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擅长: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化疗及生物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元波,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血液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血液病学系副主任。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首届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首届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第十届血液学分会委员。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北京市特聘专家。1996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内科血液学博士。同年,到北京同仁医院血液内科工作,先后担任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负责造血干细胞移植项目。2000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辛辛那提大( Cincinnati University)血液肿瘤科研修。2001-2006年在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基因治疗和肿瘤中心任博士后研究员,2007年后继续聘为该校研究员并考取美国医师资格证书。主要从事血液病基因治疗和血液肿瘤靶向治疗等临床前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发表在Cancer Research, Oncogene, P.N.A.S 等国际著名期刊并被广泛引用。2011年10月引进到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血液内科工作。主要成果:1.作为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内首例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已经存活17年,是存活时间最长的病人之一。2.证明肌肉注射腺相关病毒AAV1载体在治疗血友病动物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实验奠定基础。3.发现细胞表面HER2受体及ACK1非受体激酶在前列腺肿瘤发病中的关键作用,为新的靶向治疗新药的研制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4.首先证明治疗白血病的新药Dasatinib能有效抑制前列腺肿瘤细胞生长,为拓展该药的临床应用范围作出有益贡献。研究方向:1.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化疗及生物靶向治疗;2.血液肿瘤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3.肿瘤患者早期自身造血干细胞储存与移植的意义;4.风湿免疫性疾病对血液系统影响。展开
个人擅长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化疗及生物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诊治。展开
  • 铁蛋白正常值是多少

    铁蛋白正常值范围为15-200ug/L。铁蛋白属于体内储存铁的蛋白质,是衡量体内铁储存含量的关键指标。铁蛋白无论是偏低还是偏高,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铁蛋白偏低常见于多种情况,如因需铁量增加但铁摄入不足、存在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等,缺铁性贫血患者可通过食物和药物进行补铁治疗;铁蛋白偏高则常见于肝脏疾病或溶血性贫血等原因。如果是肝脏疾病导致,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保肝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若是恶性肿瘤,通常要依据病人实际状况选择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以及手术等。而若是由溶血性贫血引起,就需要去除病因,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还需进行脾切除术。建议铁蛋白值异常的患者尽快就医,明确病因后尽早开展治疗。 一、铁蛋白的作用: 1.铁蛋白是体内储存铁的蛋白质。 2.是判断体内铁储存含量的重要指标。 二、铁蛋白异常的影响: 1.铁蛋白偏低的情况: (1)常见原因包括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等。 (2)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进行食物和药物补铁治疗。 2.铁蛋白偏高的情况: (1)常见原因有肝脏疾病、溶血性贫血等。 (2)肝脏疾病需针对性治疗,如保肝药物或手术;恶性肿瘤需根据具体选择化疗、放疗等;溶血性贫血需去除病因并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行脾切除术。 总之,铁蛋白值的异常会给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应及时就医检查并明确病因,以便尽早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来改善身体状况。

    2025-08-07 15:45:16
  • 贫血的分类

    贫血可按病因和发病机制、严重程度、发生速度等分类,不同分类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有不同的应用,诊断和治疗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和营养。 1.按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包括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 失血相关性贫血:如急性失血后贫血、慢性失血后贫血。 2.按贫血的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贫血:血红蛋白(Hb)浓度为90~120g/L。 中度贫血:Hb浓度为60~90g/L。 重度贫血:Hb浓度为30~60g/L。 极重度贫血:Hb浓度<30g/L。 3.按贫血的发生速度分类: 急性贫血:病程在3个月以内。 慢性贫血:病程在3个月以上。 4.其他分类方法: 依据形态学特点分类:可分为正常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等。 依据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类:可分为增生性贫血和增生低下性贫血。 需要注意的是,贫血的分类方法还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有不同的应用。在诊断和治疗贫血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因素,明确贫血的类型和病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对于贫血患者,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如果贫血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接受正规的治疗。

    2025-08-07 15:40:36
  • 溶血型黄疸如何治疗

    溶血型黄疸需明确原发病因针对性处理如自身免疫性溶贫用免疫抑制剂等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避氧化性物质,利用蓝光或绿光照射使胆红素转化排出光疗时保护敏感部位,用肝酶诱导剂等药物需循证用药,新生儿溶黄疸密切监测调光疗等,成人溶黄疸有基础病要综合考虑调整方案并注重休息营养支持。 一、去除病因 明确引起溶血型黄疸的原发病因并针对性处理,若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应用免疫抑制剂等,若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则需避免接触氧化性物质等,通过终止溶血过程从根本上解决黄疸问题。 二、光疗 利用蓝光或绿光照射,使血液中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适用于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的溶血型黄疸患者,光疗时需保护患儿眼睛及会阴部等敏感部位,成人光疗也需注意防护相关部位。 三、药物治疗 可使用肝酶诱导剂等促进胆红素代谢,如苯巴比妥等,但其使用需基于循证依据,遵循合理用药原则,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评估是否适用及调整方案。 四、特殊人群处理 新生儿溶血型黄疸需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依据胆红素值动态调整光疗等治疗措施,因新生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要谨慎选择药物及控制治疗强度;成人溶血型黄疸若存在基础疾病,如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等,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治疗耐受性等的影响,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重休息与营养支持,保障机体基本代谢需求以利于病情恢复。

    2025-08-07 15:38:10
  • 白血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白血病发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因体内遗传物质特定异常致机体对白血病相关致病因素更敏感;环境因素中化学因素是长期接触苯等有机溶剂或不规范用化疗药可诱发,物理因素是长期暴露电离辐射会损伤细胞DNA、破坏骨髓造血微环境增加风险,生物因素是某些病毒感染可直接致T细胞恶变引发白血病或间接通过影响免疫系统增加发病风险。 一、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会增加白血病的发病风险,例如唐氏综合征患儿患白血病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这是因为其体内的遗传物质存在特定异常,使得机体对白血病相关的致病因素更易敏感。 二、环境因素 (一)化学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可诱发白血病,如长期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等有机溶剂,这类化学物质会干扰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分化,进而引发白血病;另外,某些化疗药物在长期或不规范使用时,也可能增加继发白血病的风险。 (二)物理因素 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环境中,如接受过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的照射,会损伤人体细胞的DNA,破坏骨髓造血微环境,影响造血干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增殖,从而增加白血病的发生几率。 (三)生物因素 某些病毒感染与白血病的发生相关,例如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感染,可导致T细胞发生恶变,引发T细胞白血病;此外,其他病毒感染虽然不一定直接导致白血病,但可能通过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等间接增加白血病的发病风险。

    2025-08-07 15:36:47
  • 两个都是O型血的夫妻生的孩子是什么血型

    两个O型血夫妻生育孩子一般为O型血,因O型血基因型为ii,父母均提供i基因致子女基因型为ii表现为O型血,特殊情况如血型变异等概率极低,且年龄、性别、夫妻特殊病史不影响此血型遗传规律。 一、血型遗传规律基础 人类的血型由基因决定,常见的血型系统是ABO血型系统。决定血型的基因有A、B、O三种,其中A和B是显性基因,O是隐性基因。每个人的血型由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分别来自父母双方。 二、O型血夫妻生育孩子的血型情况 1.父母基因组合分析 因为夫妻双方都是O型血,O型血的基因组成是隐性纯合子,即基因型为ii。 当父母双方都提供一个i基因时,子女的基因型只能是ii。 2.对应血型结果 基因型为ii时,孩子的血型表现为O型血。所以两个都是O型血的夫妻生的孩子血型一般是O型血。 三、特殊情况考虑 一般来说,按照ABO血型系统的遗传规律,两个O型血夫妻生育孩子为O型血是普遍情况,但在极其罕见的血型变异等特殊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表现,但这种情况发生概率极低。从年龄角度看,无论孩子处于婴儿、儿童还是成年阶段,血型遗传遵循上述规律;从性别角度,男女在血型遗传上没有差异,都是由父母的基因组合决定;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夫妻,只要双方血型基因组成是O型血的基因型,生育孩子的血型规律依然遵循上述ABO血型系统的遗传原理,不会因为病史而改变血型遗传的基本规律。

    2025-08-07 15:33:3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