热敷时温度不宜过高,一般以40-50℃为宜,同样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但需要注意,对于有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的接种部位不宜进行冷敷或热敷。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皮肤和免疫系统相对娇嫩,家长要更加密切观察接种部位的情况。如果儿童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热痛加重、硬块持续不消退且范围扩大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同时,要给儿童穿着宽松的衣物,避免衣物摩擦接种部位。 老年人:老年人的机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接种后的局部反应要更加留意。如果出现长时间不缓解或者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洗澡时要避免接种部位进水。 总之,打完新冠疫苗后针眼处出现硬块按压疼多数是正常的局部反应,但也需要密切观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特殊人群更要加强关注。
2025-09-29 11:43:32 -
戊型病毒性肝炎症状
戊型病毒性肝炎有不同类型及不同人群特点,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分黄疸型和无黄疸型,重症型多见于老年人、妊娠晚期妇女等,病情进展快且有严重表现,慢性型较少见且免疫低下人群易患;儿童症状相对较轻,老年人重症发生率高且症状不典型、预后差,妊娠晚期妇女重症率高易发生肝衰竭威胁母婴。 黄疸型:起病较急,多数患者有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8℃-39℃左右,伴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等消化道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尿色加深,如浓茶色,继而巩膜(眼白)、皮肤黄染,粪便颜色变浅。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肝区隐痛等表现。一般在发病2-4周后进入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 无黄疸型: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容易被忽视,往往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肝功能异常而被诊断。 重症戊型病毒性肝炎 主要见于老年人、妊娠晚期妇女等人群。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病情进展迅速,短期内(数日内)出现一系列严重表现,如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频繁呕吐、呃逆等),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短期内可大于171μmol/L,出现肝性脑病症状,如意识障碍(从嗜睡、烦躁不安到昏迷)、扑翼样震颤等,还可能伴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等,同时可能出现肝肾综合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等。 慢性戊型病毒性肝炎 相对较少见,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患者。患者可能有间断的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肝功能反复异常,病毒持续阳性。 不同人群戊型病毒性肝炎症状的特点 儿童 儿童戊型病毒性肝炎症状相对较轻,无黄疸型较多见,可能仅表现为轻度的乏力、食欲稍减退,容易被家长忽视,部分儿童可能出现低热等表现,一般预后较好,但也需密切关注,因为少数儿童也可能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老年人 老年人戊型病毒性肝炎重症发生率较高,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消化道症状不突出,但黄疸出现较早且程度较重,更容易出现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预后相对较差,这与老年人肝储备功能下降、免疫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 妊娠晚期妇女 妊娠晚期妇女患戊型病毒性肝炎时,重症率高,病情进展快,除了有一般的肝炎症状外,容易发生肝衰竭,对孕妇和胎儿威胁极大,可能导致流产、早产、死胎等严重后果,这与妊娠晚期孕妇的生理变化,如肝脏负担加重、免疫状态改变等因素相关。
2025-09-29 11:42:52 -
打完第一针新冠疫苗第二针能异地打吗
打完第一针新冠疫苗第二针能异地打,不同类型疫苗有接种间隔要求,异地接种需带相关材料,特殊人群异地接种有相应注意事项,如老年人要考虑接种点情况等,儿童青少年需家长陪同,孕妇要谨慎沟通,有基础疾病人群要稳定基础疾病后接种并监测反应。 一、接种间隔要求 不同类型的新冠疫苗有不同的接种间隔规定。例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通常需要接种2剂,两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21天),第2剂在8周(56天)内尽早完成;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需要接种3剂,相邻两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在异地接种时,需要按照相应疫苗的接种间隔要求来安排第二针的接种时间。 二、异地接种所需材料 一般需要携带第一针的接种凭证等相关材料。一些地方可能通过电子接种凭证也能实现异地接种,具体要求可以提前通过当地疾控部门或接种点进行咨询了解。例如,有的地方可以通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等查询到新冠疫苗接种信息,从而作为异地接种的凭证依据。 三、特殊人群异地接种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如果要异地接种第二针新冠疫苗,需要提前了解异地接种点的设施、交通等情况,确保能够顺利到达接种点。同时,老年人可能本身有一些基础疾病,在接种前需要确保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控制状态,接种后要密切观察是否有不适反应,因为老年人相对来说机体反应可能更需要关注。 儿童及青少年:如果是儿童及青少年异地接种第二针新冠疫苗,家长需要陪同前往,并且要携带好儿童的相关接种记录等材料。儿童在接种后要注意休息,观察接种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等情况,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和身体反应与成人有差异,所以更需要密切关注接种后的身体变化。 孕妇:孕妇异地接种新冠疫苗第二针需要特别谨慎,首先要确认自身是否符合新冠疫苗的接种禁忌等情况。如果孕妇有异地接种的需求,需要提前与当地接种点沟通,了解接种点对于孕妇接种的具体要求和流程,因为孕妇接种新冠疫苗需要综合考虑胎儿等多方面的因素,确保接种的安全性。 有基础疾病人群:比如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异地接种第二针新冠疫苗,在接种前要确保基础疾病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如血糖、血压等指标在合理范围内。接种后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变化以及接种后的身体反应,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接种后的机体反应,同时接种后的身体反应也可能会对基础疾病产生一定影响。
2025-09-29 11:41:42 -
新冠感染的症状有哪些症状表现
新冠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其症状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嗅觉或味觉丧失、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发冷、寒战、喉咙疼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1.发热:体温升高是新冠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热可能是低热或高热,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2.咳嗽:咳嗽是另一个常见的症状,可能是干咳或带有咳痰。 3.乏力和疲劳:感到极度疲倦、虚弱或全身乏力。 4.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气喘或呼吸困难的情况。 5.胸痛:胸部可能会出现疼痛或不适感。 6.丧失嗅觉或味觉:嗅觉或味觉的丧失或改变也是新冠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 7.头痛:头痛可能是新冠感染的伴随症状之一。 8.肌肉疼痛和关节疼痛:身体肌肉和关节可能会出现疼痛和不适感。 9.发冷和寒战:在感染初期,可能会感到发冷和寒战。 10.喉咙疼痛:喉咙可能会疼痛或不适。 11.恶心、呕吐和腹泻:这些消化系统症状也可能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一定同时出现,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症状可能非常轻微,甚至没有明显症状。此外,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和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现严重症状。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应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隔离: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呆在单独的房间里,并佩戴口罩。 2.联系医疗机构:及时联系当地的医疗机构或热线,告知他们你的症状和接触史。 3.遵循医生的建议: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检测,如核酸检测或抗体检测,以确诊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根据医生的建议,可能需要接受治疗或进一步的观察。 对于一般人群,预防新冠感染的措施包括: 1.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特别是在咳嗽、打喷嚏后。 2.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3.避免聚集: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避免聚集活动。 4.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 5.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清洁和消毒经常接触的表面。 如果出现严重症状或症状持续加重,应立即就医。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等,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可能较高,应更加注意个人防护和健康状况。 总之,了解新冠感染的症状表现对于及时诊断和采取适当的措施非常重要。如果有任何疑虑或症状出现,应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的建议。同时,遵循公共卫生指南和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
2025-09-29 11: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