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栋,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委、郑州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专业方向乳腺良性肿瘤微创切除,病理性乳头溢液的乳管镜诊疗,乳腺癌相关外科治疗及乳腺癌术后一期乳房重建手术。擅长乳腺癌个体化综合治疗,尤其治疗期间合并心理问题有独特见解。
展开-
乳腺癌晚期会有何表现
乳腺癌晚期局部病变进一步发展乳房肿块体积增大质地变硬皮肤现橘皮样改变严重成溃疡转移相关有骨转移致相应部位疼痛随病情进展变剧痛易病理性骨折肺转移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咯血影响肺功能致呼吸困难肝转移感肝区持续性胀痛有黄疸肝功指标异常脑转移引起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头痛喷射性呕吐等神经症状全身呈恶病质消瘦体重进行性下降乏力活动耐力降低贫血面色苍白头晕心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感染。 一、局部症状加重 乳腺癌晚期时乳房局部病变可进一步发展,乳房肿块体积增大、质地变硬,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因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淋巴回流障碍致皮肤水肿,毛囊处皮肤相对凹陷),严重者可形成溃疡,溃疡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整齐,伴有恶臭分泌物。 二、转移相关表现 1.骨转移:最常见转移部位为脊柱、骨盆、肋骨等。骨转移时患者可出现相应部位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初期可能为隐痛,随病情进展可变为持续性剧痛,严重时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如脊柱转移可能压迫脊髓导致截瘫等严重后果; 2.肺转移:肿瘤细胞转移至肺部时,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咯血,若转移灶影响肺功能可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 3.肝转移:癌细胞转移至肝脏后,患者可感肝区疼痛,多为持续性胀痛,还可出现黄疸(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能指标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 4.脑转移:肿瘤细胞转移至脑部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常见头痛(多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呕吐(呈喷射性),还可出现视力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癫痫发作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三、全身症状 乳腺癌晚期患者多呈现恶病质状态,表现为消瘦(体重进行性下降)、乏力(全身疲倦无力,活动耐力明显降低)、贫血(面色苍白、头晕、心慌等),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感染等并发症。
2025-10-14 12:53:36 -
乳腺纤维瘤15 6 10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乳腺纤维瘤直径小于1cm且无症状生长缓慢的青春期后女性可定期每3到6个月行乳腺超声复查监测变化,直径大于1cm、短期内快速增大或有强烈手术意愿可手术,传统开刀适用于较大纤维瘤术后有小切口瘢痕,微创手术适用于直径≤3cm纤维瘤创伤小恢复快,妊娠期纤维瘤孕期明显增大需医生评估,哺乳期建议结束后处理,老年女性需鉴别乳腺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可辅助但不能替代医学治疗。 一、观察等待 对于直径小于1cm且无明显症状、生长缓慢的乳腺纤维瘤,尤其青春期后女性,可选择定期观察,一般每3~6个月进行乳腺超声复查,监测肿瘤大小变化。需关注肿瘤有无短期内快速增大等异常情况。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当乳腺纤维瘤直径大于1cm;短期内快速增大;患者有强烈手术意愿时,可考虑手术切除。 2.手术方式 传统开刀切除:适用于较大的纤维瘤,能直接完整切除肿瘤,但术后会留有较小切口瘢痕。 微创手术(如麦默通旋切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直径≤3cm的纤维瘤,通过旋切装置将肿瘤逐块切除,术后瘢痕不明显。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若纤维瘤在孕期明显增大,需由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手术,因孕期体内激素变化可能影响肿瘤生长,手术需综合考虑妊娠阶段等因素。 哺乳期女性:一般建议在哺乳期结束后再根据纤维瘤情况处理,哺乳期手术可能影响哺乳功能及增加感染风险。 老年女性:发现乳腺纤维瘤时,需注意与乳腺癌鉴别,通过超声、钼靶等检查明确诊断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避免延误恶性肿瘤诊治。 四、生活方式辅助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乳腺健康有益,如均衡饮食(多摄入蔬果、减少高脂高糖食物)、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可作为辅助措施配合治疗,但不能替代医学治疗手段。
2025-10-14 12:52:59 -
乳头流溢的原因是什么
乳头流溢有生理性与病理性原因,生理性原因包括青春期因激素变化、孕期因激素大幅改变、哺乳期因持续分泌乳汁的正常现象;病理性原因有乳腺导管扩张症伴乳晕周围肿块疼痛等、乳腺增生伴溢液及胀痛、垂体瘤致泌乳素升高伴月经紊乱等、药物因素影响激素或神经内分泌致流溢、乳腺癌伴血性溢液及肿块等表现。 一、生理性原因 (一)青春期 青春期时,体内激素开始发生变化,乳腺组织受激素影响可能出现少量乳头流溢现象,这是正常的生理发育过程,一般随年龄增长及激素水平稳定会逐渐缓解。 (二)孕期 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大幅改变,为产后哺乳做准备,乳腺开始分泌乳汁,部分孕妇会出现乳头流溢情况,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三)哺乳期 哺乳期女性乳腺持续分泌乳汁,乳头流溢是正常的泌乳表现,是为喂养婴儿提供条件。 二、病理性原因 (一)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导管发生异常扩张,导管内的分泌物可溢出至乳头,常伴有乳晕周围肿块、疼痛等表现,多与导管排泄障碍、感染等因素相关。 (二)乳腺增生 体内雌激素、孕激素失衡时,乳腺组织出现增生性改变,可能伴随乳头溢液,溢液多为淡黄色、无色透明等,部分患者还可伴有乳腺胀痛,尤其在月经前症状可能加重。 (三)垂体瘤 垂体瘤可影响垂体激素分泌,导致泌乳素异常升高,进而引起乳头流溢,同时可能伴有月经紊乱、视力改变等其他表现。 (四)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降压药(如利血平等)等,可能通过影响体内激素调节或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乳头流溢,用药期间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 (五)乳腺癌 乳腺癌患者也可能出现乳头流溢,多为血性溢液,同时可能伴有乳腺肿块、乳腺皮肤异常(如橘皮样改变)、乳头凹陷等表现,需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排查。
2025-10-14 12:52:43 -
乳腺癌1期要化疗吗
乳腺癌1期是否要化疗需综合多因素判断,大多数激素受体阳性且符合特定低复发风险情况的1期患者可能无需化疗,HER2过表达型、存在肿瘤分化差等高危因素的1期患者可能需要化疗,老年患者要评估一般状况选择治疗方案,年轻患者需考虑化疗对生育等的影响制定个体化方案。 不需要化疗的情况: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1期患者,如果肿瘤较小、淋巴结阴性且Ki-67较低等情况,通常可以选择单纯内分泌治疗,而无需化疗。例如,根据相关研究,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若满足特定的低复发风险因素,单纯内分泌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且避免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 需要化疗的情况 HER2过表达型:如果乳腺癌1期患者的HER2呈过表达状态,即使肿瘤较小,也可能需要在手术等治疗基础上联合化疗。研究表明,HER2过表达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联合抗HER2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降低复发转移风险。 其他高危因素:如肿瘤分化差、脉管癌栓等情况,也可能需要化疗来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一些研究显示,存在这些高危病理特征的乳腺癌1期患者,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特殊人群需特别考量 老年患者:老年乳腺癌1期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考虑化疗时需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一般状况。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化疗的老年患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相对温和的治疗方案,如内分泌治疗为主,同时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和肿瘤变化。 年轻患者:年轻乳腺癌1期患者通常有生育等需求,在治疗决策时除了考虑肿瘤控制外,还需考虑化疗对生育功能的影响等问题。可能需要在化疗前与患者充分沟通生育保存等相关问题,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既保证肿瘤得到有效治疗,又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生育等生活质量相关方面。
2025-10-14 12:51:17 -
不打算母乳喂养但又没奶水该如何处理
保持心态平和可通过听舒缓音乐等缓解压力,饮食需均衡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正常摄入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无需特殊催乳食物,乳房护理避免刺激胀痛时可短暂冷敷,不同年龄段女性需结合自身状况灵活调整关注身体舒适感异常及时咨询医护人员。 一、心理调适 保持心态平和至关重要,避免因不打算母乳喂养却担忧无奶而产生焦虑情绪。负面情绪可能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间接干扰身体正常生理调节,应积极调整心态,以轻松平和的状态面对,例如通过听舒缓音乐、与亲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维持身心的稳定状态。 二、饮食管理 维持均衡饮食,保证每日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可保持在1500~2000毫升左右,以满足身体基本代谢需求。同时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如适量摄入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如苹果、橙子等),但无需刻意食用传统认为促进泌乳的特殊食物,正常均衡饮食即可。 三、乳房护理 避免对乳房进行刺激操作,如不进行乳房按摩、热敷等可能引发泌乳反射的行为,穿着舒适宽松的内衣,减少对乳房的压迫。若出现乳房胀痛情况,可短暂采用冷敷方式缓解,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且不宜频繁操作,以减轻不适感觉为主。 四、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哺乳期女性,需特别关注心理状态对身体的影响,应积极调整心态,遵循自身意愿不进行母乳喂养时,重点关注身体舒适感,若有乳房异常胀痛或其他不适情况,及时咨询专业医护人员获取建议。不同年龄段女性在处理时基本遵循上述原则,但更需结合自身身体状况灵活调整,例如年轻女性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好,但仍需重视心理因素对身体的潜在影响;而年龄稍长的女性则需更加留意自身身体对相关调整措施的反应,确保身体处于相对舒适的状态。
2025-10-14 12: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