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丽,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亚专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衰竭学组委员。具有较强的临床与科研结合能力,目前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三篇,累计影响因子9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重症肝炎、肝癌及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疗。荣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获得河南省人民医院“十佳青年科技标兵”称号,并被评为“23456”人才工程3阶段优秀人才。
展开-
新冠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是什么
新冠临床表现有常见症状如发热、咳嗽、乏力等,不同严重程度有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不同表现,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儿童患者需遵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密切观察,老年患者要加强基础疾病管理并监测生命体征,孕妇患者需综合评估母婴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一、新冠的临床表现 1.常见症状 感染新冠病毒后,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7.3℃至40℃之间,部分患者为低热表现;咳嗽以干咳为主,也有部分患者伴有咳痰;还可出现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 2.不同严重程度表现 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仅表现为呼吸道相关症状或无症状。 普通型:可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加重等情况,影像学检查可见肺炎表现。 重型:会出现呼吸衰竭相关表现,如成人呼吸频率>30次/分、低氧血症等,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危重型:多有重型表现,且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等情况。 二、新冠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包括将患者进行隔离、保证患者充分休息、给予支持治疗,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摄入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 2.抗病毒治疗 目前有特定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等可用于新冠治疗,具体药物需依据患者病情及诊疗指南进行选用。 3.免疫治疗 对于符合指征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调节药物等进行治疗,例如部分重症患者可能会用到相关免疫抑制剂或调节剂等,但需严格遵循诊疗规范。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儿童感染新冠后症状可能相对成人不典型,需密切观察其呼吸、精神状态等,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老年患者: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更快,需加强其基础疾病的管理,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 孕妇患者:感染新冠需综合评估母婴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注重母婴安全。
2025-10-22 10:48:37 -
伤寒哪些东西不能吃
伤寒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油腻食物、生冷食物、高纤维粗糙食物,儿童患者因胃肠功能更脆弱,老年患者因消化功能减退,均需更严格遵循饮食禁忌,否则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引发不适或并发症,延缓康复甚至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一、辛辣刺激性食物 伤寒患者应避免食用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不利于伤寒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例如,辣椒中的辣椒素会使胃肠道黏膜充血,可能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加重,影响身体的康复进程。 二、油腻食物 油炸食品、肥肉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伤寒患者在患病期间消化功能减弱,食用油腻食物后,胃肠道难以充分消化和吸收,可能引起腹胀、恶心等不适。像炸鸡、猪油等,会增加胃肠蠕动的负担,不利于身体从疾病状态中恢复。 三、生冷食物 冰淇淋、生鱼片、生黄瓜等生冷食物温度较低,容易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痉挛,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对于伤寒患者来说,本就处于身体较为虚弱、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状态,食用生冷食物会进一步扰乱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延缓康复。 四、高纤维粗糙食物 玉米、芹菜等高纤维且粗糙的食物在消化过程中需要胃肠道付出较多的蠕动来进行消化,会加重胃肠道负担。伤寒患者胃肠功能较弱,食用这类食物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不利于病情恢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伤寒患者对饮食的限制更为严格,上述各类不宜食用的食物都应避免。因为儿童的胃肠道功能较成人更为脆弱,食用不合适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儿童食用辛辣食物后可能会因不适而哭闹不安,影响休息,进而影响身体的恢复。 老年患者:老年伤寒患者的消化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更要严格遵循上述饮食禁忌。老年患者食用油腻、生冷等食物后,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营养吸收不良等情况,而且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疾病恢复相对较慢,饮食不当可能会延长康复时间,甚至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2025-10-22 10:48:26 -
孩子被蚊虫叮咬肿起来了怎么办
蚊虫叮咬后可通过局部冷敷、外用药物涂抹(碱性物质、激素类药膏)、避免搔抓来缓解肿胀等不适,还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肿胀范围迅速扩大或出现全身症状要及时就医。 一、局部冷敷 蚊虫叮咬后肿胀初期,可使用冷敷来缓解。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袋或冰块,敷在叮咬部位,每次敷10-15分钟,每天可敷数次。冷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肿胀和疼痛。对于儿童来说,要注意冰袋与皮肤之间隔一层毛巾,避免冻伤皮肤。这是因为低温可以降低局部组织的代谢率,减少炎性物质的释放,从而减轻肿胀反应。 二、外用药物涂抹 1.碱性物质:如果蚊虫叮咬后没有明显破损,可以用肥皂水清洗叮咬部位,因为蚊虫叮咬后会释放酸性物质,肥皂水呈碱性,酸碱中和可以减轻不适。也可以涂抹一些弱碱性的药膏,如炉甘石洗剂,它具有收敛、止痒的作用,能缓解肿胀和瘙痒感。炉甘石洗剂通过涂抹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到安抚皮肤的作用,对于儿童蚊虫叮咬后的肿胀有一定的缓解效果,但要注意避免涂抹在破损的皮肤处。 2.激素类药膏:如果肿胀较为严重且瘙痒明显,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短时间使用弱效的激素类药膏,如地奈德乳膏等。但要谨慎使用,尤其是婴幼儿,因为长期或大面积使用激素类药膏可能会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激素类药膏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肿胀和瘙痒,但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 三、避免搔抓 要告诫孩子不要用手搔抓被蚊虫叮咬的部位,因为搔抓会使局部皮肤破损,容易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肿胀加重。儿童往往难以控制自己不去搔抓,家长要多加留意,可给孩子修剪指甲,保持手部清洁,防止搔抓造成进一步损伤。 四、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孩子被蚊虫叮咬部位的肿胀情况以及全身症状。如果肿胀范围迅速扩大,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全身症状,可能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或感染,应及时就医。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更要密切关注,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诊治。
2025-10-22 10:48:10 -
新冠疫苗那些人不能打
对疫苗成分过敏者、既往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患有未控制的神经系统疾病者、正在发热或患急性疾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者、妊娠期女性禁止接种新冠疫苗,妊娠期女性待分娩及哺乳期结束后评估接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需病情稳定后由专业医生评估是否接种。 一、对疫苗成分过敏者 对新冠疫苗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禁止接种。例如,若对疫苗中的某一特定蛋白质成分过敏,机体接触该疫苗后可能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威胁健康。 二、既往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 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不能接种新冠疫苗。因为既往有严重过敏史提示再次接种时发生严重过敏事件的风险较高。 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疾病等,禁止接种。此类患者接种新冠疫苗可能诱发或加重神经系统症状,影响健康状况。 四、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者 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暂不宜接种新冠疫苗。例如,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接种疫苗可能干扰疾病的正常诊疗或导致疫苗效果不佳。 五、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禁止接种新冠疫苗。目前疫苗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从安全角度考虑,为避免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暂不建议妊娠期女性接种新冠疫苗。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妊娠期女性:由于疫苗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尚缺乏足够的长期研究数据,为最大程度保障胎儿安全,妊娠期女性应避免接种新冠疫苗,待分娩及哺乳期结束后再根据情况评估是否接种。 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时,机体的生理状态较为特殊,此时接种新冠疫苗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还可能加重病情,因此需待病情稳定控制后,再由专业医生评估是否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2025-10-22 10:47:38 -
小三阳怎么来的
小三阳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三项阳性的免疫学指标,主要来源是感染乙肝病毒,通过母婴、血液、性传播途径感染后可能呈小三阳状态,有感染风险人群应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一、母婴传播 年龄因素:这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在乙肝高流行地区较为常见。母亲为乙肝大三阳或小三阳患者,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可能通过接触母亲的血液、羊水等而感染乙肝病毒。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一旦感染,容易转为慢性携带状态。 性别影响:男女在母婴传播感染乙肝方面无明显性别差异,主要与母亲孕期乙肝病毒载量等因素相关。母亲乙肝病毒载量越高,新生儿感染的风险越大。 二、血液传播 生活方式: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如曾有过不安全的输血史、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侵入性医疗操作(如纹身、穿耳等),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乙肝病毒通过血液进入人体而感染。例如,一些不正规的牙科诊所、美容机构,如果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就存在乙肝病毒传播的风险。 病史因素:有既往输血史、接受过器官移植等情况的人群,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性传播 生活方式:与乙肝小三阳患者发生无防护的性行为,乙肝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性活跃期的人群中,如果一方感染乙肝病毒,另一方感染风险会增加。这与性行为过程中体液的交换有关,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可能含有乙肝病毒。 性别因素:男性和女性在性传播中面临的感染风险并无本质区别,主要取决于双方是否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一方是否携带乙肝病毒。 总之,小三阳主要是由于感染乙肝病毒引起,通过母婴、血液和性传播等途径感染乙肝病毒后,可能发展为乙肝小三阳状态。对于有乙肝感染风险的人群,如孕妇、有输血史者、性活跃人群等,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孕妇进行乙肝母婴阻断、规范医疗操作避免血液传播、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等,以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
2025-10-22 10: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