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强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创伤骨科、脊柱外科专业。长期从事骨科和急诊外科临床工作,在急诊常见的骨折、脱位患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从事骨科和急诊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创伤外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和严重多发创伤救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和独立完成骨科领域内常见和复杂疾患的治疗:髋、膝等关节置换技术;脊柱损伤、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患的诊治;微创接骨板、髓内钉技术治疗常见四肢及关节周围骨折;外固定架技术治疗严重开放性骨折、骨髓炎、肢体延长与肢体重建等;严重手外伤的诊治;运动系统损伤疾患的诊治,2017年首次引进微通道微创治疗跟腱断裂技术并获得满意临床效果;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上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认证的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课程证书,曾参与2008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工作。同时,坚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并在临床上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展开
个人擅长
创伤骨科、脊柱外科专业。长期从事骨科和急诊外科临床工作,在急诊常见的骨折、脱位患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跑步脚踝疼还能跑了吗

    跑步脚踝疼后能否继续跑需分情况看待,若只是轻微脚踝疼且经调整后无明显不适加重可尝试缓慢增加跑步量;若疼痛较明显伴肿胀淤血等损伤情况或有踝关节既往病史致疼痛,则不宜继续跑,需根据具体情况处理,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一、轻微脚踝疼可尝试调整后再跑 如果跑步时脚踝只是轻微疼痛,可能是运动强度稍大、准备活动不充分等原因导致。首先要评估疼痛程度,若疼痛不影响基本活动,可先停止当前跑步,采取一些简单措施。比如休息片刻,对脚踝进行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冰敷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同时检查鞋子是否合适,不合适的鞋子可能会导致脚踝受力不均而疼痛,更换合适的跑鞋后,可尝试缓慢、短距离慢跑,观察脚踝反应。如果短距离慢跑后脚踝无明显不适加重,可逐渐增加跑步量,但要注意跑步姿势正确,避免过度内翻或外翻脚踝。这种情况常见于经常运动但偶尔因临时因素导致轻微脚踝不适的人群,如年轻的健身爱好者等。 二、疼痛较明显时不宜继续跑 1.炎症或损伤较明显情况:若跑步后脚踝疼痛较明显,伴有肿胀、淤血等情况,可能是存在软组织损伤甚至韧带拉伤等。此时继续跑步会加重损伤,不利于恢复。比如脚踝出现明显肿胀,触碰疼痛加剧,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停止跑步,让脚踝得到充分休息。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处理方式有差异,年轻人相对恢复能力较强,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脚踝损伤恢复较慢,更应重视。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制动,可以使用弹性绷带适当包扎脚踝,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2.潜在疾病因素:如果本身有踝关节既往病史,如曾经有过踝关节扭伤未完全恢复,跑步后出现疼痛,可能提示旧伤复发或病情加重,此时绝对不能继续跑,需要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处理。例如有踝关节滑膜炎病史的人,跑步后脚踝疼痛,可能是滑膜炎复发,应停止跑步并就医。 总之,跑步脚踝疼后能否继续跑要根据疼痛程度、损伤情况以及个人自身状况综合判断,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帮助。

    2025-09-24 13:07:15
  • 颈椎病手麻会瘫痪吗

    颈椎病手麻多数积极治疗不会瘫痪,但病情严重未有效干预有瘫痪风险,其因颈椎病变压迫神经根致手麻,神经压迫持续加重或脊髓型颈椎病恶化可致瘫痪,应早期诊断治疗、改善生活方式预防。 一、颈椎病手麻的原因及一般情况 颈椎病手麻主要是由于颈椎病变(如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大多数颈椎病患者经过规范治疗,手麻症状可得到缓解,病情不会进一步发展至瘫痪。例如,轻度的神经根型颈椎病,通过休息、理疗、药物等保守治疗,多数患者症状能改善。 二、病情严重未干预时可能导致瘫痪的情况 神经压迫持续加重:当颈椎病变对神经根的压迫长时间得不到解除,神经损伤不断加重,可能会影响到肢体的运动功能等。比如,严重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持续压迫神经根及脊髓,随着病情进展,除了手麻,还可能出现肢体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导致瘫痪。一般在中老年患者中,如果本身有长期不良的颈椎姿势习惯,又没有及时就医治疗,这种风险相对较高。 脊髓型颈椎病相关情况:虽然手麻主要常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但脊髓型颈椎病也可能伴有手麻症状,且脊髓型颈椎病是更易导致瘫痪的类型。当脊髓受到压迫时,会影响脊髓的传导功能,若病情恶化,可能出现四肢瘫痪等严重后果。这类患者往往年龄较大,且颈椎退变较为严重。 三、预防手麻发展为瘫痪的措施 早期诊断与治疗:一旦出现手麻等颈椎病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颈椎X线、CT、MRI等检查明确病情。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采用颈椎牵引、针灸、推拿等理疗方法,或使用神经营养药物等进行治疗。比如,确诊神经根型颈椎病后,年轻患者可先尝试3-6个月的保守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等不良姿势。例如,每伏案工作1小时左右,应起身活动颈部5-10分钟。对于中老年人群,还应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寒加重病情。 总之,颈椎病手麻多数不会瘫痪,但需重视,及时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以避免病情恶化。

    2025-09-24 13:05:19
  • 骨髓炎的症状是什么呢

    骨髓炎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有疼痛、红肿热、功能障碍,全身有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可出现败血症表现,不同年龄段及有基础疾病患者症状有差异。 疼痛:急性骨髓炎发病初期局部会出现疼痛,开始可能是轻微的隐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剧。慢性骨髓炎也会有反复的疼痛,在活动或感染部位受到刺激时疼痛明显。例如儿童患急性骨髓炎时,可能会表现为肢体的哭闹不安,因为儿童无法准确表达疼痛,但会通过肢体动作等表现出不适。 红肿热:急性骨髓炎局部受累部位会出现红肿、发热的表现。感染部位的皮肤温度比周围正常皮肤高,外观发红且肿胀。以胫骨骨髓炎为例,胫骨部位会有明显的肿胀、发红和发热现象。 功能障碍:由于疼痛和局部炎症反应,患者会出现受累肢体的功能障碍。比如下肢骨髓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行走困难,上肢骨髓炎患者会出现手部活动受限等情况。慢性骨髓炎患者因为长期的炎症刺激和骨质破坏,功能障碍可能更为明显,可能会导致肢体畸形等情况影响功能。 全身症状 发热:急性骨髓炎常伴有全身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9℃以上,可呈持续高热或弛张热型。例如一些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儿,会突然出现高热,体温迅速上升。 全身不适:患者还会出现全身不适的症状,如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在急性骨髓炎发作时,患者整体状态较差,表现出乏力、虚弱等情况。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长期的发热、不适会影响营养的摄入和身体的正常代谢。 败血症表现(严重时):如果骨髓炎病情严重,可能会出现败血症的表现,如寒战、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这种情况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身上更容易发生,因为他们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感染容易扩散引发严重的全身感染症状。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症状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儿童的急性骨髓炎往往起病急,全身症状相对更明显;而老年人的骨髓炎可能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但局部症状可能会因为骨质的退变等因素而表现不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合并骨髓炎时,感染可能更难控制,症状也会更复杂。

    2025-09-24 13:03:16
  • 怎样诊断小儿髋关节脱位

    小儿髋关节脱位的诊断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病史询问关注年龄因素和家族史;体格检查有适用于6个月以内婴儿的Ortolani征、Barlow征,适用于幼儿和儿童的Trendelenburg征、Allis征;影像学检查中X线适用于6个月以上患儿,超声适用于6个月以内婴儿。 家族史:了解家族中是否有髋关节脱位的病史,因为该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体格检查 Ortolani征(弹入试验):适用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操作时患儿仰卧,髋关节和膝关节均屈曲90°,检查者一手握住患儿股骨远端,另一手拇指放在大腿内侧小转子处,其余四指放在大转子处,将大腿外展外旋,如果感觉到股骨头滑入髋臼的弹响,即为Ortolani征阳性,提示髋关节脱位。 Barlow征(弹出试验):同样适用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患儿仰卧,髋关节屈曲90°,检查者一手握住股骨远端,拇指放在大转子处加压,同时将大腿内收内旋,如果感觉到股骨头从髋臼内脱出的弹响,即为Barlow征阳性,也提示髋关节脱位。 Trendelenburg征(单腿站立试验):适用于幼儿和儿童。让患儿单腿站立,正常情况下对侧骨盆上升;如果患侧单腿站立时,对侧骨盆下降,即为Trendelenburg征阳性,提示髋关节不稳定或脱位。 Allis征(Galeazzi征):患儿仰卧,双髋双膝屈曲90°,对比两侧膝关节高度,患侧膝关节低于健侧,即为Allis征阳性,提示髋关节脱位。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小儿髋关节脱位的重要方法。对于6个月以上的患儿,骨盆正位X线片可显示股骨头骨骺发育情况、髋臼指数等指标。正常髋臼指数新生儿约为25°,1岁时约为20°,2岁时约为15°,如果髋臼指数增大,提示髋臼发育不良。同时可观察股骨头是否位于髋臼外上方,判断脱位的程度。 超声检查: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通过超声可以测量股骨头与髋臼的关系,观察髋臼的形态、股骨头的位置等,能够早期发现髋关节脱位或发育不良。

    2025-09-24 13:01:16
  • 横突骨折锻炼方法

    横突骨折不同阶段有相应锻炼方法,早期是等长收缩锻炼,中期是关节活动度锻炼,后期是全身功能锻炼,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注意疼痛情况,儿童锻炼家长要密切关注且保证环境安全。 横突骨折中期锻炼方法 关节活动度锻炼:骨折1-2周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可逐渐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若为腰椎横突骨折,可在卧床时进行腰部肌肉的轻度伸展活动,如屈膝屈髋后,将臀部抬起,使腰部离开床面,每次保持3-5秒,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3-4次。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活动度的把握不同,儿童的关节活动度锻炼更要轻柔,避免损伤未完全发育的关节结构;成年患者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适当增加活动幅度,但仍要以不引起骨折部位疼痛加剧为度。 横突骨折后期锻炼方法 全身功能锻炼:骨折3-4周后,骨折部位相对稳定,可逐步进行全身功能锻炼。包括散步等轻度有氧运动,开始时每次散步时间可控制在10-15分钟,每天1-2次,然后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散步时间和频率。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散步时要选择平坦、安全的场地,且要有人陪伴,避免摔倒;年轻患者则可以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如进行慢跑等,但要注意运动时间和强度的循序渐进,防止过度劳累影响骨折愈合和身体恢复。 锻炼时的注意事项 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无论是哪个阶段的锻炼,都要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和活动量。例如在进行腰部活动度锻炼时,不能一开始就过度弯曲或伸展腰部,要根据骨折愈合的具体情况,由医生评估后逐步进行。 注意疼痛情况:在锻炼过程中,如果出现骨折部位疼痛加剧的情况,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咨询医生。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骨折后锻炼时要注意监测血糖,因为锻炼可能会引起血糖波动,若出现低血糖等情况要及时处理;高血压患者锻炼时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骤升。 儿童特殊注意:儿童横突骨折锻炼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反应,确保锻炼方式适合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同时要保证锻炼环境安全,防止儿童在锻炼过程中发生意外。

    2025-09-24 12:59:1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