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强,男,副主任医师。从事风湿病临床工作17年。2003年获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型医学博士学位。
2006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完成博士后。在协和医院和人民医院期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各种风湿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皮肌炎/多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症、白塞病和系统性血管炎等(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对疑难病的诊断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
展开-
风湿病的症状早期症状
风湿病早期有多种症状表现,关节症状包括疼痛(不同风湿病疼痛特点不同,如类风湿关节炎对称性小关节持续疼痛伴晨僵,骨关节炎与活动相关、好发于负重关节)和肿胀(类风湿关节炎多因滑膜炎症增生致多关节肿胀,痛风性关节炎常突然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且局部红热);全身症状有发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约80%病程中发热、成人斯蒂尔病高热伴咽痛肌肉疼痛等)和乏力(如系统性硬化症早期常感乏力伴皮肤改变);皮肤症状表现为不同皮疹(系统性红斑狼疮面部蝶形红斑日晒加重,皮肌炎眶周紫红色水肿性红斑及Gottron征,银屑病关节炎伴银屑病样皮疹);肌肉症状有肌肉疼痛(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近端肌肉疼痛无力,风湿性多肌痛肩部等肌肉疼痛僵硬伴全身症状)。 肿胀:关节肿胀也是常见早期症状之一。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肿胀多因关节滑膜炎症、增生等导致,可累及多个关节,肿胀处皮肤温度可能稍有升高。痛风性关节炎早期也可出现关节肿胀,常突然发作,多累及第一跖趾关节,肿胀局部皮肤发红、灼热。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风湿病患者早期会出现发热表现,可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约80%在病程中会出现发热,热型多样,可为低热、中度热,也有呈高热者。成人斯蒂尔病以高热为突出表现,体温可骤升骤降,常伴有咽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乏力:很多风湿病早期患者会感觉全身乏力,精力不济。这可能与疾病导致的炎症反应、机体代谢紊乱等有关。例如系统性硬化症早期,患者常感乏力,同时可能伴有皮肤僵硬、变厚等表现,女性相对男性可能在发病上有一定差异,具体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紊乱对全身代谢等多方面的影响有关。 皮肤症状 皮疹:不同风湿病有不同的皮疹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出现面部蝶形红斑,位于双颊部和鼻梁部,呈对称性,日晒后可加重。皮肌炎患者会有眶周紫红色水肿性红斑,还可出现Gottron征,即手指关节伸面紫红色丘疹。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可伴有银屑病样皮疹,先有银屑病皮肤损害,后出现关节炎症表现。 肌肉症状 肌肉疼痛:风湿病可累及肌肉,导致肌肉疼痛。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早期就会出现近端肌肉疼痛、无力,表现为抬手困难、上下楼梯费力等。风湿性多肌痛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主要表现为肩部、骨盆带肌肉疼痛、僵硬,晨起时明显,可伴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2025-09-30 10:42:44 -
风湿病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吗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多部位的疾病且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其中常见类型,其有自身特点,风湿病还包括骨关节炎等其他类型,不同人群在风湿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情况不同,儿童、女性、老年人、有家族病史人群各有特点,需明确风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不是等同概念,了解它们关系有助于防治相关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点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累及关节滑膜,多发生在手、足小关节,呈对称性、侵袭性发展,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其发病与遗传、感染、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免疫学检查可发现类风湿因子等自身抗体阳性。 风湿病的其他类型 风湿病还包括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多种类型。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是关节软骨退变和骨质增生,好发于负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育龄女性,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出现面部红斑、口腔溃疡、关节痛等多种表现;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脊柱关节及骶髂关节,多见于青少年男性,有家族遗传倾向,可导致脊柱强直和畸形。 不同人群在风湿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情况 儿童 儿童风湿病相对较少见,但也有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属于儿童时期的风湿病类型,与成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所不同,儿童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调节不完善、感染等因素有关,需密切关注关节症状及全身表现,早期诊断和干预很重要。 女性 女性在一些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在育龄期女性中更为常见,激素波动可能影响自身免疫状态,从而增加发病风险。 老年人 老年人易患骨关节炎等风湿病,这与关节长期磨损、退变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退化,骨质增生等情况增多,生活方式如长期行走、负重等也会加重关节损伤,需要注意关节保护,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等。 有家族病史人群 有风湿病家族病史的人群,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遗传因素在一些风湿病的发病中起作用,这类人群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关注自身关节等方面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检查。 总之,风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不是等同的概念,类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病的一种具体类型,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正确认识和防治相关疾病。
2025-09-30 10:42:02 -
强直性脊柱炎的定义、病因及可能的不良后果是什么
强直性脊柱炎是好发于16-30岁青壮年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等部位并伴关节外表现属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范畴,遗传中HLA-B27起重要作用家族患病风险高,感染如肺炎克雷伯菌等可通过分子模拟诱发,免疫异常激活是关键,其不良后果有关节病变致脊柱等强直畸形活动受限外周关节受累,还有关节外表现如眼部病变可致视力损害、肺部病变致呼吸问题、心血管受累及心理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定义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属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范畴,好发于16~30岁的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二、病因 (一)遗传因素 遗传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与该病密切相关,约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呈阳性,家族中若有患病者,其他成员患病风险显著升高。 (二)感染因素 某些感染可能参与发病,例如肺炎克雷伯菌等与肠道、泌尿生殖道感染相关的病原体,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诱发异常免疫反应,从而引发强直性脊柱炎。 (三)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是发病关键,机体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失衡,导致炎症介质释放,持续攻击关节及周围组织,引起关节炎症、破坏等病理改变。 三、可能的不良后果 (一)关节病变相关后果 1.中轴关节受累:可导致脊柱强直、畸形,出现弯腰、驼背、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能力,如无法正常弯腰穿衣、洗漱等;骶髂关节受累可致腰骶部疼痛、僵硬,晨起或久坐后加重,活动后缓解不明显。 2.外周关节受累:可累及髋、膝、肩等外周关节,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影响肢体运动功能,降低生活质量。 (二)关节外表现相关后果 1.眼部病变:可引起葡萄膜炎、虹膜炎等,出现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视力永久性损害。 2.肺部病变:长期患病可出现肺上叶纤维化,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等,影响呼吸功能。 3.心血管系统受累:少数患者可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心血管病变,影响心脏正常功能。 4.心理健康影响:长期患病导致身体功能受限、生活质量下降,易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影响整体健康状态。
2025-09-30 10:41:44 -
血尿酸320μmol/L会引起痛风吗
血尿酸320μmol/L一般不直接引痛风,其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男性320μmol/L在正常范围,女性稍高,儿童320μmol/L明显异常,年龄增长、女性绝经前、长期高嘌呤饮食、缺乏运动、有肾脏病史及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者,均可能增加未来痛风风险。 从年龄角度看 对于儿童,血尿酸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儿童血尿酸一般低于成人水平,若儿童血尿酸达到320μmol/L则明显异常,可能提示存在嘌呤代谢相关疾病等问题,但与成人痛风的关联机制有所不同,儿童时期的尿酸异常可能为成年后痛风的发生埋下隐患。 成年人中,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功能可能会逐渐减退,对尿酸的排泄能力下降,若本身血尿酸处于320μmol/L(对于女性稍高情况),年龄增长可能会增加痛风发生的可能性。 从性别角度看 女性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血尿酸水平相对低于男性,当女性血尿酸达到320μmol/L时,相对男性更易因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尿酸代谢,增加痛风风险。而男性血尿酸320μmol/L在正常范围,但若有其他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可能逐渐发展为痛风。 从生活方式角度看 长期高嘌呤饮食的人群,即使血尿酸目前是320μmol/L,也可能因为持续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导致尿酸进一步升高,增加痛风发作风险。例如,长期每天大量食用海鲜的人,嘌呤摄入过多,尿酸生成增加,超过身体排泄能力后,就容易引发尿酸盐结晶沉积。 缺乏运动的人群,身体代谢减缓,尿酸排泄可能受到影响,若血尿酸320μmol/L,缺乏运动可能会促使尿酸水平进一步波动,增加痛风发生几率。比如长期久坐办公室、缺乏规律运动的人,尿酸排泄效率降低。 从病史角度看 若有肾脏病史的人,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本来就可能存在障碍,血尿酸320μmol/L时,相比没有肾脏病史的人,更易发展为痛风。因为肾脏疾病会影响尿酸从尿液中的排泄,导致尿酸在体内蓄积,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痛风。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这些疾病本身可能会影响尿酸代谢,若血尿酸320μmol/L,合并这些慢性疾病会增加痛风的发生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等情况,影响尿酸的代谢过程,使得尿酸更容易在体内潴留。
2025-09-30 10:39:47 -
系统性红斑狼疮痒吗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其发生与皮肤血管炎、皮肤干燥、自身抗体等机制相关,儿童、成年、老年患者出现瘙痒时各有特点及应对方式,需根据不同人群特点采取相应措施缓解瘙痒并规范治疗原发病。 瘙痒的发生机制 皮肤血管炎相关: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皮肤血管,引起血管炎。当皮肤血管发生炎症时,可能会影响皮肤的正常神经调节等功能,从而导致瘙痒。例如,研究发现皮肤血管炎相关的炎症介质释放等可能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瘙痒感觉。 皮肤干燥相关: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者一些治疗药物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皮肤干燥的情况。皮肤干燥会使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进而引发瘙痒。比如,长期服用某些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可能会影响皮肤的水分代谢,导致皮肤干燥瘙痒。 自身抗体相关: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可能会参与皮肤相关的免疫反应,引起皮肤的炎症反应等,从而导致瘙痒。例如,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相关的免疫病理过程可能会累及皮肤,导致瘙痒症状出现。 不同人群的瘙痒特点及应对 儿童患者: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出现瘙痒时,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更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皮肤状况。儿童皮肤较为娇嫩,瘙痒时可能会不自觉搔抓,需注意避免搔抓引起皮肤破损继发感染等。要保持儿童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儿童专用护肤品保持皮肤湿润等。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从根源上缓解瘙痒症状。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如果出现瘙痒,要注意避免过度搔抓皮肤,可以通过外用一些止痒的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来缓解症状。同时,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规范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如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控制病情活动,当病情得到控制时,瘙痒等症状往往也会有所减轻。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皮肤本身就处于退行性变化阶段,出现瘙痒时更要注意护理。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浴用品,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要考虑到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等生理功能减退的情况,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同时关注瘙痒症状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缓解瘙痒。 总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有可能出现瘙痒症状,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不同人群在应对瘙痒时需根据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2025-09-30 10:3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