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强,男,副主任医师。从事风湿病临床工作17年。2003年获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型医学博士学位。
2006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完成博士后。在协和医院和人民医院期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各种风湿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皮肌炎/多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症、白塞病和系统性血管炎等(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对疑难病的诊断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
展开-
干燥综合征免疫球蛋白偏高怎么办
干燥综合征免疫球蛋白偏高与疾病本身的异常免疫反应有关,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血浆置换疗法等方法处理。 1.一般治疗 干燥综合征患者应该注意饮食,多食用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同时,适度的锻炼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例如,对于合并关节炎、肺间质性病变的患者,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如果合并严重的脏器损害,可以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 3.血浆置换疗法 血浆置换疗法是一种去除血液中抗体、异常免疫球蛋白及炎性因子的方法,可以明显缓解病情、减轻症状。 对于干燥综合征免疫球蛋白偏高的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2025-04-01 14:02:18 -
痛风病人吃哪些碱性食物较好
痛风病人可选择多种碱性食物来辅助病情管理,蔬菜类的绿叶蔬菜、根茎类蔬菜,水果类的柑橘类水果、浆果类水果,豆类及豆制品类的大豆、其他豆类,菌菇类的香菇、木耳等均为碱性食物,它们富含不同营养成分,对维持酸碱平衡、促进尿酸代谢等有积极作用,但痛风病人选择碱性食物时需综合自身状况,且碱性食物是痛风综合管理一部分,还需结合充足水分摄入和遵循医生治疗方案。 一、蔬菜类 1.绿叶蔬菜:例如菠菜,每100克菠菜中含有一定量的碱性成分,菠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其碱性环境有助于维持人体酸碱平衡,对于痛风病人来说,适当食用菠菜等绿叶蔬菜可以补充营养且对尿酸代谢有一定益处。又如生菜,生菜也是碱性食物,富含膳食纤维等,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身体排出废物,间接有利于痛风病人的身体代谢调节。 2.根茎类蔬菜:像胡萝卜,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属于碱性食物范畴,痛风病人食用胡萝卜可以获取多种营养,其含有的一些成分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对尿酸相关代谢有一定积极作用。再如土豆,土豆是较为常见的碱性蔬菜,富含碳水化合物等,能为痛风病人提供能量,且其碱性特质有助于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对缓解痛风可能带来的一些身体不适有一定帮助。 二、水果类 1.柑橘类水果:比如橙子,橙子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尿酸的排泄,橙子属于碱性水果,痛风病人适当食用橙子可以补充维生素C等营养,同时其碱性属性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有好处。再如柠檬,柠檬是强碱性水果,虽然味道较酸,但在人体代谢后呈碱性,痛风病人可以将柠檬泡水饮用,不仅能补充水分,还能通过其碱性作用调节身体酸碱环境,并且维生素C等成分对尿酸代谢有一定促进作用。 2.浆果类水果:例如蓝莓,蓝莓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等营养物质,属于碱性水果,痛风病人食用蓝莓可以获取这些营养,其抗氧化成分有助于减少体内炎症等情况,对痛风病人的身体状况改善有一定益处,同时其碱性特质也有助于维持酸碱平衡。又如葡萄,葡萄也是碱性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痛风病人食用葡萄可以补充营养,其含有的一些成分对心血管等系统有好处,间接对痛风病人的整体健康有积极影响。 三、豆类及豆制品类 1.大豆:大豆是碱性食物,富含植物蛋白等营养成分,痛风病人可以适量食用大豆,但其制成豆制品时要注意加工方式,比如豆腐,豆腐是由大豆制成的常见豆制品,属于碱性食物,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痛风病人食用豆腐可以获取优质蛋白质,且其碱性属性有助于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对身体代谢等有一定好处,但要注意适量食用,避免因蛋白质摄入过多等情况影响痛风病情。 2.其他豆类:像红豆,红豆也是碱性食物,富含膳食纤维等营养,痛风病人食用红豆可以补充营养,其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身体排出废物,对维持身体正常代谢有积极作用,对尿酸代谢也有一定间接益处。 四、菌菇类 1.香菇:香菇属于碱性食物,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痛风病人适当食用香菇可以获取这些营养,香菇中的一些成分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等,对痛风病人的身体状况有一定改善作用,其碱性特质也有助于调节体内酸碱平衡。 2.木耳:木耳也是碱性食物,富含铁等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等,痛风病人食用木耳可以补充铁元素等营养,其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帮助身体更好地进行代谢,对尿酸相关代谢有一定积极影响。 痛风病人在选择碱性食物时,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比如合并有糖尿病的痛风病人要注意水果的摄入量,避免血糖波动;对于不同年龄的痛风病人,如老年痛风病人可能需要更注重食物的消化吸收情况,选择容易消化的碱性食物等。同时,碱性食物只是痛风综合管理的一部分,还需要结合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尿酸排泄,以及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等综合措施来更好地控制痛风病情。
2025-09-30 13:46:31 -
骨关节炎和风湿区别
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以关节软骨退变等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诱因多样,表现为关节疼痛等,实验室检查有相应特点,治疗分非药物、药物及手术,预后呈进展性但规范治疗可改善;风湿性关节炎多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累及大关节呈游走性等,实验室检查有相应指标,治疗包括抗感染、抗风湿等,多数可临床治愈但部分可累及心脏影响预后,儿童等特殊人群需特殊考虑。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主要是由于关节软骨磨损、破坏,导致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多见于中老年人,肥胖、创伤、关节过度使用等是常见诱因,发病机制与软骨细胞代谢异常、炎症介质参与等有关。 风湿:通常指风湿性疾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风湿性关节炎多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免疫反应异常在其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 二、临床表现 骨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初期为轻微钝痛,随病情进展可变为持续性疼痛,活动时加重;关节肿胀,早期因关节积液等引起,晚期可因骨质增生等导致;关节活动受限,随着病情发展,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严重时可出现关节畸形,如手指远侧指间关节侧方增粗形成Heberden结节等,多见于负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 风湿性关节炎:多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腕关节等,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疼痛程度较剧烈;常伴有发热、咽痛、皮下结节、环形红斑等表现,病情缓解后一般不遗留关节畸形,但可反复发作,多次发作后易累及心脏,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三、实验室检查 骨关节炎:血常规一般无异常,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关节液检查可见关节液黏稠度降低,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影像学检查X线可见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骨赘形成等,CT及MRI可更早发现软骨、半月板等病变。 风湿性关节炎: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升高,提示近期有链球菌感染;自身抗体检查,类风湿因子(RF)多为阴性,可出现抗核抗体(ANA)等非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影像学检查早期X线可无明显异常,反复发作后可出现关节间隙变窄等改变。 四、治疗原则 骨关节炎: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延缓病情进展。非药物治疗包括减轻体重、避免过度劳累、关节制动与休息、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等);药物治疗包括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痛、营养软骨药物(如氨基葡萄糖等);对于严重关节畸形、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关节置换术等。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考虑其身体机能,老年人可能更注重药物副作用及手术耐受性;肥胖患者需强调减重以减轻关节负担。 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主要是消除链球菌感染灶、抗风湿治疗、对症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抗风湿治疗常用药物有水杨酸制剂(如阿司匹林等)、糖皮质激素等;同时注意休息,关节肿痛明显时需制动。儿童患者患风湿性关节炎时,要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需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女性患者在病情活动期需注意避孕等情况,避免一些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有心脏病史患者在使用抗风湿药物时需密切监测心脏情况。 五、预后 骨关节炎:病情呈进展性,随年龄增长和病情发展,关节功能逐渐下降,但通过规范治疗可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生活质量可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风湿性关节炎:经积极治疗,多数患者可临床治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但部分患者可因反复发作累及心脏导致心功能受损,影响预后,儿童患者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及心脏等重要器官。
2025-09-30 13:42:38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饮食注意事项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饮食需注意多方面:要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瘦肉、鱼类等;需低脂肪饮食,避免油炸食品等,控制脂肪摄入量占比;要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多吃蔬菜水果,注意钙等的补充;避免光敏性食物如芹菜等;儿童患者要保证营养满足生长发育且防过敏,老年患者要易消化优质蛋白、严格低脂及调整维矿补充,女性患者要注意生理阶段营养均衡及体重。 一、优质蛋白摄入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存在蛋白质丢失,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等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例如,每100克鸡胸肉含蛋白质约20克左右,鱼类如鲈鱼每100克含蛋白质约18克,这些优质蛋白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蛋白质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因为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及药物等因素可能导致机体处于相对消耗状态,充足的优质蛋白摄入可补充机体所需。 二、低脂肪饮食 患者应避免食用过多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累及多个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高脂肪饮食易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例如,油炸鸡腿等油炸食品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长期食用不利于患者心血管健康维护。一般建议每日脂肪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0%-30%左右,选择植物油如橄榄油等相对健康的油脂。 三、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补充 1.维生素: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损伤,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存在异常的免疫反应,常伴有氧化应激增强。菠菜、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等,维生素A对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皮肤黏膜受累等情况,充足的维生素A有助于皮肤黏膜的修复;维生素E也具有抗氧化等多种功能。 2.矿物质:钙的补充也很重要,对于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激素可能导致骨量丢失,所以需要增加钙的摄入,如牛奶、豆制品等。每100毫升牛奶约含104毫克钙,豆制品如豆腐等也含有丰富的钙,可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同时,要注意钾、镁等矿物质的平衡摄入,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钾、镁等矿物质,有助于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 四、避免光敏性食物 某些食物具有光敏性,可能会加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皮肤光敏症状。常见的光敏性食物有芹菜、香菜、无花果等。例如,芹菜中含有呋喃香豆素等光敏物质,患者食用后经紫外线照射可能导致皮肤红斑加重等光敏反应。所以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这类食物,在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的同时,也需注意饮食方面的光敏性因素。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饮食上除遵循上述一般原则外,还需注意保证充足的营养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在优质蛋白摄入方面,要选择适合儿童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来源,如鸡蛋、牛奶等。同时,要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等不适的食物,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相对不完善,食物过敏等情况可能会影响病情或加重不适。 2.老年患者: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等情况,在饮食上要注重易消化的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等相对容易消化的蛋白质来源。对于低脂肪饮食的要求要严格遵循,因为老年患者心血管等基础疾病风险相对较高,低脂饮食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方面,要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消化吸收情况进行调整,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等。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阶段可能对营养需求有一定变化,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性。例如,在月经前后可能需要适当调整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时,要关注自身的体重变化等情况,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药物治疗等可能影响体重,合理的饮食有助于维持适宜的体重,促进病情稳定。
2025-09-30 13:40:03 -
因痛风脚踝肿怎么消肿
痛风脚踝肿可通过休息抬高患肢、冷敷来一般处理;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等药物辅助消肿;要低嘌呤饮食、增加水分摄入调整饮食;若处理无缓解或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且需长期管理控制血尿酸水平等。 一、一般处理措施 1.休息与抬高患肢 痛风脚踝肿时首先要减少活动,尽可能让脚踝得到休息,避免进一步加重肿胀。同时将脚踝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例如,可使用枕头等将脚踝垫高,一般抬高15-30度为宜,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都适用,尤其是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出现痛风脚踝肿的人,抬高患肢能有效改善血液回流情况,缓解肿胀。 2.冷敷 在痛风急性发作导致脚踝肿的初期,可以进行冷敷。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一般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但需要注意,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冷敷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皮肤娇嫩,冷敷时间应更短,可5-10分钟一次,并且要密切观察皮肤情况。 二、药物治疗辅助消肿(仅提及药物名称) 1.非甾体抗炎药 如[通用非甾体抗炎药1]等,这类药物具有抗炎、止痛、消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消肿等效应。但不同人群使用时需要考虑个体差异,例如老年人可能存在肝肾功能相对较弱的情况,使用时需谨慎评估;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人群,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需权衡利弊。 2.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常用药物之一,它可以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黏附等作用来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有助于消肿。不过,秋水仙碱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等,在使用时对于特殊人群要格外注意,比如儿童一般不建议使用秋水仙碱,因为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儿童中尚未充分明确,而对于老年人等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时需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 三、饮食调整 1.低嘌呤饮食 痛风患者要严格控制嘌呤的摄入,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如贝类、虾蟹等)、浓肉汤等。因为高嘌呤饮食会导致体内尿酸生成增加,而尿酸是引发痛风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都需要遵循低嘌呤饮食原则,例如对于喜欢吃海鲜的人群,要避免频繁食用高嘌呤的海鲜品种;对于上班族等久坐、运动较少的人群,更要注意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以减少尿酸生成,辅助消肿。 2.增加水分摄入 每天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建议每天饮水2000-3000毫升左右。充足的水分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减少尿酸在体内的潴留,从而有利于缓解脚踝肿的情况。对于不同人群,如儿童要保证适量饮水但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老年人要根据自身肾功能等情况适当调整饮水量,一般建议少量多次饮水。 四、就医评估与后续管理 1.及时就医 如果脚踝肿经过一般处理后没有明显缓解,或者痛风发作频繁、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血尿酸检测、关节超声等,以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痛风脚踝肿时更要及时就医,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痛风的治疗和肿胀的恢复,医生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诊疗。 2.长期管理 痛风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管理,包括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通过长期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从而减少脚踝肿等情况的发生。例如,患者需要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进行运动,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痛风发作,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运动方式和强度可有所不同,如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
2025-09-30 13: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