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丽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发热性疾病,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曾艳丽,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亚专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衰竭学组委员。具有较强的临床与科研结合能力,目前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三篇,累计影响因子9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重症肝炎、肝癌及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疗。荣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获得河南省人民医院“十佳青年科技标兵”称号,并被评为“23456”人才工程3阶段优秀人才。

展开
个人擅长
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发热性疾病,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接种完新冠疫苗注意什么

    接种新冠疫苗后需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短时间避免沾水局部轻微红肿疼痛等常见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接种后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监测一般反应,关注严重过敏反应、高热不退等异常情况,建议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熬夜,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饮酒及辛辣油腻刺激性强食物,老年人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状况避免高强度体力活动和长时间高温环境,家长加强儿童观察避免其过度哭闹抓挠注射部位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饮食易消化,妊娠期女性发现妊娠无需终止妊娠做好孕期随访及产检,哺乳期女性可正常哺乳留意自身及婴儿有无异常反应。 一、注射部位护理 接种新冠疫苗后需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短时间内避免沾水,防止感染。若局部出现轻微红肿、疼痛等,属常见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通常1~2天可自行缓解,切勿随意搔抓或挤压注射部位。 二、自身反应观察 1.一般反应监测:接种后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以便及时发现如轻度发热、乏力、头痛等一般反应,多数为一过性,可通过适当休息、多饮水等方式缓解。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2.异常反应警惕:需密切关注是否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皮疹弥漫性发展、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高热不退(体温≥38.5℃持续超24小时)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生需立即就医处理。 三、休息与活动安排 接种后建议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熬夜等,让身体有时间适应疫苗接种。成年人可正常开展日常活动,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儿童接种后需注意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玩耍导致身体过度疲惫。 四、饮食注意事项 接种后宜保持清淡饮食,多摄入新鲜蔬果、优质蛋白等营养物质,促进身体恢复。需避免饮酒,同时减少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强的食物,以防加重身体不适或影响疫苗效果。 五、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1.老年人:需密切关注自身基础疾病状况,如接种后出现血压、血糖波动等情况,应及时监测并遵循原有基础疾病的管理方案,必要时就医调整;接种后避免立即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或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以防诱发心脑血管等问题。 2.儿童: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观察,除关注局部及全身反应外,需特别注意避免儿童过度哭闹、抓挠注射部位,保证儿童充足水分摄入,饮食上遵循易消化原则,若出现持续不适需及时咨询医生。 3.妊娠期女性:接种后若发现妊娠,无需终止妊娠,需做好孕期随访及产检;哺乳期女性接种后可正常哺乳,但应留意自身及婴儿有无异常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评估。

    2025-10-15 14:14:10
  • 急性腮腺炎传染吗

    急性腮腺炎中流行性腮腺炎具传染性,通过飞沫、间接接触传播,儿童青少年易感,有症状、病程、预后及并发症情况,可通过接种疫苗、隔离患者、注意卫生预防,特殊人群需特别留意;化脓性腮腺炎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例如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含有病毒的飞沫,健康人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餐具、玩具等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容易造成流行。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化脓性腮腺炎的情况 化脓性腮腺炎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它不是由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导致,所以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性腮腺炎的相关特点 发病症状:患者会出现腮腺肿大,通常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有疼痛或触痛,同时可能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病程及预后:流行性腮腺炎为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在2-3周左右。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的休息和对症处理后可以康复,但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脑膜脑炎、睾丸炎(多见于青春期后男性)、卵巢炎(多见于青春期后女性)等。 对于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MMR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一般建议儿童在1岁半-2岁时接种第一剂,4-6岁时接种第二剂。 隔离患者:一旦发现患有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应进行隔离,隔离期限一般从发病开始到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大约3周左右,以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物品。在人群密集场所要佩戴口罩,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儿童: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若发现儿童有腮腺肿大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采取隔离措施。同时,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按时接种腮腺炎疫苗。 青少年及成人:青少年和成人也需要注意预防,在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要密切观察自身是否出现相关症状,一旦出现应及时就诊。 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对于本身患有一些基础疾病的人群,如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者,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可能更高,所以这类人群更要做好预防措施,如尽量避免接触传染源等。

    2025-10-15 14:13:26
  • 高烧未进行血液检查就服用奥司他韦是否安全

    高烧高度怀疑为流感且处于发病初期(症状出现48小时内)时未查血液服奥司他韦有合理性可及时控病情,但非流感病因服用无效且有不良反应风险,儿童肝肾功能未完善未查血液服奥司他韦需谨慎,有特殊病史者未查血液服奥司他韦更需谨慎,最好综合评估后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保障安全有效。 一、奥司他韦的适用情况与未查血液服用的潜在合理性 奥司他韦主要针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发挥作用。当高烧患者高度怀疑为流感且处于流感发病初期(一般指症状出现48小时内)时,未进行血液检查就服用奥司他韦有一定合理性,因为此时经验性使用奥司他韦可能及时控制流感病情,避免流感病情进一步加重。例如,有研究表明,流感发病早期(症状出现48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可缩短发热时间、减轻症状严重程度。 二、未查血液盲目服用奥司他韦的风险 1.非流感病因的无效治疗:若高烧并非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而是细菌感染等其他病原体导致,未明确病因盲目服用奥司他韦则无治疗作用,浪费药物资源且可能延误针对其他病因的治疗。 2.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奥司他韦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等不良反应,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风险更高。例如,肝肾功能不全者未查血液直接服用奥司他韦,由于肝肾功能影响药物代谢,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因为奥司他韦主要通过肾脏排泄等方式进行代谢,肝肾功能异常会干扰其正常代谢过程。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考量 1.儿童群体:低龄儿童使用奥司他韦需谨慎,未查血液就服用奥司他韦时,需密切关注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及病情变化。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药物代谢与成人存在差异,若盲目使用奥司他韦,可能因药物代谢问题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且儿童流感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未查血液可能导致诊断不精准,影响后续合理治疗。 2.特殊病史人群:有肝肾功能不全等特殊病史的患者,未进行血液检查直接服用奥司他韦更需谨慎。肝肾功能状态会影响奥司他韦在体内的处置过程,未明确自身肝肾功能情况就用药,可能因药物代谢异常而出现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进一步受损等情况,所以这类患者应先通过血液检查等明确病情及自身肝肾功能状态后,再在医生评估下决定是否使用奥司他韦。 综上,高烧未进行血液检查就服用奥司他韦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需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初步判断是否为流感相关高烧,并充分考虑年龄、病史等因素,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综合评估后决定,以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2025-10-15 14:12:42
  • 肺结核会转化成肺癌吗

    肺结核与肺癌存在潜在关联机制,如结核病灶慢性炎症刺激可致细胞异常增生和基因突变;流行病学上有肺结核病史人群患肺癌风险相对较高,不同人群关联程度有差异;临床中对有肺结核病史出现相关症状者需警惕肺癌,通过影像学等检查区分,特殊人群排查需更细致谨慎。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传染性疾病,肺癌是肺部的恶性肿瘤。有研究表明,肺结核病灶处的慢性炎症刺激可能会导致细胞的异常增生和基因突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会持续损伤肺组织,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细胞的不典型增生,长期的炎症环境为细胞的恶变提供了土壤。例如,慢性炎症会促使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加,氧自由基可损伤DNA,导致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基础之一。 流行病学研究证据 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有肺结核病史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一些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肺结核患者发生肺癌的概率比无肺结核病史的人群高。比如,有研究统计发现,在肺结核患者中肺癌的发病率较普通人群有所升高,但这种关联并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风险增加。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其关联程度可能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年龄较大的肺结核患者,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以及长期的炎症刺激,发生肺癌的风险相对更高;男性肺结核患者可能因为吸烟等生活方式因素的叠加,增加肺癌发生的可能性;而长期吸烟的肺结核患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与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协同作用,会进一步提高肺癌的发病风险。 临床观察与诊断要点 在临床中,对于有肺结核病史的患者,如果出现咳嗽、咳痰持续不缓解,痰中带血、胸痛、消瘦等症状时,需要警惕肺癌的可能。医生会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等,观察肺部病灶的变化情况。肺结核病灶通常有其相对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而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则有其自身特点,如出现新的肿块影、肿块边缘不规则、有分叶征、毛刺征等。此外,还可能需要进行痰液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区分是肺结核复发还是肺癌发生。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肺结核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在排查肺癌时需要更加细致和谨慎,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和各项检查结果。女性肺结核患者在关注肺癌风险时,也需要结合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和可能存在的其他影响因素。有吸烟史的肺结核患者,在进行相关检查时应重点排查肺癌,因为吸烟与两者的关联更为紧密,需要加强监测和随访。

    2025-10-15 14:12:19
  • 吸入式新冠疫苗不良反应有什么

    吸入式新冠疫苗局部不良反应为接种部位有疼痛、红肿等且多可自行缓解,全身不良反应包括部分受种者出现发热(多低热,少数中热,高热或超三天需就医)、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多可自行缓解,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密切观察反应并保证休息,老年人局部恢复可能慢且全身需关注异常情况,孕妇谨慎接种需医生评估,哺乳期一般不影响哺乳但需留意反应,有基础疾病者需监测基础疾病指标及自身状况及时就医。 一、局部不良反应 吸入式新冠疫苗的局部不良反应相对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不适。例如接种后可能出现接种部位的疼痛,一般程度较轻,多在1-2天内自行缓解;部分受种者还可能出现接种部位的红肿,红肿范围通常较小,也多可在短时间内消退。 二、全身不良反应 1.发热:部分受种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3℃-38℃之间,少数人可能出现中热(体温38.1℃-39℃),但通常也可在1-2天内自行消退。若出现高热(体温≥39℃)或发热持续时间较长(超过3天),需及时就医评估。 2.乏力:接种后部分人会感到身体乏力,这种乏力感一般程度较轻,多在休息后可逐渐缓解。 3.头痛:少数受种者可能出现头痛症状,头痛程度一般不严重,多可自行好转。 4.肌肉酸痛:部分受种者会出现肌肉酸痛,尤其以接种部位周围或全身大肌群为主,一般经过适当休息后可缓解。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接种吸入式新冠疫苗后,需密切观察其反应,局部不良反应可能表现为儿童接种部位的哭闹等不适,但多较轻微;全身不良反应中发热等情况需关注体温变化,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同时儿童接种后应保证充足休息。 2.老年人:老年人接种后,局部不良反应如红肿疼痛可能恢复相对缓慢,全身不良反应中需更关注是否出现持续发热、乏力加重等情况,因为老年人机体功能相对较弱,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3.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孕妇接种吸入式新冠疫苗需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接种,接种后需密切观察自身反应;哺乳期女性接种后,一般不影响正常哺乳,但也需留意自身及婴儿的反应情况,若出现明显不适需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哺乳情况。 4.有基础疾病者: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受种者,接种后需密切监测基础疾病指标及自身一般状况,若基础疾病出现波动或出现与疫苗相关的明显不适,应及时就医,由医生综合评估基础疾病与疫苗反应的关系并进行相应处理。

    2025-10-15 14:11:5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