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强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创伤骨科、脊柱外科专业。长期从事骨科和急诊外科临床工作,在急诊常见的骨折、脱位患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从事骨科和急诊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创伤外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和严重多发创伤救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和独立完成骨科领域内常见和复杂疾患的治疗:髋、膝等关节置换技术;脊柱损伤、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患的诊治;微创接骨板、髓内钉技术治疗常见四肢及关节周围骨折;外固定架技术治疗严重开放性骨折、骨髓炎、肢体延长与肢体重建等;严重手外伤的诊治;运动系统损伤疾患的诊治,2017年首次引进微通道微创治疗跟腱断裂技术并获得满意临床效果;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上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认证的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课程证书,曾参与2008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工作。同时,坚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并在临床上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展开
个人擅长
创伤骨科、脊柱外科专业。长期从事骨科和急诊外科临床工作,在急诊常见的骨折、脱位患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罗圈腿遗传吗

    罗圈腿具有遗传性,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可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诊断,较轻时可通过矫正器、物理治疗等改善,严重时需手术治疗。 1.遗传因素:罗圈腿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或双方患有罗圈腿,那么子女患罗圈腿的风险可能会增加。这种遗传方式可能是多基因遗传,也可能与特定的基因突变有关。 2.遗传方式:罗圈腿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具体的遗传方式取决于基因突变的位置和性质。 3.影响因素: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也可能对罗圈腿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营养不良、缺乏运动、过早学步等因素可能增加罗圈腿的发生风险。 4.诊断和治疗:如果怀疑孩子有罗圈腿,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观察孩子的腿部外观、测量腿部角度等方法来确定是否存在罗圈腿。如果罗圈腿较轻,可能不需要治疗,只需通过一些方法进行矫正,如佩戴矫形器、进行物理治疗等。如果罗圈腿较为严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罗圈腿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并不是所有携带遗传基因的人都会患上罗圈腿。此外,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罗圈腿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如果对罗圈腿的遗传和治疗有更多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医疗机构。

    2025-07-18 18:54:42
  • 腿麻的原因

    腿麻的原因可能是神经受压、血液循环不畅、神经病变、药物副作用或其他原因。就医检查后,可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日常应保持正确姿势、适当运动、注意保暖等。 1.神经受压:神经受到压迫是导致腿麻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管狭窄、梨状肌综合征等疾病,可能会压迫腰部或臀部的神经,导致腿部麻木、疼痛等症状。 2.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循环不畅也可能导致腿麻。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长时间站立或坐着、患有血管疾病等,都可能影响腿部的血液循环,导致腿部麻木、发冷等症状。 3.神经病变: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腿麻。例如,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神经炎等疾病,可能会损伤神经,导致腿部麻木、无力等症状。 4.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导致腿麻。例如,某些降压药、抗抑郁药等,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腿部麻木等症状。 5.其他原因:其他原因还包括怀孕、过度劳累、缺乏维生素B12等。 如果出现腿麻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具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2025-07-18 18:25:25
  • 腰椎间盘突出做什么检查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的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可辅助判断,感觉、肌力及反射检查能因不同节段突出有相应表现;影像学检查中X线可观察腰椎生理曲度等,CT能显示突出部位等,MRI是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检查表现有一定差异及需注意相关情况。 一、体格检查 1.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患者仰卧,双腿伸直,被动抬高患侧下肢,若抬高在60°以内出现坐骨神经痛,即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则是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将下肢降低5°左右,再背屈踝关节,若疼痛再次出现或加剧,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但基本原理一致。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有腰部外伤史的人群,该试验结果更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感觉、肌力及反射检查:检查患侧下肢的感觉(如痛觉、触觉等)、肌力(如足背伸、跖屈等肌力情况)以及膝反射、跟腱反射等。不同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影响相应的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肌力和反射。例如,腰4-5椎间盘突出常累及腰5神经根,可出现小腿前外侧及足背内侧感觉减退,

    2025-07-18 18:08:22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睡姿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较推荐仰卧位和侧卧位睡姿,仰卧位时可在膝盖下垫薄枕使膝关节微屈以放松腰部肌肉、减轻椎间盘压力;侧卧位建议双下肢弯曲,可使脊柱保持自然生理曲线、减少椎间盘应力,需避免俯卧位,不同患者因个体差异对睡姿适应不同,不适时需调整并咨询医生。 侧卧位 侧卧位也是不错的选择,一般建议采取双下肢弯曲的侧卧位。向左侧或右侧卧位均可,将双下肢自然弯曲,这样可以使脊柱保持相对自然的生理曲线,减少椎间盘所受的应力。以女性为例,侧卧位双下肢弯曲的睡姿能避免腰部肌肉过度牵拉;对于儿童,侧卧位双下肢弯曲同样可以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状态,防止脊柱侧弯等情况的发生;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的患者,侧卧位双下肢弯曲能在睡眠中持续减轻椎间盘压力,促进康复。 需要注意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避免俯卧位,因为俯卧位时腰部处于过伸状态,会进一步加重椎间盘对后方组织的压迫,不利于病情恢复。同时,不同患者可能因个体差异对睡姿的适应有所不同,若在某种睡姿下出现腰部不适加重的情况,应及时调整睡姿并咨询医生。

    2025-07-18 17:48:44
  • 腰椎间膨出正确睡法

    腰椎间膨出患者的正确睡法包括床垫的选择、睡姿的调整、枕头的高度、睡眠环境等。 1.床垫的选择 床垫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太软的床垫会使腰部下陷,加重腰椎间膨出;太硬的床垫则会压迫腰部,影响血液循环。所以,建议选择中等硬度的床垫,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使腰部保持自然的生理曲度。 2.睡姿的调整 睡觉时,建议采取仰卧或侧卧的姿势。仰卧时,可以在膝盖下垫一个枕头,以减轻腰部的压力;侧卧时,可以在两腿之间夹一个枕头,保持身体的平衡。 3.枕头的高度 枕头的高度也很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枕头都会使颈部和腰部的肌肉紧张,加重疼痛。建议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使头部和颈部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4.睡眠环境 保持睡眠环境的舒适和安静,避免噪音和强光的干扰。此外,保持房间的温度适宜,避免着凉也是很重要的。 正确的睡法可以减轻腰椎间膨出的症状,缓解疼痛。如果您的症状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2025-07-18 17:20:4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