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栋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乳腺良性疾病微创治疗,乳腺癌外科治疗,综合治疗及重建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梁栋,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委、郑州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专业方向乳腺良性肿瘤微创切除,病理性乳头溢液的乳管镜诊疗,乳腺癌相关外科治疗及乳腺癌术后一期乳房重建手术。擅长乳腺癌个体化综合治疗,尤其治疗期间合并心理问题有独特见解。

展开
个人擅长
乳腺良性疾病微创治疗,乳腺癌外科治疗,综合治疗及重建手术。展开
  • 乳腺癌转移淋巴能治愈吗

    乳腺癌出现淋巴转移时能否治愈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包括肿瘤特征、淋巴结转移情况、治疗情况等,早期乳腺癌淋巴转移经规范治疗有较高临床治愈可能,中晚期治愈难度增大但积极综合治疗也可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特殊人群治疗需考虑自身情况,其治愈情况复杂需专业医生据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 影响预后的因素 肿瘤特征:肿瘤的大小、病理分型、分子分型等有关。例如,浸润性小叶癌相对浸润性导管癌预后可能稍有差异;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乳腺癌相对某些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好等。 淋巴结转移情况:转移淋巴结的数量、转移淋巴结是否融合等。转移淋巴结数量越少,预后相对越好;如果转移淋巴结融合成团,预后可能相对较差。 治疗情况:是否接受了规范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规范的综合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比如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及转移淋巴结,术后根据情况进行合适的辅助治疗等。 不同阶段的预后 早期乳腺癌淋巴转移:对于早期乳腺癌伴有少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通过手术完整切除原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再配合恰当的辅助治疗,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生存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可以存活数年甚至数十年不复发。 中晚期乳腺癌淋巴转移:如果乳腺癌淋巴转移较晚,出现多个淋巴结广泛转移等情况,治愈的难度明显增大,但通过积极的综合治疗,也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部分患者也可以获得较长时间的生存。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治疗的耐受性,选择相对温和但有效的治疗方案;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生存质量和后续的生育等问题,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治疗对生育功能等的影响等。总之,乳腺癌转移淋巴的治愈情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025-10-10 09:59:08
  • 男人会不会得乳腺肿瘤

    男人会得乳腺肿瘤,包括良性的纤维腺瘤、脂肪瘤和恶性的乳腺癌等。良性肿瘤如纤维腺瘤表现为无痛肿块等,脂肪瘤为柔软肿块等;恶性乳腺癌与遗传、激素失衡等因素相关,有相应临床表现,通过多种检查诊断,治疗综合多种方式,男性发现乳房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并关注自身乳腺健康。 良性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男性乳腺的纤维组织在各种因素刺激下可能形成纤维腺瘤,其发病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一般表现为乳房内单个或多个无痛性肿块,边界清楚,活动度好。通过超声等检查可辅助诊断,通常手术切除即可治愈。 脂肪瘤:由脂肪组织异常增生形成,可发生于乳腺部位,表现为乳房内柔软的肿块,一般生长缓慢,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若影响外观或有疑虑可手术切除。 恶性乳腺肿瘤(乳腺癌): 发病因素:男性乳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因素是其中之一,如BRCA2等基因突变可能增加发病风险;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例如雄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可能与男性乳腺癌发生有关;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某些乳腺疾病的恶变等也可能是诱因。 临床表现:早期可表现为乳房内无痛性肿块,多位于乳晕下或乳房上方,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乳头凹陷、乳头溢液(多为血性)、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等。 诊断方法:通过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钼靶)、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活检(如空心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来明确诊断。病理活检是确诊乳腺癌的金标准。 治疗方式: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如乳房切除术等)、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会根据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等综合制定治疗方案。 男性若发现乳房异常,如肿块、乳头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处理。男性也需要关注自身乳腺健康,了解相关症状表现,定期自我检查乳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2025-10-10 09:58:43
  • 乳腺脂肪瘤治疗方法都有什么

    乳腺脂肪瘤治疗方法有观察等待和手术切除,体积小、无症状且生长缓慢不影响外观及生活的可观察等待,定期超声检查;体积大、引起不适或影响外观、短时间迅速增大不能排除恶变的需手术切除,手术采用局部麻醉,切口隐蔽,要完整切除包膜,特殊人群手术需多学科协作及注意无菌操作,具体方案综合患者情况决定。 一、观察等待 对于体积较小、无症状的乳腺脂肪瘤,若其生长极其缓慢且不影响外观及生活,可选择观察等待,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检查,监测脂肪瘤的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这是因为部分乳腺脂肪瘤长期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对健康造成明显危害,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或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的人群,观察等待是一种相对保守的处理方式。 二、手术切除 1.手术适应证 当乳腺脂肪瘤体积较大,引起乳房局部明显的不适、疼痛,或影响乳房外观时,通常需要考虑手术切除。例如,脂肪瘤直径超过3-5厘米,且患者因乳房局部隆起等外观问题有手术意愿时。 若脂肪瘤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不能排除有恶变可能时,也应及时进行手术切除。 2.手术方式 一般采用局部麻醉下的手术切除。手术切口选择应尽量隐蔽,以减少对外观的影响,通常会选择沿皮纹方向或乳房下皱襞等隐蔽部位做切口。手术中要完整切除脂肪瘤,包括其包膜,以降低复发的风险。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乳房组织相对娇嫩,手术操作更需精细,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若乳腺脂肪瘤需要手术切除,应充分考虑到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手术时机的选择需与产科、乳腺科等多学科协作,确保母婴安全。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乳腺脂肪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观察等待和手术切除,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脂肪瘤的大小、症状、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决定。

    2025-10-10 09:57:26
  • 乳腺结节4a会是癌吗

    乳腺结节4A恶性率约为2%~10%,不一定是癌,可能是良性病变或癌症前期病变,需进一步检查明确性质。 乳腺结节4a不一定是癌,其恶性率大约为2%~10%。 乳腺结节4a是乳腺影像学检查(如B超、钼靶等)对于乳腺病变的一种分类评级,主要用于描述结节的特征。4a类表示该结节有一定的恶性可能,但还不足以确诊为癌症。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乳腺结节4a的原因: 良性病变:乳腺结节4a可能是良性病变,如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结节等。这些病变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楚,无明显症状。 癌症前期病变:某些情况下,乳腺结节4a可能是癌症前期病变,但还没有发展为癌症。需要进一步检查和监测,以确定结节的性质。 癌症:乳腺结节4a也有可能是恶性肿瘤,即癌症。但癌症的确诊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结节的形态、大小、边界、血流情况、腋窝淋巴结等。 为了明确乳腺结节4a的性质,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以下检查: 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组织活检等,以更准确地评估结节的特征。 医生触诊:医生会通过触诊来进一步了解结节的质地、活动度等情况。 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个人病史、家族病史等,以评估患癌症的风险。 如果乳腺结节4a被怀疑为恶性肿瘤,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通常不需要进一步治疗,但需要定期复查,以监测结节的变化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乳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症状、家族史等。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如果对乳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有任何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等),应更加关注乳腺健康,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非常重要。

    2025-10-10 09:56:56
  • 如何祛除附乳

    附乳治疗分手术与非手术,传统切除术适用于体积大或有明显症状的附乳需专业医生操作术后遵医嘱护理,吸脂手术针对脂肪为主的附乳创伤小恢复快要精准控制吸脂量,运动调节对附乳直接祛除有限但长期坚持可改善胸部线条,合理穿戴合适内衣可缓解不适及改善外观,孕妇哺乳期优先非手术,儿童少发附乳成年后依情况选方式,老年治疗需谨慎评估身体耐受性。 一、手术治疗 1.传统切除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附乳组织,适用于体积较大、有明显症状(如疼痛、影响外观)的附乳。手术需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操作,术后需遵循医嘱进行伤口护理,一般恢复周期与手术创伤程度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该方法可有效去除附乳组织。 2.吸脂手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去除附乳内的脂肪组织,创伤相对较小,恢复较快。适用于以脂肪组织为主的附乳,操作时需精准控制吸脂量,避免出现凹凸不平情况,临床数据表明该方法对单纯脂肪型附乳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二、非手术治疗 1.运动调节:适度进行针对胸部肌肉的运动,如扩胸运动等,可能有助于改善胸部线条,但对附乳的直接祛除作用有限。运动需长期坚持,通过增强胸部肌肉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附乳外观有所改善,但无法完全消除附乳组织,相关运动学研究提示其对胸部形态有一定改善潜力。 2.合理穿戴内衣:选择合适尺码、具有良好支撑性的内衣,避免附乳部位长期受压,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附乳因受压导致的不适及外观影响。需注意根据自身胸部形态选择合适内衣款式,长期规范穿戴有助于维持胸部正常形态。 特殊人群提示: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如需处理附乳,应优先考虑非手术方式,避免手术对哺乳功能及胎儿产生潜在影响;儿童一般不存在附乳问题,若成年后出现附乳,需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及附乳具体情况,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的祛除方式,老年人群体进行相关治疗时需更谨慎评估身体耐受性。

    2025-10-10 09:55:0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