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丽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发热性疾病,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曾艳丽,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亚专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衰竭学组委员。具有较强的临床与科研结合能力,目前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三篇,累计影响因子9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重症肝炎、肝癌及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疗。荣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获得河南省人民医院“十佳青年科技标兵”称号,并被评为“23456”人才工程3阶段优秀人才。

展开
个人擅长
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发热性疾病,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新冠转阴后可以同房吗

    新冠病毒感染转阴后身体基本恢复无发热等不适可适度同房初始把握适度原则,有基础疾病人群需医生评估后谨慎决定,女性康复者产褥期或有妇科问题遵妇科医生建议,老年人群体充分评估体力以舒适度为标准,同房时仍建议戴口罩降低潜在病毒传播及其他呼吸道病菌交叉感染风险。 一、一般康复者的基本情况及建议 新冠病毒感染转阴后,若身体已基本恢复,无发热、剧烈咳嗽、明显乏力等不适症状,可在适度范围内考虑同房。此时需注意初始阶段应把握适度原则,避免因同房导致过度疲劳,因为即便病毒已清除,身体仍处于恢复期,过度劳累可能影响身体完全康复进程。一般建议从较温和的频率开始,观察自身反应后再逐步调整。 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呼吸系统基础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需先由医生评估身体状况及基础病控制情况后谨慎决定是否同房。因为同房时身体代谢加快、心率增快等可能加重基础疾病负担,引发不良事件; 2.女性康复者:若处于产褥期或存在妇科相关基础问题(如阴道炎等),需结合自身恢复情况及妇科医生建议来判断能否同房,避免因同房刺激导致身体恢复受影响或加重妇科相关问题; 3.老年人群体:由于老年人体力恢复相对较慢,同房前应充分评估自身体力,以自身舒适度为唯一标准,若同房过程中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避免因体力不支引发健康风险。 三、同房时的防护建议 即便新冠病毒已转阴,同房时仍建议佩戴口罩。这是因为可能存在病毒残留情况,佩戴口罩可降低将潜在病毒传播给对方的风险,尤其是对方为免疫力较低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疾病者等)时,更需通过佩戴口罩加强防护,同时也能减少其他呼吸道病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2025-10-29 11:20:43
  • 患流感后服用什么进行治疗

    流感一般治疗需休息隔离保证充足休息防止病毒传播特殊人群尤要严格隔离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促进代谢排毒素儿童患病要保证充足水分摄入药物治疗包括发病四十八小时内抗病毒治疗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重症发生率死亡率如奥司他韦等特殊人群需医生评估后遵医嘱使用对症治疗有退热药物儿童可选对乙酰氨基酚成人可选布洛芬特殊人群用需咨询医生缓解咳嗽流涕等症状可用药但特殊人群要考虑用药禁忌儿童用儿童专用剂型。 一、一般治疗 休息与隔离:患流感后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进行隔离,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免疫力较弱的特殊人群,更要严格隔离,因为他们感染流感后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多饮水:多喝水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儿童在患病期间更要注意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 二、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对于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轻流感症状、缩短病程、降低重症流感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如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医生评估后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但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因为不同人群的用药需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等因素。 对症治疗药物 退热药物:如果出现发热症状,对于儿童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等适合儿童使用的退热药物来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成人可选用布洛芬等,但要注意按照药物的相关要求和自身身体情况合理使用,特殊人群如孕妇等使用退热药物时需咨询医生。 缓解咳嗽、流涕等症状的药物:若有咳嗽、流涕等症状,可使用相应的止咳、缓解流涕的药物,但同样要考虑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等情况,例如儿童使用此类药物时要选择儿童专用的剂型和合适的药物。

    2025-10-29 11:20:28
  • 新冠症状有呕吐吗

    新冠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呕吐症状,其机制是病毒侵袭胃肠道致黏膜炎症反应影响功能,儿童患者感染后呕吐常见需防脱水,成年患者呕吐不严重可休息调饮食,频繁则需防脱水,有基础胃肠道疾病患者呕吐可能更明显或加重病情,感染新冠还常伴发热、咳嗽、乏力、咽痛等其他症状,出现呕吐等症状要注意休息、清淡易消化饮食,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 新冠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呕吐症状。 一、新冠导致呕吐的机制 新冠病毒可以侵袭胃肠道,引起胃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二、不同人群呕吐表现及相关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感染新冠后出现呕吐的情况相对常见,由于儿童的胃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感染新冠病毒后更易受到影响。需密切观察儿童的呕吐情况以及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腹泻、发热等,同时要注意防止儿童因呕吐出现脱水等情况,比如观察儿童的尿量、精神状态等,若尿量明显减少、精神萎靡等需及时就医。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感染新冠后出现呕吐,若呕吐不严重,可通过适当休息、调整饮食来缓解;但如果呕吐频繁,也需要警惕脱水等情况的发生,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有基础胃肠道疾病患者: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后,呕吐症状可能会更明显或更易加重原有病情,这类患者需要更加关注自身胃肠道症状的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三、伴随呕吐的其他新冠相关症状 感染新冠后除了呕吐,还常伴有发热、咳嗽、乏力、咽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表现。 如果出现呕吐等新冠相关症状,首先要注意休息,饮食上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次进食。如果呕吐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处理。

    2025-10-29 11:19:53
  • 乙型流感高烧不退怎么办

    乙型流感患者高烧不退时首先可采用物理降温适用于各年龄段儿童用温水擦拭大血管丰富部位成人可加用退热贴,要补充水分防脱水,特殊人群如婴儿、有基础疾病者及成人出现特定症状需及时就医,低龄儿童避免过早用退热药物,稍大儿童及成人经评估可遵医嘱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 适用于各年龄段:当乙型流感患者高烧不退时,首先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对于儿童,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擦拭时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成人也可采用同样的温水擦拭方式,还可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额头,利用其内含物质的相变吸热来降低头部温度。 补充水分 各年龄段通用:高烧会使身体丢失大量水分,要保证患者充足的水分摄入,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多喝温开水,以防止脱水,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儿童可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喝太多引起呕吐。 及时就医评估 特殊人群需格外关注:对于儿童,尤其是3月龄以下婴儿,以及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的乙型流感患者,还有持续高烧超过3天不退的情况,应尽快就医。因为婴儿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基础疾病患者抵抗力弱,高烧可能引发更严重并发症,医生会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流感病毒检测等,以明确病情并给予相应治疗。对于成人,若高烧伴随剧烈头痛、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也需立即就医,排查是否出现肺炎、脑炎等并发症。 药物干预谨慎选择 低龄儿童避免随意用药:一般不主张低龄儿童过早使用退热药物来降低体温,优先通过物理降温等非药物方式缓解。对于年龄稍大儿童及成人,若物理降温等措施效果不佳,经医生评估后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但要严格遵循医生指导,避免自行用药过量等情况。

    2025-10-29 11:19:13
  • 禽流感甲型和乙型的区别

    禽流感甲型宿主范围广含多种动物、基因8个节段、抗原性易变异常出新亚型、感染可致严重肺炎等并发症且全球流行,乙型主要感染人、基因7个节段、抗原性变异缓、感染重症比例相对低且局部流行,儿童等特殊人群感染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接触禽类要防护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老年人等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需重视关注身体状况变化及时治疗。 病毒类型与宿主范围:甲型禽流感病毒宿主范围较广,可感染人、禽、猪、马、海豹等多种动物;乙型禽流感病毒主要感染人,在人群中传播。 基因结构:甲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为8个节段的单股负链RNA;乙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为7个节段的单股负链RNA。 抗原性变异:甲型禽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常出现新亚型,如H1N1、H7N9等;乙型禽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相对较缓。 临床症状表现:两者感染人体后临床症状有相似处,均可引起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但甲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肺炎等并发症,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乙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相对甲型来说,重症比例可能相对低一些,但具体还需根据个体情况等综合判断。 流行病学特点:甲型禽流感在动物间分布广泛,全球各地均有流行情况报道;乙型禽流感主要在人群中局部流行,流行范围相对较局限。 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感染禽流感时需要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后更易出现病情变化。在接触禽类等可能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动物时,儿童要格外注意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病禽等,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对于老年人等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后也需重视,因为其自身免疫力等情况可能影响病情发展,要及时关注身体状况变化,必要时积极治疗。

    2025-10-29 11:18:4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