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丽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发热性疾病,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曾艳丽,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亚专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衰竭学组委员。具有较强的临床与科研结合能力,目前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三篇,累计影响因子9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重症肝炎、肝癌及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疗。荣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获得河南省人民医院“十佳青年科技标兵”称号,并被评为“23456”人才工程3阶段优秀人才。

展开
个人擅长
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发热性疾病,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小三阳能不能治好

    小三阳目前不能完全根治,但规范治疗可控制病情,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病毒携带者定期复查、肝功能异常者保肝治疗)和抗病毒治疗(符合指征者用核苷类似物或干扰素,前者需长期用,后者有疗程且有副作用),儿童和成年患者治疗各有特点,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管理随访。 治疗方法及效果 一般治疗:对于乙肝小三阳病毒携带者,若肝功能正常,肝脏病理组织学无明显异常,通常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需要定期复查,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腹部超声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生活方式上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合理的饮食,避免饮酒等对肝脏有损害的行为。对于一些因乙肝小三阳导致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进行保肝治疗,使用保肝药物改善肝功能,如甘草酸制剂等,经过规范的保肝治疗,肝功能可恢复正常。 抗病毒治疗:当乙肝小三阳患者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时,如乙肝病毒DNA定量阳性,同时谷丙转氨酶持续高于正常上限2倍以上等情况,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长期服用可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延缓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的发生,但需要长期用药,不能随意停药。干扰素分为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使用干扰素治疗有一定的疗程,部分患者可以获得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的效果,但干扰素治疗有较多的副作用,如发热、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等。 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影响 儿童患者:儿童乙肝小三阳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等情况综合判断是否需要治疗。如果是母婴传播的儿童乙肝小三阳,在儿童期可能处于免疫耐受期,不需要急于抗病毒治疗,但要定期监测。如果儿童乙肝小三阳出现肝功能异常等情况,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等因素。 成年患者:成年乙肝小三阳患者在治疗时要根据自身的病情、意愿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生育计划的女性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时需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对于有家族肝癌病史的乙肝小三阳患者,可能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总之,乙肝小三阳目前不能完全根治,但通过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长期的管理和随访。

    2025-10-23 13:13:15
  • 丙肝早期有哪些症状

    丙肝早期常见全身症状有全身乏力、低热,消化道症状有食欲减退、恶心,肝区不适表现为隐痛或胀痛,其他症状有轻度黄疸、关节疼痛,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且需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 全身症状 部分丙肝患者早期会出现全身乏力的情况,这是较为常见的表现之一。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出现,但一般来说,成年人相对更易察觉自身的乏力感。从生活方式来看,若本身有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这种乏力症状,而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出现全身乏力的情况可能更需警惕是否与丙肝相关。 还可能伴有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这种低热往往没有明显的感染灶,持续时间可能不定,部分患者可能会持续数周。 消化道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对以往喜爱的食物兴趣降低,食量明显减少。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吃奶量减少、辅食摄入减少等。在性别方面,男女在食欲减退的表现上并无明显差异,但儿童由于自身表达能力有限,可能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进食情况来发现这一症状。 恶心也是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之一,部分患者会在进食后出现恶心感,严重时可能会伴有呕吐。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胃炎等疾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需要鉴别是原有疾病加重还是丙肝引起的。 肝区不适 肝区会有隐痛或胀痛感,疼痛部位一般在右侧季肋部。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无法准确表述疼痛位置,可能会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等情况。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家长需要留意孩子的异常表现来判断是否存在肝区不适。而对于成年人,这种肝区的隐痛或胀痛相对较易察觉,有基础肝病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乙肝病史的患者,出现肝区不适时更要警惕丙肝等其他肝病的可能。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早期可能出现轻度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轻度黄染。儿童患者出现黄疸时,可能更容易被家长发现皮肤颜色的异常变化。对于新生儿或婴儿,若出现皮肤黄染,需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为丙肝等疾病引起的黄疸。 还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关节疼痛可累及多个关节,如手腕、膝关节等,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能为隐痛,部分则较为明显。在生活方式方面,若本身有关节疾病病史,出现关节疼痛时需要鉴别是原有疾病复发还是丙肝导致的关节表现。

    2025-10-23 13:12:56
  • 哪四项排除艾滋

    无艾滋病相关高危暴露行为可大幅降低感染风险,规范实验室检测过抗体或核酸检测窗口期后结果阴性可排除,无艾滋病相关临床表现可辅助排除,儿童群体及其他特殊人群结合无感染途径和符合窗口期后阴性结果等可综合排除感染。 一、无艾滋病相关高危暴露行为可初步排除 若个体从未有过不安全的性行为(如无保护的同性或异性性行为)、未共用注射器、未输入未经筛查的血液或血制品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高危接触,那么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大幅降低。因为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无此类高危暴露行为,感染概率极小。 二、规范实验室检测窗口期后结果阴性可排除 1.抗体检测窗口期及意义:艾滋病抗体检测的窗口期一般为感染后2-4周,若过了该窗口期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基本可排除感染。例如,依据《艾滋病诊疗指南》,经过规范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抗体检测方法,在窗口期后阴性结果能有效排除大部分感染情况。 2.核酸检测等其他检测:对于怀疑感染但抗体检测阴性的人群,还可进行核酸检测等更早期的检测手段,若过了核酸检测的窗口期(一般感染后1-2周)结果为阴性,也可排除感染。 三、无艾滋病相关临床表现可辅助排除 艾滋病急性期可能出现发热、盗汗、咽痛、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等非特异性表现;潜伏期一般无明显症状。若个体没有上述艾滋病相关的临床表现,结合其他情况可辅助排除感染。但需注意,部分感染者可能无明显急性期表现直接进入潜伏期,所以临床表现仅作为辅助排除依据。 四、特殊人群综合排除情况 1.儿童群体:若母亲确定未感染艾滋病且儿童没有通过母婴传播等途径的接触(如母亲孕期未感染、分娩及产后未将病毒传给儿童等),同时结合儿童相关的艾滋病检测(如出生后规范的抗体检测等),在符合相应检测窗口期后结果阴性,可排除儿童感染艾滋病。例如,新生儿出生后按照规范流程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在窗口期后阴性且无相关感染途径接触史,可排除感染。 2.其他特殊人群:对于因特殊情况需排除艾滋病的个体,如无相关风险且检测符合窗口期后阴性结果,同时结合其自身健康状况无艾滋病相关表现等,可综合排除感染。但都需基于科学的检测和无高危暴露等前提。

    2025-10-23 13:12:18
  • 乙型病毒性肝炎能治好吗

    乙型病毒性肝炎能否治好不能一概而论,部分免疫功能正常年轻患者感染后有自发清除可能但比例低,大部分成人感染后易慢性化,经规范抗病毒等治疗可控制病情但难完全治愈,治疗需长期用药且不能随意停药,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患者治疗有特殊情况,需根据个体制定个性化方案并长期监测管理。 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不同转归情况 1.自发清除:部分免疫功能正常的年轻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并发起攻击,有可能将病毒清除,实现自然痊愈,但这种情况比例相对较低。一般来说,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自发清除的概率约为5%-10%,而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自发清除的概率相对更低,更多会转为慢性感染状态。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乙肝病毒后更易慢性化,而成人免疫系统相对成熟,有一定概率自发清除病毒。 2.慢性化发展:大部分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若未被清除,会转为慢性乙型肝炎。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部分可以实现病毒抑制、病情稳定,但很难完全治愈。不过,通过长期抗病毒等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延缓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熬夜、过度劳累、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病情转归,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和恢复。 二、治疗对病情控制的作用 目前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治疗等。通过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从而减轻肝脏的炎症损伤。例如,一些核苷酸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使乙肝病毒DNA载量下降,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但需要长期用药,即使达到病毒学应答等较好治疗效果后,也不能随意停药,否则容易导致病情复发。从病史角度,有家族乙肝病史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密切监测病情,因为这类人群可能存在特定的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影响病情转归。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感染乙肝病毒,需要进行母婴阻断等特殊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对于老年患者,在治疗时需要更谨慎评估药物对肝肾功能等的影响,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总之,乙型病毒性肝炎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病情,但完全治愈相对困难,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并长期监测和管理。

    2025-10-23 13:11:52
  • 打狂犬疫苗能吸烟吗

    打狂犬疫苗期间不建议吸烟,因吸烟会影响免疫反应,削弱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效率,还会通过诱导肝脏酶系统影响狂犬疫苗代谢,且不同人群受影响情况不同,为保疫苗有效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预防狂犬病,接种期间应尽量避免吸烟。 1.吸烟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吸烟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可能会干扰机体的免疫功能。在接种狂犬疫苗后,人体需要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来产生相应的抗体以对抗狂犬病毒。而吸烟可能会削弱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得机体产生抗体的效率降低。例如,相关实验发现长期吸烟人群在接种疫苗后的抗体滴度可能相对低于不吸烟人群。 从呼吸道角度来看,吸烟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发生变化。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呼吸道黏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与病毒的入侵有关。吸烟引起呼吸道黏膜的改变可能间接影响机体对狂犬病毒的防御,进而影响狂犬疫苗接种后抗体的产生效果。 2.吸烟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烟草中的某些成分会诱导肝脏中的酶系统,特别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狂犬疫苗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可能会受到这些酶系统的影响。如果酶的活性因为吸烟而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狂犬疫苗的代谢速度和代谢途径。虽然目前关于吸烟对狂犬疫苗具体代谢影响的直接大规模临床研究可能相对有限,但基于酶诱导对药物代谢的普遍影响机制,吸烟有可能干扰狂犬疫苗在体内的正常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疫苗的效果。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吸烟对狂犬疫苗效果的影响机制是相似的,但在实际情况中,青少年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免疫系统相对更脆弱,吸烟对其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可能更为明显;女性在生理周期等因素影响下,免疫状态也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吸烟对女性接种狂犬疫苗后免疫反应的干扰可能需要特别关注;有吸烟史且本身有一些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吸烟对呼吸道黏膜和免疫系统的影响叠加,会进一步增加接种狂犬疫苗后可能出现免疫效果不佳的风险。 总之,为了确保狂犬疫苗能够有效地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来预防狂犬病,在接种狂犬疫苗期间应尽量避免吸烟。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遵循这一建议,以保障疫苗接种的最佳效果。

    2025-10-23 13:11:3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