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强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创伤骨科、脊柱外科专业。长期从事骨科和急诊外科临床工作,在急诊常见的骨折、脱位患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从事骨科和急诊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创伤外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和严重多发创伤救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和独立完成骨科领域内常见和复杂疾患的治疗:髋、膝等关节置换技术;脊柱损伤、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患的诊治;微创接骨板、髓内钉技术治疗常见四肢及关节周围骨折;外固定架技术治疗严重开放性骨折、骨髓炎、肢体延长与肢体重建等;严重手外伤的诊治;运动系统损伤疾患的诊治,2017年首次引进微通道微创治疗跟腱断裂技术并获得满意临床效果;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上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认证的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课程证书,曾参与2008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工作。同时,坚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并在临床上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展开
个人擅长
创伤骨科、脊柱外科专业。长期从事骨科和急诊外科临床工作,在急诊常见的骨折、脱位患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跟骨骨折三个月走路还肿正常吗

    跟骨骨折三个月走路还肿是否正常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可能正常的情况有个体差异(年龄、性别)及骨折程度、愈合进程相关;可能不正常的情况有感染、静脉回流障碍、康复锻炼不当等,出现这种情况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不同因素影响下应对措施不同。 一、可能正常的情况 1.个体差异因素 年龄方面:儿童跟骨骨折后恢复相对较快,而老年人骨折愈合能力较差,骨折三个月走路还肿相对更常见。比如儿童骨骼代谢活跃,骨折修复能力强,但如果是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衰退,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能力下降,三个月时可能仍存在肿胀情况。 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导致三个月走路还肿,但女性可能因激素等因素在某些情况下影响恢复,不过这不是绝对导致三个月走路还肿是否正常的关键因素。 2.骨折愈合相关因素 骨折程度:如果跟骨骨折较严重,如粉碎性跟骨骨折等,骨折愈合过程相对复杂,周围软组织损伤也往往更严重,恢复时间会更长,三个月时可能还未完全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从而出现走路后肿胀。例如粉碎性跟骨骨折,骨折断端多,周围软组织损伤范围广,修复需要更长时间来重建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骨折愈合进程:即使骨折初步愈合,但可能还存在一些微小的异常,比如骨折部位的微动等情况,会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导致走路时血液回流不畅,出现肿胀。 二、可能不正常的情况 1.感染因素 如果跟骨骨折后护理不当,导致伤口感染等情况,即使三个月走路也可能出现肿胀,而且往往还会伴有局部红、热、痛等症状。感染会破坏局部的正常组织和修复过程,影响血液循环和炎症的消退,从而持续出现肿胀。 2.静脉回流障碍 跟骨骨折后长期固定等原因可能导致下肢静脉回流不畅,即使三个月走路时,静脉回流仍然受限,引起肿胀。比如骨折后长时间卧床,下肢活动少,静脉瓣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骨折恢复后下地走路时,静脉回流不能及时恢复到正常状态,就会出现肿胀。 3.康复锻炼不当 如果康复锻炼过度或不足,都可能导致三个月走路还肿。锻炼过度会加重局部软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导致肿胀;锻炼不足则会使下肢肌肉萎缩,肌肉泵的作用减弱,影响静脉回流,进而引起肿胀。例如康复锻炼时运动量过大,超过了局部组织的承受能力,就会造成软组织损伤加重,出现肿胀。 当跟骨骨折三个月走路还肿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等,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下的应对措施也有所不同,比如老年人要更注重整体身体状况的调理以促进恢复,儿童则要关注在康复过程中的合理锻炼等。

    2025-09-24 14:15:50
  • 小腿骨折取钢板疼吗

    小腿骨折取钢板手术在麻醉下进行,术中无痛,术后随麻醉药效消退会感中度疼痛,有个体、年龄、生活方式等影响因素,疼痛一般1-2周渐减,感染等会致持续时间延长,可通过药物、心理疏导、物理治疗等缓解疼痛,儿童患者需特殊护理。 一、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受 小腿骨折取钢板手术通常在麻醉下进行,手术中一般不会感觉到疼痛。目前常用的麻醉方式有椎管内麻醉(如腰麻、硬膜外麻醉等)和全身麻醉。在麻醉起效后切开皮肤、分离组织、取出钢板的过程中,患者不会感知到明显的疼痛。 二、术后疼痛情况及影响因素 1.术后疼痛程度 术后随着麻醉药效逐渐消退,会开始感觉到疼痛。一般来说,这种疼痛属于中度疼痛范畴。但具体的疼痛感受存在个体差异,比如患者的痛阈不同,痛阈较低的人可能会感觉疼痛相对更明显。 年龄因素也有影响,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可能相对较高,术后疼痛的主观感受可能会比年轻患者更强烈一些;而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特点,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总体也会经历疼痛阶段,不过儿科患者在术后疼痛管理上需要特别谨慎,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方式来缓解疼痛。 生活方式方面,平时经常锻炼、痛阈相对较高的患者,术后疼痛的主观感受可能相对较轻;而平时活动较少、痛阈较低的患者可能会感觉疼痛更明显。 病史方面,如果患者在之前骨折治疗过程中有过特殊情况,比如骨折愈合过程不顺利等,可能会对术后疼痛的心理预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对实际疼痛的感受,但这并不是直接导致疼痛程度改变的因素,而是通过心理因素间接起作用。 2.疼痛持续时间 一般情况下,术后的疼痛会在1-2周内逐渐减轻。但如果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疼痛持续时间会延长。例如,术后伤口发生感染时,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疼痛不仅不会缓解,还可能会加重,并且持续时间会明显超过正常的术后恢复疼痛时间。 三、缓解疼痛的措施 1.药物镇痛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镇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等。但对于儿童患者,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禁忌,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镇痛药物。 2.非药物镇痛方法 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来缓解疼痛,尤其是对于一些对疼痛过度焦虑的患者,包括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比如和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让患者放松心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疼痛的感知。 还可以采用物理治疗方法,如局部冷敷(术后早期)、热敷(术后适当时间后)等。但冷敷和热敷的时间、温度等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合理掌握,儿童患者在进行物理治疗时更要谨慎操作,确保安全。

    2025-09-24 14:12:49
  • 骨折手术后多长时间取钢钉

    骨折手术后取钢钉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骨折部位、愈合情况、患者年龄及基础疾病等,不同部位骨折取钢钉时间不同,取钢钉前需做全面检查等准备,取钢钉后要适当康复训练,上肢骨折一般1-1.5年取,下肢骨折1.5-2年左右取,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时间有差异,取钢钉前要做检查等准备,取后要按计划康复。 骨折手术后取钢钉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骨折部位、愈合情况、患者年龄及基础疾病等,不同部位骨折取钢钉时间不同,取钢钉前需做全面检查等准备,取钢钉后要适当康复训练,上肢骨折一般1-1.5年取,下肢骨折1.5-2年左右取,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时间有差异,取钢钉前要做检查等准备,取后要按计划康复 骨折手术后取钢钉的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来说,上肢骨折如桡骨远端骨折等,通常在术后1-1.5年取钢钉;下肢骨折如股骨骨折等,取钢钉时间相对较长,可能在1.5-2年左右,但这只是大致范围,具体还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来确定。 骨折愈合情况的判断 通过X线检查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是关键。当骨折处有连续的骨痂通过,骨折线模糊甚至消失时,才具备取钢钉的条件。不同年龄的患者骨折愈合速度不同,儿童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可能取钢钉时间会比成人早一些;而老年人骨折愈合慢,取钢钉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骨折愈合可能受到影响,取钢钉时间需要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和骨折愈合情况综合判断,要严格控制血糖,保证骨折良好愈合后再考虑取钢钉。 不同部位骨折取钢钉的具体时间 上肢骨折: 例如尺桡骨骨折,一般术后1年左右可根据X线检查结果考虑取钢钉。如果是儿童尺桡骨骨折,由于儿童骨折愈合能力强,可能在术后0.5-1年左右取钢钉。但如果骨折愈合不佳,就需要推迟取钢钉时间。 下肢骨折: 像股骨骨折,术后1.5-2年左右考虑取钢钉。对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因为其骨折愈合慢且可能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取钢钉时间可能会延长到2年甚至更久,同时要注意在取钢钉前积极改善骨质疏松状况,以利于手术和术后恢复。 取钢钉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在取钢钉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手术。对于有吸烟习惯的患者,需要提前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骨折愈合和术后恢复。同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过敏史等。对于儿童患者,要给予心理安抚,缓解其对手术的恐惧情绪。取钢钉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但要避免过度活动,按照医生制定的康复计划逐步进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2025-09-24 14:11:36
  • 如何理解脊柱外科

    脊柱外科是外科学重要分支专注脊柱及其相关组织结构疾病诊疗,常见诊疗手段有影像学检查以明病变、保守治疗含药物物理等及手术治疗针对保守无效情况,儿童需重脊柱畸形生长发育影响,老年人要考量退变性疾病及骨质疏松对手术影响,女性妊娠产后需关注脊柱相关问题,有既往脊柱病史者要评估原有病情对新治疗的影响。 一、脊柱外科的定义与范畴 脊柱外科是外科学的重要分支,专注于脊柱及其相关组织结构(包括脊柱骨骼、椎间盘、神经、肌肉等)的疾病诊断与治疗。其涵盖范围广泛,涉及脊柱先天性畸形、创伤、退变性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脊柱感染、脊柱肿瘤等多种病症的诊疗。 二、常见诊疗手段 (一)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技术明确脊柱病变情况。X线可初步观察脊柱的形态、骨质结构等;CT能更清晰显示骨骼细节及椎间盘与周围组织关系;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精准评估脊髓、神经等软组织结构状态,为疾病诊断提供关键依据。 (二)保守治疗 包括药物辅助(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用法)、物理治疗等。物理治疗如牵引、按摩、理疗等可缓解脊柱相关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需根据病情由专业医师制定方案;对于退变性疾病早期等情况,保守治疗可作为初始干预手段。 (三)手术治疗 针对病情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如脊柱融合术(用于稳定脊柱结构、治疗脊柱不稳等)、椎间盘切除术(解除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等。手术需严格评估患者病情、身体状况等,以保障手术效果与安全性。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特点及考量 (一)儿童 儿童脊柱畸形需重点关注生长发育影响,先天性脊柱畸形可能随儿童生长而进展,需及时通过影像学监测并评估干预时机,如部分脊柱侧凸患儿可能需根据病情选择支具矫正或手术干预,需充分考虑儿童骨骼发育特点对治疗方案的影响。 (二)老年人 老年人多伴有退变性脊柱疾病,常合并骨质疏松等问题,手术预后需考量骨质疏松对骨骼强度及融合效果的影响,治疗时需综合评估骨密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术后抗骨质疏松等辅助措施。 (三)女性 女性妊娠期间脊柱负荷改变可能引发脊柱相关问题,产后也可能出现脊柱恢复相关状况,诊疗时需关注妊娠生理变化对脊柱病变诊断与治疗的影响,如妊娠期间影像学检查需权衡辐射风险等。 (四)有既往脊柱病史者 既往有脊柱病史者再次发病时,需综合评估原有病情对新治疗的影响,如既往脊柱手术史可能导致局部解剖结构改变,影响新手术的操作难度与风险,诊疗前需详细回顾病史并通过影像学等检查全面评估当前病情。

    2025-09-24 14:10:04
  •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如何治疗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侧副韧带部分损伤、膝关节稳定性良好及儿童损伤较轻者,包括急性期处理、固定制动和康复训练;手术治疗适用于侧副韧带完全断裂、膝关节稳定性受影响及合并其他结构损伤者,手术方式有侧副韧带修复术等,术后需根据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儿童患者康复要结合其生长发育特点。 一、保守治疗 1.适应证:适用于侧副韧带部分损伤、膝关节稳定性良好的患者。对于儿童患者,若损伤程度较轻,首先考虑保守治疗,因为儿童骨骼等组织具有一定的生长修复能力。 急性期处理:受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进行冰敷,一般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3-4次,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对于儿童,要注意控制冰敷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同时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固定制动:使用膝关节支具或石膏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3-6周。固定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和感觉情况,对于儿童要定期调整固定装置的松紧度,确保既起到固定作用又不影响肢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固定期间可以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儿童患者由于活泼好动,家长要监督其正确进行锻炼。 康复训练:在固定期间结束后,逐步开始康复训练。包括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等。例如,先进行膝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逐渐过渡到主动屈伸,肌力训练可以从直腿抬高开始,逐步增加难度。儿童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家长和治疗师的共同配合,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侧副韧带完全断裂,且膝关节稳定性受到明显影响的患者。对于成年患者,若侧副韧带完全断裂,通常需要手术修复。而对于儿童患者,若侧副韧带完全断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评估,因为儿童骨骼生长潜力较大,但如果断裂严重影响膝关节结构稳定,也可能需要手术。 合并其他结构损伤的患者,如同时合并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等。 2.手术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侧副韧带修复术等。手术通过切开或关节镜下进行操作,修复损伤的侧副韧带。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尽量减少对儿童生长板等结构的影响。 3.术后康复:术后同样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但康复计划的制定要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调整。一般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的制动保护,逐渐开始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力等方面的训练。儿童患者术后康复要特别注意遵循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避免过度训练影响骨骼生长,同时要鼓励儿童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家长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监督。

    2025-09-24 14:08:4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