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骨科和急诊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创伤外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和严重多发创伤救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和独立完成骨科领域内常见和复杂疾患的治疗:髋、膝等关节置换技术;脊柱损伤、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患的诊治;微创接骨板、髓内钉技术治疗常见四肢及关节周围骨折;外固定架技术治疗严重开放性骨折、骨髓炎、肢体延长与肢体重建等;严重手外伤的诊治;运动系统损伤疾患的诊治,2017年首次引进微通道微创治疗跟腱断裂技术并获得满意临床效果;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上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认证的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课程证书,曾参与2008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工作。同时,坚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并在临床上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展开-
腱鞘囊肿一定要做手术吗
腱鞘囊肿不一定都要做手术,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处理方式,包括观察等待、非手术治疗(挤压法、穿刺抽吸)、手术治疗(适用情况及方式,手术有风险需综合多因素选方式)。 非手术治疗 挤压法:通过外力将囊肿挤破,让其内容物自行吸收。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复发概率,而且对于一些位置较深或结构特殊的囊肿可能不太适用。例如,发生在手腕背侧的较小囊肿,医生可以尝试用手挤压使其破裂,但儿童由于其身体发育尚未完全,骨骼、关节等结构相对脆弱,一般不首选挤压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穿刺抽吸:用注射器将囊肿内的液体抽出,然后可向囊内注射一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之后加压包扎。不过穿刺抽吸后也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对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下降,穿刺抽吸后恢复可能相对缓慢一些,需要更谨慎地进行术后护理,防止感染等并发症。 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当腱鞘囊肿较大,影响关节活动,或经非手术治疗复发,以及囊肿伴有疼痛等明显症状时,通常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囊肿较大已经严重影响手部精细动作,像经常需要用手进行书写、弹琴等活动的人群,若腱鞘囊肿影响了手部活动功能,就可能需要手术切除。 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腱鞘囊肿相对彻底,但也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如感染、损伤周围组织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手术操作需要更加精细,要充分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手术前需要更好地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手术相关风险,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等。 总之,腱鞘囊肿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囊肿的大小、症状、患者的年龄、职业等多种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并非一定要做手术。
2025-09-24 12:22:52 -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有哪些
骨质疏松症有多种表现,包括腰背部等部位疼痛,因骨量丢失等致疼痛,还会使老年人易发生;可致椎体压缩骨折,出现身高变矮、驼背,中老年女性绝经后更易;会增加骨折风险,轻微外力可致椎体、髋部、腕部等骨折,老年女性骨折风险更高;严重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致胸廓畸形,影响呼吸功能,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 身高变矮、驼背 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出现身高变矮、驼背等表现。椎体是支撑身体的重要结构,当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后,椎体高度降低,多个椎体压缩就会导致身高逐渐变矮,严重时可驼背畸形。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丢失加速,更容易出现身高变矮和驼背。例如,一些绝经后的女性会发现自己比年轻时身高有所下降,且背部逐渐弯曲。 骨折风险增加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骼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有椎体、髋部、腕部等。比如,老年人在日常活动中,如弯腰拾物、咳嗽等,可能就会发生椎体压缩骨折;髋部骨折则多在跌倒后发生,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对于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尤其是老年女性,由于骨量丢失更明显,骨折风险更高,需要特别注意预防跌倒等情况。 呼吸功能下降 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胸廓畸形,影响胸廓的活动度,进而引起呼吸功能下降。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例如,胸廓畸形会限制肺部的扩张和收缩,使肺通气功能受到影响,长期如此会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这种情况在长期患有严重骨质疏松且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中较为常见,需要关注呼吸功能的变化并及时进行干预。
2025-09-24 12:20:21 -
增高药有用吗哪种最好
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增高药有效,其原理未经充分验证,且可能含有未知成分或副作用。增高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不要依赖增高药,保持健康自信才是最重要的。 增高药一般是指具有促进身高增长作用的产品,但目前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任何增高药是有效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增高药的相关信息: 1.增高药的原理:增高药的宣传通常基于以下几种原理,如促进骨骼生长、增加生长激素分泌、改善营养吸收等。然而,这些原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科学验证。 2.生长发育的因素:身高的增长主要受遗传、营养、运动、睡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增高药并不能改变遗传因素,而且单纯依赖药物来增高可能会忽视其他重要的生长因素。 3.潜在的风险:一些增高药可能含有未知的成分或潜在的副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4.正确的增高方法:对于想要增高的人来说,以下方法是更可靠和健康的选择: 保持良好的营养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适量的运动,如篮球、跳绳、游泳等,可以刺激骨骼生长。 保证充足的睡眠,生长激素在睡眠时分泌较多。 避免过早接触烟酒等有害物质。 需要强调的是,身高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如果对身高有疑虑或担忧,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或健康专家,他们可以提供更准确和个性化的建议。 总之,目前没有一种增高药被证明是有效的,而且使用增高药可能存在风险。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营养摄入是促进身高增长和身体健康的关键。
2025-09-24 12:17:41 -
骨癌腿疼什么症状
骨癌腿疼症状多样,与多种因素有关,疼痛具持续性且夜间明显,局部有肿块、皮肤改变,还会导致功能障碍,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别。 疼痛特点: 持续性疼痛:不同于一般运动后可缓解的普通腿疼,骨癌导致的腿疼往往是持续性的,且会逐渐加重。儿童和青少年若出现无明显诱因的持续腿部疼痛,需高度警惕。例如,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若腿部疼痛持续不缓解,影响日常活动和睡眠,就可能是骨癌的信号。 夜间痛明显:很多骨癌患者会有夜间疼痛加剧的情况,这与白天注意力分散等因素有关。在睡眠时,机体对疼痛的感知更敏锐,骨癌引起的腿疼在夜间可能会比白天更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局部症状: 肿块:在腿部病变部位可能触摸到肿块,肿块的大小、质地等因骨癌的类型和发展阶段而异。如果是骨肉瘤,可能在腿部发现质地较硬、边界不清的肿块,且肿块会逐渐增大。 皮肤改变:病变部位皮肤可能出现温度升高、发红等情况。这是因为肿瘤生长迅速,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导致皮肤温度改变和色泽变化。 功能障碍: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腿部的运动功能会受到影响。例如,行走困难,可能出现跛行,这是因为腿疼导致患者不敢正常用腿行走。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跑动和跳跃等活动。同时,肌肉可能会出现萎缩,这是由于长期疼痛导致患者腿部活动减少,肌肉废用性萎缩。不同年龄的患者,功能障碍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会有所差异,儿童可能更侧重于影响其生长发育相关的运动功能,而成年人可能更侧重于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活动能力。
2025-09-24 12:10:28 -
颈椎病引起眩晕症的原因
颈椎结构异常可致椎动脉受压,包括颈椎骨质增生及颈椎间盘突出;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会致其功能紊乱,引发椎动脉痉挛或血管扩张调节失常;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也会改变,如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致脑部供血不足,不同人群因不同因素易出现上述情况,中老年人及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风险相对较高。 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间盘发生退变后,髓核突出可压迫周围组织,包括椎动脉。年轻人群若有颈部外伤史或长期低头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出现颈椎间盘突出。突出的椎间盘会占据椎动脉周围空间,导致椎动脉管腔狭窄,影响脑部供血,从而引发眩晕。 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 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颈椎病变可刺激颈部交感神经,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时,会引起椎动脉痉挛,使椎动脉血流减少;交感神经抑制时,血管扩张调节失常也会影响脑部血液供应。这种情况在长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的人群中更易发生,年龄上无明显严格界限,但中青年因生活节奏快、不良生活方式影响相对较多。 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流速度变化:颈椎病引起的颈椎结构改变会影响颈部动脉的血流动力学。例如,椎动脉血流速度可能减慢,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眩晕。在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时,可发现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与正常人存在差异。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发生颈椎病导致颈部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风险更高,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涉及,但中老年人因颈椎退变基础更易出现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
2025-09-24 12: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