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筠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早期发育及营养咨询,儿童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倩筠,女,主任医师,从事儿科、儿童保健工作17年,擅长儿童早期发育及营养咨询;儿童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的诊治。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早期发育及营养咨询,儿童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的诊治。展开
  • 小孩脑炎怎么查出来

    小孩脑炎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情况,临床表现可提供初步线索,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助判感染大致类型,脑脊液检查是确诊重要依据,影像学检查里头颅CT有辅助作用、头颅MRI更敏感,脑电图可助判断是否合并癫痫发作倾向,医生会综合这些结果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一、临床表现评估 小孩脑炎时可能出现一些典型或非典型的临床表现,比如发热、头痛、呕吐、精神萎靡、嗜睡、抽搐、意识障碍等。不同年龄段小孩表现可能有差异,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拒食、哭闹不安、前囟饱满等,这些临床表现可以为医生初步怀疑脑炎提供线索。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能有变化,若为细菌感染引起的脑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增高;若为病毒感染,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通过血常规能初步判断感染的大致类型。 2.脑脊液检查 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是确诊脑炎的重要依据。 外观:病毒性脑炎脑脊液多清亮,细菌性脑炎脑脊液可呈浑浊甚至脓性。 压力:脑炎时脑脊液压力常增高。 细胞计数及分类:病毒性脑炎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细菌性脑炎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生化检查:病毒性脑炎脑脊液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细菌性脑炎蛋白含量明显增高,糖含量降低,氯化物也可降低。 病原学检查:通过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可查找细菌;病毒学检查可检测脑脊液中是否有病毒特异性抗原、抗体等,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三、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 可发现脑部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出血等情况,对脑炎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能排除一些其他颅内病变,但对于早期脑炎的敏感性相对有限。 2.头颅MRI 相比CT,头颅MRI对脑组织病变的检测更为敏感,能更早发现脑炎导致的脑部组织水肿、异常信号等改变,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脑炎的病变范围和程度。 四、脑电图检查 脑炎患儿脑电图可出现异常,表现为背景活动异常、出现痫样放电等,对判断脑炎是否合并癫痫发作倾向等有一定帮助,但脑电图异常不是脑炎特有的,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在怀疑小孩患有脑炎时,医生会综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脑电图等多方面的结果来明确诊断,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小孩脑炎的排查,需要专业医生严谨地依据各项检查进行综合判定,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流程。

    2025-10-16 12:34:26
  • 两个多月宝宝吐奶像豆腐花是怎么回事

    两个多月宝宝吐奶像豆腐花可能由生理因素(胃结构、喂养不当)或病理因素(消化不良、胃肠道感染)引起,应合理喂养、注意喂奶姿势,观察吐奶情况并保持呼吸道通畅,怀疑病理因素致吐奶及时带宝宝就医,勿自行乱用药。 一、可能的原因 1.生理因素 胃的解剖结构特点:两个多月的宝宝胃呈水平位,且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较为松弛,而幽门括约肌相对紧张,这种生理结构使得宝宝容易出现吐奶现象。例如,宝宝进食后,胃内的奶液容易反流回食管,从而导致吐奶。 喂养不当:如果喂奶量过多,或者喂奶时宝宝吞入较多空气,都可能引起吐奶。比如,喂奶速度过快,宝宝来不及吞咽,就会吸入大量空气,之后空气排出时带动奶液一起反流而出,可能使吐出的奶像豆腐花状。 2.病理因素 消化不良: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消化酶分泌不足等原因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当食物在胃肠道内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时,就可能出现吐奶且奶液有类似豆腐花的表现。例如,食用的奶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经过胃液的作用后,外观可能类似豆腐花。 胃肠道感染:如果宝宝感染了肠道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引起胃肠道炎症,也会出现吐奶情况,且吐出物可能有异常表现。比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秋季腹泻,常伴有吐奶,吐出物可能呈现类似豆腐花的状态。 二、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1.喂养方面 合理喂养:采取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避免一次喂奶量过多。喂奶后要将宝宝竖起,轻拍背部,帮助排出吞入的空气,一般拍嗝3-5分钟左右。 注意喂奶姿势:喂奶时要让奶液充分充满奶瓶奶嘴,避免宝宝吸入过多空气。 2.观察与护理 观察吐奶情况:密切观察宝宝吐奶的频率、吐出物的量、颜色等。如果吐奶频繁,吐出物量多且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精神萎靡、腹泻等,应及时就医。 保持呼吸道通畅:宝宝吐奶时,要及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吐出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等严重后果。 3.特殊人群(宝宝)温馨提示:对于两个多月的宝宝,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护理过程中要格外细心。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因不当护理导致宝宝出现更严重的问题。如果怀疑是病理因素引起的吐奶,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和处理,家长不要自行给宝宝使用药物,尤其是不能随意给低龄宝宝使用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的药物。

    2025-10-16 12:32:52
  • 小孩半夜咳嗽怎么治

    要缓解孩子半夜咳嗽,需从多方面着手。一是调整环境,保持室内湿度50%-60%并定时通风;二是调整体位,如抬高上半身或喂奶后拍嗝;三是补充水分,适量喂温水;四是观察病因针对性处理,上呼吸道感染对症支持,过敏则避过敏原,胃食管反流少量多次喂养;五是特殊人群如新生儿、小婴儿及有基础疾病者需密切观察,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环境调整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50%-60%左右,有利于缓解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减轻咳嗽。同时,要确保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让孩子直接吹冷风。比如,夜间可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10-15分钟,保持空气新鲜。 二、体位调整 让孩子采取适当的体位,比如将上半身抬高30度左右,可采用侧卧并垫高枕头的方式,这样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防止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加重。年龄较小的婴儿,喂奶后要竖着抱起来拍嗝,减少吐奶导致反流刺激气道引发咳嗽。 三、补充水分 适量给孩子喝温水,能湿润呼吸道,稀释痰液,使咳嗽时更容易将痰液咳出,从而减轻咳嗽症状。一般来说,每小时可少量饮用5-10毫升温水,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口渴情况进行调整。 四、观察病因并针对性处理 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半夜咳嗽,通常具有自限性。要注意观察孩子有无发热、鼻塞等其他症状,一般无需特殊使用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若合并细菌感染,需在医生评估下使用抗生素。 过敏因素:如果孩子是过敏体质,夜间接触过敏原如尘螨、宠物毛发等引发咳嗽,要尽量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保持床上用品定期清洗、暴晒,室内不养宠物等。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过敏原。 胃食管反流:对于较小的婴儿,胃食管反流较为常见。除了调整体位外,可考虑少量多次喂养,避免过度喂养。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一般在1岁左右胃食管反流情况会逐渐改善。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新生儿和小婴儿,由于其咳嗽反射较弱,病情变化较快,若半夜出现咳嗽,要更加密切观察呼吸情况、面色等。如果咳嗽伴有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精神萎靡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因为小婴儿病情可能进展迅速,不能延误治疗。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的孩子,半夜咳嗽更要引起重视,及时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16 12:31:41
  • 宝宝发烧38.2怎么治疗

    宝宝体温38.2℃时,先进行物理降温,包括调节环境温度、调整衣物、温水擦拭,同时密切监测体温和一般状况,3个月以内婴儿、有基础疾病的宝宝出现此体温需及时就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就医。 一、物理降温 1.环境调节:确保宝宝所处环境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5℃左右,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适当开窗通风,但需注意避免宝宝直接吹风。这是因为适宜的环境温度有助于宝宝身体热量的散发,利于体温下降。 2.衣物调整:给宝宝穿着宽松、轻薄、透气的衣物,这样有利于汗液蒸发,帮助散热。比如选择棉质的衣物,避免穿着过厚或紧身的衣服,防止影响热量散发。 3.温水擦拭:用32~34℃的温水给宝宝擦拭身体,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时间可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通过温水擦拭可以利用水的蒸发作用带走体表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二、观察与监测 1.体温监测:密切关注宝宝的体温变化,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腋下体温等,及时了解体温的波动情况。因为准确掌握体温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 2.一般状况观察:同时要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面色、食欲、有无咳嗽、呕吐、腹泻等其他伴随症状。如果宝宝精神状态良好,仅单纯低热,可先采取物理降温等措施;但如果出现精神萎靡、持续哭闹、频繁呕吐、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因为宝宝的年龄较小,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通过观察一般状况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严重问题。 三、特殊情况处理 1.月龄较小宝宝:对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现发热(包括38.2℃),由于婴儿免疫系统和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较快,应立即就医,因为婴儿发热可能提示更严重的感染等问题,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家长不宜自行在家处理过久,以免延误病情。 2.有基础疾病宝宝:如果宝宝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疾病,出现38.2℃发热时,也需要更加谨慎对待,应及时就医,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宝宝对发热的耐受以及病情的发展,需要医生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处理。 总之,宝宝体温38.2℃时,首先可通过物理降温等方式进行初步处理,同时密切监测宝宝状况,根据宝宝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

    2025-10-16 12:31:03
  • 不到9个月的婴儿腹泻是怎么回事

    婴儿腹泻常见原因有感染性的病毒、细菌及非感染性的饮食、过敏等,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性状改变伴呕吐发热等脱水表现,诊断通过询问病史结合大便常规等,治疗以非药物干预调整饮食、预防脱水、臀部护理为主特殊情况就医,特殊人群需注意臀部护理、保暖及关注异常及时就医。 一、常见原因 1.感染性因素: 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多在秋冬季节流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引发水样便腹泻,常伴有呕吐、低热等症状。 细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感染,可导致黏液脓血便,可能伴随发热、腹痛等表现。 2.非感染性因素: 饮食因素:喂养不当较为常见,如过早添加新辅食、饮食量过多或过少、突然改变食物种类等,均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过敏因素:对牛奶蛋白等食物过敏时,婴儿可能出现腹泻症状,常伴有皮疹、呕吐等其他过敏表现。 二、临床表现 不到9个月婴儿腹泻时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与正常排便频次相比明显增加,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大便性状改变,可为稀便、水样便、蛋花汤样便等;部分婴儿可伴随呕吐、发热、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症状,若腹泻严重还可能出现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 三、诊断方法 通过详细询问婴儿喂养史、发病时间等病史信息,结合大便常规检查,大便常规可查看有无白细胞、红细胞等,以初步判断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腹泻;必要时可进行血常规、粪便病原学检测等进一步明确病因。 四、治疗原则 1.非药物干预为主: 调整饮食:母乳喂养儿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可暂时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以减轻胃肠负担。 预防脱水:口服补液盐Ⅲ是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重要措施,按说明书正确服用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臀部护理:因婴儿皮肤娇嫩,腹泻时大便刺激易致红臀,需及时更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可涂抹护臀膏保护皮肤。 2.特殊情况处理:密切观察婴儿精神状态、体温、大便次数及性状等,若出现持续高热、频繁呕吐、尿量明显减少、精神极度萎靡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五、特殊人群提示 婴儿皮肤薄嫩,腹泻时大便频繁刺激臀部,要格外注意臀部护理,轻柔操作避免损伤皮肤;注意保暖,防止腹部着凉加重腹泻;关注婴儿整体状况,若有异常及时寻求医疗帮助,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保障婴儿健康。

    2025-10-16 12:30: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