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化疗及生物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诊治。
向 Ta 提问
-
血常规检查是否贫血看哪个指标
血常规检查判断是否贫血主要看血红蛋白浓度(Hb),不同年龄段、性别、是否妊娠等有不同正常参考值,低于下限提示贫血,其浓度越低贫血可能越严重,长期素食、营养不良、有慢性疾病病史等人群易出现血红蛋白降低致贫血,孕妇需密切关注,因孕期贫血影响自身及胎儿发育。 血红蛋白浓度(Hb):是评估贫血的关键指标。不同年龄段、性别以及是否妊娠等情况,血红蛋白的正常参考值有所不同。例如,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一般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孕妇则在100~150g/L。当血红蛋白浓度低于相应年龄段和性别的正常参考值下限,就提示可能存在贫血。一般来说,血红蛋白浓度越低,贫血的程度可能越严重。对于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也有差异,如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110~160g/L,6~14岁儿童为120~150g/L等,若低于此范围同样需考虑贫血可能。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素食、营养不良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出现血红蛋白降低导致贫血;有慢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等原因,也较易发生贫血,此时通过监测血红蛋白浓度能及时发现贫血情况。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由于血容量增加等生理变化,更需密切关注血红蛋白浓度,因为孕期贫血可能影响自身健康及胎儿发育,若发现血红蛋白降低,需进一步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5-07-25 15:22:34 -
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缺铁性贫血会影响身体多个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严重影响健康,主要通过补充铁剂治疗,饮食调整和治疗原发病也很重要。预防方面,女性、儿童和老年人需注意补铁和饮食均衡。 1.影响身体发育:缺铁性贫血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智力发育迟缓等问题。 2.影响免疫系统:缺铁性贫血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使人容易感染疾病,如感冒、肺炎等。 3.影响心血管系统:缺铁性贫血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律失常、心脏扩大等问题。 4.影响消化系统:缺铁性贫血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导致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症状。 5.影响神经系统:缺铁性贫血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等问题。 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补充铁剂来纠正贫血。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的调整,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豆类等。此外,还需要治疗原发病,如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等。 在预防缺铁性贫血方面,女性应注意补充铁剂,尤其是在月经期间;儿童应注意饮食的均衡,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老年人应注意饮食的多样化,避免过度节食。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酸药、阿司匹林等,这些药物会影响铁的吸收。 总之,缺铁性贫血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一旦发现缺铁性贫血,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2025-07-25 15:20:32 -
白细胞wbc高怎么回事
WBC指的是白细胞,白细胞偏高既有可能是生理性原因导致,也有可能是感染、药物影响等因素引起,不同情况的处理方式各异,具体如下: 一、生理性升高: 1.白细胞生理性升高的情况包括剧烈运动后、处于寒冷环境时、情绪激动时、新生儿及儿童时期等。 2.这种偏高通常是轻度的,一旦外界相关因素消除,白细胞数量便会逐渐回归正常,所以无需特别治疗。 二、感染: 1.白细胞是身体的防御力量,能够抵御外界有害物质对身体的侵害。所以当有外来的毒素或细菌入侵身体时,为了应对就会调动白细胞,从而出现白细胞偏高现象,常见于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肠道感染等。 2.在明确具体病原体之前,临床上常常运用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头孢类(如头孢他啶、头孢呋辛等)、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三、药物影响: 1.在使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或者维生素B4等药物后,可能致使机体白细胞偏高。 2.一般这种情况无需干预,停药后通常可逐渐恢复。 此外,还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导致白细胞偏高,比如严重外伤等。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遵循医嘱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然后进行规范治疗。 总结提示:白细胞偏高的原因多样,包括生理性、感染和药物影响等,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
2025-07-25 15:18:49 -
白细胞下降什么原因
白细胞下降的原因众多,如感染、药物、免疫性疾病、骨髓抑制、放疗化疗等,应及时就医,接受详细检查和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此外,还应密切监测接受放疗化疗患者的血常规,及时处理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 1.感染: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可导致白细胞下降。例如,流感、肺炎等病毒性感染,以及伤寒、败血症等细菌性感染。 2.药物: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甲状腺药物、化疗药物等,可能会引起白细胞下降。 3.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导致白细胞被自身抗体攻击而减少。 4.骨髓抑制:某些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可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生成减少。 5.放疗、化疗:放疗、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可能会对骨髓造血细胞造成损伤,引起白细胞下降。 6.其他:某些恶性肿瘤、脾功能亢进、营养不良等也可能导致白细胞下降。 如果发现白细胞下降,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白细胞下降的发生。对于正在接受放疗、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常规,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
2025-07-25 15:17:46 -
肾性贫血的原因
肾性贫血原因多样,主要与肾脏病变致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相关,还因体内毒素抑制红细胞生成、铁代谢异常、营养不良,儿童肾性贫血受肾脏对造血微环境影响更复杂,老年肾性贫血常合并基础疾病且自身造血功能下降进一步加重。 此外,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内存在的一些毒素也会抑制红细胞的生成。例如,尿毒症毒素会干扰红细胞的生成过程,影响红细胞的存活时间等。同时,慢性肾脏病患者常伴有铁代谢异常,表现为铁利用障碍。一方面,患者可能存在铁摄入不足,另一方面,炎症状态下会导致铁调素水平升高,铁调素可抑制肠道对铁的吸收以及巨噬细胞释放铁,从而使机体处于相对缺铁状态,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进一步加重贫血。另外,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B、叶酸等造血原料,也会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正常功能,导致贫血发生。对于儿童肾性贫血患者,除上述因素外,还需考虑肾脏疾病对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造血微环境的影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脏功能受损对其造血相关的激素调节、营养物质代谢等影响更为复杂,可能会更显著地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发育;对于老年肾性贫血患者,往往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也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贫血的发生发展,且老年人自身的造血功能也随年龄增长而有所下降,进一步加重肾性贫血的程度。
2025-07-25 15: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