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丽,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亚专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衰竭学组委员。具有较强的临床与科研结合能力,目前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三篇,累计影响因子9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重症肝炎、肝癌及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疗。荣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获得河南省人民医院“十佳青年科技标兵”称号,并被评为“23456”人才工程3阶段优秀人才。
展开-
什么是乙肝的慢性期
乙肝慢性期是急性乙型肝炎病程超六月且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超六月阶段,此时病毒持续复制引发肝脏炎症、坏死及纤维化,部分患者无症状,少数有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实验室检查见乙肝病毒DNA及表面抗原持续阳性、肝功指标异常,儿童感染更易慢性化,成人约一成转慢,长期饮酒等可加重损伤,需定期监测肝功等指标并避免加重因素及个体化管理。 一、乙肝慢性期的定义 乙肝的慢性期是指急性乙型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乙肝病毒持续存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超过6个月的阶段。此时,乙肝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引发肝脏不同程度的炎症、坏死及纤维化过程。 二、慢性期的病理特征 在慢性期,乙肝病毒持续感染肝细胞,机体免疫系统与病毒相互作用,导致肝脏出现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刺激可引起肝细胞坏死、纤维化,若病情持续进展,可能逐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 三、慢性期的临床表现 1.无症状表现:部分慢性乙肝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仅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异常。 2.非特异性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肝区不适等非特异性表现,症状轻重不一,与肝脏炎症程度不一定完全平行。 四、实验室检查特点 1.乙肝病毒标志物:血清乙肝病毒DNA持续阳性,HBsAg持续阳性。 2.肝功能指标:部分患者肝功能异常,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转氨酶升高,反映肝脏存在炎症损伤。 五、不同人群慢性期的特点及影响 1.儿童人群:儿童时期感染乙肝病毒,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转为慢性期,且慢性化率较高,需密切监测病情进展。 2.成人人群: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约90%可在6个月内清除病毒,仅约10%转为慢性期,成年人慢性期相对儿童更易通过自身免疫反应控制病毒,但仍需定期随访。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饮酒、劳累、合并其他肝病等情况可加重慢性期肝脏损伤,加速病情进展,因此慢性期患者需避免饮酒、注意休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4.病史相关:有乙肝家族史、既往有其他肝病基础的人群,慢性期病情进展风险可能更高,需加强监测和管理。 六、慢性期的监测与管理 慢性期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腹部超声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同时,需注意避免加重肝脏负担的因素,如戒酒、避免滥用肝毒性药物等,特殊人群(如孕妇、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者)需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监测和管理方案,以降低疾病进展风险。
2025-10-23 13:41:51 -
刚刚感染艾滋病会有哪些早期症状
艾滋病急性期可出现低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咽痛、肌肉关节疼痛、腹泻、乏力等症状,儿童感染早期症状较不典型需密切观察生长发育,孕妇症状与非孕妇类似但要注意对胎儿潜在影响需及时就医检测评估,有基础疾病者早期症状可能被掩盖需提高警觉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明确情况。 一、发热 刚感染艾滋病处于急性期时,多数感染者会出现低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可伴有寒战,这是因为艾滋病病毒入侵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引发发热,发热持续时间一般为1~3周可自行缓解。 二、皮疹 急性期常见皮疹表现为斑丘疹或荨麻疹样皮疹,皮疹分布较广泛,可出现在面部、颈部、躯干、四肢等部位,皮疹一般无明显瘙痒,持续1~2周左右可消退,其发生机制是病毒血症及免疫反应引起皮肤血管通透性改变和炎症反应。 三、淋巴结肿大 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常出现肿大,淋巴结质地可稍硬,有轻压痛,肿大的淋巴结一般直径在1cm以上,持续时间数周不等,这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艾滋病病毒产生反应,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增生、聚集所致。 四、咽痛 咽部出现疼痛、干燥感,可能伴有咽部充血,是艾滋病病毒累及咽部黏膜,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咽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感染者咽痛症状较轻,持续时间1~2周左右。 五、肌肉关节疼痛 全身肌肉酸痛,尤其以腰部、腿部肌肉明显,关节活动时可出现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酸痛或钝痛,与病毒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引起肌肉和关节周围组织炎症有关,疼痛持续时间数天至数周不等。 六、腹泻 每日出现数次稀便,一般无脓血,大便性状较稀,呈水样或糊状,是肠道受艾滋病病毒影响,出现功能紊乱,肠道黏膜屏障受损,导致肠道吸收和分泌功能失调引起腹泻,腹泻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能数天至数周。 七、乏力 感觉全身疲倦,精力不济,即使经过休息也难以缓解,是身体应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处于应激状态,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同时免疫反应消耗大量能量等多种因素导致乏力出现。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感染艾滋病后早期症状可能更不典型,需密切观察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如出现反复发热、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等要高度警惕;孕妇感染艾滋病后早期症状与非孕妇类似,但要注意对胎儿的潜在影响,需及时就医进行艾滋病相关检测评估;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艾滋病后,早期症状可能被基础疾病掩盖,需提高对艾滋病的警觉性,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以明确情况。
2025-10-23 13:41:30 -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是什么意思
核酸检测阴性指本次标本未发现可检测到的新冠病毒核酸但需考量检测窗口期等因素影响不能绝对排除感染,儿童有明确接触史或疑似症状需密切观察重复检测,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有症状需结合胸部影像学等其他检查评估,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需结合临床症状等多因素判定。 一、核酸检测阴性的基本含义 1.无当前可检测到的病毒核酸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的特定核酸序列,检测结果为阴性表明在本次采集的标本里,未发现能被检测方法识别的新冠病毒核酸,从检测层面说明受检者当下标本内不存在可被该检测手段检出量的新冠病毒。 2.需考量检测相关因素影响核酸检测存在窗口期,即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病毒量达到能被检测方法检出所需的时间间隔,在此期间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例如感染初期病毒载量极低时就可能检测不出;另外,采样操作不规范(像采样部位选取不当、采样获取标本量不足等)、标本保存条件不佳或运输过程出现问题等,都有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所以单次核酸检测阴性不能绝对排除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还需要结合受检者的流行病学史(如是否有新冠病毒暴露风险、接触过新冠感染者等)、临床表现(如是否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疑似新冠症状)等多方面综合判断。 二、特殊人群的相关情况 1.儿童群体儿童在进行核酸检测时,往往存在采样配合度较差的情况,这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若儿童核酸检测阴性,但有明确的新冠病毒接触史或者出现疑似新冠相关症状(如持续低热、咳嗽、精神状态不佳等),需要密切观察其症状的发展变化,必要时进行重复检测,因为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可能不典型,不能仅依据一次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就排除感染的可能。 2.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老年人本身免疫力相对下降,且很多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即使核酸检测阴性,若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也不能轻易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需要进一步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等)、血常规等其他检查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由于这类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所以需要更加谨慎地判断。 3.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比如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艾滋病患者等,其自身的免疫识别和应答能力受限,核酸检测阴性时也有可能感染了新冠病毒,这时候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表现、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定受检者是否真正感染了新冠病毒。
2025-10-23 13:40:47 -
乙肝症状表现哪些
急性乙肝有全身乏力疲倦、消化道出现食欲减退等不适及黄疸表现;慢性乙肝有非特异性全身消化道症状、肝掌蜘蛛痣等特征性体征及隐匿性情况;儿童乙肝症状不典型常是生长发育迟缓,孕妇乙肝需关注肝功能和病毒载量,老年人乙肝症状隐匿需定期做相关检查来排查病情。 一、急性乙肝症状表现 1.全身症状:患者常出现乏力、疲倦感,这是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导致肝脏代谢功能受影响,机体能量产生及利用出现障碍,使得患者整体体力下降。例如,原本能轻松完成的日常活动,患病后会感觉力不从心。 2.消化道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乙肝病毒引发肝脏炎症,影响胆汁分泌及消化酶的正常功能,进而干扰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导致消化道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比如,看到油腻食物会明显反感,进食后易出现腹胀、恶心欲吐的情况。 3.黄疸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这是因为乙肝病毒导致肝细胞受损,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入血增多,经皮肤黏膜及肾脏排出时表现出相应变化。 二、慢性乙肝症状表现 1.非特异性全身及消化道症状:仍可能有乏力、体力不支,长期肝脏炎症持续损伤会使患者体能持续下降;消化系统症状可反复或持续存在,如右上腹隐痛、肝区不适,是肝脏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的局部不适感。 2.特征性体征:部分患者可出现肝掌(手掌大鱼际、小鱼际及指端腹侧部位皮肤发红)、蜘蛛痣(皮肤上出现形似蜘蛛的红色血管痣),这是由于肝功能减退,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导致雌激素在体内蓄积引起血管扩张所致。 3.隐匿性表现:不少慢性乙肝患者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等情况,易被忽视,需通过定期体检来早期发现病情。 三、特殊人群乙肝症状特点 1.儿童乙肝: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因为乙肝病毒影响肝脏正常功能,进而干扰营养物质的代谢与利用,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进程,需通过常规体检中的乙肝相关检查来排查。 2.孕妇乙肝:除上述一般症状外,需密切关注肝功能变化及病毒载量情况,部分孕妇可能因孕期生理变化导致乙肝病情波动,但症状可能被孕期其他生理反应掩盖,需加强监测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3.老年人乙肝:症状相对隐匿,可能仅表现为轻微乏力、食欲稍减退等,由于老年人肝脏储备功能下降,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若不及时监测,易延误病情,应定期进行乙肝相关检查及肝功能评估。
2025-10-23 13:40:27 -
为何化验出丙肝病毒后医生建议暂时不治疗
评估肝脏炎症活动度时若患者处于丙肝病毒感染免疫耐受期等情况可暂不抗病毒治疗,患者若同时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因治疗风险大暂不针对丙肝治疗,部分患者初始病毒载量高但肝损不重时先监测病毒载量等变化,丙肝抗病毒治疗有最佳时机,未达时机前暂不治疗需持续关注病情变化以适时启动有效治疗。 一、评估肝脏炎症活动度 当化验出丙肝病毒后,医生会先评估肝脏的炎症活动情况。若患者处于丙肝病毒感染的免疫耐受期,此时肝脏炎症反应较为轻微,虽然体内丙肝病毒复制活跃,但肝脏细胞受损程度不大,这种情况下暂时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先定期监测肝脏相关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观察肝脏炎症的动态变化。例如,若患者的ALT水平长期处于正常或轻度升高状态,且肝脏活检显示炎症程度较轻,那么暂时不治疗是基于肝脏当前损伤相对稳定的情况来考虑的。 二、考虑患者整体健康状况 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也是医生建议暂时不治疗的重要因素。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基础疾病,如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晚期等,此时进行丙肝抗病毒治疗可能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包括治疗药物可能与基础疾病的治疗药物产生相互作用,或者患者的身体状况难以承受丙肝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等。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优先稳定患者的基础疾病状况,待基础疾病得到一定控制且患者整体身体状况允许时,再考虑丙肝的治疗,所以会建议暂时不进行丙肝的针对性治疗。 三、病毒载量与肝脏损伤的关系 部分患者初始化验发现丙肝病毒时,病毒载量可能较高,但肝脏损伤并不严重。这是因为丙肝病毒感染后,其引起肝脏损伤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病毒载量较高但肝脏炎症反应尚未明显加重时,暂时不进行抗病毒治疗,而是持续监测病毒载量以及肝脏相关指标的变化。当病毒载量持续升高且肝脏炎症开始加重,出现ALT等指标明显升高时,再启动抗病毒治疗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疗效,所以此时医生可能会建议暂时观察,而非立即开始治疗。 四、把握最佳治疗时机 丙肝的抗病毒治疗有其最佳时机,当通过监测发现肝脏炎症逐渐活跃,具备了启动抗病毒治疗的条件时,再进行针对性治疗效果更佳。如果过早进行治疗,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增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风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展,动态评估是否达到了合适的治疗时机,在未达到最佳时机前会建议暂时不治疗,持续关注病情变化以便适时启动有效的治疗。
2025-10-23 13:4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