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骨科和急诊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创伤外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和严重多发创伤救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和独立完成骨科领域内常见和复杂疾患的治疗:髋、膝等关节置换技术;脊柱损伤、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患的诊治;微创接骨板、髓内钉技术治疗常见四肢及关节周围骨折;外固定架技术治疗严重开放性骨折、骨髓炎、肢体延长与肢体重建等;严重手外伤的诊治;运动系统损伤疾患的诊治,2017年首次引进微通道微创治疗跟腱断裂技术并获得满意临床效果;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上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认证的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课程证书,曾参与2008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工作。同时,坚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并在临床上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展开-
腰椎盘突出有什么好的锻炼方法
腰椎相关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如游泳)、腰背肌锻炼(如小燕飞、五点支撑法)和拉伸运动(如腰部前屈后伸、侧屈运动),不同锻炼对不同人群有不同适用及作用,能帮助改善腰椎状况、增强腰背肌力量等。 一、有氧运动 1.游泳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游泳是非常好的锻炼方式。在游泳过程中,水的浮力能减轻身体自重对椎间盘的压力,同时游泳时脊柱能在水中得到较为充分的伸展。例如,自由泳和仰泳对腰部肌肉的锻炼较为均衡,能增强腰背肌力量,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5次游泳,每次30-60分钟,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患者均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游泳的强度和时间,体质较好者可适当延长时间和增加强度,但要避免过度疲劳。对于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的患者,游泳能在无负重的情况下有效改善腰部功能。 二、腰背肌锻炼 1.小燕飞 患者俯卧在床上,双臂放在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部、上肢和下肢慢慢向上抬起,形似飞燕。这一动作可以增强腰背肌的力量。一般每次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不同年龄的人群,如年轻人可适当增加每组的次数和组数,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适当减少;男性和女性在动作规范的前提下均可进行,但要注意避免腰部过度用力导致损伤;对于有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坚持小燕飞锻炼能有效预防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对于已经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坚持锻炼可促进康复。 2.五点支撑法 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2-3秒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做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该方法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患者都较为适用,年龄较大者可适当降低动作幅度和频率,年轻且生活方式较健康者可适当增加强度;对于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椎的稳定性。 三、拉伸运动 1.腰部前屈后伸运动 患者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叉腰,然后缓慢做腰部前屈和后伸动作。前屈时,尽量让手指触及地面,后伸时尽量向后仰。每次前屈和后伸可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一般不建议进行此运动,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幅度;男性和女性均可进行,但要注意动作缓慢平稳;对于久坐导致腰部紧张的人群,能有效缓解腰部肌肉紧张;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疼痛缓解期可适当进行,有助于改善腰部柔韧性。 2.腰部侧屈运动 患者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叉腰,然后缓慢向左侧和右侧进行侧屈运动,侧屈时尽量让手部触及同侧下肢外侧。每次侧屈保持5-10秒,左右各重复10-15次。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不建议进行;不同性别均可进行;对于长期姿势不良的人群,可改善腰部两侧肌肉的平衡;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合适的阶段进行可增加腰部的活动度。
2025-09-22 20:58:09 -
手指滑膜炎怎么治疗
手指滑膜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如冷敷热敷)、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手术治疗(保守无效、病情严重时考虑,需考虑不同人群特点)和康复锻炼(早期适度、后期渐增强度难度且长期坚持、个体化)。 一、一般治疗 休息制动:让手指充分休息,避免过度使用受伤手指,减少手指的活动量,例如减少长时间打字、握持物品等动作,给滑膜炎的恢复创造良好的局部环境,尤其对于因过度使用手指导致滑膜炎的人群,如长期从事手工劳作的人更为重要。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避免其进行过度的手指玩耍活动,防止加重病情。 物理治疗 冷敷:在滑膜炎急性发作期,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对患指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轻炎症反应和肿胀。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皮肤敏感度较高的人群,更要严格控制冷敷时间和温度。 热敷:在急性期过后,可采用热敷,如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温度以40-50℃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炎症吸收。不过,对于有皮肤破损或感觉迟钝的人群,如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出现手指滑膜炎时,要谨慎使用热敷,防止烫伤。 二、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但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不良影响的药物,一般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外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可能存在的胃肠道刺激等风险,需密切关注有无腹痛、黑便等情况。 三、手术治疗 适应证:如果手指滑膜炎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病情严重影响手指的功能,如出现明显的关节畸形、活动严重受限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当滑膜炎导致滑膜增生肥厚严重,影响关节正常结构和功能时,可能需要进行滑膜切除术等手术。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滑膜切除术等。手术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儿童患者,手术要非常谨慎,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收益,因为儿童手指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老年人进行手术时,要考虑其身体的耐受能力和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等,确保手术安全。 四、康复锻炼 早期康复锻炼: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进行适度的手指康复锻炼,如缓慢的手指屈伸活动等。开始时活动幅度要小,频率要低,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幅度。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帮助其进行简单的手指康复活动,以防止手指关节僵硬。老年人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损伤加重。 后期康复锻炼:随着病情的好转,可逐渐增加康复锻炼的强度和难度,如进行手指的抓握训练、力量训练等,以恢复手指的正常功能。康复锻炼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同年龄、不同基础健康状况的人群在康复锻炼的具体方式和强度上要有所调整,遵循个体化原则。
2025-09-22 20:55:24 -
腰椎间盘突出用仙草活骨膏有用吗
仙草活骨膏对腰椎间盘突出作用不明确且不能替代正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正规治疗有非手术(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使用仙草活骨膏要注意过敏人群、皮肤破损处,及与其他治疗配合,应遵循正规医疗评估和综合治疗原则。 一、仙草活骨膏对腰椎间盘突出可能的作用机制 目前并没有足够充分且被广泛认可的大规模循证医学证据确凿表明仙草活骨膏能确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从一般的药物作用原理推测,部分外用膏药可能通过局部的温热刺激、药物成分的渗透等起到一定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作用。但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这一疾病,其核心问题是突出的椎间盘对周围神经等组织的压迫等病理改变,单纯依靠外用膏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椎间盘突出的结构异常问题。 二、腰椎间盘突出的正规治疗方式 1.非手术治疗 卧床休息:对于初次发作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卧床休息是重要的基础治疗。一般需要严格卧床3-4周,之后可佩戴腰围逐渐下床活动。年龄方面,各年龄段患者均可采用,但老年患者需注意卧床期间的并发症预防,如肺部感染、压疮等。生活方式上要避免腰部过度活动和负重。 物理治疗:包括牵引、按摩、推拿、热敷等。牵引可以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按摩推拿等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暴力操作导致病情加重。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接受物理治疗时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力度等。例如年轻体力较好的患者可能能耐受相对较强的牵引力度,但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则需谨慎选择物理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和可能的不良反应,比如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格外谨慎。 2.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出现神经压迫症状进行性加重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手术方式有传统的开放手术以及微创手术等。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有所不同,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恢复可能较慢,需要更精心的护理和康复指导。 三、使用仙草活骨膏的注意事项 1.过敏人群:部分患者可能对仙草活骨膏中的某些成分过敏,使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无论年龄、性别,在使用前最好先在小面积皮肤上进行试用,观察有无过敏现象。如果有过敏史的患者更要避免使用。 2.皮肤破损处:皮肤有破损、溃疡等情况时禁止使用仙草活骨膏,防止药物刺激加重皮肤损伤,各年龄段患者均需注意这一点。 3.与其他治疗的配合:如果正在同时进行其他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式,使用仙草活骨膏时需咨询医生,避免药物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等情况。例如正在使用其他内服药物时,要考虑仙草活骨膏的成分是否会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总体而言,仙草活骨膏对腰椎间盘突出的作用并不明确且不能替代正规的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案,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处理应遵循正规的医疗评估和综合治疗原则。
2025-09-22 20:53:01 -
小儿手指骨折的特点
小儿手指骨折有其解剖结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特点,解剖结构上骨质软、骨皮质薄等;受伤机制多因意外且青枝、撕脱骨折常见;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疼痛等且全身反应相对轻;诊断靠X线及临床查体;治疗以保守为主,固定时注意松紧等且康复要适当锻炼及观察。 受伤机制特点 外力特点:小儿手指骨折多因玩耍时的意外损伤所致,如被重物砸到、手指被门夹到等。由于小儿好动且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手部活动频繁,受到相对较小的外力就可能发生骨折。比如在攀爬过程中手指被卡住,施加的力量虽不一定很大,但因小儿骨骼的特性易引发骨折。 骨折类型特点:小儿手指骨折以青枝骨折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小儿骨骼韧性好,受到弯曲外力时,骨质不完全断裂,就像青嫩的树枝被弯曲后部分折断一样。另外,撕脱性骨折也时有发生,这与小儿关节周围的韧带相对较薄弱,在受到突然的牵拉外力时,容易导致韧带附着处的骨质被撕脱有关。 临床表现特点 局部症状:小儿手指骨折后局部会出现肿胀、疼痛,小儿往往会表现出哭闹不安、拒绝使用受伤手指等情况。由于小儿不能准确表述疼痛部位,家长需仔细观察手指的外观,看是否有畸形、异常活动等情况。例如骨折处可能出现轻度的弯曲畸形,与正常手指形态不同。 全身反应:一般来说全身反应相对较轻,但如果骨折较为严重,也可能出现一定的应激反应。不过总体上不像成人骨折那样全身症状明显,这是因为小儿的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密切关注骨折相关的全身影响。 诊断特点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小儿手指骨折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小儿骨骼的特殊性,在拍摄X线片时需要注意固定小儿手部,以获得清晰准确的图像。对于一些青枝骨折,早期X线可能显示不够明显,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动态观察,必要时可在1-2周后复查X线,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骨折处可能会出现更明显的骨痂形成等改变从而有助于明确诊断。 临床查体:医生通过详细的手部查体来判断是否有骨折,包括触摸手指判断有无压痛、异常活动等情况。由于小儿配合度可能较差,医生需要耐心且轻柔地进行查体,同时结合小儿的受伤史来综合判断。 治疗特点 保守治疗为主:对于大多数小儿手指骨折,尤其是青枝骨折等相对较轻的情况,多采用保守治疗。可通过手法复位,利用小儿骨骼的可塑性,较易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然后使用小夹板或石膏进行外固定。外固定时要注意松紧度合适,既要保证固定效果,又不能影响小儿手指的血液循环。例如,固定过紧可能导致手指肿胀加重,影响血运;固定过松则达不到固定目的。 康复注意事项:在固定期间要指导小儿及家长进行适当的手指功能锻炼,但要避免过度活动。由于小儿的依从性较差,家长需要监督小儿按照要求进行康复,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手指功能恢复。同时要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的情况,如手指的颜色、温度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2025-09-22 20:49:12 -
第七肋骨骨折怎么处理
对于第七肋骨骨折,先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X线、CT)评估病情,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包括固定胸廓、止痛、呼吸管理,手术有相应适应证,康复期要进行康复锻炼并定期随访观察愈合及胸廓发育情况。 一、评估与检查 1.体格检查:医生会首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观察胸部有无肿胀、淤血、畸形等情况,同时检查患者呼吸、胸廓活动等状况,判断骨折对呼吸功能等的影响。对于儿童,由于其骨骼弹性较大,骨折表现可能不典型,需更细致检查。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初步诊断肋骨骨折的常用方法,可发现第七肋骨是否有骨折线等情况,但对于一些无明显移位的骨折或不完全骨折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肋骨骨折的细节,如骨折的具体位置、是否有移位、是否合并胸腔内其他结构损伤等,尤其对于复杂的肋骨骨折情况,CT检查价值更大。对于有胸部严重创伤的患者,CT检查有助于全面评估伤情。 二、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固定胸廓:对于单纯的第七肋骨骨折,没有明显移位且呼吸功能不受明显影响的患者,可采用胸带固定胸廓,限制胸廓的异常活动,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愈合。胸带固定时要注意松紧度适宜,过松起不到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儿童由于胸廓尚未发育完全,固定时需选择合适的固定装置,并密切观察胸廓活动及呼吸情况。 止痛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有不良反应的药物,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止痛方法,如局部冷敷等物理止痛方式。疼痛明显时也可采用肋间神经阻滞等方法止痛。 呼吸管理: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对于儿童,要帮助其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如轻拍背部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如果第七肋骨骨折合并有严重的胸腔内损伤,如大量血气胸等,或骨折有明显移位影响呼吸功能,或骨折断端可能损伤周围重要组织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骨折断端移位明显压迫肺部等情况,手术可以复位骨折并固定,恢复胸廓的稳定性。但手术有一定风险,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治疗需更加谨慎评估,因为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可能对骨骼发育产生影响。 三、康复与随访 1.康复锻炼:在骨折固定期间,可进行适当的上肢活动等,以不引起胸部明显疼痛为宜。骨折逐渐愈合后,可逐渐增加胸廓的活动度锻炼等。儿童在康复锻炼时要根据其年龄和生长发育情况,由专业人员指导进行合适的康复活动,促进胸廓功能恢复。 2.随访: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一般在骨折后1-2周、1个月、3个月等时间节点进行X线或CT复查,了解骨折断端的对位对线情况及愈合进程。对于儿童,随访时还需关注胸廓的生长发育情况,确保骨折愈合未影响胸廓正常发育。
2025-09-22 20: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