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化疗及生物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诊治。
向 Ta 提问
-
再造生血片的功效
再造生血片具补肝益肾、补气养血功效针对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引发的血虚证,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通过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改善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能提升贫血患者外周血象及相关指标数值,孕妇需慎用,儿童一般不建议使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需谨慎评估、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且用药中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2025-09-22 13:30:04 -
淋巴瘤患者在未发病时与正常人的表现有何区别
淋巴瘤症状表现维度有原因不明持续难缓解的疲劳、无明显诱因6个月内体重降超10%需警惕、不明原因周期性或37.5~38.5℃持续低热;身体指标维度包含血常规可能淋巴细胞计数异常需综合判定、影像学经PET-CT等可能发现淋巴结代谢异常增高需结合临床其他表现。 一、症状表现维度 1.疲劳状况:正常人经适当休息后疲劳感可缓解,而淋巴瘤未发病时部分患者会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疲劳,且休息难以改善,此与肿瘤细胞激活免疫系统致能量过度消耗相关,老年人因基础健康状况更易忽视该表现,儿童则可能因活动量差异使疲劳感被误判为普通体能消耗。 2.体重变化:正常人维持稳定体重,淋巴瘤潜在患者可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减轻,如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10%,系肿瘤细胞代谢活跃致机体能量被大量消耗,长期高热量饮食人群出现体重骤降时需格外警惕,性别间无特异性差异。 3.发热表现:正常人偶发低热多因短期感染等因素,淋巴瘤未发病时部分患者可出现不明原因的周期性发热或持续低热,体温多在37.5~38.5℃,源于肿瘤细胞释放致热因子,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发热易被误判为普通感染而延误诊断。 二、身体指标维度 1.血常规异常:正常人血常规各项指标处正常范围,淋巴瘤潜在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细胞计数异常,如淋巴细胞比例或绝对值升高,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定,儿童因淋巴细胞比例本相对较高,鉴别时需更谨慎。 2.影像学差异:正常人无异常占位等影像表现,淋巴瘤潜在患者经PET-CT等检查可能发现淋巴结代谢异常增高,但早期可能不显著,女性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会影响影像学解读,需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分析。
2025-09-05 11:46:40 -
rh阳性(+阳性是什么意思
RH阳性(+)是一种血型系统的表示方法,表明红细胞表面含有RH因子。RH血型系统在输血和妊娠中有重要意义,RH阴性女性需特别关注,可咨询医生。医生会提供建议和监测,以确保母婴健康。 RH阳性(+)是什么意思? RH阳性(+)是一种血型系统的表示方法。在这种血型系统中,RH因子是一种常见的抗原。如果一个人的红细胞表面含有RH因子,那么他的血型就是RH阳性(+);如果红细胞表面没有RH因子,那么他的血型就是RH阴性(-)。 RH血型系统在输血和妊娠中具有重要意义。如果RH阴性的人接受了RH阳性的血液,可能会产生RH抗体。这些抗体可能会在以后的妊娠中攻击胎儿的RH阳性红细胞,导致RH血型不合的问题。 对于RH阴性的女性来说,如果她们的胎儿是RH阳性的,那么在怀孕期间需要特别关注。如果胎儿的RH阳性红细胞进入母亲的血液循环,母亲可能会产生RH抗体。这些抗体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攻击胎儿的红细胞,导致RH血型不合的问题。在严重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胎儿贫血、黄疸和其他问题。 如果您是RH阴性血型,并且正在备孕或已经怀孕,建议您咨询医生,了解更多关于RH血型不合的信息和建议。医生可以为您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监测,以确保您和您的胎儿的健康。 此外,如果您需要输血或进行其他医疗操作,医生会进行RH血型鉴定,并根据您的血型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血液和治疗方法。 总之,RH阳性(+)表示您的血型中含有RH因子,这是一种常见的血型类型。如果您对RH血型或其他相关问题有任何疑问,建议您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医疗人员,以获取准确的信息和建议。
2025-09-05 11:43:51 -
贫血的人吃什么补血最快
贫血患者可多吃富含铁、维生素C的食物及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同时避免茶和咖啡、高脂肪食物,还应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 1.食物选择: 富含铁的食物: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因此摄入足够的铁对于补血至关重要。富含铁的食物包括红肉、禽类、鱼类、豆类、绿叶蔬菜等。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因此同时摄入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提高补铁效果。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包括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青椒等。 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除了铁和维生素C,贫血患者还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营养素。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包括鸡蛋、牛奶、全麦面包、酵母等。 2.避免食物: 茶和咖啡:茶和咖啡中的咖啡因和鞣酸等成分可能会影响铁的吸收,因此贫血患者应该避免饮用过多的茶和咖啡。 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食物可能会影响铁的吸收,因此贫血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过多的高脂肪食物。 3.其他注意事项: 均衡饮食:贫血患者应该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避免过度节食:过度节食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足,从而加重贫血症状。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可能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加重贫血症状。 定期复查:贫血患者应该定期复查血常规等指标,以了解身体的恢复情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如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因此,在采取上述措施之前,贫血患者应该首先明确贫血的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对于严重的贫血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或其他治疗方法。
2025-09-05 11:41:07 -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怎么回事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指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其偏低的原因包括感染(某些病毒感染)、药物影响(如抗生素、抗甲状腺药物等)、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发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时要进一步检查(如病毒检测、骨髓穿刺等)、观察症状(是否有发热、乏力、易感染等)并遵医嘱治疗(根据病因,可能包括停止相关药物、治疗原发疾病等),总之,遇到此情况不要慌张,及时就医配合检查和治疗是关键。 一、什么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重要类型。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就是指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 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 1.感染 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 2.药物影响 一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甲状腺药物等,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从而使百分比偏低。 3.血液系统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可能影响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导致其百分比异常。 4.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破坏中性粒细胞。 三、发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怎么办 1.进一步检查 如果发现该指标偏低,医生通常会建议进一步检查,如病毒检测、骨髓穿刺等,以明确原因。 2.观察症状 密切观察是否有发热、乏力、易感染等症状出现。 3.遵医嘱治疗 根据具体病因,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可能包括停止相关药物、治疗原发疾病等。 总之,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时,不要过于慌张,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是关键。
2025-09-05 11: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