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强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创伤骨科、脊柱外科专业。长期从事骨科和急诊外科临床工作,在急诊常见的骨折、脱位患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从事骨科和急诊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创伤外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和严重多发创伤救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和独立完成骨科领域内常见和复杂疾患的治疗:髋、膝等关节置换技术;脊柱损伤、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患的诊治;微创接骨板、髓内钉技术治疗常见四肢及关节周围骨折;外固定架技术治疗严重开放性骨折、骨髓炎、肢体延长与肢体重建等;严重手外伤的诊治;运动系统损伤疾患的诊治,2017年首次引进微通道微创治疗跟腱断裂技术并获得满意临床效果;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上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认证的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课程证书,曾参与2008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工作。同时,坚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并在临床上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展开
个人擅长
创伤骨科、脊柱外科专业。长期从事骨科和急诊外科临床工作,在急诊常见的骨折、脱位患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股骨头坏死换关节后可以下蹲吗

    股骨头坏死换关节后不同阶段对下蹲动作有不同要求,早期1-3个月内不建议过早下蹲;中期3-6个月左右仍不建议完全下蹲,下蹲角度需控制且依个体差异谨慎进行;后期6个月以上部分患者可尝试轻度下蹲但幅度不宜过大等,不同情况患者均需根据自身及关节状况注意下蹲相关事项。 具体情况:此阶段人工关节尚未完全稳定,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处于修复过程中。一般不建议过早进行下蹲动作,因为下蹲时髋关节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可能会影响人工关节的稳定性,甚至导致关节脱位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此时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髋关节屈伸等范围较小的康复锻炼,但要避免过度屈曲髋关节到接近下蹲的角度。 股骨头坏死换关节后中期阶段 时间范围:术后3-6个月左右。 具体情况:随着人工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逐步修复,关节稳定性有所增强。但仍不建议完全下蹲,此时可以尝试逐渐增加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不过下蹲时需要谨慎评估。一般来说,下蹲角度应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比如不超过45°-60°,并且要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通过借助辅助器具(如拐杖等)来帮助维持身体平衡,避免因下蹲时力量分布不均而对人工关节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恢复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年轻患者相对恢复速度可能稍快,但也不能盲目追求下蹲动作,需以自身关节的耐受程度为准;女性患者由于骨盆结构等因素,在关节活动度控制上可能需要更加谨慎。 股骨头坏死换关节后后期阶段 时间范围:术后6个月以上。 具体情况:当人工关节已经基本稳定,患者整体身体状况良好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尝试下蹲,但仍有诸多注意事项。一般经过规范康复训练后,部分患者可以实现轻度下蹲,但通常下蹲幅度也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90°。并且要注意下蹲时的速度要缓慢,动作要平稳,避免突然用力下蹲。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有骨质疏松等疾病,下蹲时更要格外小心,因为骨质疏松会影响骨骼对力量的承受能力,增加人工关节受损的风险。同时,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也有区别,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可能需要更严格控制下蹲动作,而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的患者相对可以适当放宽,但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始终要以保护人工关节、确保自身关节功能正常运行为首要原则。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恢复可能不如年轻患者,在尝试下蹲时更要密切关注自身感觉,如有不适需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2025-09-22 18:44:26
  • 颈椎肿瘤的初期症状

    颈椎肿瘤有颈部局部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颈部局部有疼痛(初期常见,程度因人而异,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长期不良姿势或有颈椎病史者情况不同)和局部肿块(大小不一,质地因肿瘤性质而异);神经系统方面有神经根受压(出现相应支配区域麻木、疼痛、无力等,不同年龄表现不同,长期劳累等可加重)和脊髓受压(初期四肢乏力等,随病情进展有更多症状,不同年龄影响不同,有颈椎病史者可能更早或更严重);全身有发热(部分患者低热,不同年龄发热表现不同,体质弱易有影响)、消瘦乏力(随病情进展加重,儿童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等,成年人表现为体力下降等)。 局部肿块:部分患者可在颈部触及肿块,肿块大小不一,质地因肿瘤性质而异,若为实体肿瘤可能较硬,生长缓慢的肿瘤肿块边界可能相对清楚,生长迅速的肿瘤边界可能欠清。 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根受压表现:若肿瘤压迫神经根,可出现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的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比如压迫颈神经根时,可能出现上肢相应部位的麻木、疼痛,疼痛可呈放射性,从颈部向肩部、手臂等部位放射。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颈椎肿瘤导致神经根受压时,可能影响肢体运动和感觉发育,影响日常活动;成年人则可能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上长期劳累等可能使神经根受压症状加重。 脊髓受压表现:肿瘤若压迫脊髓,初期可能出现四肢乏力、行走不稳等症状,如行走时像踩在棉花上一样。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肢体感觉减退、肌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对于儿童来说,脊髓受压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运动和神经功能发育;成年人脊髓受压会明显影响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有颈椎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肿瘤时脊髓受压症状可能更早出现或更严重。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颈椎肿瘤患者可能出现低热,这是因为肿瘤组织坏死吸收等原因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不同年龄患者发热程度可能不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可能体温波动较大;成年人发热相对较有规律,但一般体温多在37.5℃-38℃左右。生活方式健康与否可能影响机体对肿瘤反应引起的发热情况,体质较弱者可能更易出现发热且恢复相对较慢。 消瘦、乏力:由于肿瘤消耗机体能量等原因,患者可出现消瘦、乏力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消瘦和乏力会逐渐加重。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不增等;成年人则表现为体力下降,难以进行日常的体力活动,生活中会明显感觉精力不足。

    2025-09-22 18:34:03
  • 粉碎性骨折需要手术吗

    粉碎性骨折是否需手术需综合多因素判断,骨折端移位明显、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开放性粉碎性骨折通常需手术;骨折无明显移位且稳定、患者全身情况差无法耐受手术则可能不需要手术。 一、需要手术的情况 1.骨折端移位明显:当粉碎性骨折导致骨折端发生明显移位,如影响到关节的正常结构、肢体的力线等情况时,通常需要手术。例如,下肢粉碎性骨折若移位明显会影响行走功能及下肢的正常力学结构,通过手术复位固定能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利于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对于儿童粉碎性骨折,若涉及骨骺部位的明显移位,手术复位更为关键,因为骨骺是儿童生长的重要结构,移位可能影响骨骼正常生长发育。 2.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粉碎性骨折同时合并有血管或神经损伤时,需要急诊手术。比如骨折端刺破血管导致大出血或压迫神经引起肢体感觉运动障碍,手术不仅要处理骨折,还要修复受损的血管神经,以挽救肢体功能,避免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在老年患者中,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时手术干预更为紧迫,因为老年患者自身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延误手术可能加重神经血管损伤的后果。 3.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即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这种情况容易发生感染,必须进行手术。通过手术彻底清创,清除污染和坏死组织,然后进行骨折的复位固定,降低感染风险,促进骨折愈合。对于糖尿病患者发生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由于其自身血糖控制不佳易导致感染难以控制,更需要及时手术清创并妥善固定骨折。 二、不需要手术的情况 1.骨折无明显移位且稳定:某些粉碎性骨折虽然是粉碎性,但骨折端没有明显移位,骨折断端相对稳定,可采取保守治疗,如石膏或支具外固定。例如一些部位的轻度粉碎性骨折,通过外固定能够维持骨折的位置,促进骨折愈合。在儿童中,部分青枝型粉碎性骨折,由于儿童骨骼的可塑性较强,即使是粉碎性骨折,若稳定也可考虑保守治疗,但仍需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肢体发育情况。 2.患者全身情况差无法耐受手术: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存在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打击,此时可能选择保守治疗。比如一位患有严重冠心病且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发生粉碎性骨折,手术风险极高,就会考虑通过保守的方法如牵引等改善骨折位置,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在婴幼儿粉碎性骨折中,若患儿全身情况极不稳定,也会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后选择合适的保守治疗方式。

    2025-09-22 18:27:43
  • 腰椎骨折需要卧床多久

    腰椎骨折患者卧床时间受骨折类型与严重程度、患者年龄、治疗方式等因素影响,单纯压缩性骨折轻度者卧床4-6周,不稳定型或伴神经损伤骨折者卧床8-12周甚至更久;儿童患者卧床3-6周,老年患者更长;保守治疗患者卧床时间长,手术治疗患者卧床时间相对短,卧床期间需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康复期遵医嘱锻炼。 骨折类型与严重程度 单纯压缩性骨折:如果是轻度的单纯压缩性骨折,椎体压缩程度小于1/3,一般卧床时间相对较短,通常需要卧床4-6周左右。之后可以在腰围保护下逐渐下床活动,但仍需避免剧烈运动等。 不稳定型骨折或伴有神经损伤的骨折:对于不稳定型腰椎骨折或者合并有神经损伤的腰椎骨折患者,卧床时间会明显延长。可能需要卧床8-12周甚至更久,因为这类骨折需要更充分的时间让骨折部位稳定以及神经损伤恢复等,过早下床活动可能会导致骨折移位加重、神经损伤进一步加重等不良后果。 患者年龄因素 儿童患者:儿童的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腰椎骨折后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卧床。一般年龄较小的儿童腰椎骨折,卧床时间可能相对成人短一些,通常在3-6周左右,但也需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因为儿童的活动度相对较大,需要保证骨折部位稳定。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由于骨质本身比较疏松,骨折愈合相对较慢,而且往往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等。所以老年腰椎骨折患者卧床时间可能会更长,一般需要卧床6-12周甚至更长时间,同时还需要注意预防卧床相关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 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如通过卧床休息、佩戴支具等方式治疗的患者,卧床时间主要取决于骨折愈合情况,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如前面所说的根据骨折类型等因素卧床4-6周甚至更久。 手术治疗患者:如果是采取手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相对保守治疗来说,卧床时间可能会短一些。一般在术后1-2周左右,如果恢复良好,在佩戴支具等保护下可以逐渐坐起或者短时间下床活动,但完全恢复正常活动可能也需要3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不过整体卧床时间比单纯保守治疗的患者要短。 腰椎骨折患者卧床期间需要注意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如定时翻身防止压疮,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预防肺部感染,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同时要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康复锻炼,以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2025-09-22 18:22:58
  • 手指骨折算几级伤残

    手指骨折伤残等级评定依《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不同手指骨折情况对应不同等级,如单手指完全离断、手指骨折内固定术后关节功能丧失、多指骨折等,且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需专业人员依临床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综合判定。 一、不同手指骨折情况对应的伤残等级 单手指完全离断:如果是拇指完全离断,可能评定为六级伤残;如果是其他单手指完全离断,可能评定为七级伤残等,需根据具体手指及离断情况准确判定。 手指骨折内固定术后,手指关节功能丧失:若手指骨折后行内固定手术,但手指关节功能丧失25%以上不足50%,可能评定为十级伤残;如果关节功能丧失50%以上不足75%,可能评定为九级伤残;若关节功能丧失75%以上,则可能评定为八级伤残等。 多指骨折:多个手指骨折时,要综合多个手指的损伤情况来判定伤残等级。比如双手多个手指骨折,影响手部功能较大,伤残等级会相对较高。 二、影响伤残等级评定的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指骨折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治疗不当影响了手指正常的生长发育,可能会对未来的功能产生更严重的影响,在伤残评定时也需要考虑到年龄对恢复和功能影响的特殊性。例如儿童手指骨折后,如果复位不良导致手指畸形,可能会比成人同样情况的伤残等级评定更高,因为儿童的手部功能还在持续发育中,畸形对手部功能的长期影响更大。 生活方式因素:如果是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精细手部操作工作的人群,手指骨折后对伤残等级评定的影响更为明显。比如钢琴师手指骨折,即使骨折愈合良好,但手指关节活动稍微受限就会严重影响其职业功能,伤残等级评定时会考虑到其特定生活方式对手部功能的高要求。而对于从事轻体力劳动或手部活动较少的人群,同样程度的手指骨折可能伤残等级评定相对低一些。 病史因素:如果受伤手指之前有过基础疾病,如手指本身存在感染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史,那么手指骨折后的恢复情况和对手部功能的影响会有所不同,在伤残等级评定时需要将既往病史考虑进去。例如手指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再发生骨折,骨折愈合后手指关节功能受限可能比没有既往病史的情况更严重,伤残等级评定会相应提高。 手指骨折的伤残等级评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由专业的法医或经过相关培训的医学人员依据详细的临床检查、影像学资料等进行综合判定,以确保伤残等级评定的准确性。

    2025-09-22 18:11:1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