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栋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乳腺良性疾病微创治疗,乳腺癌外科治疗,综合治疗及重建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梁栋,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委、郑州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专业方向乳腺良性肿瘤微创切除,病理性乳头溢液的乳管镜诊疗,乳腺癌相关外科治疗及乳腺癌术后一期乳房重建手术。擅长乳腺癌个体化综合治疗,尤其治疗期间合并心理问题有独特见解。

展开
个人擅长
乳腺良性疾病微创治疗,乳腺癌外科治疗,综合治疗及重建手术。展开
  • 左腋下有肿块是癌症吗

    左腋下有肿块不一定是癌症,常见情况有良性病变如腋窝淋巴结炎、皮脂腺囊肿,良性肿瘤如脂肪瘤、纤维瘤,也有恶性肿瘤可能如乳腺癌转移至腋下淋巴结、淋巴瘤。明确是否为癌症需影像学检查初步判断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不同人群左腋下肿块意义和处理方式不同,如年轻女性有家族史更需警惕,儿童、老年人等也有不同特点需相应处理。 也有可能是良性肿瘤,像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一种常见良性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身体有脂肪的部位,腋下也是好发部位之一,肿块质地柔软,可推动;纤维瘤等也可能出现在腋下。 当然,也有恶性肿瘤的可能,比如乳腺癌转移至腋下淋巴结,乳腺癌细胞可通过淋巴道转移至腋下淋巴结,导致腋下淋巴结肿大,此时肿块质地硬,活动度差,可能与周围组织粘连;还有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可表现为腋下无痛性进行性肿大的淋巴结,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 要明确左腋下肿块是否为癌症,需要进行多项检查。影像学检查方面,超声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肿块的性质,如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结构等,超声能清晰显示腋下肿块的情况,帮助区分囊性、实性等;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肿块的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可通过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获取肿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肿块的细胞类型、性质等。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左腋下肿块的意义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例如,年轻女性如果有乳腺癌家族史,发现腋下肿块更要警惕乳腺癌转移的可能;长期生活不规律、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患淋巴瘤等恶性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有腋窝局部感染病史的人群,出现腋下肿块首先考虑淋巴结炎等良性病变,但也不能忽视其他情况。对于儿童出现左腋下肿块,要考虑良性病变的可能相对多一些,但也需要及时检查排除恶性情况,因为儿童恶性肿瘤也可能有腋下肿块表现,且儿童在检查和治疗时需要特别考虑其生长发育等因素,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检查和治疗方式。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疾病表现可能不典型,更需要全面细致检查来明确肿块性质。

    2025-10-10 10:21:45
  • 男性也会得乳腺癌吗

    男性会得乳腺癌,占比约1%。发病与激素水平、遗传、接触放射性物质、肥胖等有关;症状有乳房肿块等;诊断靠影像学和病理活检;治疗有手术、放化疗等;特殊人群要关注心理、遵医嘱复查,有家族倾向者需定期检查。 一、发病相关因素 激素水平:男性体内也有雌激素和雄激素,正常情况下两者保持平衡。当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时,如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肝硬化等疾病导致雌激素灭活减少,或长期服用某些含雌激素的药物等,就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遗传因素:约5%-10%的男性乳腺癌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某些基因突变,如BRCA2基因突变等与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相关。 其他因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肥胖等也可能对男性患乳腺癌有一定影响。 二、症状表现 男性乳腺癌常见的症状为乳房肿块,多位于乳晕下区域,因为男性乳腺组织相对集中在该部位。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乳房皮肤改变(如橘皮样改变等)。 三、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可初步判断肿块的性质,乳腺X线摄影对于男性乳腺组织较致密的情况可能有一定局限性,但也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更精确地评估病变范围等。 病理活检: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男性乳腺癌的金标准。 四、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乳房单纯切除术等,如果有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还可能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术。 综合治疗:根据病情可能还会配合放疗、化疗等。例如对于一些晚期或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可能需要化疗来杀灭癌细胞;放疗可用于术后降低局部复发风险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男性乳腺癌患者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需要关注自身心理状态,因为男性患乳腺癌相对少见,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心理压力,家人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进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以及药物治疗等带来的不良反应等。如果是有家族遗传倾向的男性,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的其他男性亲属也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乳腺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

    2025-10-10 10:21:14
  • 乳腺增生会痛吗

    乳腺增生多数患者会痛,疼痛性质多样,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女性表现不同,若乳房疼痛不适且持续不缓解等应及时就医排除严重疾病。 疼痛特点 疼痛性质:疼痛程度不一,可为胀痛、刺痛、隐痛等。有的患者疼痛较轻微,仅在触摸或按压乳房时能感觉到;而有的患者疼痛较为明显,甚至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例如,一些患者在月经前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乳腺增生相关的疼痛会加重,月经来潮后,随着激素水平的调整,疼痛会有所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整个月经周期都可能有疼痛症状。 疼痛与月经周期的关系: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往往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在月经前期,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乳腺腺体增生、间质水肿,从而导致乳房疼痛加重;月经结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疼痛通常会减轻。不过,也有少数患者的疼痛与月经周期关系不明显。 不同人群的表现差异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可能与青春期乳腺发育有关。由于青春期体内激素变化较为活跃,乳腺组织对激素的反应相对敏感,部分青春期女性会出现乳腺增生性疼痛,一般随着年龄增长、乳腺发育成熟,疼痛会逐渐缓解,但也有少数人可能会持续存在一定程度的疼痛。 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由于月经周期的规律性变化,乳腺增生相关疼痛与月经周期的关联更为明显。此阶段女性若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等,可能会加重乳腺增生的疼痛症状。比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精神高度紧张的育龄期女性,乳腺增生疼痛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且疼痛程度可能更重。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表现可能不太典型。有的患者疼痛可能不随月经周期有明显规律变化,而且疼痛程度个体差异较大。一些围绝经期女性可能会担心是否有其他严重病变,但多数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在排除恶性病变后,以对症处理缓解症状为主。 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情况因人而异,如果出现乳房疼痛等不适,尤其是疼痛持续不缓解、疼痛性质改变或伴有乳房肿块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排除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

    2025-10-10 10:20:48
  • 三阴性乳腺癌有哪些症状

    三阴性乳腺癌有多种乳房局部症状及腋窝淋巴结肿大表现,包括常见的无痛性、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的肿块,“橘皮样”改变、“酒窝征”等乳房皮肤改变,血性、浆液性等乳头溢液及乳头乳晕回缩、扁平、湿疹样改变等乳头乳晕改变,还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家族病史人群表现有差异。 乳房皮肤改变:可出现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这是由于癌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导致淋巴回流障碍,引起真皮水肿,皮肤毛囊处与皮下组织连接紧密,使皮肤呈现橘皮样外观;还可能出现乳房皮肤凹陷,即“酒窝征”,是肿瘤侵犯Cooper韧带,使其缩短,牵拉皮肤所致。不同年龄段人群皮肤改变表现可能因皮肤弹性等不同而有差异,比如年轻患者皮肤弹性好,“酒窝征”可能相对不典型,而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表现可能更易被察觉。 乳头乳晕改变 乳头溢液:可为血性、浆液性等乳头溢液,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出现乳头溢液相对少见,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性别乳头溢液原因不同,女性乳头溢液更需关注乳腺情况,男性出现乳头溢液则更应警惕恶性病变可能。生活方式中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等可能影响乳头溢液情况,有乳腺疾病病史人群出现乳头溢液需进一步检查。 乳头乳晕异常:乳头可能出现回缩、扁平,乳晕可能出现湿疹样改变等,如乳头乳晕皮肤增厚、粗糙、糜烂、溃疡等,类似湿疹表现,称为乳腺派杰病,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三阴性乳腺癌中也有此类情况。不同年龄人群乳头乳晕异常表现可能因皮肤状态等不同而有差异,老年患者皮肤老化,乳头乳晕异常可能被忽略,年轻患者相对更易发现异常表现。 腋窝淋巴结肿大 三阴性乳腺癌容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表现为腋窝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初期可能可推动,随着病情进展,淋巴结可能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不动。不同年龄人群腋窝淋巴结肿大后身体的耐受等情况不同,年轻患者可能对淋巴结肿大引起的不适感受相对更敏感,老年患者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对淋巴结肿大的反应不同。生活方式中长期劳累等可能影响身体对淋巴结肿大的应对,有乳腺癌家族史人群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需及时就医排查。

    2025-10-10 10:19:28
  • 乳腺小叶增生会演变成乳腺癌吗

    乳腺小叶增生是女性常见乳腺良性疾病,一般演变成乳腺癌概率低,但不典型小叶增生是乳腺癌癌前病变,其发生与内分泌激素失调等有关,不同人群乳腺小叶增生情况及与乳腺癌关联不同,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很重要,有乳腺小叶增生应定期做乳腺检查。 乳腺小叶增生的基本情况 乳腺小叶增生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引起,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衡。在青春期女性、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常见,与月经周期相关,多数女性在月经前会有乳房胀痛等表现,月经来潮后症状多可缓解。 乳腺癌的相关特点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激素水平(长期高水平雌激素刺激等)、生活方式(如长期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大等)、生育因素(未生育、晚生育、未哺乳等)等。 两者之间的关联分析 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单纯的乳腺小叶增生并不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大多数乳腺小叶增生患者不会发展为乳腺癌。但是,有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病变,即不典型小叶增生,它被认为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有一定的癌变风险。不典型小叶增生与普通乳腺小叶增生在病理表现上有区别,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乳腺小叶增生的情况和与乳腺癌的关联也有不同体现。例如,育龄期女性乳腺小叶增生较为常见,需要关注月经周期相关的症状变化;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即使是普通乳腺小叶增生,也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乳腺监测;而绝经后女性如果出现乳腺小叶增生相关症状,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影响乳腺状况。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精神高度紧张的人群,乳腺小叶增生的发生风险可能增加,同时这类人群相对来说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所以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对于维护乳腺健康都很重要。如果有乳腺小叶增生的情况,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如乳腺超声、乳腺钼靶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包括与乳腺癌相关的病变。

    2025-10-10 10:18: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