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强,男,副主任医师。从事风湿病临床工作17年。2003年获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型医学博士学位。
2006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完成博士后。在协和医院和人民医院期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各种风湿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皮肌炎/多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症、白塞病和系统性血管炎等(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对疑难病的诊断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
展开-
痛风需要一直吃药吗
痛风是否需一直吃药分情况,急性期后无症状等可遵医嘱减药或停药,有痛风石等需长期服降尿酸药控尿酸,儿童、老年、女性痛风患者有特殊情况需特殊考量用药。 有痛风石或频繁发作时:对于已经出现痛风石或者痛风频繁发作(每年发作2次以上)的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来控制血尿酸水平。因为痛风石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形成的,只有持续将血尿酸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建议低于300μmol/L),才能促进痛风石的溶解,减少痛风的复发。如果停药,血尿酸水平回升,很可能导致痛风再次急性发作,甚至使病情加重,痛风石增大等。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痛风患者:儿童痛风相对少见,多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等相关。如果是儿童痛风患者,在治疗时需谨慎用药,长期用药的情况更要严格评估。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需要充分考量。在决定是否长期用药以及用药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儿童的病情严重程度、血尿酸水平、对药物的耐受情况等,同时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指标等。 老年痛风患者:老年痛风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考虑是否长期用药时,要权衡降尿酸药物与治疗基础疾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某些降尿酸药物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而老年人肾功能可能本身有所减退,需要选择对肾功能影响较小且能有效控制血尿酸的药物,并且要更频繁地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在控制痛风的同时,保障老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女性痛风患者:女性痛风患者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痛风发病率相对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发病率接近男性。女性痛风患者在用药时需要考虑月经周期、怀孕、哺乳等特殊生理阶段。例如,在怀孕和哺乳期间,药物的选择需要非常谨慎,因为一些降尿酸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的健康,所以在这些特殊阶段的用药调整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评估。
2025-09-30 09:56:32 -
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是持续疼吗
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通常具持续性特点,但存在个体差异,受炎症持续作用、病变进展影响,病情轻重、治疗干预等会致个体表现不同,需关注并规范治疗以应对疼痛持续性问题,不同因素会影响患者疼痛感知与病情发展,要采取个性化措施应对。 持续性的表现 炎症持续作用: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内存在慢性炎症反应。炎症因子持续刺激关节组织,如滑膜、软骨等,导致疼痛持续存在。研究表明,患者关节滑膜中会有多种炎症介质释放,像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这些介质不断作用于神经末梢,使得疼痛难以迅速缓解,呈现出持续的状态。 病变进展影响:随着病情的发展,关节会逐渐出现破坏,如软骨侵蚀、骨质破坏等,这一过程是渐进性的,会持续对关节产生不良刺激,从而让疼痛持续存在。在疾病早期,疼痛可能相对较轻且有一定波动性,但随着病情进展,持续性疼痛会愈发明显。 个体差异情况 病情轻重不同:病情较轻的患者,疼痛的持续性可能相对没那么显著,可能在活动后加重,休息时稍有缓解,但总体还是持续存在;而病情较重的患者,疼痛往往更持续且程度较剧烈。例如,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即使在静止状态下也会感觉到明显的关节疼痛,难以通过休息等方式完全消除。 治疗干预影响:经过规范治疗的患者,炎症得到一定控制后,疼痛的持续性可能会有所改善,但如果治疗不规范或病情控制不佳,疼痛的持续性依然存在。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更复杂,疼痛的持续性表现可能与年轻患者有所不同,需要更精细地评估和处理。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需要密切关注疼痛的持续情况,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减轻疼痛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会影响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病情的发展,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采取个性化的措施来应对疼痛的持续性问题。
2025-09-30 09:55:04 -
游泳对痛风有好处吗
游泳对痛风有益,能控体重、促血液循环排尿酸、护关节,游泳时要热身放松、选清洁水质、避过度疲劳,不同特殊人群游泳有相应注意事项,老年、女性及有其他基础病的痛风患者需分别留意安全、经期、咨询医生等情况。 游泳时的注意事项 热身与放松:游泳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比如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让身体适应即将到来的运动状态。热身可以使肌肉、关节得到准备,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游泳结束后,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慢跑、拉伸等,帮助身体从运动状态平稳过渡到休息状态,促进身体代谢产物的排出。 水质选择:应选择水质清洁的游泳场所。不清洁的水质可能会对皮肤和关节产生不良刺激,增加感染的风险,而痛风患者本身免疫力可能相对较弱,皮肤和关节的防护能力也需要格外注意。 避免过度疲劳:痛风患者游泳时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过度疲劳可能会导致身体代谢紊乱,反而不利于尿酸的控制。一般来说,每次游泳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较为适宜,具体时间可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特殊人群的情况 老年痛风患者:老年痛风患者在游泳时要特别注意安全,最好有家人或同伴陪同。选择水深合适、环境安全的游泳场所。由于老年人体力相对较弱,游泳时更要注意热身和放松的充分性,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因体力不支发生意外。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游泳。 女性痛风患者:女性痛风患者游泳时要注意经期的情况,如果在经期身体较为虚弱,应适当调整游泳计划。另外,女性在选择泳衣等装备时,要确保舒适,避免过紧的泳衣影响血液循环。 有其他基础疾病的痛风患者:如果痛风患者同时伴有心血管疾病等其他基础疾病,游泳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评估游泳是否适合以及运动的强度等。例如,对于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痛风患者,游泳时要严格控制运动强度,以不引起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为准。
2025-09-30 09:55:02 -
狼疮抗凝物是用来检查什么疾病的
狼疮抗凝物可用于检查易栓症相关疾病,易栓症患者中狼疮抗凝物阳性者静脉血栓等风险大增,女性妊娠等特殊状态下风险可能增加,有相关病史人群检测可评估血栓风险;狼疮抗凝物还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尤其系统性红斑狼疮,该患者中阳性率较高,阳性者病情相对重、血栓风险高,儿童患者阳性时需密切监测血管情况。 一、狼疮抗凝物用于检查易栓症相关疾病 狼疮抗凝物是一种自身抗体,主要用于检查易栓症相关疾病。易栓症是一类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原因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易于形成血栓的疾病。狼疮抗凝物阳性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的风险显著增加。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狼疮抗凝物阳性的人群中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远高于狼疮抗凝物阴性的人群。在女性中,由于生理特点等因素,狼疮抗凝物相关的易栓风险可能会有一定差异,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狼疮抗凝物阳性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胎盘血栓形成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如复发性流产等可能与狼疮抗凝物相关的易栓因素有关。对于有不良血栓事件家族史、有不明原因血栓形成病史等生活方式相关或有特定病史的人群,检测狼疮抗凝物有助于评估发生血栓的潜在风险。 二、狼疮抗凝物用于检查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情况 狼疮抗凝物还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SLE患者中,狼疮抗凝物的阳性率较高。一般来说,SLE患者中约有10%-30%可检测到狼疮抗凝物阳性。狼疮抗凝物阳性的SLE患者往往病情相对较重,更容易出现血管炎、雷诺现象等多种临床表现,并且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也高于SLE中狼疮抗凝物阴性的患者。在儿童SLE患者中,检测狼疮抗凝物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血栓风险也具有重要意义,儿童SLE患者出现狼疮抗凝物阳性时,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管情况等,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栓事件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
2025-09-30 09:54:08 -
狼疮会在夫妻间传染吗
系统性红斑狼疮不是传染病,不会在夫妻间传染,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因素(如紫外线照射、某些药物)及自身免疫反应有关,遗传使有易感性人群易发病,紫外线等环境因素可触发发病,自身免疫异常致攻击自身组织器官引发症状,狼疮患者需规范治疗并避免诱发因素,另一方无需担忧被传染但要关注自身健康。 遗传因素影响发病风险 遗传在狼疮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但不是说父母患病子女就一定会患病,只是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相对其他人在相同环境等因素下更易发病。例如,若家族中有狼疮患者,其一级亲属(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患狼疮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有所升高,但这不是传染导致的,而是遗传基因携带的易患倾向。 对于不同性别,女性患狼疮的概率相对高于男性,这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但这也不是传染相关的因素,而是自身内分泌等生理特点导致的发病风险差异。 环境因素触发发病 紫外线照射是常见的诱发狼疮发作或加重病情的环境因素之一。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的人群,尤其是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更易出现狼疮相关症状。比如在夏季紫外线强烈时,一些有狼疮遗传背景的人若不注意防晒,就可能诱发病情活动。 某些药物也可能诱发狼疮样综合征,如肼屈嗪、普鲁卡因胺等,但这不是传染,而是药物对个体免疫系统的特定作用。 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疾病发生 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产生过多的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如皮肤红斑、关节疼痛、肾脏损害等。这是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的结果,与传染毫无关系。 总之,狼疮不是传染病,不会在夫妻间相互传染。如果夫妻一方患有狼疮,另一方无需过度担忧被传染,但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若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检查。对于狼疮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注意避免上述可能诱发病情的因素,如避免过度紫外线暴露、谨慎使用可能诱发狼疮的药物等,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2025-09-30 09: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