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强,男,副主任医师。从事风湿病临床工作17年。2003年获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型医学博士学位。
2006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完成博士后。在协和医院和人民医院期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各种风湿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皮肌炎/多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症、白塞病和系统性血管炎等(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对疑难病的诊断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
展开-
尿酸700多严重吗
尿酸700多明显高于正常范围,长期高尿酸血症会引发痛风发作、损害肾脏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发现后要调整生活方式,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评估病情,必要时用降尿酸药物治疗,特殊人群需特殊处理。 引发痛风发作:高尿酸血症时,尿酸盐结晶会在关节及周围组织沉积,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单个关节红肿热痛,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而且痛风容易反复发作,随着发作次数增多,会逐渐累及多个关节,还可能发展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出现关节畸形等问题。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痛风发作带来的影响有所不同,比如儿童痛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与遗传等特殊因素有关;老年人痛风发作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 损害肾脏功能:尿酸盐结晶可沉积在肾脏,引起尿酸性肾病,包括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等。急性尿酸性肾病常见于血尿酸急剧升高时,大量尿酸盐结晶在肾小管、集合管内沉积,导致急性肾衰竭,出现少尿、无尿等症状;慢性尿酸性肾病则会逐渐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导致肾功能减退,最终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等。对于有基础肾脏疾病的人群,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损害可能更为严重,因为原本受损的肾脏对尿酸代谢异常的耐受性更差。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水平升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人群。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的人群,本身心血管疾病风险就较高,再合并高尿酸血症,会进一步加剧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当发现尿酸700多时,首先要调整生活方式,包括低嘌呤饮食,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多饮水,保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以促进尿酸排泄;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因为肥胖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评估病情,必要时可能需要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肾功能、有无尿路结石等因素来决定。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孕妇,高尿酸血症的处理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很多降尿酸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主要以非药物干预为主,通过严格的饮食控制来管理尿酸水平;对于老年人,要注意在降尿酸治疗过程中监测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
2025-09-30 11:25:41 -
尿酸达到多少会痛风
一般男性血尿酸超420μmol/L、女性超360μmol/L为高尿酸血症,是痛风重要生化基础,非达此值即发痛风。血尿酸420-540μmol/L时部分人存诱因可发痛风,超540μmol/L发作风险增;不同人群有差异,女性绝经前、后及孕期等有别,老年人代谢降易升尿酸,不良生活方式、有痛风家族史或肾脏疾病者易致血尿酸高引发痛风。 血尿酸水平与痛风发作的关系 血尿酸轻度升高阶段:当血尿酸处于420-540μmol/L左右时,部分人可能只是处于高尿酸血症状态,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如果存在一些诱发因素,如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突然进食高嘌呤食物等,就容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例如,有研究表明,在血尿酸水平在480μmol/L左右的人群中,约有一定比例的人会在特定诱因下出现痛风的急性关节疼痛等表现。 血尿酸明显升高阶段:当血尿酸水平超过540μmol/L时,痛风发作的风险显著增加。此时,尿酸盐更容易在关节及周围组织中沉积,从而引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单个关节红肿、热痛,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等部位。 不同人群的差异 性别方面:一般女性绝经前血尿酸水平正常范围相对男性较低,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血尿酸水平会逐渐接近男性。所以对于女性来说,在血尿酸超过360μmol/L时就需要更加关注,因为其发生痛风的风险随着血尿酸升高而增加,而且女性在一些生理阶段如孕期、哺乳期等,血尿酸的代谢也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特殊监测。 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代谢功能逐渐下降,尤其是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升高以及发生痛风的概率会增加。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肾功能减退等,会影响尿酸的排泄,进一步导致血尿酸水平更容易升高,从而更易引发痛风。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长期大量饮酒(尤其是啤酒)、缺乏运动、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影响尿酸的代谢,使血尿酸更容易升高,进而增加痛风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酒精会影响尿酸的排泄,同时酒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物质也会干扰尿酸的代谢,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增加痛风发作的几率。 病史方面:有痛风家族史的人群,其体内尿酸代谢相关的基因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发生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风险比普通人群更高。此外,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由于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受损,也容易出现血尿酸升高,进而引发痛风。对于这类有基础病史的人群,需要更加严格地监测血尿酸水平,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预防痛风的发生。
2025-09-30 11:25:24 -
尿酸高是痛风吗
尿酸高是痛风发生重要生化基础但不等同,尿酸是嘌呤代谢终产物,正常有内源性和外源性来源,正常范围有界定,痛风因嘌呤代谢紊乱等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引发,部分高尿酸血症不痛风,部分痛风发作时血尿酸可正常,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特殊人群病史影响尿酸高和痛风,需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尿酸高与痛风关系。 尿酸高的定义及来源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正常情况下,人体尿酸的生成与排泄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体内尿酸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来源,内源性约占80%,由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和核酸分解代谢产生;外源性约占20%,是从食物中摄取的嘌呤经消化吸收后产生。正常男性血尿酸值约为150-416μmol/L,女性约为89-357μmol/L,当血尿酸水平超过正常范围上限时即为尿酸高。 痛风的发病机制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肾脏等部位而引起的一组疾病。当血尿酸水平过高时,尿酸盐结晶会在关节腔等部位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但有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能终身不发生痛风,而部分痛风患者在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水平可能在正常范围内,这是因为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机体的应激反应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检测结果。 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对尿酸高和痛风的影响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代谢功能逐渐下降,尤其是肾脏的尿酸排泄功能,老年人尿酸高和痛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例如,老年男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更容易出现尿酸代谢异常。 性别: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血尿酸水平一般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酸高和痛风的发生率接近男性。 生活方式:长期高嘌呤饮食(如大量食用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饮酒(尤其是啤酒)、缺乏运动、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尿酸高的风险,进而增加痛风的发病几率。例如,长期大量饮酒会影响尿酸的排泄,啤酒中含有较高的嘌呤,大量饮用啤酒是诱发痛风的常见因素之一;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导致尿酸生成增加和排泄减少。 特殊人群病史影响:有肾脏疾病病史的人群,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受损,容易出现尿酸高;有代谢综合征病史(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人群,也往往伴有尿酸代谢紊乱,增加了尿酸高和痛风的发生风险。 总之,尿酸高是痛风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尿酸高不等于痛风,两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面对尿酸高或疑似痛风的情况时,需要结合具体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2025-09-30 11:25:04 -
尿酸高早期的症状表现
尿酸高会经历无症状期、急性关节炎期、间歇期、慢性关节炎期及肾脏病变相关表现早期等阶段,各阶段有不同特点,如无症状期仅血尿酸高无明显症状,急性关节炎期多夜间突然发病、关节剧痛等,需关注并控制尿酸高以避免病情进展。 急性关节炎期 发作特点:部分尿酸高的人会进入急性关节炎期,多在夜间突然发病,起病急骤,关节剧痛。最常见的发作部位是第一跖趾关节,其次可累及足背、踝、膝、指、腕等关节。 年龄与性别因素:男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年轻人群如果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等,也可能在较年轻时出现急性关节炎发作。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喜爱吃海鲜、喝啤酒的年轻男性,就有可能在早期出现第一跖趾关节的急性红肿热痛等症状。 症状表现细节:发作时关节局部皮肤发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患者往往难以忍受,这种疼痛类似于刀割或咬噬样疼痛,一般在数小时内症状达到高峰。 间歇期 在急性关节炎发作缓解后,进入间歇期。此时期可能没有明显的关节症状,但血尿酸仍然高于正常水平。不过,部分患者可能会忽视这一阶段,若不加以控制,血尿酸会持续波动,随时可能再次引发关节炎发作。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在间歇期的表现差异不大,但如果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血尿酸控制不佳时,间歇期可能会缩短,更容易频繁复发关节炎。 慢性关节炎期 如果尿酸高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会逐渐发展到慢性关节炎期。此阶段关节会出现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表现。关节周围可能会形成痛风石,痛风石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形成的结节,常见于耳廓、关节周围及肾脏等部位。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长期尿酸高,关节损伤相对更严重,女性患者如果在绝经后血尿酸控制不佳,也较易进入慢性关节炎期,且痛风石形成的概率可能增加。例如,一些长期尿酸高且未规范治疗的老年患者,手指、膝关节等部位可能会出现畸形,影响日常的行走、抓握等活动。 肾脏病变相关表现早期 尿酸盐肾病:早期可表现为轻度蛋白尿、夜尿增多等。年龄较大的人群肾脏功能本身有一定减退,尿酸高对肾脏的损害可能更早出现症状。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的早期表现没有明显性别差异,但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尿酸高对肾脏的损伤会更明显,夜尿增多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整体健康状况。 尿酸性尿路结石:部分尿酸高早期可能会出现肾绞痛、血尿等尿路结石相关表现。如果结石较小,可能仅有镜下血尿;如果结石较大,会引起肾绞痛,疼痛较为剧烈,可放射至下腹、会阴等部位,年龄较小的人群如果存在尿酸高且有尿路结石形成危险因素,也可能出现相应症状,但相对少见。
2025-09-30 11:24:42 -
血清尿酸增高的症状有哪些
痛风根据病情发展分为无症状期、急性关节炎期、间歇期、慢性关节炎期和肾脏病变期。无症状期血清尿酸增高无明显症状;急性关节炎期多夜间突然起病,关节剧痛,有诱因;间歇期血尿酸仍高;慢性关节炎期多关节受累、畸形及痛风石形成;肾脏病变期有尿酸性肾病和尿石症表现。 急性关节炎期 发作特点:多在夜间突然起病,受累关节剧痛,最常见的部位是第一跖趾关节,其次为足背、足跟、踝、膝、腕、指、肘等关节。病情进展较快,数小时内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比如,一些长期高尿酸饮食、生活不规律的中年男性,可能在某次大量饮酒或进食高嘌呤食物后,夜间突发第一跖趾关节的剧烈疼痛。 诱发因素:过度劳累、受凉、关节损伤、饮酒、进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等都可能诱发急性关节炎发作。这是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平衡,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局部沉积,引发炎症反应。 间歇期 急性关节炎发作后,一般经数天或数周可自行缓解,关节功能恢复,但此期血尿酸仍处于增高状态。间歇期的长短因人而异,有的患者数月发作一次,有的患者数年发作一次。在间歇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但血尿酸持续增高会逐渐对身体其他器官产生影响。 慢性关节炎期 关节损害:若血尿酸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病情会进入慢性关节炎期,表现为多关节受累,关节肿胀、畸形、活动受限。例如,手指关节可能出现变形,影响手部的精细动作。这是由于尿酸盐结晶不断在关节及周围组织沉积,导致关节软骨、骨质破坏,以及周围组织纤维化和增生所致。 痛风石形成:血尿酸显著增高且病程较长时,可形成痛风石。痛风石是尿酸盐结晶聚集形成的结节,常见于耳廓、关节周围及肾脏等部位。痛风石大小不一,小的如芝麻,大的可如鸡蛋。痛风石破溃后,会排出白色尿酸盐结晶,创口不易愈合。其形成与长期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盐沉积密切相关,痛风石的存在进一步加重关节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肾脏病变期 尿酸性肾病:尿酸盐结晶在肾间质沉积,可引起慢性尿酸性肾病,表现为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出现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出现水肿、高血压、贫血等表现。这是因为尿酸盐结晶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肾脏对尿液的浓缩、排泄等功能异常。例如,一些长期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在病程较长后,逐渐出现肾功能的减退,出现一系列肾功能不全的相关症状。 尿石症:尿酸盐在肾脏、输尿管或膀胱内形成结石,称为尿石症。患者可出现肾绞痛、血尿等症状。尿石症的形成与尿酸排泄增多、尿液中尿酸浓度增高有关,尿酸结晶容易在泌尿系统中聚集形成结石,从而引起相应的泌尿系统症状。
2025-09-30 11: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