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丽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发热性疾病,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曾艳丽,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亚专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衰竭学组委员。具有较强的临床与科研结合能力,目前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三篇,累计影响因子9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重症肝炎、肝癌及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疗。荣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获得河南省人民医院“十佳青年科技标兵”称号,并被评为“23456”人才工程3阶段优秀人才。

展开
个人擅长
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发热性疾病,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血常规正常反而低烧是怎么回事

    低烧且血常规正常可能由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引起。感染因素有病毒感染早期、特殊病原体感染等;非感染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紊乱、环境及其他因素等,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在相应情况上有不同表现。 一、感染因素 (一)病毒感染早期 某些病毒感染初期,免疫系统开始启动,但尚未引发血常规明显变化。例如EB病毒感染,在感染早期,血常规可能仍处于正常范围,但患者已出现低烧。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体温调节中枢被激活,导致体温升高,但此时外周血中的白细胞等细胞成分可能还未出现明显的数量变化。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毒感染早期更易出现这种血常规正常但低烧的情况,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等其他表现。 (二)特殊病原体感染 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在结核感染的潜伏期或早期,血常规可能正常,但会出现低烧症状。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相对缓慢,在疾病早期还未引起血常规中白细胞等指标的显著改变,而体温调节中枢受到结核杆菌相关代谢产物等的刺激,导致体温升高。老年人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结核感染时也较易出现血常规正常但低烧的情况,需要特别警惕。 二、非感染因素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烧,而血常规可能暂时正常。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在疾病初始阶段,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还未导致血常规中血细胞数量等发生明显变化,但已经引起体温调节的紊乱。女性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率相对有一定特点,在育龄女性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对较为常见,当出现低烧且血常规正常时,需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 (二)内分泌紊乱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早期,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机体代谢加快,可出现低烧情况,而血常规可无异常。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的代谢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当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基础代谢率升高,产热增加,导致体温升高,但此时血常规中的各项指标可能还未受到影响。老年人由于内分泌功能逐渐衰退,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更易出现血常规正常但低烧与代谢异常相关的情况。 (三)环境及其他因素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可能出现暂时的紊乱,表现为低烧,而血常规一般正常。例如在炎热的夏季,长时间在高温环境工作或活动的人,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婴幼儿来说,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在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更易出现体温异常,如在包裹过严等情况下,可能出现血常规正常但低烧的情况,家长要注意合理调节婴幼儿的环境温度。另外,神经功能性低热也较为常见,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出现低烧,血常规无异常。这种情况在中青年人群中相对多见,可能与精神紧张、焦虑等因素有关。

    2025-10-15 15:01:02
  • 风疹病毒抗体igg什么意思

    风疹病毒抗体igg是人体感染风疹病毒后由免疫系统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属免疫球蛋白G类且存在时间长可作既往感染或已获免疫标志,其阳性提示既往感染及有免疫力,与igm区别为igm是近期感染标志,临床应用中孕妇igg阴性需防感染igg阳性相对安心,儿童igg阳性多为既往感染获免疫,特殊人群孕妇要重视检测结果儿童家长勿过度担忧但不适需就医。 一、风疹病毒抗体igg的基本定义 风疹病毒抗体igg是人体感染风疹病毒后,由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G类抗体。它在体内存在时间较长,可作为既往感染风疹病毒或已获得免疫的标志。 二、风疹病毒抗体igg检测的意义 (一)既往感染标志 若风疹病毒抗体igg呈阳性,通常提示机体曾经感染过风疹病毒。因为人体感染风疹病毒后,免疫系统会产生igg抗体,且该抗体可在体内持续较长时间,即使病毒被清除,igg仍会存在,所以igg阳性多代表既往有风疹病毒感染史。 (二)免疫状态评估 风疹病毒抗体igg阳性还可反映机体对风疹病毒具有一定免疫力。一般而言,人群中随着年龄增长,风疹病毒igg阳性率会逐渐升高,这是因为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经历过风疹病毒感染,从而获得了免疫力。 三、风疹病毒抗体igg与igm的区别及临床应用 (一)与igm的区别 风疹病毒抗体igm是近期感染的标志,若igm阳性,提示机体正在感染风疹病毒;而igg阳性主要代表既往感染或已获得免疫。通过同时检测igg和igm,可帮助医生判断风疹病毒感染的时期,如近期感染还是既往感染。 (二)临床应用场景 孕妇群体:孕妇若风疹病毒igg阴性而igm阳性,提示近期可能感染风疹病毒,此时需警惕风疹病毒对胎儿的影响,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需进一步咨询医生进行评估;若孕妇风疹病毒igg阳性,则多表示既往感染过风疹病毒,一般对胎儿影响较小,但仍需密切关注孕期情况。 儿童群体:儿童若风疹病毒igg阳性,说明既往有过风疹病毒感染,已获得相应免疫力,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需关注其日常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皮疹等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其他相关问题。 四、特殊人群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孕妇 孕妇需重视风疹病毒抗体检测结果。若风疹病毒igg阴性,在孕期应尽量避免接触风疹患者,减少感染风险,因为孕期感染风疹可能对胎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若igg阳性则相对安心,但仍需遵循产检要求,密切监测孕期状况。 (二)儿童 儿童时期若检测发现风疹病毒igg阳性,家长无需过度担忧,这多代表既往感染已获得免疫,但仍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保证合理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等,以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当儿童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带其就医检查,避免延误病情。

    2025-10-15 15:00:28
  • 乙肝45项阳性自愈多久

    乙肝45项阳性意味着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处于恢复期,自愈时间受个体差异(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且需定期监测乙肝五项、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等指标,儿童和老年患者有其特殊情况,自愈时间因人而异且要靠定期监测关注身体状况。 一、个体差异影响自愈时间 1.年龄因素 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来说免疫系统较为活跃,部分人在感染乙肝病毒处于45项阳性这种恢复期时,免疫系统可能更易清除残余病毒,自愈时间可能相对较短,可能在数月到1年左右,但也不是绝对的。 成年人的免疫系统相对稳定,自愈时间则因人而异,有的可能需要1-2年甚至更长时间,当然也有部分人可能长期处于这种恢复期状态而难以完全自愈。 2.生活方式因素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身体恢复,比如作息规律、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的人,身体状态良好,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发挥,可能会加快自愈进程,自愈时间可能相对较短。相反,长期熬夜、酗酒、营养不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延缓自愈时间,甚至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 3.病史因素 如果本身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相对来说身体状况较好,在乙肝45项阳性时自愈的可能性相对大一些,自愈时间也可能更短。但如果本身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会影响身体的整体状况和免疫系统功能,进而影响乙肝病毒的恢复过程,导致自愈时间不确定,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或者难以完全自愈。 二、关于乙肝45项阳性的监测 即使处于乙肝45项阳性的恢复期,也需要定期监测乙肝五项、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等指标。通过监测可以及时了解身体内乙肝病毒的恢复情况以及肝脏功能状态。例如每3-6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观察转氨酶等指标是否正常;每半年左右复查乙肝五项和乙肝病毒DNA,看E抗体、核心抗体的变化以及是否还有乙肝病毒复制等情况。如果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指标有异常变化,如肝功能异常、乙肝病毒DNA又出现阳性等情况,就需要进一步评估和采取相应措施,而不是单纯等待自愈。 三、特殊人群的情况 1.儿童患者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乙肝45项阳性的情况,更要密切监测,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在完善过程中,有的可能自愈,但也有的可能出现病情变化。家长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带孩子进行相关检查,同时保证孩子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营养供给,促进身体恢复。 2.老年患者 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相对较弱,在乙肝45项阳性时自愈的难度可能相对大一些,而且老年患者往往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所以更要加强监测,一旦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健康管理,以提高身体的恢复能力。 总之,乙肝45项阳性自愈的时间因人而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地确定具体自愈时间,同时要通过定期监测来密切关注身体状况。

    2025-10-15 14:59:33
  • 轻微腮腺炎的症状

    腮腺炎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有以耳垂为中心、状如梨形且边缘不清的腮腺肿大,质地坚韧伴轻度触痛,进食酸性食物时胀痛或钝痛加剧;全身有多数患者低热(37.5℃-38.5℃,部分中度发热38.5℃-39℃),持续1-2周左右,还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有基础病史或生活方式不健康者表现可能更特殊。 一、局部症状 (一)腮腺肿大 1.部位:通常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儿童患者腮腺肿大症状可能相对更具弥漫性,而成年患者可能更局限于特定区域。对于有基础病史如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腮腺肿大可能不典型,需仔细鉴别。 2.质地与外观:肿大的腮腺质地坚韧,有轻度触痛。外观上皮肤可能会略有发红,这是因为炎症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外观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皮肤较薄,可能红肿更明显易观察;老年人皮肤松弛,可能肿大表现相对不那么突出但仍存在炎症反应。 (二)局部疼痛 1.疼痛性质:多为胀痛或钝痛,在进食酸性食物时,由于唾液分泌刺激肿胀的腮腺,疼痛会加剧。不同年龄阶段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不同,儿童可能会通过哭闹等方式表达不适,而成年人可以更准确描述疼痛程度和性质。对于有基础生活方式因素影响的人群,如长期吸烟的患者,腮腺局部疼痛可能因烟草刺激加重局部炎症反应,使疼痛感知更明显。 二、全身症状 (一)发热 1.发热程度:多数患者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中度发热,体温可达38.5℃-39℃。不同年龄发热表现有差异,婴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可能不太规律,且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需密切关注;青少年及成年人发热相对更有规律性。对于有慢性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发热时可能更易引发感染扩散等并发症,需加强监测。 2.发热持续时间:一般发热会持续1-2周左右,但具体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发热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而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发热持续时间延长,且热型可能不典型。 (二)全身不适 1.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活动耐力下降。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精神不振、不爱玩耍;成年人则表现为工作学习精力不集中等。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人,本身基础体力较差,患轻微腮腺炎时乏力症状可能更明显。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乏力可能会影响心脏等器官的功能,需注意休息和病情观察。 2.食欲减退:患者进食欲望降低,对食物的兴趣减退。儿童可能表现为奶量减少或辅食摄入减少;成年人则是饭菜食量下降。对于有胃肠道基础病史的患者,食欲减退可能会加重胃肠道功能紊乱等情况,需注意营养补充,可通过少食多餐等方式保证基本营养需求。

    2025-10-15 14:59:15
  • 成年人如何判断腮腺炎

    腮腺炎包括流行性腮腺炎和化脓性腮腺炎等类型,可通过临床表现观察,如流行性腮腺炎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先单侧后双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化脓性腮腺炎多为成年人单侧发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辅助判断,如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等;还需与咬肌间隙感染、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等疾病鉴别,成年人判断腮腺炎需综合多方面情况,及时就医由医生专业诊断处理。 一、临床表现观察 腮腺炎主要包括流行性腮腺炎和化脓性腮腺炎等类型,可从以下临床表现来判断: 流行性腮腺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成年人也可发病,通常先有一侧腮腺肿大,然后另一侧也会肿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有轻度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患者可能伴有发热,体温可在38~40℃之间,还可能出现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般病程为7~10天。其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等方式传染,发病前可能有与腮腺炎患者接触史。 化脓性腮腺炎:多发生于成年人,常单侧发病,腮腺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挤压腮腺时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患者全身症状较明显,可有高热、寒战、白细胞计数升高等表现,多因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卫生不良,细菌逆行感染腮腺所致,如口腔手术后长期禁食的患者易患此病。 二、实验室检查辅助判断 血常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化脓性腮腺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血清学检查:流行性腮腺炎时,血清和尿淀粉酶常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腮腺肿胀程度呈正相关,一般在发病早期即可检测到淀粉酶升高,持续7~10天恢复正常;还可通过检测腮腺炎病毒特异性抗体,如IgM抗体,若IgM抗体阳性,有助于确诊流行性腮腺炎。 病原学检查:从患者唾液、脑脊液、尿液或血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可明确诊断,但操作相对复杂,一般在科研等特殊情况下开展。 三、与其他疾病鉴别 咬肌间隙感染:主要表现为以下颌角为中心的肿胀、疼痛,张口受限明显,但腮腺导管口无红肿,挤压无脓液流出,可通过局部检查及病史等鉴别。 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常为孤立性,质地较硬,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且淋巴结炎引起的肿胀不会像腮腺炎那样以耳垂为中心扩散,可通过淋巴结的特点及相关病史鉴别。 对于成年人判断腮腺炎,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情况进行准确判断,若怀疑患有腮腺炎,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专业诊断和处理。同时,不同年龄段、性别等因素在判断时可作为参考,比如成年人中免疫功能低下者患化脓性腮腺炎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等,需结合具体情况全面分析。

    2025-10-15 14:58:4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