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筠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早期发育及营养咨询,儿童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倩筠,女,主任医师,从事儿科、儿童保健工作17年,擅长儿童早期发育及营养咨询;儿童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的诊治。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早期发育及营养咨询,儿童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的诊治。展开
  • 小孩流鼻血的原因

    小孩流鼻血的局部因素有鼻黏膜干燥、创伤、鼻部疾病;全身因素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维生素缺乏、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小孩流鼻血时要让其保持正确体位,少量出血可按压鼻翼止血,频繁或大量出血需就医,家长平时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教育孩子不挖鼻孔来预防。 创伤:小孩活泼好动,容易发生鼻部创伤,如用手挖鼻孔,会损伤鼻黏膜的血管,从而引起流鼻血;还有摔倒碰撞到鼻部等情况,也可能造成鼻内血管破裂出血。 鼻部疾病:像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炎症性疾病,会使鼻黏膜处于充血状态,容易出血;鼻息肉等鼻部新生物也可能导致鼻腔血管破裂出血。 全身因素 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可引起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导致鼻出血,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下降,容易出现鼻出血症状,且可能反复发生;再如白血病,也会影响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导致凝血相关的血细胞异常,引发鼻出血。 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患儿可能因血压升高,导致鼻腔血管压力增大而破裂出血;还有像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也可能间接影响鼻部血管情况,引起鼻出血。 维生素缺乏:小孩若饮食不均衡,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K等,会影响凝血功能,增加鼻出血的风险。例如长期不吃新鲜蔬菜水果,就容易缺乏维生素C,影响血管的韧性,导致鼻黏膜血管容易破裂出血。 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猩红热等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在发热期间,鼻黏膜会充血、干燥,甚至出现浅表溃疡,容易出血。 对于小孩流鼻血,首先要让孩子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避免血液流入咽部引起不适。如果是局部轻微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少量出血,一般按压鼻翼5-10分钟多可自行止血。但如果是频繁流鼻血或出血量较大,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对于有鼻出血情况的小孩,家长平时要注意保持室内合适的湿度,教育孩子不要挖鼻孔等,以预防鼻出血的发生。

    2025-10-16 11:40:09
  • 小儿急性喉炎咳嗽厉害怎么办

    小儿急性喉炎需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儿半卧位,有呼吸困难表现立即就医;药物治疗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喉部水肿,有细菌感染时用抗生素;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家庭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湿润、让患儿适当多饮水;小儿器官发育未成熟,治疗护理要谨慎,避免接触刺激性气味。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关键药物,能迅速减轻喉部水肿,缓解症状。常用的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给药,具体使用需由医生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例如,病情较轻的可口服泼尼松,而病情较重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的可能需要静脉使用地塞米松等。 抗生素:如果明确有细菌感染,如合并化脓性细菌感染等情况,会使用抗生素。一般根据可能的致病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需在医生明确有细菌感染指征时才使用,不能自行滥用。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小儿的呼吸、面色、精神状态等。如果患儿呼吸频率突然加快或减慢、面色苍白或发绀、精神萎靡等情况,提示病情可能加重,需立即再次就医。同时要观察咳嗽的频率、程度等变化,若咳嗽在治疗后无改善甚至加重,也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家庭护理方面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以使用加湿器,将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这样有助于减轻喉部干燥,缓解咳嗽。但要注意加湿器的清洁,避免滋生细菌。 让患儿适当多饮水:多饮水可以湿润呼吸道,减轻喉部刺激,从而缓解咳嗽。但要注意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引起呕吐等不适。对于婴幼儿要按需喂养,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小儿) 小儿各个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格外谨慎。比如在使用药物时,严格遵循医生的医嘱,不能自行增减药量。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家长要更加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小儿病情变化往往比较快。同时,要避免让患儿接触刺激性的气味,如香烟烟雾、装修异味等,这些刺激可能会加重喉部的不适和咳嗽症状。

    2025-10-16 11:39:33
  • 刚出生半个月的宝宝肚脐出血怎么回事

    刚出生半个月的宝宝肚脐出血常见原因有脐带未完全脱落、脐炎,处理措施包括局部清洁消毒、观察出血情况,预防要做好脐部护理、保持环境适宜,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常见原因 刚出生半个月的宝宝肚脐出血较为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脐带未完全脱落:正常情况下,宝宝的脐带会在出生后1-2周左右脱落。在脐带脱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少量出血的情况,这是因为脐带残端的血管还没有完全闭合。例如,宝宝在活动时可能会拉扯到脐带残端,导致局部少量出血。 脐炎:如果宝宝的脐部护理不当,如脐部被污水、尿液等污染,就容易引发脐炎。脐炎会导致脐部周围组织发炎,血管变得脆弱,从而引起出血。同时,还可能伴有脐部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等表现。这与宝宝的脐部卫生状况密切相关,若家长没有及时清洁宝宝的脐部,就增加了脐炎发生的风险。 二、处理措施 局部清洁消毒:家长可以用干净的棉签蘸取碘伏,从脐带根部开始,按照由内向外的方向轻轻擦拭脐部,每天2-3次,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这是因为碘伏具有良好的杀菌消毒作用,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观察出血情况:密切观察宝宝肚脐出血的量和频率。如果只是少量渗血,经过简单的清洁消毒后一般可以缓解;但如果出血较多,或者伴有脐部明显红肿、有异味等情况,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以排除其他严重问题,如脐尿管瘘等异常情况。 三、预防建议 做好脐部护理:在给宝宝洗澡时,要注意避免脐部沾水。如果不小心弄湿了脐部,要立即用干净的棉球擦干,然后进行消毒。平时要选择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衣物摩擦到脐部,减少对脐带残端的刺激。 保持环境适宜:要为宝宝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同时,要注意宝宝的保暖,避免因为着凉而引起身体不适,间接影响脐部的恢复。 对于刚出生半个月的宝宝肚脐出血的情况,家长要保持警惕,细心护理。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以确保宝宝的健康。

    2025-10-16 11:38:51
  • 10个月宝宝拉肚子怎么办才好

    10个月宝宝腹泻时需从多方面护理,要观察病情,调整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补充水分,做好臀部护理,若出现持续不缓解、脱水表现或伴高热、频繁呕吐等应立即就医。 1.观察病情 需关注宝宝拉肚子的次数、大便性状、是否伴有发热、呕吐、精神状态等情况。若大便次数不多,精神状态好,可能是轻度腹泻;若腹泻频繁,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伴有发热、精神萎靡等,提示可能病情较重,需及时就医。因为10个月宝宝身体各方面机能尚未发育完善,频繁腹泻易导致脱水等严重后果,所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很关键。 2.调整饮食 母乳喂养:妈妈要注意调整自身饮食,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这样可以通过母乳传递给宝宝,有助于宝宝消化吸收,缓解腹泻。 人工喂养:可以考虑暂时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的奶粉,因为10个月宝宝的肠道对乳糖的消化能力可能因腹泻而减弱,低乳糖或无乳糖奶粉能减少乳糖的摄入,减轻肠道负担,利于腹泻的改善。 3.补充水分 由于腹泻会导致宝宝体内水分丢失,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可以给宝宝适当喂一些温开水,也可以选择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冲调后给宝宝服用,口服补液盐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因为10个月宝宝脱水症状可能不明显但发展较快,所以及时补充水分至关重要。 4.臀部护理 宝宝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要注意及时更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然后擦干,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红臀的发生。因为10个月宝宝皮肤娇嫩,频繁腹泻刺激臀部易引起红臀等问题,做好臀部护理能让宝宝更舒适。 5.就医指征 如果宝宝腹泻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精神差、尿量明显减少、口唇干燥、眼眶凹陷等脱水表现,或者伴有高热、频繁呕吐等情况,应立即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等,以明确腹泻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因为10个月宝宝病情变化快,出现上述情况需及时得到专业治疗。

    2025-10-16 11:38:08
  • 婴儿应该怎样科学晒太阳

    婴儿晒太阳宜选紫外线相对柔和时段如上午10点前及下午4点后,可暴露手心等部位且时长逐步调整,头部眼部需防护,早产儿要遵儿科医生安排,皮肤有疾病暂缓,晒太阳可促合成维生素D助钙吸收但不能替代规范补充,还需避免过度暴晒防皮肤损伤。 一、晒太阳时机选择 婴儿晒太阳宜选择紫外线相对柔和的时段,如上午10点前及下午4点后,此时紫外线中的UVB含量适中,既能满足维生素D合成需求,又可降低晒伤风险。新生儿出生后数天即可开始适度晒太阳,但需根据季节、天气等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二、晒太阳部位与时长 1.适宜暴露部位:可暴露婴儿手心、脚心、臀部等部位,每次晒太阳时长控制在10-15分钟,随后可逐渐延长至20-30分钟,但需避免连续长时间暴晒。 2.眼部与头部防护:晒太阳时需用帽子、纱巾等遮挡婴儿头部,避免阳光直射眼睛,防止对婴儿娇嫩的眼部组织造成损伤。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早产儿:早产儿皮肤更为娇嫩且维生素D储备相对不足,晒太阳前应咨询儿科医生,根据其具体身体状况谨慎安排晒太阳时间与时长,起始时长宜较短,如5分钟左右,再逐步观察调整。 皮肤疾病婴儿:若婴儿存在湿疹、晒伤等皮肤问题,需暂缓晒太阳,待皮肤状况稳定后,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适度晒太阳,且晒太阳过程中需密切关注皮肤反应。 四、晒太阳的健康意义 晒太阳可促进婴儿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对婴儿骨骼发育等起到重要作用。但需注意,晒太阳仅是辅助手段,不能替代维生素D的规范补充,仍需遵循医生关于维生素D补充的建议。 五、避免过度暴晒风险 过度暴晒可能导致婴儿皮肤晒伤,出现发红、疼痛甚至脱皮等情况,因此晒太阳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婴儿皮肤状态,若发现皮肤异常应立即停止晒太阳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同时,避免在阳光强烈时段(如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让婴儿直接晒太阳,以防造成不必要的皮肤损伤。

    2025-10-16 11:37: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