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丽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发热性疾病,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曾艳丽,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亚专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衰竭学组委员。具有较强的临床与科研结合能力,目前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三篇,累计影响因子9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重症肝炎、肝癌及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疗。荣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获得河南省人民医院“十佳青年科技标兵”称号,并被评为“23456”人才工程3阶段优秀人才。

展开
个人擅长
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发热性疾病,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甲流有没有潜伏期

    甲流潜伏期通常为天多数是天不同个体因自身情况等有差异病毒载量不同会影响潜伏期且潜伏期内感染者具传染性防控需关注潜伏期人群做好隔离防护。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存在潜伏期。一般来说,甲流的潜伏期通常为1-7天,多数情况下是2-4天。 潜伏期的特点 个体差异影响:不同个体之间潜伏期会有所不同。例如,儿童、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等特殊人群与健康的青壮年相比,潜伏期可能会有一定差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甲流病毒后潜伏期可能相对较短或较长存在个体差异;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功能下降,感染后潜伏期也可能有变化情况。生活方式也会产生影响,比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好的人,感染甲流病毒后潜伏期可能相对短些;而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处于疲劳状态的人,潜伏期可能会有所延长。另外,既往有甲流感染史或者接种过流感疫苗的人群,由于体内存在一定的免疫记忆,潜伏期也可能与未接种过疫苗且无感染史的人不同。 病毒载量与潜伏期关系:感染的甲流病毒载量不同也会影响潜伏期。如果接触到的病毒载量较高,那么进入人体后引发感染的速度可能更快,潜伏期可能相对较短;反之,病毒载量较低时,潜伏期可能会稍长一些。 潜伏期内的传染性:在甲流潜伏期内,感染者就已经具有传染性了。这也是甲流容易在人群中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感染者在出现症状之前就可能已经开始向周围人群散播病毒,所以对于甲流的防控,需要关注潜伏期内的人群,做好隔离和防护措施,避免病毒的进一步传播。例如在学校、办公室等人群密集场所,一旦发现有甲流疑似病例,即使还未出现明显症状,也需要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病毒在人群中扩散。

    2025-10-29 11:16:48
  • 青霉素过敏可以打新冠疫苗吗

    非严重青霉素过敏且无其他禁忌证者接种需如实向医生告知过敏史由医生评估决定,严重速发型过敏者需医生进一步评估其过敏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后判断,儿童群体接种前需儿科医生参与评估,特殊病史人群接种要完整提供病史由医生结合基础疾病控制情况等综合判断是否适宜接种,一般生活方式非严重过敏者可按常规流程接种且接种后需现场留观30分钟。 一、非严重青霉素过敏者的接种情况 若患者仅为青霉素迟发型过敏(如仅出现皮疹等非严重症状),且不存在其他新冠疫苗接种禁忌证(如对疫苗成分严重过敏、急性疾病发作期等),通常可以接种新冠疫苗。此类人群接种时需如实向接种医生告知青霉素过敏史,由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接种。 二、严重青霉素过敏者的接种考量 若患者曾发生过速发型青霉素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严重情况),则不建议立即接种新冠疫苗,需由医生进一步评估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当前健康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后再做判断。因为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者发生疫苗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谨慎权衡接种的风险与获益。 三、不同人群接种注意要点 儿童群体:儿童中有青霉素过敏史者,接种新冠疫苗前需由儿科医生参与评估,重点考量儿童当前的健康状况、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等,严格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接种决策。 特殊病史人群:有其他基础疾病的青霉素过敏者,接种时要向医生完整提供病史信息,医生会结合基础疾病控制情况等综合判断是否适宜接种新冠疫苗,确保接种安全。 一般生活方式人群:无论何种生活方式,只要不属于新冠疫苗明确禁忌情况,非严重青霉素过敏者可按常规流程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程序,接种后需在现场留观30分钟,以便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

    2025-10-29 11:16:24
  • 接种新冠疫苗终身免疫吗

    接种新冠疫苗后不会终身免疫抗体水平会随时间下降且病毒变异可能影响免疫效果不同疫苗类型免疫持续时间有差异特殊人群及生活方式不同者受影响不同。 抗体水平会随时间下降 人体接种新冠疫苗后,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但抗体水平不是恒定不变的,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例如,多项研究追踪接种者抗体水平发现,接种新冠疫苗数个月后,体内中和抗体滴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一般接种灭活疫苗6个月后,中和抗体水平较接种后28天左右有所下降。 病毒变异可能影响免疫效果 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一些变异株可能逃逸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的识别和中和作用。比如德尔塔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等,部分变异株具有免疫逃逸能力,会使接种者原有的免疫力对新变异株的防护作用减弱。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由于免疫系统功能特点,受病毒变异影响可能更为明显。儿童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衰退,在面对病毒变异时,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可能相对成年人更易受影响。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患有免疫相关疾病的人,接种疫苗后免疫反应可能不如健康人群,病毒变异对他们免疫效果的影响也会更突出。 不同疫苗类型免疫持续时间有差异 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免疫持续时间有所不同。以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为例,mRNA疫苗接种后抗体持续时间目前观察到在数月后有下降趋势;灭活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下降相对也较为明显。从生活方式角度,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免疫系统活力相对较强,可能抗体维持时间相对稍长,但总体也无法达到终身免疫的程度;而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吸烟饮酒等人群,免疫系统功能受影响,抗体维持时间可能更短。

    2025-10-29 11:15:16
  • 甲型流感有潜伏期吗

    甲型流感有潜伏期通常为一至七天多数为二至四天不同年龄段人群潜伏期略有差异有基础病史人群潜伏期一般也在此范围生活方式会影响但总体仍在该大范围内潜伏期是感染病毒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潜伏期内感染者可能具传染性需对有接触史人群进行隔离观察尤其特殊人群发病时病情可能更严重。 甲型流感是有潜伏期的。一般来说,甲型流感的潜伏期通常为1-7天,多数为2-4天。 从年龄因素来看,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潜伏期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范围还是在上述区间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等因素,感染甲型流感后潜伏期可能和成人相近,但也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比如本身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感染甲型流感后的潜伏期一般也符合1-7天的范围,但这类人群感染后病情可能发展相对较快,需要更加密切关注。生活方式方面,生活习惯良好、经常运动锻炼、免疫力较强的人,感染甲型流感后潜伏期可能相对稳定在2-4天左右;而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人,感染后潜伏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总体仍在1-7天的大范围内。 潜伏期是指从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开始,到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在潜伏期内,感染者可能已经具有传染性,只是还没有表现出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典型的甲型流感症状,但此时病毒在体内已经开始复制,能够通过呼吸道等途径传播给他人。所以,对于有甲型流感接触史等情况的人群,即使暂时没有症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隔离观察等措施,以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病史等特殊人群,更要加强监测,因为他们在潜伏期后发病时可能病情相对更严重。

    2025-10-29 11:14:53
  • 新冠阳性患者什么时候传染性最强

    新冠阳性患者症状出现前1至2天到发病后5天内具较强传染性且发病前2天到发病后2至3天病毒载量高传染性更显著,儿童感染后症状前后可能带毒需防聚集,老年人及基础病患者传染性维持时间可能更长要严格隔离,健康人群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渐弱但初期仍需防护,密闭人员密集环境传播风险高阳性者应避免或全程戴口罩降低传播几率。 一、病毒载量与传染性的关联时段 新冠阳性患者在症状出现前1~2天至发病后5天内通常具有较强传染性,其中发病前2天到发病后2~3天病毒载量相对较高,此阶段传染性更为显著。研究表明,病毒载量高峰出现在发病初期,此时病毒复制活跃,通过飞沫等传播途径向周围人群散播病毒的概率大幅增加。 二、不同人群的传染性特点及差异 儿童群体:儿童感染新冠后,部分可能症状不典型,但在症状出现前后均可能携带病毒,且由于社交活动中密切接触的可能性,需格外关注其传染性,家长应加强防护措施,避免儿童在传染性高的时段过度聚集。 老年人及基础病患者:此类人群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毒在体内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传染性维持时间可能较普通人群更长,需严格做好隔离防护,减少与他人不必要的接触,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健康人群:一般人群在感染后,若自身免疫状况良好,传染性可能在发病后5天内逐渐减弱,但仍需依据实际病毒载量情况判断,在发病初期仍需注意防护。 三、环境因素对传染性传播的影响 在密闭、人员密集的环境中,新冠阳性患者的传染性传播风险更高。例如在电梯、公共交通工具、拥挤的室内场所等,病毒可通过飞沫迅速传播给周围人群。因此,阳性患者应尽量避免前往此类环境,若必须前往需全程佩戴口罩,以降低病毒传播几率。

    2025-10-29 11:14:0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