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丽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发热性疾病,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曾艳丽,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亚专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衰竭学组委员。具有较强的临床与科研结合能力,目前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三篇,累计影响因子9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重症肝炎、肝癌及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疗。荣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获得河南省人民医院“十佳青年科技标兵”称号,并被评为“23456”人才工程3阶段优秀人才。

展开
个人擅长
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发热性疾病,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艾滋病如何检测

    艾滋病检测包括初筛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灵敏度较高可初步筛查但可能假阳性6周后更可靠,初筛阳性需进行确证试验(免疫印迹法为金标准),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可更早检测,核酸检测能在感染后1-2周检测病毒核酸用于窗口期等情况辅助诊断,孕妇需常规检测,高危行为人群应主动定期检测,疑似症状抗体阴性者需核酸检测排除窗口期,检测先初筛再确证且需遵循严格实验室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并保护受检者隐私。 一、抗体检测 1.初筛检测: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这类检测灵敏度较高,可初步筛查是否存在艾滋病抗体,但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一般在高危行为后2-4周开始有抗体产生,6周后检测结果更可靠。 2.确证检测:初筛阳性需进行确证试验,如免疫印迹法(WB)。确证试验是艾滋病抗体检测的金标准,能明确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二、抗原抗体联合检测 采用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法等检测艾滋病病毒抗原(p24)和抗体的联合指标,相比单纯抗体检测能更早检测到感染,窗口期可缩短至11天左右,适用于怀疑早期感染的人群。 三、核酸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核酸来诊断感染,可在感染后1-2周检测到病毒核酸,适用于窗口期(感染后到抗体产生前的时间段)、怀疑感染但抗体阴性以及母婴传播等情况的辅助诊断。 四、不同人群检测注意事项 孕妇:孕期应常规进行艾滋病检测,以便及时采取母婴阻断措施,降低新生儿感染风险。 高危行为人群:有不洁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高危行为者应主动定期检测,建议每3-6个月检测一次,尽早发现感染并进行规范治疗。 特殊情况:对于出现疑似艾滋病相关症状(如长期发热、腹泻、体重下降等)但抗体检测阴性者,需进行核酸检测以排除窗口期感染可能。 五、检测流程要点 艾滋病检测一般先进行初筛检测,初筛阳性后需进一步进行确证检测以明确诊断。整个检测过程需遵循严格的实验室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确保结果准确可靠,同时保护受检者隐私。

    2025-10-22 10:51:57
  • 新冠自测C和T一深一浅是什么意思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基于免疫层析法,C线为质控区验证检测过程,T线为检测区,C深T浅可能是弱阳性(样本中病毒抗原低或初期)或操作不当,老年人出现此情况需谨慎联系社区医疗人员或发热门诊核酸确认,有基础疾病人群要关注症状变化必要时就医核酸及检查,儿童出现则留意异常表现并在成人陪同下尽快核酸明确并依儿科建议处理。 一、抗原检测原理及C、T线含义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基于免疫层析法原理,检测卡上通常有C线(对照线)和T线(检测线)。C线是质控区,用于验证检测过程是否正常,只要检测操作规范,C线一般都会显色;T线是检测区,用于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抗原。 二、C深T浅的可能情况 1.弱阳性结果:当T线显色浅于C线时,提示样本中新冠病毒抗原含量较低,可能处于感染初期或病毒载量较低的状态,属于弱阳性表现,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需结合自身症状等进一步评估。 2.检测操作相关偏差:若检测时操作不当,如样本采集量不足、滴加样本位置不准确、检测时间不符合要求等,可能导致T线显色不明显,出现C深T浅的情况,此时建议重新按照规范步骤进行抗原检测。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相对较弱,抗原检测出现C深T浅情况时,需更加谨慎,建议及时联系社区医疗人员或前往发热门诊进一步进行核酸检测确认,因为老年人感染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早确认早干预很重要。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情可能受基础疾病影响,当抗原检测出现C深T浅时,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是否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加重情况,必要时尽快就医进行核酸检测及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儿童:儿童感染新冠后的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若儿童进行抗原检测出现C深T浅情况,需留意儿童是否有发热、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由于儿童身体机能特点,建议在成人陪同下尽快通过核酸检测明确是否感染,并遵循儿科相关防控及诊疗建议进行处理。

    2025-10-22 10:51:55
  • 疟疾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治疗

    疟疾由疟原虫经雌性按蚊叮咬感染,疟原虫生活史含蚊体内有性生殖和人体内无性生殖阶段,抗疟治疗依疟疾种类选药,孕妇需选对胎儿影响小的药,儿童要依类型年龄选合适药并关注肝肾功能影响,老年人要考虑肝肾功能减退选合适剂量种类的药。 一、疟疾的产生 疟疾由疟原虫感染引起,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雌性按蚊叮咬。疟原虫随按蚊唾液进入人体后,子孢子首先侵入肝细胞,在肝细胞内发育繁殖,随后释放出裂殖子进入红细胞。裂殖子在红细胞内继续发育增殖,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出更多裂殖子和代谢产物,引发机体一系列免疫反应及临床症状,如周期性发热、寒战、乏力等。疟原虫的生活史包括在蚊体内的有性生殖阶段和在人体内的无性生殖阶段,按蚊叮咬携带疟原虫配子体的人体后,疟原虫在蚊体内完成有性生殖过程,又可继续传播给其他人群。 二、疟疾的治疗 (一)抗疟药物治疗 目前抗疟治疗主要依靠抗疟药物,根据疟疾的种类(如间日疟、恶性疟等)选择不同药物。例如,对于无并发症的间日疟和卵形疟,常采用氯喹联合伯氨喹治疗,伯氨喹可杀灭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防止复发;而恶性疟的治疗多采用青蒿素联合疗法,如青蒿琥酯联合甲氟喹等,此类联合疗法能有效杀灭红细胞内的疟原虫,提高治愈率并减少耐药性产生。 (二)特殊人群治疗注意事项 孕妇:孕妇感染疟疾需谨慎用药,应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疟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等不良影响的药物,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选用合适药物,以保障孕妇健康及胎儿安全。 儿童:儿童感染疟疾时,要依据疟疾类型和儿童年龄等情况选用合适抗疟药物,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与成人不同,需特别关注药物对儿童肝肾功能的影响,遵循儿科安全用药原则。 老年人:老年人感染疟疾时,需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种类,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会影响药物代谢和排泄,不当用药可能加重肝肾负担,因此要谨慎选择抗疟药物并调整用药方案。

    2025-10-22 10:51:28
  • 猩红热病有哪些危害

    猩红热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急性期有化脓性并发症如中耳炎鼻窦炎颈部淋巴结炎、中毒性并发症如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恢复期有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儿童患者未及时有效治疗会影响生长发育且并发症发生风险高,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弱病情重易现严重并发症还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加重。 一、急性期相关危害 (一)化脓性并发症 猩红热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该菌可直接侵袭邻近组织引发化脓性并发症,常见有中耳炎,多因细菌经咽鼓管侵入中耳所致;鼻窦炎表现为鼻塞、流涕等鼻窦炎症反应;颈部淋巴结炎则可见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等,这些均是细菌直接扩散导致局部组织感染化脓。 (二)中毒性并发症 细菌产生的毒素被机体吸收后可引起中毒性并发症,其中中毒性心肌炎较为常见,表现为心率加快、心音低钝等,是毒素对心肌细胞产生毒性作用的结果;还可能出现中毒性肝炎,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 二、恢复期相关危害 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在病程2~3周后可能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这是由于机体对链球菌产生免疫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起炎症,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等;此外,还可能出现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等,与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累及关节有关。 三、对特殊人群的影响 (一)儿童患者 儿童感染猩红热后,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因为疾病导致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营养消耗增加,且长期发热等症状会使儿童体质虚弱,若营养补充不及时,会阻碍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同时,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感染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二)老年患者 老年人感染猩红热后,机体抵抗力较弱,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中毒性休克样综合征等,病死率相对较高;且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猩红热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加重,如原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因感染出现心功能进一步恶化等情况。

    2025-10-22 10:51:12
  • 疟疾发作的典型症状

    疟疾发作具周期性,典型症状分寒战期(患者突然寒冷、面色苍白等,持续10分钟至2小时,儿童寒战剧烈、体温波动大,老年人不典型)、高热期(寒战后续体温速升、症状明显,持续2-6小时,儿童易惊厥、老年人易精神萎靡)、出汗期(高热后大量出汗、体温速降,持续1-2小时,儿童需换湿衣,老年人需补水补电解质),间日疟和卵形疟隔日发作,三日疟隔两日发作,恶性疟发热无明显周期性,疑似应及时就医查疟原虫并治疗。 寒战期:患者突然感觉寒冷,寒战明显,面色苍白,口唇指甲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此阶段体温开始上升,主要是因为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出毒素等物质,刺激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增加。对于儿童来说,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寒战可能会表现得更为剧烈,且更易出现体温波动较大的情况;而对于老年人,寒战期可能会相对不典型,但同样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 高热期:寒战之后,体温迅速上升,可达39℃甚至更高,患者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明显。此期一般持续2-6小时,是疟原虫大量繁殖,毒素持续释放,机体产热大于散热的结果。不同年龄人群在高热期的表现有所差异,儿童高热时可能更容易出现惊厥等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物理降温等措施;老年人则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因素,高热时更容易出现精神萎靡等表现。 出汗期:高热之后,患者开始大量出汗,体温迅速下降,可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水平。此阶段患者感觉大汗淋漓,舒适感增加,持续时间约1-2小时。出汗是机体通过散热来恢复体温平衡的过程。儿童在出汗期要注意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避免着凉;老年人出汗较多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疟疾发作的典型症状具有周期性,一般间日疟和卵形疟隔日发作一次,三日疟每隔两日发作一次,恶性疟发热无明显的周期性。如果出现疑似疟疾发作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涂片查找疟原虫等,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

    2025-10-22 10:50:5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