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强,男,副主任医师。从事风湿病临床工作17年。2003年获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型医学博士学位。
2006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完成博士后。在协和医院和人民医院期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各种风湿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皮肌炎/多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症、白塞病和系统性血管炎等(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对疑难病的诊断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
展开-
骨关节炎是风湿病的一种吗
骨关节炎属于风湿病范畴,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其他风湿病有区别也有联系,骨关节炎患者需注意保护关节,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发生退变,骨关节炎的患病率逐渐升高,老年人是骨关节炎的高发人群,这与关节长期磨损有关,年龄越大关节磨损积累越多。 性别因素:在绝经前女性骨关节炎患病率相对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关节炎患病率有所上升,这与激素对关节软骨代谢等的影响有关。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的关节过度使用(如运动员长期高强度训练导致关节过度磨损)、不正确的关节姿势等都可能增加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爬山、上下楼梯等会使膝关节承受较大压力,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 病史因素:既往有关节创伤史(如关节骨折、韧带损伤等)的人群,后期发生骨关节炎的几率相对较高,因为关节创伤会破坏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力学平衡,影响关节软骨等组织的修复和代谢,进而引发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与其他风湿病的区别与联系 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区别: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小关节,有晨僵、类风湿因子等自身抗体阳性等特点;而骨关节炎主要累及负重关节等,一般自身抗体阴性,病理改变主要是关节软骨退变等。 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区别:强直性脊柱炎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等中轴关节,有HLA-B27阳性等特点,主要病理改变是附着点炎;骨关节炎则主要是关节软骨退变等外周关节病变为主。 联系:它们都属于风湿病范畴,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有重叠表现或者共同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等,都需要进行规范的风湿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和进行合理治疗。 对于骨关节炎患者,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需要注意保护关节,避免过度劳累和损伤关节的行为。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要注意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维持骨骼健康;女性绝经后要关注激素变化对关节的影响,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关节保健等。
2025-09-30 10:09:28 -
痛风病人能吃鱼吗
痛风病人吃鱼需区别对待,含嘌呤低的鱼病情稳定期可适量吃,含嘌呤高的鱼急性发作期应避免且稳定期也不建议吃,儿童痛风病人吃鱼更严格需个性化饮食方案,老年痛风病人吃鱼要综合基础疾病情况,如合并糖尿病要注意烹饪方式和食用量。 一、含嘌呤低的鱼类 具体种类及嘌呤含量:像三文鱼、金枪鱼等部分鱼类属于含嘌呤较低的类型,每100克鱼肉中嘌呤含量通常在75毫克以下。 对痛风病人的影响:痛风病人在病情稳定期可以适量食用这类鱼。因为适量食用含嘌呤低的鱼类一般不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快速升高,从而减少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在痛风病情控制较好的情况下,每周适量食用1-2次含嘌呤低的鱼类,不会对血尿酸代谢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二、含嘌呤较高的鱼类 具体种类及嘌呤含量:比如沙丁鱼、凤尾鱼等属于含嘌呤较高的鱼类,每100克鱼肉中嘌呤含量往往超过150毫克。 对痛风病人的影响:痛风病人在急性发作期应避免食用含嘌呤较高的鱼类,因为此时食用会使血尿酸水平急剧上升,加重关节炎症,导致痛风症状加剧。在病情稳定期,也不建议食用这类鱼,以防诱发痛风急性发作。例如,有临床观察发现,痛风病人在急性发作期食用含嘌呤高的鱼类后,多数会出现关节红肿、疼痛等症状加重的情况。 特殊人群的情况 儿童痛风病人:儿童痛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在饮食上对于鱼的选择更加严格。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注意营养均衡,但对于含嘌呤高的鱼类绝对不能食用,含嘌呤低的鱼类也需要控制食用量,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以保证营养供给的同时避免诱发痛风发作。 老年痛风病人:老年痛风病人通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考虑吃鱼时,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例如,合并糖尿病的老年痛风病人,要注意鱼类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等会增加热量和糖分摄入的做法,尽量选择清蒸等健康的烹饪方式,并且控制食用量,因为过多的鱼肉摄入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同时也需要关注血尿酸水平的变化。
2025-09-30 10:07:39 -
尿酸高能吃鸡蛋吗
尿酸高人群可适量吃鸡蛋,因其为低嘌呤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及多种营养成分;食用时要注意烹饪方式,建议清蒸、水煮等,摄入量一般每天1个为宜,儿童、老年人尿酸高吃鸡蛋也需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调整,合理控制利于健康管理。 从营养角度看鸡蛋对尿酸高人群的益处 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每100克鸡蛋含蛋白质约13克左右,优质蛋白质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组织修复等至关重要。对于尿酸高人群来说,在遵循低嘌呤饮食原则的同时,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摄入是很有必要的,鸡蛋是提供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而且鸡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等,这些营养成分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等有着重要作用。 食用鸡蛋的注意事项 烹饪方式:建议采用清蒸、水煮等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等会增加油脂摄入的烹饪方法。因为尿酸高人群往往合并有代谢综合征等情况,过多油脂摄入不利于血脂等指标的控制,也可能间接影响尿酸的代谢。 摄入量:一般来说,尿酸高人群每天吃1个鸡蛋是比较合适的量。但如果同时合并有高脂血症等情况,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如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每天吃半个鸡蛋等,但总体要保证蛋白质等营养的合理摄入又不增加尿酸代谢负担。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尿酸高:儿童尿酸高相对较少见,多与遗传代谢等因素有关。如果儿童尿酸高需要吃鸡蛋,同样要注意适量,且要保证整体饮食的均衡,除了鸡蛋外,还需要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等,保证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同时避免高嘌呤食物的过多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等。 老年人尿酸高:老年人尿酸高时吃鸡蛋也需适量。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烹饪鸡蛋时要做得易于消化。同时,老年人往往还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吃鸡蛋时要综合考虑整体的饮食搭配,例如有糖尿病的老年人,要注意鸡蛋的摄入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要遵循总热量控制等糖尿病饮食原则。 总之,尿酸高人群可以吃鸡蛋,合理控制鸡蛋的摄入量和烹饪方式等对于尿酸高人群的健康管理是有益的。
2025-09-30 10:07:03 -
得了红斑狼疮能自愈吗
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不能自愈。系统性红斑狼疮因自身免疫系统紊乱,遗传、环境等多因素致发病,病情不规范治疗会逐渐进展累及多脏器;盘状红斑狼疮主要累及皮肤,部分皮肤损害不真正自愈,少数可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需及时就医规范治疗,生活中注意避免紫外线照射等,儿童患病进展可能更快需密切监测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发病机制: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如紫外线照射、某些药物等)、雌激素等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因素方面,有研究表明遗传易感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若家族中有亲属患该病,个体发病风险会增高;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肤细胞凋亡,抗原暴露,从而诱发免疫反应。 临床表现及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多种症状,如面部红斑(典型的蝶形红斑)、发热、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病情可累及肾脏、心脏、肺部等多个脏器。如果不进行规范治疗,病情会逐渐进展,脏器受损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危及生命。例如,肾脏受累可出现蛋白尿、血尿,进而发展为肾功能不全;肺部受累可能出现胸膜炎、肺炎等。 盘状红斑狼疮 发病情况与特点:盘状红斑狼疮主要累及皮肤,少数可累及黏膜。虽然部分患者的皮肤损害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有所缓解,但也不会真正自愈。其皮肤损害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盘状红斑,好发于头面部等暴露部位。如果不治疗,皮肤损害可能会持续存在,还可能出现病情活动,比如受到紫外线照射等诱因后,红斑会加重。而且,少数盘状红斑狼疮有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所以也需要进行规范的监测和治疗。 对于红斑狼疮患者,无论哪种类型,都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在生活中,要注意避免紫外线照射,外出时使用防晒霜、穿长袖衣物等;女性患者要注意避孕,因为雌激素可能会影响病情。儿童患红斑狼疮时,病情可能进展更快,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和规范治疗,家长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以及药物治疗可能带来的影响等。
2025-09-30 10:06:47 -
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原因有哪些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受遗传、感染、内分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遗传因素使其有特定基因亚型人群易发病;细菌、病毒感染可触发免疫异常;性激素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寒冷潮湿环境及吸烟也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可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相关。比如,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进而攻击自身组织,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发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中可检测到肺炎支原体的相关成分,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是触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因素。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也可能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例如,EB病毒感染后,可能会改变机体的免疫状态,使免疫系统出现紊乱,产生针对自身关节组织的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等,从而导致关节的炎症损伤,引发类风湿性关节炎。 内分泌因素 性激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在性别上有一定差异,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这与性激素有关,雌激素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在女性的生殖周期中,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免疫调节因子的分泌等。例如,在月经周期、孕期和更年期等不同阶段,雌激素水平波动,可能会改变机体的免疫平衡,使得女性在这些时期相对更容易受到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青睐。 环境因素 寒冷、潮湿环境: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关节容易受到寒冷刺激,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关节周围的组织代谢发生改变。同时,潮湿环境可能有利于一些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增加了感染的机会,进而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例如,在一些气候寒冷潮湿的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吸烟:吸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一个重要环境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多种有害物质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细胞功能异常,引发炎症反应。研究表明,吸烟者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比不吸烟者明显增高,而且吸烟量越大,患病风险越高。吸烟还可能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进展,使病情更容易加重和难以控制。
2025-09-30 1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