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强,男,副主任医师。从事风湿病临床工作17年。2003年获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型医学博士学位。
2006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完成博士后。在协和医院和人民医院期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各种风湿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皮肌炎/多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症、白塞病和系统性血管炎等(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对疑难病的诊断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
展开-
类风湿病人能吃三七粉吗
类风湿病人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食用三七粉,其有一定活血化瘀潜在作用,但不能替代规范治疗,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及孕妇等特殊人群需注意,食用需遵中医指导,且要严格配合类风湿关节炎正规治疗。 一、类风湿病人能否吃三七粉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食用三七粉。三七粉是由三七打成的粉,三七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等作用。有研究表明,三七中的有效成分可能对改善血液循环等有一定益处,但它不能替代类风湿关节炎的规范治疗。 二、从循证医学角度看三七粉对类风湿病人的影响 (一)活血化瘀方面的潜在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关节滑膜炎症、血管翳形成等病理改变,往往伴随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三七粉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一定机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在理论上可能对缓解因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关节不适有一定潜在帮助,但这需要更多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其确切效果及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协同或干扰关系。 (二)抗炎等作用的局限性 目前并没有足够证据表明三七粉能直接对抗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炎症反应。类风湿关节炎的核心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关节组织,需要规范的抗风湿药物等治疗来调节免疫反应,三七粉不具备主流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等调节免疫的关键作用。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一)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类风湿病人 如果类风湿病人同时合并有消化道溃疡等疾病,由于三七粉有一定活血化瘀作用,可能会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这类病人食用三七粉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后再决定是否食用。对于有出血倾向疾病的类风湿病人,更要避免随意食用三七粉,因为其活血化瘀可能加重出血风险。 (二)孕妇等特殊人群 孕妇属于特殊人群,类风湿关节炎的孕妇食用三七粉可能存在风险,因为三七粉的活血化瘀作用可能影响孕期的生理状态,增加流产等风险,所以孕妇及备孕女性不建议食用三七粉。 四、食用三七粉的正确方式及与类风湿治疗的配合 如果类风湿病人考虑食用三七粉,应在正规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综合评估病情、体质等情况来判断是否适合食用以及确定大致的食用方法等。同时,类风湿病人要严格遵循类风湿关节炎的规范治疗方案,按时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药物等,不能因为食用三七粉而忽视类风湿关节炎的正规医疗干预。
2025-09-30 10:36:42 -
双侧骶髂关节炎治疗方法是什么
双侧骶髂关节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运动锻炼、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理治疗(热敷、理疗)、手术治疗(骶髂关节融合术),需综合患者多方面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治疗中患者要积极配合定期复查。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肥胖患者应适当减重,减轻体重可降低骶髂关节的负重,从而缓解症状,一般体重指数(BMI)应控制在正常范围(18.5-23.9kg/m2)内。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骶髂关节受寒,寒冷可能会加重关节炎症。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但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因为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胃溃疡等。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柳氮磺吡啶等,适用于病情较严重或有外周关节受累的患者。柳氮磺吡啶可能通过影响免疫反应来改善骶髂关节炎的病情,但使用过程中需要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它可能会引起血液系统和肝肾功能的异常。 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患者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温度不宜过高,一般保持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控制热敷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 理疗:包括超声波治疗、红外线治疗等。超声波治疗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和炎症的消退,红外线治疗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这些物理治疗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参数。 手术治疗 骶髂关节融合术:适用于病情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通过将骶髂关节融合,达到消除疼痛、稳定关节的目的。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神经损伤等,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对于年轻患者,手术需谨慎考虑,因为融合关节可能会影响关节的活动度,而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可能更适合手术来缓解严重的疼痛症状。 双侧骶髂关节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5-09-30 10:35:37 -
未分化脊柱炎能治愈吗
未分化脊柱炎目前无法完全治愈,可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症状等,治疗方式有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和物理(运动、理疗)治疗,预后受早期干预和个体差异影响,儿童、女性、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缓解疼痛和炎症,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其能改善未分化脊柱炎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解热作用。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甲氨蝶呤等,部分研究显示对于病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甲氨蝶呤可抑制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嘌呤合成受抑,DNA、RNA及蛋白质合成减少,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 2.物理治疗 运动疗法: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维持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例如游泳,对未分化脊柱炎患者较为适宜,能在不负重的情况下锻炼全身肌肉,同时活动脊柱关节,大量研究证实游泳对脊柱关节病患者的功能改善和症状缓解有积极作用。 理疗:如热敷、红外线照射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二、疾病预后 1.影响预后的因素 病情早期干预情况:早期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能更好地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关节损伤等不良后果。若发病后未及时治疗,病情可能逐渐进展,出现脊柱强直等严重情况。 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不同,有些患者可能对药物治疗敏感,病情控制良好;而有些患者可能病情容易反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未分化脊柱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病需及时就医。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时要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物理治疗如适度的运动疗法可能更为重要,且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指标等。 2.女性患者:女性未分化脊柱炎患者在妊娠期间病情可能会有变化,一般妊娠可能不会使病情加重,但分娩后需注意病情复发等情况。在治疗用药方面,要考虑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药物。 3.老年患者:老年未分化脊柱炎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例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要注意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选择相对对心血管影响较小的药物或调整用药方案。
2025-09-30 10:34:58 -
痛风左脚痛了右脚又痛是什么原因
痛风患者左脚痛后右脚又痛主要与尿酸盐结晶的游走沉积及疾病进展、个体差异因素有关,生活方式上需低嘌呤饮食、保证水分摄入,治疗要控制血尿酸水平且药物使用遵专业医生指导,特殊人群有相应关注要点。 尿酸盐结晶的游走沉积 尿酸盐结晶的特性: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腔内形成后,当体内尿酸波动时,结晶可能会发生移动。痛风患者体内尿酸水平处于不稳定状态,血尿酸浓度的变化会促使尿酸盐结晶从一个关节向另一个关节迁移。例如,血尿酸突然降低时,原本沉积在左脚关节处的尿酸盐结晶可能会溶解并随着血液循环移动到右脚关节,在右脚关节处重新沉积,从而引发右脚疼痛。 关节结构与易感性:不同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会影响尿酸盐结晶的沉积。右脚关节与左脚关节在结构上有相似性,但具体的关节滑膜、软骨等组织对尿酸盐结晶的反应可能存在个体差异。一些患者的右脚关节可能本身存在一定的微环境因素,使得尿酸盐结晶更容易沉积并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发作。 疾病的进展因素 病情发展阶段:在痛风的进展过程中,疾病可能会从单一关节受累逐渐发展为多关节受累。如果左脚痛风发作后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可能会继续发展,尿酸盐结晶不断在不同关节沉积,从而出现右脚疼痛的情况。这是因为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体内的尿酸代谢紊乱情况进一步加重,尿酸盐结晶的形成和沉积范围扩大。 个体差异因素:不同患者的痛风病程和个体代谢情况不同。一些患者可能自身的尿酸代谢调节机制存在更明显的缺陷,使得尿酸盐结晶更容易在多个关节之间移动和沉积。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肾脏排泄尿酸功能的持续异常,导致尿酸在体内的平衡难以维持,进而使得痛风在多个关节间反复发作。 对于痛风患者出现多关节疼痛的情况,在生活方式方面,需要严格低嘌呤饮食,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尿酸排泄。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痛风患者,要更加关注其关节功能的保护,避免过度劳累和关节损伤;儿童痛风较为罕见,若出现类似情况需高度重视,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代谢异常等特殊病因。在治疗上,主要是通过药物等手段控制血尿酸水平,减少尿酸盐结晶的形成和沉积,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和个体差异。
2025-09-30 10:33:59 -
染发和日光浴是否会诱发风湿免疫疾病
染发中染发剂的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引发免疫紊乱致风湿免疫疾病,过度日光浴中紫外线可致免疫失衡,有风湿免疫疾病家族史等人群要避免频繁染发和过度日光浴,儿童、老年人、特殊生理阶段女性需注意相关防护,日常可通过均衡饮食等增强免疫力并定期体检。 一、染发与风湿免疫疾病的关联 (一)染发相关因素分析 有研究表明,染发剂中含有的某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例如,一些苯胺类染料等化学物质可能作为半抗原,与体内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从而激活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紊乱。对于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长期频繁染发可能增加患风湿免疫疾病的风险。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染发剂中化学物质的代谢能力不同,一般来说,儿童和老年人的代谢功能相对较弱,接触染发剂后更易受到化学物质的影响。女性可能由于其内分泌等生理特点与男性不同,在染发后免疫反应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 二、日光浴与风湿免疫疾病的关联 (一)紫外线的免疫调节作用 适度的日光浴可使人体皮肤产生维生素D等物质,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过度日光浴,尤其是长时间暴露在强紫外线下,紫外线可能损伤皮肤细胞,导致自身抗原暴露。紫外线还可能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的活性和功能,引发免疫失衡。不同年龄人群对紫外线的耐受和反应不同,儿童皮肤更娇嫩,长时间日光浴易导致皮肤损伤和免疫功能紊乱;老年人皮肤老化,对紫外线的防御能力下降,也更易因日光浴出现免疫相关问题。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生理阶段,自身免疫状态有所变化,日光浴对其免疫的影响可能与其他时期不同。 三、综合影响及应对建议 (一)风险人群的注意事项 有风湿免疫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尽量避免频繁染发和过度日光浴。儿童和老年人要减少不必要的染发以及避免长时间日光浴,儿童可通过穿着防晒衣物等方式防晒,老年人选择合适的防晒措施保护皮肤和免疫系统。女性在特殊生理阶段如孕期、生理期等,更要谨慎对待染发和日光浴,减少化学物质接触和紫外线暴露的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方式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因染发和日光浴引发风湿免疫疾病的可能性。同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关注自身免疫指标的变化,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可能出现的免疫相关问题。
2025-09-30 10: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