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栋,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委、郑州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专业方向乳腺良性肿瘤微创切除,病理性乳头溢液的乳管镜诊疗,乳腺癌相关外科治疗及乳腺癌术后一期乳房重建手术。擅长乳腺癌个体化综合治疗,尤其治疗期间合并心理问题有独特见解。
展开-
乳腺癌复发的症状
乳腺癌复发有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症状。局部复发表现为乳房局部肿块、疼痛;区域淋巴结转移会有腋窝、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远处转移中骨转移有骨痛、病理性骨折,肺转移有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肝转移有肝区疼痛、腹胀、食欲减退、黄疸,脑转移有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且不同患者因个体差异症状可能不同,特殊人群复发症状也有特点。 乳房局部肿块:乳腺癌复发可能首先表现为乳房局部出现肿块,多在原手术部位或附近区域,质地较硬,边界可能不清,可伴有局部皮肤的改变,如皮肤凹陷(类似酒窝征)、皮肤橘皮样改变等。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乳腺癌局部复发患者会首先出现乳房局部的异常肿块及相关皮肤改变,这与肿瘤细胞在局部的增殖有关。 乳房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乳房部位的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刺痛或胀痛等。疼痛的出现与肿瘤复发后对周围组织的刺激有关。 区域淋巴结转移症状 腋窝淋巴结肿大:如果乳腺癌复发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单个或多个融合,质地较硬,活动度可能较差。当淋巴结肿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引起上肢肿胀等症状。例如,肿瘤细胞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后,会导致淋巴结内肿瘤细胞增殖,淋巴结体积增大,进而影响淋巴回流,导致上肢淋巴水肿等情况。 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若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可在锁骨上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这是因为乳腺癌的淋巴引流途径可能使肿瘤细胞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区域。 远处转移症状 骨转移症状:乳腺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骨,骨转移时患者可能出现相应部位的骨痛,疼痛部位与转移的骨相关,如转移至胸椎可引起胸背部疼痛,转移至腰椎可导致腰背部疼痛,严重时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研究发现,骨转移患者中,疼痛是较为常见的首发症状之一,这是由于肿瘤细胞侵犯骨组织,刺激骨膜或周围神经引起疼痛。 肺转移症状:当发生肺转移时,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肿瘤转移至肺部后,会影响肺的正常功能,导致呼吸道症状的出现。例如,肿瘤细胞在肺组织内生长,可刺激支气管黏膜引起咳嗽,侵犯肺血管可导致咯血等。 肝转移症状:肝转移时患者可能出现肝区疼痛、腹胀、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肝脏是乳腺癌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之一,肿瘤转移至肝脏后,会影响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上述一系列症状的产生。如肿瘤细胞在肝脏内增殖,可引起肝区的胀痛,肝功能受损可出现黄疸等表现。 脑转移症状:脑转移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癫痫发作等症状。这是因为肿瘤转移至脑部后,会占据颅内空间,引起颅内压增高以及对脑组织的压迫和破坏,从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乳腺癌复发的症状可能有所差异。例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等症状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患者敏感,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有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肺转移相关症状可能更容易被忽视;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对复发的警惕性应更高,需更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变化。特殊人群如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复发时,症状可能因妊娠状态而有所不同,需要特别谨慎地进行评估和诊断,以避免对妊娠和患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025-10-14 16:44:43 -
产后第三天乳房胀痛有硬块怎么办
产后第三天乳房胀痛有硬块多因乳汁淤积,可通过热敷、按摩、让婴儿多吸吮、使用吸奶器缓解,产妇要注意自身和婴儿相关事项,还需及时让婴儿吸吮、保持正确哺乳姿势、定期排空乳房预防,若情况持续不缓解或有异常应就医排除乳腺炎等疾病。 一、乳房胀痛有硬块的原因 产后第三天乳房胀痛有硬块通常是由于乳汁淤积引起的。这是因为产后初期,乳腺开始大量分泌乳汁,但如果婴儿吸吮不及时、吸吮方式不正确或乳腺管不通畅,就会导致乳汁无法顺利排出,积聚在乳房内形成硬块。此外,产妇情绪紧张、内衣过紧等也可能加重乳汁淤积的情况。 二、缓解方法 (一)热敷 用温热的毛巾热敷乳房,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可以促进乳腺管扩张,利于乳汁排出。对于产后女性来说,热敷能缓解乳房的不适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 (二)按摩 轻柔地按摩乳房,从乳房外侧向乳头方向按摩。按摩时可以先将双手洗净,然后用手掌轻轻托起乳房,沿着乳腺管的走向进行环形按摩,再用手指轻轻挤压乳头周围,促使乳汁排出。按摩有助于疏通乳腺管,缓解乳汁淤积。不过,按摩时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加重乳房的疼痛和损伤。 (三)让婴儿多吸吮 让婴儿频繁地吸吮乳房,婴儿的吸吮可以刺激乳汁分泌,同时也能有效地疏通乳腺管。对于产后女性,尤其是母乳喂养的产妇,应尽量让婴儿按需吸吮。婴儿的吸吮力度和频率有助于将乳房内的硬块逐渐软化并排出乳汁。 (四)使用吸奶器 如果婴儿吸吮后仍有乳汁残留,可以使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使用吸奶器时要选择合适的型号,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吸奶器可以帮助排空乳房,减少乳汁淤积。但要注意吸奶器的清洁,避免引起乳头感染等问题。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产妇自身 产后女性身体较为虚弱,在处理乳房硬块时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紧张会影响乳汁的分泌和排出,所以产妇应尽量放松心态。同时,要注意保持乳房的清洁卫生,勤换内衣,避免穿过紧的内衣,以免影响乳房的血液循环和乳汁排出。 (二)婴儿方面 对于婴儿,要确保其吸吮姿势正确,避免因吸吮不当导致乳头皲裂等问题。如果婴儿吸吮困难,产妇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婴儿能够有效地吸吮乳汁,促进乳汁排出,缓解乳房硬块的情况。 四、预防措施 (一)及时让婴儿吸吮 产后尽早让婴儿吸吮乳房,一般建议产后半小时内就开始让婴儿吸吮乳头。通过婴儿的首次吸吮,能够刺激乳腺尽早分泌乳汁,并建立良好的乳汁分泌-排出反射。 (二)保持正确的哺乳姿势 产妇要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让婴儿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在口中,这样可以有效地吸吮乳汁,避免只吸吮乳头导致乳头损伤和乳汁淤积。 (三)定期排空乳房 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产妇,都要注意定期排空乳房。如果婴儿不能将乳汁完全吸吮干净,应及时用吸奶器排空,防止乳汁长时间淤积在乳房内形成硬块。 总之,产后第三天乳房胀痛有硬块时,可以通过热敷、按摩、让婴儿吸吮、使用吸奶器等方法缓解。同时,产妇要注意自身和婴儿的相关事项,并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乳汁淤积的发生。如果乳房胀痛有硬块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乳房红肿加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排除乳腺炎等疾病的可能。
2025-10-14 16:44:13 -
乳腺瘤吃什么好
乳腺瘤患者应注重饮食营养,可通过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三文鱼、鸡肉)、新鲜蔬菜(如西兰花、胡萝卜)、水果(如柑橘类、蓝莓)、全谷物食物(如燕麦、糙米)来获取营养,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年轻、有糖尿病的乳腺瘤患者有相应饮食注意事项。 一、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对于乳腺瘤患者来说,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增强体质。例如鱼类,像三文鱼,每100克三文鱼中含有约20克左右的优质蛋白质,而且三文鱼中还富含Omega-3脂肪酸,有研究表明Omega-3脂肪酸可能对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潜在作用;鸡肉也是不错的选择,去皮鸡肉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且相对脂肪含量较低,适合乳腺瘤患者食用,每100克去皮鸡肉约含20克蛋白质。 二、新鲜蔬菜 1.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就是典型的十字花科蔬菜,它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以及吲哚类化合物等。研究发现,吲哚-3-甲醇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能够帮助身体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每100克西兰花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51毫克,远远高于一般蔬菜。 2.胡萝卜: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于乳腺瘤患者来说,维持上皮组织健康很重要。而且胡萝卜还含有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身体排出毒素,每100克胡萝卜约含胡萝卜素8285微克。 三、水果 1.柑橘类水果:橙子、橘子等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类黄酮物质也有研究表明可能对乳腺瘤等肿瘤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例如橙子,每100克橙子约含维生素C33毫克。 2.蓝莓:蓝莓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研究发现,花青素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每100克蓝莓中花青素含量虽然因品种略有差异,但一般也有一定含量,对乳腺瘤患者的健康维护有帮助。 四、全谷物食物 全谷物食物如燕麦、糙米等,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延缓血糖上升速度,有助于维持身体的代谢平衡;B族维生素参与身体多种代谢过程。以燕麦为例,每100克燕麦中膳食纤维含量约为10.6克,B族维生素含量也较为丰富,对于乳腺瘤患者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有积极意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乳腺瘤患者:老年患者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饮食上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可适当将食物做得软烂一些,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要注意控制总热量,避免体重过重增加身体负担。 年轻乳腺瘤患者:年轻患者可能更注重饮食的多样性和口感,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健康食物搭配,比如用三文鱼做沙拉等,既保证营养又增加饮食的趣味性。同时要注意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对身体的影响,饮食与生活方式相互配合促进康复。 有糖尿病的乳腺瘤患者: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的全谷物食物等,如选择糙米饭而不是精白米饭,同时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量,确保血糖稳定,因为高血糖可能不利于乳腺瘤患者的康复。
2025-10-14 16:41:52 -
乳房里长了囊肿怎么办
乳房囊肿是乳房内充满液体的囊状结构,分单纯性囊肿(多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和积乳囊肿(哺乳期常见,因乳汁排出不畅致)。可通过临床触诊、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诊断。处理方式有观察随访(小无症状的单纯性囊肿定期复查,积乳囊肿可促进乳汁排出)、穿刺抽吸(囊肿大引起症状时,无菌操作,有复发可能)、手术治疗(囊肿反复穿刺不愈、怀疑恶变或与癌难鉴别时,术后注意护理)。育龄女性要注意生活作息和自我检查;哺乳期女性要正确哺乳、及时排空乳汁;中老年女性要定期检查,谨慎评估囊肿性质以防恶变,需依囊肿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处理方式并注意相应事项。 一、乳房囊肿的定义与分类 乳房囊肿是乳房内充满液体的囊状结构,可分为单纯性囊肿、积乳囊肿等。单纯性囊肿较为常见,多与内分泌紊乱有关;积乳囊肿则常见于哺乳期女性,多因乳汁排出不畅所致。 二、乳房囊肿的检查诊断 临床触诊:医生通过触诊可发现乳房内的肿块,质地多较软,边界清晰,可有移动性。 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囊肿的大小、位置、形态等,可初步判断囊肿性质,超声下囊肿多表现为无回声区。 乳腺X线摄影(钼靶):对发现囊肿内有无实性成分等有一定价值,可辅助诊断。 三、乳房囊肿的处理方式 (一)观察随访 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单纯性囊肿,尤其是年轻女性,可定期(一般3-6个月)进行乳腺超声复查,观察囊肿大小、形态等变化。因为部分单纯性囊肿可能会自行消退。 对于积乳囊肿,若囊肿较小且无症状,可通过增加哺乳次数、局部按摩等促进乳汁排出,部分积乳囊肿可随乳汁排出而消失。 (二)穿刺抽吸 适用情况:当囊肿较大,引起乳房胀痛等症状时,可考虑穿刺抽吸。通过穿刺针将囊肿内的液体抽出,缓解症状。但穿刺抽吸后有复发的可能。 注意事项:操作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术后要注意保持乳房局部清洁,避免感染。抽吸后仍需定期复查,观察囊肿是否复发。 (三)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当囊肿经反复穿刺抽吸不愈、囊肿较大怀疑有恶变可能、囊肿与乳腺癌难以鉴别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包括囊肿切除术等。 术后恢复: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剧烈运动,按照医生要求定期换药等,一般术后伤口可逐渐愈合。 四、不同人群乳房囊肿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育龄女性 育龄女性由于内分泌变化较频繁,乳房囊肿相对常见。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保持心情舒畅,因为内分泌紊乱可能加重乳房囊肿的情况。同时,要重视乳房自我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二)哺乳期女性 哺乳期女性出现积乳囊肿较多见。要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势,及时排空乳汁,防止乳汁淤积。一旦发现积乳囊肿,可通过增加哺乳次数、局部按摩等方式促进乳汁排出,若囊肿较大或出现感染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处理。 (三)中老年女性 中老年女性乳房囊肿相对较少,但也需重视。要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乳房疾病的发生风险可能增加。若发现乳房囊肿,要更加谨慎评估其性质,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恶变可能。 总之,乳房里长了囊肿后,应根据囊肿的具体情况,如大小、症状、性质等,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同时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注意相应的事项。
2025-10-14 16:40:18 -
乳腺癌是什么症状
乳腺部位症状包括:肿块为常见首发症状,多无痛、质硬、不光滑、分界不清、活动差;乳房外形改变有酒窝征(癌肿侵犯Cooper韧带致皮肤小凹陷)和橘皮样改变(癌细胞阻塞淋巴管致真皮水肿);乳头乳晕相关症状有乳头溢液(血性溢液需警惕乳腺癌)、乳头乳晕异常(如乳头凹陷、乳晕湿疹样改变);早期疼痛不明显,癌肿侵犯神经或周围组织时可出现疼痛;腋窝淋巴结肿大初期轻度、质硬、可推动,后期融合、粘连、活动差,是常见转移途径。 一、乳腺部位症状 1.肿块 特点:乳腺癌常见的首发症状多为乳房内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活动度差。例如,研究发现约60%的乳腺癌患者是以乳房肿块为首诊表现。肿块的大小不一,小的可能在体检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大的可累及乳房大部分组织。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肿块的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年轻女性的乳腺癌肿块相对更易被忽视,因为年轻乳房组织本身较致密,可能掩盖肿块;而老年女性乳房组织萎缩,肿块相对更易触及。 2.乳房外形改变 酒窝征:当癌肿侵犯乳房Cooper韧带,使其缩短,牵拉皮肤所致,表现为乳房皮肤出现小凹陷,类似酒窝。这种情况在乳房皮肤较薄、癌肿位置表浅时更易出现。 橘皮样改变:癌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乳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表现为皮肤粗糙、增厚、毛孔粗大等。 二、乳头乳晕相关症状 1.乳头溢液 特点: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等。如果是血性溢液,要高度警惕乳腺癌的可能,约有10%-15%的乳腺癌患者会出现乳头血性溢液。溢液可以是单侧单孔或单侧多孔,对于有乳头溢液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不同年龄人群乳头溢液的原因不同,在乳腺癌相关的乳头溢液中,中老年女性相对更需重视。 2.乳头乳晕异常 乳头凹陷:癌肿侵犯乳头或乳晕下区时,可导致乳头扁平、回缩、凹陷。这是因为癌肿组织累及乳管,使其缩短,将乳头牵向癌肿一侧。 乳晕皮肤改变:乳晕皮肤可出现湿疹样改变,表现为乳晕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等,经久不愈,类似湿疹,但与一般湿疹不同的是,乳腺癌相关的乳晕湿疹样改变可能会逐渐加重,且常伴有underlying肿块。 三、疼痛症状 乳腺癌一般早期疼痛不明显,当癌肿侵犯神经或累及周围组织时可出现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刺痛或钝痛等。部分患者可能以乳房疼痛为首发症状就诊,但相对肿块来说,疼痛作为首发症状的比例较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和表达可能不同,年轻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敏感性相对较高,而老年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相对迟钝,容易延误病情。 四、腋窝淋巴结相关症状 1.腋窝淋巴结肿大 特点:部分患者会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初期可表现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轻度肿大,质硬,可推动,随着病情进展,淋巴结可逐渐融合,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差。腋窝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对于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需要排查是否为乳腺癌转移所致。不同性别中,女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较为常见,而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因为其机体免疫等功能相对较弱,肿瘤更易发生转移。
2025-10-14 16: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