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强,男,副主任医师。从事风湿病临床工作17年。2003年获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型医学博士学位。
2006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完成博士后。在协和医院和人民医院期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各种风湿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皮肌炎/多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症、白塞病和系统性血管炎等(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对疑难病的诊断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
展开-
年轻人为什么会得痛风
年轻人痛风的引发因素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代谢因素及其他因素。遗传因素使部分年轻人因基因变异致尿酸代谢异常易发病;饮食上高嘌呤饮食、过量饮酒会使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受影响从而引发痛风;代谢方面肥胖致胰岛素抵抗影响尿酸代谢,胰岛素抵抗也会干扰尿酸代谢致血尿酸蓄积;其他因素如缺乏运动使代谢减慢易引发痛风,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也会间接增加痛风发病可能。 一、遗传因素 痛风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若家族中有痛风患者,年轻人患痛风的风险可能增加。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基因变异会影响尿酸的代谢过程,如参与尿酸生成或排泄相关酶的基因发生突变,使得尿酸代谢出现异常,从而增加痛风发病的可能性。 二、饮食因素 高嘌呤饮食:年轻人往往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经常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像动物内脏(猪肝、猪肾等)、海鲜(生蚝、贝类等)、浓肉汤等。人体摄入过多高嘌呤食物后,嘌呤在体内代谢会产生大量尿酸,当尿酸生成量超出肾脏的排泄能力时,就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进而引发痛风。例如,长期频繁食用上述高嘌呤食物的年轻人,其血尿酸升高的概率显著高于饮食较为清淡的人群。 过量饮酒:年轻人中饮酒较为普遍,尤其是啤酒和高度白酒。酒精会影响尿酸的代谢,一方面,酒精在代谢过程中会竞争抑制尿酸的排泄;另一方面,酒精本身也能促进尿酸的生成。大量饮酒后,血尿酸水平容易急剧上升,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有研究显示,长期大量饮酒的年轻人痛风患病率明显高于不饮酒或少量饮酒的人群。 三、代谢因素 肥胖:现代年轻人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如运动量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多等,容易出现肥胖问题。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影响尿酸的代谢。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增多,会使尿酸的生成增加,同时脂肪组织还会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从而使血尿酸水平升高,增加痛风的发病几率。比如,体重指数(BMI)超过正常范围的肥胖年轻人,患痛风的风险比正常体重者高出数倍。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在年轻人中也较为常见,尤其是那些存在代谢综合征的人群。胰岛素抵抗会干扰尿酸的正常代谢途径,使得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蓄积,引发痛风。 四、其他因素 缺乏运动:年轻人普遍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长期久坐不动。运动不足会导致身体的新陈代谢减慢,包括尿酸的代谢。缺乏运动还可能引起体重增加,进一步加重尿酸代谢的紊乱,增加痛风的发生风险。 某些疾病影响:一些年轻人可能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间接增加痛风的发病可能性。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紊乱,可能会影响尿酸的代谢过程,使得血尿酸水平升高,容易并发痛风。
2025-09-30 11:31:34 -
风湿病早期症状怎么治疗呢
风湿病早期症状多样,不同类型表现有别,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合理休息活动、调节居住环境)和物理治疗(热敷、按摩),若非药物治疗无效需药物治疗,不同类型风湿病用药不同且需医生据患者情况制定方案,治疗需综合考虑制定方案,非药物治疗是基础,药物治疗要遵医嘱合理应用。 一、早期症状表现 风湿病早期症状多样,不同类型风湿病表现有所差异。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可能出现小关节(如手指、手腕关节)的晨僵,一般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且多个关节对称受累;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可能有面部红斑(蝶形红斑)、发热、关节痛等表现;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常出现下腰部疼痛、僵硬,尤其在早晨或长时间休息后明显,活动后可缓解。 二、非药物治疗措施 (一)生活方式调整 1.休息与活动:根据病情调整休息与活动量。急性期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防止关节进一步损伤;缓解期可进行适度的关节功能锻炼,如在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可进行温和的关节屈伸活动,像手指缓慢屈伸、手腕画圈等,有助于维持关节活动度,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关节负担。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进行游泳等对脊柱关节负担小且能锻炼脊柱活动度的运动。 2.环境调节:注意居住环境,保持居住环境干燥、温暖,避免潮湿、寒冷刺激,因为潮湿寒冷可能诱发或加重风湿病症状。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居住环境过于潮湿可能导致关节疼痛加剧。 (二)物理治疗 1.热敷:对于关节疼痛、僵硬的患者,可采用热敷的物理治疗方法。如用温水袋或热毛巾热敷疼痛关节,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关节僵硬和疼痛。不过,若皮肤有破损或感觉异常则不宜热敷。 2.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适度的关节周围按摩,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关节局部血液循环。但要注意按摩力度适中,对于有骨质疏松等情况的患者需谨慎操作,避免造成骨折等损伤。 三、药物治疗原则(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如果非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症状,可能需要药物治疗。不同类型风湿病用药不同,比如类风湿关节炎常用甲氨蝶呤等抗风湿药物;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强直性脊柱炎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等)改善症状。但药物使用需在医生严格评估病情后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用药方案,例如儿童风湿病患者用药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 总之,风湿病早期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的风湿病类型、患者个体情况等综合制定治疗方案,非药物治疗是基础,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2025-09-30 11:30:52 -
痛风疼起来怎么办
痛风发作时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快速缓解疼痛,药物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等,不缓解或有其他症状要及时就医,缓解后要饮食控制、多喝水、规律生活来预防及管理。 一、快速缓解疼痛的一般方法 1.休息制动: 当痛风发作疼痛时,首先要停止正在进行的剧烈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因为活动会加重关节的负担,导致疼痛进一步加剧。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是如此,比如年轻男性如果正在进行运动导致痛风发作,就应立即停止运动休息;女性在日常活动中突发痛风,也需尽快找地方坐下休息。 2.冷敷: 可以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疼痛的关节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多次冷敷。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轻局部的充血和肿胀,从而缓解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对于儿童等皮肤较为娇嫩的人群,冷敷时间可适当缩短,且要密切观察皮肤情况。 二、药物缓解方面 1.非甾体抗炎药: 像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有较好的消炎止痛作用。不过不同人群使用需注意,比如老年人可能存在胃肠道等方面的风险,使用时要谨慎;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这类药物来缓解痛风疼痛,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药物代谢等方面有差异。 2.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但它的副作用相对较多,如胃肠道反应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时要格外小心,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 三、就医相关情况 1.及时就诊的情况: 如果经过上述一般处理后疼痛仍不缓解,或者痛风发作频繁、疼痛剧烈、伴有发热等其他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例如,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痛风患者,痛风发作时疼痛严重且控制不佳,就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痛风的治疗和预后。对于儿童痛风患者,由于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一旦发作疼痛明显且持续不缓解,也应立即就医。 四、日常预防及后续管理 1.饮食控制: 痛风患者在疼痛缓解后,要注意饮食控制,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汤等。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需要遵循这一原则,比如男性如果平时喜欢吃海鲜,在痛风缓解后就要严格控制海鲜的摄入;女性如果有喝浓汤的习惯,也需要摒弃。 2.多喝水: 每天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2000-3000毫升左右,以促进尿酸的排泄。对于儿童,要根据其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饮水量,确保其能够摄入足够水分来帮助尿酸排泄,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饮水过多引起不适。 3.规律生活: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如年轻人要避免过度熬夜玩乐导致痛风复发风险增加;老年人也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有利于整体身体健康,降低痛风复发几率。
2025-09-30 11:30:17 -
手关节痒是什么原因
手关节痒的原因多样,包括接触性皮肤过敏、食物过敏累及手部、手部皮肤疾病(如湿疹、手癣)、系统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以及季节、职业因素等,接触过敏原、皮肤疾病、系统性疾病、季节变化和职业相关因素均可导致手关节出现瘙痒症状。 食物过敏累及手部:某些食物过敏可能会累及手部皮肤,包括手关节部位出现瘙痒。比如对海鲜、坚果等过敏的人,在过敏反应发生时,可能手关节部位也会有痒感。这是因为食物中的过敏原进入体内后,引发全身性的免疫反应,进而影响到手部皮肤。 手部皮肤疾病 湿疹:手部湿疹是常见的导致手关节痒的原因。内因如过敏体质等,外因如接触刺激物(肥皂、清洁剂等)、气候变化、精神因素等都可诱发。手部湿疹可发生在手部多个部位,包括手关节处,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瘙痒等,急性期可能有渗出,慢性期则皮肤增厚、粗糙。其病理基础是皮肤的炎症反应,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参与。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长期接触刺激性物质的人群(如家庭主妇等)发病率相对较高。 手癣:由皮肤癣菌感染手部皮肤引起,具有传染性。手关节部位可受累,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等,常伴有瘙痒。手癣的发生与密切接触癣病患者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有关。皮肤癣菌在手部皮肤定植后,繁殖生长,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瘙痒等症状。各年龄均可发病,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 系统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累及手部神经时,可导致手关节部位出现瘙痒等感觉异常。这是因为高血糖状态损伤了神经纤维,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导致感觉异常。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且病情控制情况与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甲状腺疾病可能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和神经功能,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包括手关节部位。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会干扰神经末梢的感觉传导等,从而引发瘙痒症状。不同性别均可发病,甲状腺疾病患者中部分会出现此类皮肤表现。 其他因素 季节因素:在季节交替时,温度和湿度变化较大,可能导致手关节部位皮肤适应不良,出现瘙痒。例如冬季空气干燥,手部皮肤容易缺水,引起干燥性瘙痒,手关节部位也可能受累。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不同,对皮肤的影响也不同,干燥寒冷的季节更易出现因皮肤干燥导致的手关节痒。 职业因素:某些特殊职业人群,如长期从事手部劳动且接触较多刺激性物质的工人等,手关节部位皮肤易受损,出现瘙痒。如建筑工人经常接触砂石、水泥等,手部皮肤容易受到刺激,引发瘙痒。职业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因素长期作用于手部皮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出现瘙痒症状。
2025-09-30 11:29:56 -
尿酸高就是痛风吗
尿酸高不等于痛风,尿酸高是痛风生化基础但非所有尿酸高者会得痛风,痛风诊断不单纯依尿酸高,尿酸高还会损害肾脏、心血管等,尿酸高人群需管理,一般人群要调整生活方式,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女性、有痛风病史者各有注意要点,一般人群需低嘌呤饮食、多饮水、适度运动,老年人要避影响尿酸代谢药物、精细饮食饮水,女性要关注内分泌对尿酸代谢影响,有痛风病史者要严格控尿酸水平并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及必要时用降尿酸药。 尿酸高与痛风的关系 尿酸高是痛风的生化基础:正常情况下,人体尿酸的生成和排泄处于平衡状态。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就会出现尿酸高。而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等部位时,才会引发痛风性关节炎等一系列症状。例如,有研究表明,约1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痛风。 痛风的诊断不单纯依赖尿酸高:痛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会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典型症状,同时在关节液中找到尿酸盐结晶或痛风石活检发现尿酸盐结晶才能确诊为痛风。 尿酸高的其他影响 对肾脏的损害:长期尿酸高可导致尿酸盐在肾脏沉积,引起尿酸性肾病,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减退等。例如,一些长期尿酸高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会逐渐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尿酸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尿酸高是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高可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机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尿酸高的人群管理 一般人群:对于尿酸高但未发生痛风的人群,需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控制尿酸水平。包括低嘌呤饮食,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在2000ml以上,以促进尿酸排泄;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尿酸水平波动。 特殊人群 老年人:老年人尿酸高时,要更加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同时,由于老年人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饮食和饮水管理上要更加精细,防止因尿酸高引发肾脏等更严重的问题。例如,老年人饮水时要少量多次,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 女性:绝经前女性尿酸高的风险相对低于男性,但绝经后风险增加。女性尿酸高时,除了常规的生活方式调整外,要关注自身内分泌变化对尿酸代谢的影响,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和关节等情况。 有痛风病史人群:这类人群尿酸高更容易诱发痛风发作,需要严格控制尿酸水平,将尿酸控制在360μmol/L以下(有痛风石者需控制在300μmol/L以下),以减少痛风复发的风险。要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尿酸药物。
2025-09-30 11: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