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强,男,副主任医师。从事风湿病临床工作17年。2003年获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型医学博士学位。
2006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完成博士后。在协和医院和人民医院期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各种风湿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皮肌炎/多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症、白塞病和系统性血管炎等(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对疑难病的诊断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
展开-
痛风羊肉能吃吗
痛风患者能否吃羊肉分情况,缓解期可少量吃(选清炖等方式且控量),急性发作期应严格限制;老年痛风患者要兼顾基础疾病和肝肾功能,年轻痛风患者要调整生活方式,总之需依痛风时期和个体情况决定,要遵循低嘌呤饮食原则把控食物摄入以控病情。 痛风缓解期 当痛风处于缓解期,血尿酸水平控制较为稳定时,可少量食用羊肉。此时机体的炎症反应相对平稳,适量摄入中嘌呤食物一般不会立即引发急性痛风发作。但仍需注意选择烹饪方式,建议采用清炖等方式,且避免加入高嘌呤的食材一起炖煮,同时要控制食用量,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 痛风急性发作期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关节会出现红肿热痛等明显炎症表现,此时应严格限制嘌呤摄入,避免食用羊肉等中嘌呤及高嘌呤食物。因为食用后可能会导致体内血尿酸水平迅速升高,加重关节的炎症反应,使痛风症状进一步恶化。 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痛风患者 老年痛风患者往往还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考虑羊肉食用问题时,除了遵循痛风患者嘌呤摄入的一般原则外,还需关注羊肉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若老年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应选择清淡的烹饪方式制作羊肉,避免加入过多盐分和油脂,以防血压波动。同时,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对尿酸的代谢能力下降,所以更要严格把控羊肉的食用量和食用时机。 年轻痛风患者 年轻痛风患者通常生活方式可能较为多样,如可能有熬夜、饮酒等不良习惯。在对待羊肉的食用上,除了遵循痛风饮食原则外,还应注意调整自身生活方式。在痛风缓解期可以少量食用羊肉,但要避免同时饮酒,因为酒精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同时,年轻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适当运动,以维持身体的代谢平衡。 总结 痛风患者能否吃羊肉不能一概而论,需根据痛风所处的时期以及自身的个体情况来决定。在饮食管理上,痛风患者应遵循低嘌呤饮食的总体原则,密切关注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合理安排食物的摄入,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痛风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2025-09-30 10:03:41 -
强直性脊柱炎是怎么发生的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与遗传、环境、免疫因素相关,遗传因素使后代患病风险高,环境因素中感染及寒冷潮湿可诱发,免疫因素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引发炎症等病理改变,多见于10-40岁青壮年,男性发病风险略高,有病史者复发风险高需密切关注治疗监测。 环境因素 感染因素:某些病原体感染可能参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研究发现,肺炎克雷伯杆菌等病原体与人体某些组织具有相似的抗原表位,当人体感染这类病原体后,免疫系统在攻击病原体时,可能会错误地攻击自身含有相似表位的组织,从而引发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比如,有研究表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肠道中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携带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其他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也可能增加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风险。寒冷潮湿的环境会影响人体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使得机体更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从而诱发强直性脊柱炎。例如,在一些常年气候寒冷潮湿的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免疫因素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是其发病的关键环节之一。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等会参与到异常的免疫反应中。例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体内处于过度表达状态,它们会导致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引起关节的炎症、破坏等病理改变,进而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在年龄方面,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10-40岁的人群,尤其是20-30岁的青壮年,这可能与该年龄段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以及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等多种因素相关。男性相对女性来说,发病风险可能略高一些,这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激素水平等因素有一定关联,比如男性可能在工作等方面承受更大压力,或者激素水平的差异影响了免疫系统的功能等。有强直性脊柱炎病史的患者,其再次发病的风险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更容易复发和加重,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和进行规范的治疗与监测。
2025-09-30 10:02:45 -
诱发强制性脊柱炎的因素是什么
强制性脊柱炎发病与遗传、感染、免疫因素相关,遗传因素中HLA-B27起重要作用且家族史会增发病风险;感染因素中肺炎克雷伯杆菌等细菌可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诱发免疫反应致病;免疫因素是关键,自身免疫紊乱致炎症,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其他自身免疫病病史人群易受影响。 感染因素 相关内容:某些感染可能诱发强制性脊柱炎。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等细菌感染被认为与强制性脊柱炎的发病有关。研究发现,强制性脊柱炎患者肠道中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携带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些细菌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累及脊柱等关节部位。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因感染上述细菌而增加患病风险。例如,儿童如果发生肠道的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若自身免疫遗传背景存在易感性,就可能在日后诱发强制性脊柱炎;女性在月经周期、怀孕等特殊生理阶段,免疫力可能会发生变化,此时如果发生相关感染,也更容易受到感染因素诱发强制性脊柱炎的影响。 免疫因素 相关内容: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在强制性脊柱炎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机体产生针对自身组织的免疫反应,攻击脊柱关节等部位的组织,引起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强制性脊柱炎的发生和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不同,例如青少年时期免疫系统处于快速发育和调整阶段,相对更容易出现免疫功能紊乱的情况;而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逐渐衰退,也可能因为免疫调节失衡而增加患病风险。性别方面,虽然男性患病风险相对较高,但女性在某些生理状态下,如更年期等,免疫功能的变化也可能影响强制性脊柱炎的发病。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免疫功能,使机体更容易受到免疫因素的影响而诱发强制性脊柱炎。有既往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如类风湿关节炎等,其发生强制性脊柱炎的风险也会增加,因为这类人群本身存在免疫功能的基础异常,更容易出现免疫紊乱导致强制性脊柱炎的发病。
2025-09-30 10:02:17 -
痛风能吃豆腐乳吗
痛风患者一般不建议过多吃豆腐乳,因其嘌呤含量中等偏上,急性发作期应避免,缓解期可少量食用但需关注身体反应,老年、女性痛风患者及有肾脏疾病的痛风患者食用时还有各自需注意的特殊情况,如老年要关注盐分、女性依自身代谢调整、肾疾患者防加重肾脏负担。 豆腐乳的嘌呤含量情况 豆腐乳中的嘌呤含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痛风患者如果大量食用,会使体内尿酸生成增加,进而可能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或者导致血尿酸水平难以控制。根据相关研究,每100克豆腐乳中嘌呤含量大约在150-200毫克左右,而痛风患者每日嘌呤摄入量需控制在150毫克以下较为适宜,所以从嘌呤含量角度考虑,痛风患者应谨慎食用豆腐乳。 不同病情阶段患者的具体情况 急性发作期: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关节红肿热痛明显,此时更要严格控制饮食,包括豆腐乳在内的高嘌呤食物都应避免食用,以免加重炎症反应,延长病情恢复时间。 缓解期:在痛风缓解期,患者血尿酸水平相对稳定,但仍需注意饮食。可以少量食用豆腐乳,但要密切关注食用后的身体反应,如果食用后出现血尿酸升高或者关节不适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就医调整饮食方案。 特殊人群痛风患者的注意事项 老年痛风患者:老年痛风患者往往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食用豆腐乳时除了要考虑嘌呤含量外,还需关注其中的盐分含量,因为很多豆腐乳较咸,过量摄入盐分可能会加重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所以老年痛风患者食用豆腐乳时应控制量,并且最好选择低盐款的豆腐乳。 女性痛风患者:女性痛风患者在生理周期等特殊时期,身体代谢可能会发生一定变化,对于嘌呤的代谢能力也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食用豆腐乳时更要谨慎,根据自身身体反应来调整食用量。 有肾脏疾病的痛风患者:痛风患者常伴有肾脏损害,而豆腐乳中的蛋白质等成分需要经过肾脏代谢,有肾脏疾病的痛风患者食用豆腐乳过多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所以这类患者更要严格限制豆腐乳的摄入量,必要时需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2025-09-30 10:02:02 -
痛风脚会肿吗
痛风发作时脚可能会肿,急性发作期受累关节迅速出现红肿热痛等表现,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刺激引发炎症致液体渗出增多;慢性期可能有慢性肿胀及痛风石形成。不同人群痛风脚肿有不同特点,长期高嘌呤饮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有痛风既往病史及基础病史者更易出现,出现疑似表现应及时就医处理。 痛风脚肿的表现及机制 急性发作期:往往突然起病,受累关节会迅速出现红肿热痛等表现,脚的多个关节都可能受累,比如第一跖趾关节最为常见,局部肿胀明显,皮肤温度升高,触痛非常剧烈,这是因为尿酸盐结晶沉积刺激关节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增多,从而出现肿胀。 慢性期:如果痛风长期控制不佳,也可能出现脚部的慢性肿胀,同时可能伴有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是尿酸盐结晶聚集形成的结节,会导致关节周围组织肿胀、变形等。 不同人群痛风脚肿的特点及应对 年龄方面:儿童痛风较为罕见,但如果儿童出现脚肿,也需要排除是否有尿酸代谢异常等情况导致的类似痛风表现;老年人痛风相对常见,老年人痛风脚肿时,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加注意休息、减少活动等。 性别方面:一般男性痛风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在绝经后痛风发病风险会增加,女性痛风脚肿时,在治疗和日常护理上基本与男性类似,但需要关注女性特殊的生理时期对尿酸代谢可能产生的影响。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嘌呤饮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是痛风的重要诱因,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的人更容易出现痛风脚肿,所以这类人群需要调整生活方式,低嘌呤饮食、戒酒等。 病史方面:有痛风既往病史的人,再次发作时脚肿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如果有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病史的话,尿酸排泄障碍,更容易导致尿酸盐在脚部沉积引发肿胀,这类人群需要更加密切监测尿酸水平,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总之,痛风发作时脚是有可能肿的,不同情况的人群在痛风脚肿的表现和应对上有各自的特点,一旦出现脚肿等疑似痛风的表现,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处理。
2025-09-30 10: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