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丽,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亚专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衰竭学组委员。具有较强的临床与科研结合能力,目前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三篇,累计影响因子9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重症肝炎、肝癌及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疗。荣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获得河南省人民医院“十佳青年科技标兵”称号,并被评为“23456”人才工程3阶段优秀人才。
展开-
是什么引起的大三阳
大三阳是乙肝免疫指标中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三项阳性,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传播途径有母婴、血液、性传播及其他,不同人群感染后发展为大三阳情况不同,儿童、有家族病史等人群有不同特点,女性孕期、男性日常需注意相关情况。 引起大三阳的原因 大三阳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 母婴传播:母亲为乙肝大三阳患者时,在分娩过程中,婴儿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等,或在产后通过母乳喂养等途径,可能感染乙肝病毒。例如,有研究显示,乙肝大三阳母亲所生婴儿,若不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阻断,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较高。 血液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乙肝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等医疗器械,与乙肝大三阳患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损的物品,都可能感染乙肝病毒。比如,在一些不正规的医疗操作中,未严格执行器械消毒,就存在感染风险。 性传播:与乙肝大三阳患者发生无防护的性行为,乙肝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因为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可能含有乙肝病毒,从而导致对方感染。 其他途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在消毒不严格的场所进行纹身、打耳洞等操作,也有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但相对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来说,这种途径感染的几率较低。 对于不同人群,感染乙肝病毒后发展为大三阳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慢性化,从而发展为大三阳;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大部分可以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只有少部分会慢性化发展为大三阳等慢性感染状态。女性感染乙肝病毒后,在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需要更加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孕期身体负担加重等因素可能影响病情发展;男性感染乙肝病毒后,在日常生活中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尤其是性伴侣等。有乙肝家族病史的人群,相对其他人来说,感染乙肝病毒后更易发展为大三阳,因为存在遗传易感性等因素。
2025-10-22 10:50:37 -
让狗咬了没破皮有事吗
被狗咬伤没破皮仍可能有感染风险,需用肥皂水等清洗局部并及时就医评估,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都需谨慎对待,不能掉以轻心。 一、感染风险方面 虽然没有破皮,皮肤的屏障功能未被破坏,但仍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因为狗的唾液中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等病原体,即使没有肉眼可见的破皮,也有可能存在肉眼难以察觉的细微破损,病毒仍有侵入人体的可能。不过,相比有明显伤口破皮的情况,感染的几率相对小一些,但不是绝对安全。 二、处理措施 1.局部清洁:被狗咬伤后,首先要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分钟。这样可以尽量清除可能沾染的病毒等病原体。 2.及时就医评估:即使没破皮,也建议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评估,比如了解狗的健康状况等。因为有时候看似没破皮,但实际可能存在很微小的损伤,医生可以更专业地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比如,如果咬人的狗不能确定是否健康,或者不能确定该狗的免疫状态,即使没破皮,也可能需要进行预防接种等措施。 三、不同人群的情况 儿童:儿童被狗咬伤没破皮时更需谨慎对待。由于儿童自我保护和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家长要更加仔细观察孩子被咬伤部位情况,并且尽快带孩子就医,因为儿童感染相关疾病后可能出现的反应等与成人有所不同,及时就医能更好保障儿童健康。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免疫力可能有所下降,被狗咬伤没破皮时也不能忽视,应及时按照上述处理流程进行清洁并就医,让医生全面评估后给予相应建议,以降低潜在的感染风险。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比如经常接触动物或者从事与动物相关工作的人群,被狗咬伤没破皮时更要严格按照规范处理并就医,因为这类人群接触动物的机会多,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相对一般人群可能更高,需要更严谨对待。 总之,被狗咬伤没破皮虽然相对风险低,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进行规范的局部清洁并及时就医评估以确定后续处理方案。
2025-10-22 10:49:51 -
大三阳怎么得的
乙肝大三阳主要通过母婴、血液、性及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时新生儿免疫系统未成熟易成慢性携带者而成人多可自身清除病毒,血液传播与输入污染血液、不正规医疗操作等相关,性传播无性别差异但多性伴侣风险高,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需高病毒量且有皮肤黏膜破损,本身有皮肤黏膜破损性疾病者接触其体液时感染风险相对增加。 一、母婴传播 发生机制: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在怀孕过程中,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分娩时,胎儿接触母亲的血液、羊水等;哺乳期间,婴儿接触母亲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等,均可能导致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尤其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染后易成为慢性携带者。 年龄因素:新生儿因免疫系统未成熟,母婴传播感染后更易转为慢性乙肝,而成人免疫系统相对完善,母婴传播后多数可通过自身免疫清除病毒。 二、血液传播 发生机制: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如曾有不正规输血史;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侵入性医疗器具(如牙科器械、内镜等);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造成皮肤黏膜破损的物品时,病毒可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 生活方式影响:有静脉药瘾史者因共用注射器,血液传播风险显著增加;接受不安全医疗操作的人群(如非法医美)也易通过血液途径感染乙肝病毒。 三、性传播 发生机制: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时,乙肝病毒可通过性接触过程中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进入对方体内导致感染。 性别因素:性别对此传播途径无明显差异,男女感染风险相当,但有多个性伴侣等高危性行为者风险更高。 四、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发生机制:在日常生活中,若双方皮肤黏膜有破损,接触到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可能感染,但这种情况相对母婴、血液、性传播概率较低,一般需要较高病毒量且有皮肤黏膜破损才会感染。 病史相关:本身有皮肤黏膜破损性疾病(如湿疹、皮肤溃疡等)的人群,接触乙肝病毒携带者体液时感染风险相对增加。
2025-10-22 10:49:21 -
结核性胸膜炎发热原因
结核性胸膜炎发热主要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发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导致发热及可能合并其他感染有关,儿童免疫系统未完全成熟、对发热耐受弱且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老年人体质弱、免疫功能下降、恢复慢需密切关注,其发热由多种相关机制导致且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应护理及观察。 一、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作为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等会吞噬结核分枝杆菌,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细胞因子等物质,从而引发发热。例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γ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会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进而引起发热。 二、炎症反应导致发热 结核性胸膜炎会引起胸膜的炎症反应,炎症部位会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这些炎性细胞在发挥免疫作用的过程中会释放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等,前列腺素可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最终导致发热。而且,炎症本身也会使机体的代谢率升高,进一步促进发热的发生。 三、合并其他感染的可能 部分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可能会合并其他病原体的感染,如细菌等。当合并细菌感染时,会加重炎症反应,从而使发热情况更加复杂和严重。例如,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抵抗力相对较低,容易继发细菌感染,此时除了结核分枝杆菌相关的发热机制外,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等也会导致发热持续或加重。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结核性胸膜炎发热时,需要更加谨慎地观察病情。因为儿童对发热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而且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发热可能会对儿童的神经系统等造成影响。在护理方面,要注意根据儿童的年龄等特点进行适当的体温监测和护理,如对于婴幼儿,要避免过度包裹,以便散热。对于老年患者,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免疫功能也有所下降,在结核性胸膜炎发热时,恢复相对较慢,需要密切关注其全身状况,防止出现其他并发症等情况。
2025-10-22 10:49:07 -
艾滋病试纸
艾滋病试纸有胶体金法等类型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指尖血检测时需先消毒采血部位取血后滴入试纸指定加样孔并在规定时间内观察结果,正规渠道试纸有一定准确性但受检测时间、样本采集保存等影响,孕妇使用需医疗专业人员指导,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及有基础病史人群检测后可疑需进一步确证或告知病史综合评估。 一、艾滋病试纸的类型与原理 艾滋病试纸主要包含胶体金法、免疫层析法等类型,其检测原理是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试纸条上设置特定区域,样本中的艾滋病病毒相关标志物会与试纸上的对应成分发生反应,通过观察特定区域是否出现条带等现象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二、艾滋病试纸的正确使用步骤 以常见的指尖血检测为例,首先用酒精对采血部位(如指尖)进行消毒,待干燥后用采血针轻刺皮肤取血,将血液滴入试纸指定加样孔,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时间(一般15-20分钟内)观察结果,若出现相应特征性条带则有相应指示意义。 三、艾滋病试纸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 正规渠道的艾滋病试纸具有一定准确性,胶体金法艾滋病试纸灵敏度通常可达95%以上,特异性达99%左右。但检测结果受检测时间影响显著,一般建议在高危行为后2-4周进行检测,过早检测可能因体内抗体尚未达到可检测水平出现假阴性结果;此外,样本采集、保存不当等也可能影响准确性。 四、使用艾滋病试纸的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身体生理状态特殊,可能影响检测的精准性,使用艾滋病试纸时需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必要时结合其他检测手段综合判断。2.免疫系统严重受损人群:如患有严重免疫缺陷疾病等,其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干扰试纸检测结果,此类人群检测后若结果可疑,需进一步通过正规医疗机构的确证试验明确情况,避免因试纸结果误导而延误病情。3.有基础病史人群:若存在可能影响免疫系统或血液状态的基础疾病,也可能对试纸检测结果产生干扰,使用时应充分告知医护人员相关病史,以便综合评估检测意义。
2025-10-22 10: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