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姚中强,男,副主任医师。从事风湿病临床工作17年。2003年获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型医学博士学位。

  2006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完成博士后。在协和医院和人民医院期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各种风湿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皮肌炎/多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症、白塞病和系统性血管炎等(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对疑难病的诊断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

展开
个人擅长
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治。展开
  • 痛风疼怎么办

    痛风的处理包括一般处理措施如休息制动、局部冷敷;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生活方式调整需饮食控制(避免高嘌呤食物、限酒、多饮水)、规律作息;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用药需谨慎、孕妇药物选择谨慎、老年人要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及生活方式调整的耐受性。 一、一般处理措施 1.休息与制动:急性发作期应让患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这样可以减少关节的活动刺激,缓解疼痛,例如痛风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等,此时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 2.局部冷敷:在发作初期可以使用冰袋对疼痛部位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多次冷敷。冷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炎性物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疼痛和肿胀,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等,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能有效缓解痛风急性发作时的疼痛症状,但有消化道溃疡等病史的患者使用需谨慎,因为可能会加重消化道负担。 2.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它可以抑制白细胞的趋化、黏附以及吞噬作用,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但该药副作用较多,如胃肠道反应等,使用时需密切关注患者反应。 3.糖皮质激素:对于不能耐受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它能迅速缓解疼痛,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如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三、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控制:患者应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限制饮酒,尤其是啤酒,因为酒精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建议多吃蔬菜、水果等低嘌呤食物,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量应在2000ml以上,以促进尿酸的排泄。 2.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因为劳累等因素可能会诱发痛风发作。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痛风相对少见,但如果发生,在处理时应更加谨慎。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在儿童中的使用需严格评估利弊,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措施,如休息、局部冷敷等,且需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孕妇:孕妇痛风发作时,药物选择需格外谨慎。非甾体抗炎药在妊娠晚期可能会影响胎儿循环等,应尽量避免使用;秋水仙碱也可能对胎儿有潜在风险;糖皮质激素在必要时可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同时要注重通过饮食等非药物方式来控制病情。 3.老年人:老年人痛风发作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肾功能损伤的风险,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和消化道情况;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要警惕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生活方式调整上要更加关注老年人的耐受性,如饮食控制要兼顾营养均衡等。

    2025-09-30 11:50:32
  • 痛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尿酸异常与痛风相关,其生成过多源于嘌呤代谢紊乱和食物摄入嘌呤过多,排泄减少与肾脏功能异常、药物影响有关,其他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因素等也会影响尿酸代谢从而增加痛风风险。 食物摄入嘌呤过多:长期大量食用高嘌呤食物,像动物内脏(肝、肾等)、海鲜(虾、贝类等)、浓肉汤等,会使外源性嘌呤摄入骤增,超出人体正常代谢和排泄能力,从而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增加痛风发病风险。比如,经常频繁食用这类高嘌呤食物的人群,相比饮食中嘌呤摄入少的人群,患痛风的几率明显更高。 尿酸排泄减少 肾脏功能异常: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当肾脏出现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会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肾脏的滤过功能或肾小管的重吸收、分泌功能发生障碍时,尿酸的排泄就会减少,导致血尿酸在体内蓄积。例如,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酸的滤过减少,同时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也可能出现异常,使得尿酸排泄量大幅降低,进而容易引发痛风。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会干扰尿酸的排泄过程。例如,噻嗪类利尿剂会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长期服用噻嗪类利尿剂的患者,如高血压患者长期使用氢氯噻嗪等药物时,尿酸排泄受到影响,血尿酸水平可能升高。另外,阿司匹林等药物在小剂量使用时也会抑制尿酸排泄,这也是需要关注的方面,一些患有心血管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要注意监测血尿酸情况。 其他因素 年龄与性别:一般来说,男性患痛风的几率高于女性,这与男性的生理特点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男性通常可能有更高的嘌呤摄入情况,而且激素水平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尿酸代谢。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代谢功能逐渐衰退,肾脏功能也可能有所下降,老年人患痛风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老年男性如果存在肾脏功能减退同时又有高嘌呤饮食等情况,就更容易患上痛风。 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的人,身体代谢速度相对较慢,尿酸排泄可能受到影响。另外,长期大量饮酒,尤其是啤酒,啤酒中含有较多嘌呤,而且酒精代谢会干扰尿酸排泄,是痛风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还有,肥胖人群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也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泄,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加,会影响尿酸的转运和代谢,从而增加痛风发病风险。比如,一个长期久坐、很少运动且体重超标的男性,同时又有经常大量饮酒的习惯,那么他患痛风的可能性就会显著增加。 病史因素:有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会影响机体的代谢紊乱,进而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泄;高血压患者在服用某些影响尿酸排泄药物的同时,自身疾病也可能对尿酸代谢产生间接影响。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紊乱,可能会导致嘌呤代谢异常,使得尿酸生成增加,同时肾脏功能也可能在糖尿病影响下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影响尿酸排泄,从而更容易并发痛风。

    2025-09-30 11:50:14
  • 人为什么会得风湿

    风湿性疾病的发生与遗传、感染、内分泌、环境等因素有关,遗传因素使有易感性人群易发病,细菌、病毒感染可诱发,女性因内分泌因素患病概率高,寒冷潮湿环境及化学物质接触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可能诱发风湿性疾病。比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风湿热密切相关。当人体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机体的免疫机制可能会出现异常反应。链球菌的某些成分作为抗原,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在攻击链球菌的同时,可能会交叉反应攻击自身组织,尤其是关节、心脏等部位的组织,从而引发风湿热相关的风湿性病变。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如果在生活中频繁接触到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源,如居住环境拥挤、卫生条件差等情况,就容易因感染该细菌而增加患风湿热等风湿性疾病的风险。 病毒感染:一些病毒感染也可能与风湿性疾病的发生有关。例如,EB病毒感染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能存在关联。EB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影响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导致免疫平衡失调,进而可能诱发自身免疫性的风湿性疾病。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受到病毒感染的影响,尤其是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老年人免疫功能逐渐衰退,相对更易受病毒感染的影响而增加患风湿性疾病的风险。 内分泌因素 女性患风湿性疾病的概率相对较高,这与内分泌因素密切相关。雌激素可能在风湿性疾病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在女性的月经周期、孕期、哺乳期等不同生理阶段,雌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例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较高。这可能是因为雌激素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细胞功能和免疫调节因子的分泌,从而影响自身免疫反应。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雌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会打破原本的免疫平衡,使得自身免疫性的风湿性疾病更易在女性群体中发生。 环境因素 寒冷、潮湿环境: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人体关节等部位容易受到影响。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潮湿环境则有利于一些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同时也可能影响关节周围组织的代谢。例如,在一些寒冷潮湿地区生活的人群,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比例相对较高。对于长期在户外工作或生活环境较差的人群,如建筑工人、渔民等,由于经常暴露在寒冷潮湿环境中,关节长期受到不良刺激,增加了患风湿性疾病的风险。 化学物质接触: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也可能引发风湿性疾病。例如,长期接触有机溶剂、重金属等化学物质的人群,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损伤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关节等组织。一些从事化工行业的工人,如果在工作中没有做好防护措施,长期接触相关化学物质,就可能增加患风湿性疾病的几率。不同职业的人群接触化学物质的机会不同,化工、橡胶等行业的从业者需要特别注意职业防护,以降低因化学物质接触导致风湿性疾病的风险。

    2025-09-30 11:49:53
  • 痛风能不能吃豆制品

    痛风患者可食用豆制品,不同豆制品嘌呤含量有别,痛风患者处于稳定期且血尿酸控制理想时可适量食用低嘌呤豆制品,急性发作期建议暂减摄入,不同人群如老年、年轻、女性痛风患者食用时需结合自身情况调整摄入量,病情稳定期适量食用低嘌呤豆制品可提供营养且安全。 一、豆制品中嘌呤含量情况 豆制品包括豆腐、豆浆等多种类型,不同豆制品的嘌呤含量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大豆本身属于中等嘌呤含量的食物,每100克大豆中嘌呤含量约为130-150毫克左右,但经过加工制成豆制品后,嘌呤含量会有所降低。例如,豆腐中嘌呤含量相对较低,每100克豆腐的嘌呤含量大约在20-30毫克左右;豆浆的嘌呤含量也不高,每100克豆浆中嘌呤含量约为10-20毫克。 二、痛风患者食用豆制品的相关研究依据 从循证医学角度来看,适量食用低嘌呤含量的豆制品通常不会对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产生明显不利影响。有研究表明,痛风患者在病情稳定期(血尿酸控制在相对理想水平,如低于360μmol/L),适量食用豆腐等低嘌呤豆制品是可以的。这是因为豆制品除了含有嘌呤外,还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痛风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此时还是建议暂时减少豆制品的摄入,以免可能对血尿酸水平产生一定波动,加重痛风症状。 三、不同人群食用豆制品的特殊情况 老年痛风患者:老年痛风患者往往同时可能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食用豆制品时,要注意整体的饮食搭配,控制豆制品的摄入量,避免因为过量食用豆制品导致嘌呤摄入过多。同时,要关注肾功能情况,如果老年痛风患者伴有肾功能不全,由于豆制品中的植物蛋白需要经过肾脏代谢,此时需要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来调整豆制品的食用量,一般建议适当减少豆制品摄入,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年轻痛风患者:年轻痛风患者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如经常熬夜、饮酒等,在食用豆制品时,要注意结合自身生活方式进行调整。在病情稳定期可以适量食用豆制品,但要避免同时大量饮酒,因为酒精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同时,年轻患者要保持良好的作息,合理运动,在食用豆制品时遵循适量原则。 女性痛风患者:女性痛风患者在生理周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的代谢情况可能会发生一定变化。在食用豆制品时,要根据自身血尿酸水平和身体状况来调整。一般来说,只要血尿酸控制良好,适量食用低嘌呤豆制品是可行的,但要注意避免在生理周期等身体较为敏感时期过量食用豆制品。 总之,痛风患者可以食用豆制品,但要根据自身病情处于急性发作期还是稳定期、个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是否伴有其他慢性疾病、肾功能情况等)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来合理调整豆制品的摄入量。在病情稳定期,适量食用低嘌呤含量的豆制品是安全的,还能为身体提供营养成分。

    2025-09-30 11:49:33
  • 痛风吃什么

    痛风患者需注意饮食,应多吃富含嘌呤低的谷类、蔬菜类、水果类食物,适量摄入低脂肪乳制品如牛奶、无糖酸奶,保证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水分摄入(合并肾脏疾病者需遵医嘱调整),还要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红肉、高嘌呤海鲜及酒类。 一、富含嘌呤低的食物 1.谷类:大米、小麦、玉米等谷类食物嘌呤含量低,是痛风患者主食的良好选择。以大米为例,每100克大米中嘌呤含量通常低于100毫克,能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等能量,且不会明显升高血尿酸水平。 2.蔬菜类:大部分蔬菜嘌呤含量较低,如白菜、黄瓜、冬瓜、菠菜等。像白菜,每100克白菜中嘌呤含量非常低,且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对于痛风患者维持肠道健康有好处。 3.水果类:水果一般属于低嘌呤食物,例如苹果、香蕉、梨等。苹果每100克中嘌呤含量较低,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不仅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痛风患者的身体有益。 二、低脂肪乳制品 1.牛奶:牛奶是低嘌呤的优质蛋白质来源,每100克牛奶中嘌呤含量较低。痛风患者适量饮用牛奶可以补充蛋白质,且不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大幅波动。对于乳糖不耐受的痛风患者,可以选择低乳糖或酸奶等替代品,但要注意选择不加糖的酸奶。 2.酸奶:无糖酸奶也是不错的选择,它在提供蛋白质的同时,其中的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不过,痛风患者在选择酸奶时要避免选择添加大量糖分的品种,以免影响血糖和血尿酸水平。 三、大量饮水 1.饮水量及方式:痛风患者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左右的水较为适宜。可以选择白开水、淡茶水等。饮水有助于促进尿酸的排泄,通过尿液将体内多余的尿酸排出体外,降低血尿酸浓度。建议少量多次饮水,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增加肾脏负担。例如可以每隔1-2小时饮用100-200毫升左右的水。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合并有肾脏疾病的痛风患者,饮水需根据肾功能情况适当调整。如果存在肾功能不全,饮水过多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此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控制饮水量。 四、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 1.肉类:动物内脏(如猪肝、猪肾等)、一些红肉(如牛肉、羊肉等)属于高嘌呤食物,每100克猪肝中嘌呤含量较高。痛风患者应尽量避免或限制食用这类食物,以免导致血尿酸水平迅速升高,诱发痛风发作。 2.海鲜类:某些海鲜嘌呤含量也较高,像沙丁鱼、凤尾鱼、生蚝等。以沙丁鱼为例,每100克沙丁鱼中嘌呤含量较高,痛风患者食用后容易使血尿酸升高,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所以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3.酒类:尤其是啤酒,啤酒中含有较多的嘌呤前体物质,饮用后会显著增加血尿酸水平,是痛风发作的重要诱因之一。白酒等其他酒类也应尽量避免,痛风患者应严格戒酒。

    2025-09-30 11:48:3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