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丽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发热性疾病,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曾艳丽,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亚专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衰竭学组委员。具有较强的临床与科研结合能力,目前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三篇,累计影响因子9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重症肝炎、肝癌及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疗。荣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获得河南省人民医院“十佳青年科技标兵”称号,并被评为“23456”人才工程3阶段优秀人才。

展开
个人擅长
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发热性疾病,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新冠肺炎患者出现憋气感的表现如何

    新冠肺炎患者憋气感程度有差异,轻度日常活动后稍气短呼吸频率轻度增快,重度静息时明显呼吸困难伴喘息等症状及相关伴随症,儿童患者表现隐匿呼吸频率异常增快有三凹征等,老年患者多伴基础病表现复杂易合并多器官障碍,其病理是病毒感染引发肺部炎症反应致肺泡间质水肿渗出影响气体交换,炎症因子异常升高致气体交换障碍是憋气感产生关键病理基础。 一、憋气感的表现特征 新冠肺炎患者出现的憋气感程度存在差异,轻度时多表现为在进行日常活动(如缓慢行走、简单家务)后稍感气短,呼吸频率可能轻度增快;重度时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就会有明显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喘息、呼吸急促,可观察到胸廓起伏明显,鼻翼扇动,严重者可能口唇、甲床出现发绀表现,同时常伴随咳嗽、咳痰、发热、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状态改变,如烦躁不安等。 二、不同人群的表现差异 (一)儿童患者 儿童新冠肺炎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憋气感的表现相对隐匿但更需关注。可能表现为呼吸频率异常增快,超过同龄儿童正常呼吸频率范围(婴儿<1岁时正常呼吸频率为30~60次/分钟,1~3岁为25~40次/分钟,3~6岁为20~30次/分钟,6~12岁为18~25次/分钟),还可能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三凹征),同时可能伴有精神萎靡、拒食等表现,因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憋气感出现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密切监测。 (二)老年患者 老年新冠肺炎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其憋气感表现可能更复杂。由于基础肺功能和心功能较差,憋气感出现时可能更早出现活动耐力显著下降,且更容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如同时出现心悸、胸闷加重等心脏方面的异常表现,憋气感可能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进展,需要特别注意监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三、憋气感的病理生理机制 新冠肺炎患者出现憋气感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发肺部炎症反应,导致肺泡和间质水肿、渗出,影响气体交换功能。病毒入侵人体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炎症因子释放,造成肺部组织损伤,使得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氧气无法有效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受阻,从而引起患者出现憋气感,这一过程是基于大量临床研究和病理生理学分析得出的,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6等的异常升高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导致肺部气体交换功能障碍是憋气感产生的关键病理基础。

    2025-10-15 14:05:57
  • 新冠感染自愈期多久

    免疫功能正常者新冠自愈期通常为七至十四天,儿童自愈期相对较短为五至十天需关注异常表现,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自愈期可能延长至两周以上易变重症要加强基础病管理,孕妇需定期产检关注相关情况,自愈期内均需保证充足休息、补充足够水分、摄入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食物、注意室内通风并做好个人防护。 一、一般人群新冠感染自愈期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轻型或普通型新冠病毒感染者,自愈期通常为7~14天。此期间人体免疫系统逐步发挥作用,清除病毒,多数症状如发热、咳嗽、乏力等会随时间推移逐渐减轻并消失。一般感染后第1~3天症状较明显,如出现发热、咽痛等,第4~7天症状开始缓解,第2周左右基本恢复正常,但部分人咳嗽等症状可能持续稍久。 二、特殊人群自愈期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群体 儿童感染新冠后自愈期相对较短,一般为5~10天。但需密切关注其体温波动,若出现持续高热(体温≥39℃且超24小时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婴儿>60次/分钟,幼儿>50次/分钟,儿童>40次/分钟)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因儿童免疫系统虽活跃但代偿能力有限,少数可能进展为重症。 (二)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 老年人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者,自愈期可能延长至2周以上,且更易发展为重症。这类人群应严格卧床休息,加强基础疾病管理,如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同时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呼吸困难加重、胸痛、意识模糊等情况时,务必尽快就医,因基础疾病可能加重新冠感染后的病情进展。 (三)孕妇群体 孕妇感染新冠后自愈期需谨慎对待,应定期产检,关注自身血氧饱和度、体温及胎儿胎动等情况。若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头痛剧烈等症状,需及时与产科医生及感染科医生沟通,采取科学合理的医疗措施保障母婴健康,避免因病情延误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三、自愈期内的一般注意事项 无论何种人群,自愈期内均需保证充足休息,每日睡眠时长建议成人≥7小时,儿童根据年龄适当增加。同时要补充足够水分,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促进新陈代谢。饮食上应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蛋类、新鲜蔬果等,增强机体抵抗力。还需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二次感染,且自愈期内仍具一定传染性,需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

    2025-10-15 14:05:27
  • 艾滋病潜伏期能检测出来吗

    艾滋病潜伏期能检测出来,可通过检测HIV抗体、抗原或核酸等来判断,不同检测方法有不同原理,不同人群在潜伏期检测有各自特点,儿童、成年人及有特殊病史或生活方式人群都可通过合适检测方法明确是否感染。 一、检测方法及原理 HIV抗体检测: 原理:人体感染HIV后,免疫系统会针对HIV产生抗体,通过检测血液中的HIV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一般在感染HIV后的2-4周左右,血液中可检测到HIV抗体,最长不超过3个月。 适用情况:适用于大多数人群的初步筛查,不同的检测方法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常用检测方法,在艾滋病潜伏期可以检测到相应抗体。 HIV抗原检测: 原理:HIV抗原是病毒的组成部分,比抗体出现更早,在感染后1-2周即可在血液中检测到。 适用情况:对于窗口期较短的检测有帮助,在艾滋病潜伏期如果病毒载量较高等情况时,也可以检测到抗原。 HIV核酸检测: 原理:直接检测血液中的HIV核酸,感染后1-10天即可检测到。 适用情况:对于早期诊断、窗口期检测以及监测病毒载量等有重要意义,在艾滋病潜伏期也能够检测到病毒核酸,尤其是对于处于窗口期边缘或者有特殊情况(如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抗体产生延迟等)的人群,核酸检测更具优势。 二、不同人群在艾滋病潜伏期检测的特点 儿童:儿童感染艾滋病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抗体产生可能有一定特殊性。但通过核酸检测等方法也可以在潜伏期检测出HIV感染情况。由于儿童感染艾滋病多通过母婴传播等途径,早期准确检测对于儿童的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需要采用适合儿童的检测方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成年人:成年人免疫系统相对稳定,一般通过常规的抗体检测等方法在潜伏期多可检测出感染情况,但对于一些高危行为后处于窗口期的成年人,可能需要结合抗原或核酸检测来明确是否感染。 有特殊病史或生活方式人群:例如曾有输血史、接受过器官移植等可能接触HIV风险的人群,在艾滋病潜伏期更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测,因为这些人群感染HIV的风险相对较高。而对于有不安全性行为等生活方式的人群,也应定期检测,以便早期发现艾滋病感染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总之,在艾滋病潜伏期可以通过多种检测方法检测出是否感染HIV,不同人群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判断是否处于艾滋病潜伏期的感染状态。

    2025-10-15 14:04:43
  • 间断性发烧是什么原因

    引起间断性发烧的因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因素有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如结核菌、EB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分别引发相应间断发烧表现;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恶性肿瘤(如白血病、肝癌)及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暑),不同疾病有不同特点及易患人群等情况。 病毒感染:像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会出现间断性发烧,体温可波动在38℃-39℃左右,还可能伴有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流感病毒感染也会导致间断发烧,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炎症介质,影响体温调节中枢,造成体温间断性升高,不同年龄的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烧特点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流感发烧可能相对更频繁些。 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常见原因之一,感染后患者会出现间断性发烧,体温可达39℃左右,还伴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儿童感染支原体后间断发烧的情况较为常见,且病程相对较长。 非感染性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出现间断性发烧,这是因为自身免疫系统紊乱,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器官,引起炎症反应导致体温异常。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能有间断发烧的表现,主要是由于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炎症因子释放影响体温调节。不同性别患病几率有差异,女性相对更易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可能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间断发烧。 恶性肿瘤:白血病患者会出现间断性发烧,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同时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继发感染而发烧,且体温多为低热或中等度热,呈间断性。肝癌等实体肿瘤患者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可能由于肿瘤组织坏死吸收等原因出现间断发烧。不同年龄人群患恶性肿瘤的类型不同,儿童相对少见,中老年人更易患一些实体肿瘤导致间断发烧,有肿瘤家族史等病史的人群需更密切关注。 其他非感染性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加快,产热增加,可出现间断性发烧,患者还伴有多汗、心慌、消瘦等表现。中暑也会导致间断性发烧,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散热困难,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出现体温间断性升高,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如建筑工人等更易发生中暑导致间断发烧,儿童由于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在高温环境中也需特别注意预防中暑相关的间断发烧。

    2025-10-15 14:04:00
  • 新冠抗原测试容易出现假阳性吗

    新冠抗原测试出现假阳性的情况及相关因素包括操作不当和交叉反应引起的假阳性。操作不当方面有样本采集(如不同人群采样因自身特点需规范操作避免采集不当)和试剂使用(保存或使用不符合要求易致假阳性);交叉反应方面有其他病原体感染(不同人群感染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概率类型等有差异需区分)和非特异性反应(老年人、年轻人群在特殊状态下易因非特异性反应致假阳性)。 样本采集方面:如果采样时操作不规范,例如采集样本的深度不够、采集时间不足等,可能会影响样本中病毒抗原的含量,从而导致假阳性结果。比如在鼻腔采样时,没有深入到合适的位置获取足够的细胞样本,就可能使得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不同年龄人群在采样时的操作难度有所不同,儿童由于鼻腔较为狭窄,采样时更需要专业人员规范操作以避免因采集不当造成假阳性;而老年人可能存在鼻腔黏膜萎缩等情况,也需要准确操作。 试剂使用方面:试剂的保存条件不符合要求,如保存温度过高或过低,或者试剂过期等,都可能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导致假阳性。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果没有按照试剂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试剂,也可能出现操作失误引发假阳性。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在使用试剂时,同样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来,否则容易因操作问题出现假阳性结果。 交叉反应引起的假阳性 其他病原体感染:一些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可能会与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发生交叉反应,从而导致假阳性。例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感染时,可能会产生与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发生交叉反应的物质,使得检测结果呈现阳性,但实际上并不是新冠病毒感染。不同年龄阶段人群感染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概率和类型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感染一些常见的呼吸道病毒,需要注意区分。生活方式较为密集接触人群的群体,如上班族等,感染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风险相对较高。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的人群,本身呼吸道环境较为特殊,发生交叉反应导致假阳性的可能性也需要关注。 非特异性反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人体自身的一些物质可能会引起非特异性反应,导致新冠抗原测试出现假阳性。比如样本中存在干扰物质,或者检测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影响等。对于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自身的一些生理变化可能会增加非特异性反应的可能性;而年轻人群如果处于特殊的身体状态,如剧烈运动后、过度疲劳等,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情况。

    2025-10-15 14:03:3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