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丽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发热性疾病,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曾艳丽,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亚专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衰竭学组委员。具有较强的临床与科研结合能力,目前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三篇,累计影响因子9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重症肝炎、肝癌及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疗。荣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获得河南省人民医院“十佳青年科技标兵”称号,并被评为“23456”人才工程3阶段优秀人才。

展开
个人擅长
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发热性疾病,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新冠阳性人摸过的东西会传染吗该怎么防护

    新冠阳性人摸过的东西传染风险相对较低但需重视,物体表面可选用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消毒,接触后要用肥皂流动水或免洗洗手液洗手且不少于20秒并避免接触黏膜,要保持室内通风,老年人应避免接触并规范洗手消毒,儿童需家长看护及家长清洁后再接触,有基础病史者要严格防护并遵医嘱提升抵御能力。 一、新冠阳性人摸过的东西是否会传染 新冠病毒可在某些物体表面存活一定时间,如在塑料、不锈钢表面可存活数天,但通过接触被污染物体传染的风险相对较低。新冠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若未及时清洁双手并接触口、鼻、眼等黏膜部位,可能存在感染风险,但总体而言不是主要传播方式。研究表明,完整皮肤能阻挡病毒,单纯接触被污染物品感染概率较低,但仍需重视防护。 二、防护措施 (一)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1.消毒剂选择: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如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擦拭阳性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表面,作用30分钟左右能有效灭活病毒。需注意,酒精使用时避免明火,以防火灾。2.消毒方法:对于手机、门把手等小物件,用酒精湿巾擦拭;对于桌面等较大面积物体表面,用稀释后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擦拭后待自然干燥。 (二)个人防护与卫生习惯 1.洗手要求:接触阳性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后,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按照“内-外-夹-弓-大-立-腕”步骤彻底清洁双手,若无法及时用肥皂洗手,可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2.避免接触黏膜:接触被污染物品后,不要用手直接触碰口、鼻、眼等黏膜部位,以防病毒通过黏膜侵入人体。 (三)环境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数次,每次通风15-30分钟,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病毒浓度,减少感染风险。 (四)特殊人群防护要点 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弱,应尽量避免接触新冠阳性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若需接触,接触后严格按规范洗手消毒,且自身保持良好身体状态,可适当通过适度运动等增强免疫力。-儿童:儿童好奇心强,需家长加强看护,避免儿童随意接触阳性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家长接触后要先清洁双手再接触儿童,同时保障儿童充足睡眠、合理饮食以维持机体免疫力。-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病者,本身免疫力或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更需严格防护,除做好物品清洁消毒、个人卫生外,可根据自身基础病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适度提升自身抵御能力,但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2025-10-15 14:17:17
  •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怎么造成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主要由乙肝病毒(HBV)感染所致,感染途径包括母婴传播(新生儿免疫系统不完善易成慢性携带者)、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破损皮肤黏膜接触)、性传播(无防护性行为可致感染)及其他因素(长期酗酒者、本身患其他肝脏疾病者更易成携带者)。 一、母婴传播 感染机制:乙肝病毒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母亲若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可能会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等;或者在产后通过密切接触等方式感染乙肝病毒。例如,在一些医疗条件较差、未进行规范母婴阻断的地区,母婴传播导致的乙肝病毒携带较为常见。 年龄因素影响: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一旦感染乙肝病毒,更容易成为慢性携带者。据统计,围生期感染乙肝病毒的婴儿中,约90%会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而儿童期(1-5岁)感染乙肝病毒,约25%会成为慢性携带者;成人期感染乙肝病毒,仅约5%-10%会发展为慢性携带者。 二、血液传播 输血及血制品传播:过去由于对献血者乙肝病毒筛查不严格,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可导致感染。随着血制品筛查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情况已大幅减少,但在一些医疗资源相对落后、筛查不规范的地方仍有发生。 破损皮肤黏膜接触传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损的物品,若被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污染,健康人接触后可能感染乙肝病毒;在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进行有创操作,如纹身、打耳洞等,也存在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三、性传播 感染原理:乙肝病毒可存在于精液、阴道分泌物中,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无防护的性行为,病毒可通过黏膜破损处侵入人体导致感染。在性活跃人群中,若一方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另一方未接种乙肝疫苗且无防护措施,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性别因素影响:从感染概率上看,男性和女性在性传播中感染风险无明显差异,但在性传播的流行病学中,需根据具体的性行为方式等综合评估风险。 四、其他因素 生活方式相关:长期酗酒的人群,肝脏本身受到酒精的损害,免疫力下降,此时感染乙肝病毒后更容易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因为酒精会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解毒功能,削弱肝脏对乙肝病毒的清除能力。 病史相关:本身患有其他肝脏疾病的患者,如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感染乙肝病毒后,由于基础肝脏疾病的存在,机体对乙肝病毒的清除能力减弱,也更易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例如,同时患有乙肝和丙型肝炎的患者,病情往往更为复杂,乙肝病毒携带状态更难清除。

    2025-10-15 14:16:54
  • 新冠患者多久可以自愈

    多数免疫功能正常轻症新冠患者7~14天可自愈,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中部分免疫良好者自愈时间接近7天但病情变化快需留意异常,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且多伴基础疾病自愈时间可能延长,有慢性基础疾病者自愈时间延长且易恶化,生活方式健康者自愈时间趋近7天不良生活方式者延长,老年人需密切关注体温呼吸血氧等异常,儿童家长要留意精神状态食欲体温呼吸等表现,基础疾病患者需控制基础疾病并监测新冠病情变化。 一、一般人群轻症新冠自愈时间 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轻症新冠患者,其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如仅出现低热、轻微咳嗽等,通常在7~14天可自愈。此期间患者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营养摄入,以促进机体自身免疫力发挥作用对抗病毒,一般7天左右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呼吸道相关症状也会逐步减轻,14天左右基本康复。 二、不同因素对自愈时间的影响 (一)年龄因素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部分免疫功能良好的轻症儿童自愈时间可能相对接近7天,但由于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若出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不能盲目等待自愈。 2.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低下,且多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其自愈时间可能延长,部分患者可能超过14天,甚至存在发展为重症的风险,需密切监测病情。 (二)基础疾病因素 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如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的新冠患者,自身机体功能受基础疾病影响,免疫力相对较弱,病毒清除相对困难,自愈时间可能延长,且更易出现病情恶化,需加强病情监测与相关基础疾病的管理。 (三)生活方式因素 生活方式健康、作息规律、饮食均衡且经常锻炼的患者,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强,有助于病毒的清除,可能使自愈时间趋近于7天;而长期熬夜、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削弱免疫力,延长自愈时间。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需密切关注自身体温、呼吸、血氧等情况,若体温持续高热不退(超过3天)、呼吸频率明显增快(成人超过30次/分钟等)、血氧饱和度降低等,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2.儿童:家长需留意儿童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及呼吸情况,若儿童出现持续哭闹不安、拒食、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表现,要及时带儿童到医院就诊,不可放任等待自愈而耽误治疗时机。 3.基础疾病患者:需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密切监测新冠病情变化,遵循医生针对基础疾病和新冠病情的综合管理建议,如糖尿病患者需关注血糖波动情况等。

    2025-10-15 14:15:41
  • 腮腺炎一定会发烧吗

    腮腺炎不一定都会发烧,不发烧情况包括感染程度较轻和病毒毒力差异;发烧的情况是感染程度较重时会出现,有全身症状及发烧时间特点;不同人群患腮腺炎时发烧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易发烧且体温波动大、需关注精神等,成年人不发烧情况相对多但发烧体温高要注意休息,老年人发烧是强烈应激反应表现且需谨慎处理、密切监测及加强营养等。 一、不发烧的腮腺炎情况 感染程度较轻:一些免疫力较强的个体,感染腮腺炎病毒后,身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较快地控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炎症反应相对较轻微,可能不会出现发烧症状。例如,部分儿童或成年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腮腺局部的肿胀、疼痛等症状,而体温并无明显升高。 病毒毒力差异:不同毒株的腮腺炎病毒毒力有所不同,某些毒力较弱的毒株感染人体后,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不明显,也可能不出现发烧现象。 二、发烧的腮腺炎情况及相关表现 感染程度较重:当患者免疫力较低时,如幼儿、老年人或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腮腺炎病毒后,病毒大量繁殖,引发较强烈的全身炎症反应,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体温可高达39℃甚至更高。同时还可能伴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随后出现腮腺肿大,通常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腮腺部位出现明显肿胀、疼痛,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发烧的时间特点:一般在腮腺肿大前1-2天或同时开始发烧,发烧持续时间因人而异,短则1-2天,长则可达1周左右,随着病情逐渐好转,体温会逐渐恢复正常。 三、不同人群患腮腺炎时发烧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染腮腺炎后,发烧情况较为多样。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后更容易出现发烧,而且体温波动可能较大。需要密切观察儿童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等,若体温较高,可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但要注意避免擦拭心前区等敏感部位,同时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和水分摄入。 成年人:成年人感染腮腺炎后,相对儿童来说,不发烧的情况相对多见,但一旦发烧,体温可能较高。成年人患腮腺炎时,除了关注体温外,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因为劳累可能会加重病情,影响身体恢复。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感染腮腺炎后,发烧往往是身体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表现,而且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发烧时需要更加谨慎处理。要密切监测体温和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

    2025-10-15 14:14:57
  • 埃博拉病毒病的症状

    埃博拉病毒病潜伏期2-21天,早期症状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有不同表现,进展期出现胃肠道症状、出血倾向等,晚期因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致生命体征不稳定,孕妇感染还会影响胎儿。 早期症状: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感染埃博拉病毒病时,早期可能出现类似普通感冒的非特异性症状,如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食欲减退等,这是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病毒的反应可能更侧重于全身不适的非典型表现。成年人早期可能出现突发的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8.5℃以上,同时伴有头痛、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状,头痛可能较为剧烈,肌肉疼痛可累及全身多处肌肉,包括四肢、腰背等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 性别差异体现:性别在早期症状上一般无明显特异性差异,男女早期都可能出现上述的发热、头痛、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状,但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能因个体差异有不同表现。 生活方式关联:生活方式健康的人早期症状可能相对更易被察觉,因为其基础身体状况较好,对病毒引起的不适反应更敏感;而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饮酒等的人,可能早期症状被掩盖或不典型,因为其基础身体状况较差,对病毒的反应可能不那么明显。 病史影响: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早期可能更容易将埃博拉病毒病引起的咳嗽等症状与基础疾病混淆,从而延误诊断;而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早期症状相对更易识别为新出现的异常表现。 进展期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呕吐可为喷射性,腹泻多为水样便,这会导致患者迅速脱水。同时,患者的出血倾向逐渐明显,可能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时可出现呕血、便血、咯血等内脏出血情况。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其血管相对脆弱,出血症状可能相对更易观察到,且脱水对儿童的影响更为严重,可能迅速出现精神萎靡、囟门凹陷等脱水表现。成年人进展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烦躁不安甚至昏迷等情况,这是因为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 晚期症状:到了晚期,患者多因严重的脱水、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情况,生命体征不稳定,可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或减慢等循环系统衰竭表现,呼吸也可能变得急促、不规则,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在特殊人群中,如孕妇感染埃博拉病毒病,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还可能对胎儿产生严重影响,增加流产、早产等风险,因为病毒不仅会侵袭孕妇的身体,还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和生存。

    2025-10-15 14:14:3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