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丽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发热性疾病,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曾艳丽,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亚专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衰竭学组委员。具有较强的临床与科研结合能力,目前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三篇,累计影响因子9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重症肝炎、肝癌及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疗。荣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获得河南省人民医院“十佳青年科技标兵”称号,并被评为“23456”人才工程3阶段优秀人才。

展开
个人擅长
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发热性疾病,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乙肝疫苗加强接种是指加强哪些定量

    乙肝表面抗体定量反映机体对乙肝病毒免疫保护能力,定量≤时免疫保护弱需加强接种,10-100间可依情况考虑,≥100时一般暂无需常规加强但特殊人群需密切监测,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需定期检测定量低于时及时加强,高危职业人群接触风险高10-100间可能需加强,有乙肝病史人群需个体化评估紧密监测定量变化以维持防御能力。 一、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及意义 乙肝疫苗加强接种主要围绕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定量展开。正常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会产生抗-HBs,其定量水平反映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保护能力。一般而言,当抗-HBs定量≤10mIU/mL时,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保护作用较弱,需进行加强接种;若抗-HBs定量在10-100mIU/mL之间,可根据个体具体情况(如是否为医务人员等高危人群)考虑是否加强接种;当抗-HBs定量≥100mIU/mL时,通常机体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能力,暂无需常规加强接种,但对于有乙肝病史、家族中乙肝患者聚集等特殊病史人群,需更密切监测抗-HBs定量变化。 二、不同人群的差异考量 (一)儿童人群 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乙肝表面抗体定量下降相对较快,一般建议定期检测抗-HBs定量,若低于10mIU/mL则需及时进行乙肝疫苗加强接种,以维持机体对乙肝病毒的有效免疫防护,保障儿童健康成长,避免因抗体定量不足而感染乙肝病毒。 (二)成人特殊人群 对于医务人员、经常接触乙肝患者的高危职业人群等,由于其接触乙肝病毒的风险较高,需更频繁监测抗-HBs定量,可能当抗-HBs定量处于10-100mIU/mL范围时,也需考虑加强接种,以确保在高风险暴露环境下仍能有效抵御乙肝病毒感染;而对于一般健康成人,若抗-HBs定量≥100mIU/mL,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但仍需关注定量变化情况。 (三)有乙肝病史人群 此类人群本身与乙肝病毒有过接触,机体免疫状态与无乙肝病史人群不同,其乙肝表面抗体定量的监测及加强接种时机需个体化评估,可能需要更紧密监测抗-HBs定量,以便及时发现抗体定量下降并进行加强接种,维持对乙肝病毒的防御能力,降低再次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2025-10-23 12:58:54
  • 乙肝表面抗体值在正常范围内代表什么

    乙肝表面抗体值正常代表机体具对乙肝病毒免疫力分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效免疫应答及既往感染乙肝病毒后康复产生保护性抗体两种情况儿童接种后需定期监测抗体滴度必要时加强接种成年高危暴露者关注抗体滴度加强接种特殊病史人群结合自身状况避免乙肝病毒暴露。 一、代表机体具有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乙肝表面抗体是机体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属于保护性抗体。当乙肝表面抗体值在正常范围内(一般定量检测中≥10mIU/ml为阳性,若检测方法不同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表明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这主要有两种常见情况: 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有效免疫应答:通过规范接种乙肝疫苗,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从而在接触乙肝病毒时,抗体可中和病毒,阻止其感染肝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例如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规范接种乙肝疫苗后,约90%以上的接种者可产生足够滴度的乙肝表面抗体,维持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既往感染乙肝病毒后康复并产生保护性抗体:部分人群曾感染过乙肝病毒,但通过自身免疫系统的清除作用,病毒被清除,同时机体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这种情况下乙肝表面抗体值在正常范围内也提示机体已具备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不会再次被乙肝病毒感染。 二、不同人群的相关延伸情况 儿童群体: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若乙肝表面抗体值在正常范围,说明疫苗接种效果良好,能有效预防儿童感染乙肝病毒。需注意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抗体滴度可能随时间有所变化,建议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必要时可考虑加强接种以维持合适的抗体滴度。 成年人群体:成年人乙肝表面抗体值在正常范围,同样意味着具有对乙肝病毒的防护能力。但对于有高危暴露风险的成年人,如经常接触乙肝患者、从事医疗工作等,仍需关注自身抗体滴度情况,若抗体滴度较低,可考虑加强免疫接种,进一步巩固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 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曾患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人群,乙肝表面抗体值在正常范围同样提示机体有对乙肝病毒的保护机制,但仍需结合自身整体健康状况,在日常中注意避免可能的乙肝病毒暴露风险,如避免不安全的输血、不共用注射器等,以维持自身健康状态。

    2025-10-23 12:58:17
  • 丙肝的症状表现主要有哪些

    丙肝急性期可现明显乏力、消化道症状、黄疸及尿色加深、少数发热;慢性期多数症状不典型有疲劳、肝区不适、消化不良,进展可现肝硬化腹水、出血、肝癌表现;儿童症状常不典型,女性孕期等需监测,高危人群症状易被掩盖需定期筛查。 一、急性期症状表现 丙肝急性期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这种乏力感较为明显,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患者常感觉体力不支;还会有消化道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相关表现,如皮肤和巩膜黄染,这是因为肝脏受损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同时尿色会加深,呈现浓茶色;少数患者可能伴有发热等症状。 二、慢性期症状表现 1.非特异性症状 多数慢性丙肝患者症状不典型,可能长期存在疲劳感,这种疲劳感与体力活动不成比例,即使经过休息也难以完全缓解;部分患者会有肝区不适或隐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还有些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等表现,如腹胀、嗳气等。 2.疾病进展相关症状 随着病情的慢性进展,可能逐渐出现肝硬化相关症状,例如出现腹水时,患者会有腹部膨隆、腹胀明显等表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可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若进展为肝癌,患者可能出现肝区疼痛加重且呈持续性,伴有消瘦、体重下降、黄疸进行性加重等表现。 三、特殊人群症状特点 1.儿童丙肝 儿童感染丙肝后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仅有轻微的乏力、食欲稍差等表现,容易被忽视,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 2.女性丙肝患者 在孕期等特殊时期,女性丙肝患者需格外注意病情变化,因为孕期身体代谢等情况的改变可能影响丙肝病情,要定期监测肝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病情进展相关表现;同时,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阶段,身体状态变化可能会让丙肝相关症状稍有不同,但主要还是遵循丙肝本身的症状规律。 3.高危人群丙肝 有饮酒史、长期服用肝损伤药物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感染丙肝后其症状可能会被这些高危因素相关表现所掩盖,更易延误丙肝的发现,这类人群应定期进行丙肝筛查,以便早期发现丙肝相关症状,如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肝区不适等情况时,要及时排查丙肝。

    2025-10-23 12:57:55
  • 艾滋病试纸什么时候用

    艾滋病试纸使用时间需分情况:高危行为后6周(免疫力低者3个月后)检测较准;有新高危行为从新行为时间重新算窗口期检测;有持续高危风险人群每3-6个月检测,特殊职业按规定间隔检测,试纸初筛阳性要去正规机构确证,用试纸要按说明书操作,儿童疑感染需遵专业医生方案。 一、窗口期后使用 艾滋病感染人体后,有一段窗口期,在此期间人体产生的艾滋病抗体不足以被常规检测方法检测到。一般来说,艾滋病的窗口期为2-6周。当发生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后,建议在6周后使用艾滋病试纸进行检测。因为经过6周时间,大部分感染者体内已经产生足够量的艾滋病抗体,此时检测结果相对准确。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在高危行为6周后检测,其检测的准确率能达到99%以上。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本身免疫力较低的人,可能窗口期会延长,这类人群建议在3个月后再进行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再次高危行为后的补充检测 如果在第一次检测后又有新的高危行为,那么需要根据新的高危行为时间重新确定检测时间。比如,第一次高危行为后6周检测为阴性,但之后又有新的高危行为,那么需要从新的高危行为发生时间开始重新计算窗口期,在新的高危行为后相应的窗口期时间后进行检测。 三、定期检测情况 对于有持续高危行为风险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检测。例如,性生活混乱且没有固定性伴侣的人群,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艾滋病试纸检测。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是否感染艾滋病,以便尽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特殊职业人群,如经常接触血液的医护人员等,也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艾滋病试纸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可能感染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试纸检测只是初步筛查手段,若试纸检测结果为阳性,必须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确证试验,如免疫印迹试验等,以明确是否真正感染艾滋病。同时,在使用艾滋病试纸时,要严格按照试纸的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如果怀疑可能感染艾滋病,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其检测情况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测和评估,遵循专业医生制定的检测和诊断方案。

    2025-10-23 12:57:12
  • 乙肝怎么检查是抽血吗

    乙肝检查通常需抽血,包括乙肝五项可初步判断感染情况,不同年龄人群感染风险及检测意义不同;乙肝病毒DNA定量能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不同年龄乙肝患者治疗策略有别,乙肝检查抽血前一般需空腹,特殊人群如孕妇也需乙肝相关检查。 乙肝五项: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通过检测乙肝五项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以及感染的具体情况。例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通常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一般表示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可能是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也可能是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恢复并产生了抗体。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感染乙肝的风险不同,比如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染乙肝后容易慢性化,所以新生儿出生后会常规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乙肝,而对于成年人,如果接触乙肝病毒的风险较高,也可以通过检测乙肝五项来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疫苗或了解自身免疫状态。对于有乙肝家族史的人群,更应定期检测乙肝五项以便早期发现问题。 乙肝病毒DNA定量:该检查可以定量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含量,反映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和传染性强弱。一般来说,病毒DNA定量数值越高,病毒复制越活跃,传染性越强。在不同年龄的乙肝患者中,治疗的策略可能有所不同,儿童乙肝患者如果病毒DNA阳性且伴有肝功能异常等情况,治疗的时机和方案会综合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等因素;对于成年乙肝患者,病毒DNA定量检测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及评估治疗效果。有乙肝病史的患者定期检测乙肝病毒DNA定量可以监测病情的变化,比如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通过该指标可以了解病毒是否得到有效抑制。 除了抽血检查外,乙肝检查有时还可能会用到肝脏超声等其他检查手段,但抽血检查在乙肝诊断、病情评估等方面是非常重要且常用的。在进行乙肝检查抽血前,一般需要空腹,因为进食可能会影响某些检查指标的准确性,尤其是肝功能等相关指标。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孕妇,在孕期也需要进行乙肝相关检查,以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保障胎儿健康。

    2025-10-23 12:56:5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